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和技能的全面发展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思维和技能的全面发展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随着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现有教学体系中不利于思维和技能全面发展的问题逐渐引起重视,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讨论也日益增多。为了解目前我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思维和技能发展的状况,我们在北京十所部属重点高校进行了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在我们随后组织的十所高校研究生辩论比赛中,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在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等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思维和技能的全面发展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1)

王 彦 张佐成(2)

摘 要:本文基于对北京十所部属重点高校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讨论了现有研究生教学体系中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发展的问题,就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社会需求,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思维 技能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问卷调查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人才的具体规格有五个方面的标准: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这要求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易患“思辨缺席症”(3),即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近年来,随着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现有教学体系中不利于思维和技能全面发展的问题逐渐引起重视,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讨论也日益增多。

为了解目前我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思维和技能发展的状况,我们在北京十所部属重点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进行了定性研究(测试、评估)和定量分析(问卷调查)。本文的讨论主要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测试评估部分的分析已另文讨论。(4)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问卷调查涉及课程设置、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旨在了解现有的研究生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思维和技能方面的作用,从中找出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面向十所高校所有在读的英语硕士生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565份(回收有效率75%)。对有效问卷进行人工分类统计和核查,统计结果和讨论见下文所述。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分别调查了各校英语硕士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开设和选修情况,结果证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侧重点是专业技能,而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比重不大,基本上都用英语授课。根据技能训练对思维发展所起作用的有关研究(5),模仿记忆、用外语理解和表达等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等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必修课加强,选修课程范围加宽,而技能课程大幅减少。这体现了研究生教学侧重点与本科阶段的区别及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但学生往往只选修本专业方向的课程,而不重视知识面的宽度和思维发展的全面性。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对各门课程的认可度,结果显示,学生相对比较认可的本科课程多是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的认可度较低。研究生阶段的翻译类课程得到了比较一致的认可,而其他一些课程因各校专业侧重不同而异。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认为文化类课程比较有用;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有67%选择经贸类课程。这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方向或将来职业的取向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更多地运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方法,对思维能力的训练非常有益。但学生选课的范围往往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方向,不利于开阔思路和眼界。如果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类课程能在拓宽知识面、训练分析能力、促进学以致用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话,也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但有些课程在研究生阶段仍然只注重形式(用英语授课),而不考虑内容的深度和理论的高度,甚至与本科重复,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用中文讲授的公共课程(如哲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等)是学生必修的学位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0%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可以自学),因而也起不到应有的促进思维能力多方面发展的作用。

关于技能培养,大部分课程仍以讲授为主,学生只在一些有写作任务的课程中得到写作技能的训练;除口语课和翻译课外,其他课程对课堂讨论的要求都不高。但我们也注意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有14%的学生认为所有课程都有课堂讨论的要求,20%的学生认为研究生所有课程对写作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我们随后组织的十所高校研究生辩论比赛中,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在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等方面表现比较突出。这应是该校重视技能培养的结果。研究生阶段对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应有别于本科阶段。这不仅仅是巩固和提高技能,而是结合专业知识、运用思维能力的一种“输出”训练。而调查发现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程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关于学习环境的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总体学术气氛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还是基本持肯定态度的。但仍有1/3的学生对学校的学术气氛不是很满意,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会产生一定影响;多数学生表示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对这些活动的作用也比较认可,但也有1/3的学生不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等个人素质非常有益,并有利于活学活用,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但各校在创造社会实践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研究生导师的教学指导方法也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经常在学业上给予指导的导师只占30%,很少指导甚至从不给予指导的导师占20%。大多数导师都采用讨论、答疑和上课等方式指导学生,布置阅读或写作任务并检查的只有28%。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及指导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看,有相当一部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非常有限的,很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

能经常阅读英文的报纸杂志、专业刊物、文学作品原著和原版教材的学生达到半数左右。但完整读过专业理论著作不到10本的学生占62%,而且很多人感到理论框架不完整、专业知识不够、研究方法不熟悉、内容理解困难等。大多数学生能够每星期都去图书馆,但很少有人每天都去(5%)。经常听讲座并与同学或老师讨论专业问题的学生也不多(15%)。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来看,把主要精力用于专业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很少有人积极从事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学术交流等有助于培养研究能力的活动。相当多的学生在阅读理论著作时还有各种困难和障碍,这与现行研究生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

问卷的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的建议及想法。最突出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条件和教育目标这四个方面。比如,课程设置合理化、多开相关专业课程和中国文化方面的课程,加强专业学习并与其他专业结合,扩大选课范围、提高选课自由度,丰富和更新内容、与时俱进;要求加强导师指导,增加讨论和互动;迫切要求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缩小班级规模,改进对教师的管理,加强学术交流和出国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扩大知识面、增强课程实用性等;还有学生提出把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学术型人才培养分开来。从这些建议可以看出,学生对纯粹学术性的研究生教育目标并不认同,而比较重视拓宽知识面和发展实用技能。

四、问题与讨论

在我国政治经济形势、文化观念、教育理念、社会需求、市场竞争等各方面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规模的研究生扩招、研究生质量遭到质疑、研究生培养类型与培养目标的宏观设计混乱、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当、研究生培养中缺乏激励研究生创新和进行自由探索的机制等问题(6),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论。

我们在对十所高校英语硕士生进行的有关思维和技能发展状况的抽样测试和评估中发现,学生在口头辩论和书面表达中均表现出思维和技能方面的各种缺陷。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可以说这些缺陷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适合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相关。此项调查研究使我们反思了研究生教学体系在学生思维和技能培养方面的作用。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渐由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逐步转变为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多种规格。这是社会发展日趋多样化和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日渐复杂化的需要,是公民个人需求多样化的反映。(7)这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在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上已有所体现,而在培养方式上却“基本都是用学术性人才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各类人才,从而使得理论性人才理论深度不够,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不强”。(8)这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学生的考研动机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本科生扩招导致的就业压力。各高校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倾向选修实用性课程,相对不重视理论性课程。

国外许多大学的研究生教育都有研究类和课程类两种。如美国所有硕士学位中,85%具有专业应用方向,学术型只占15%。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专业研究型人才的目标转由博士阶段实现。硕士阶段在准备向博士阶段输送学术型人才的同时,更应该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英语硕士研究生教育应重视区别对待学术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呼声,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案;在优化科学学位教育的同时,加大专业学位培养的力度。

(二)课程设置

鉴于目前英语硕士生在思维和技能方面均表现出不足的状况,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力求兼顾这两方面的发展。首先,要对理论课程进行合理化建设。虽然很多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数量和种类上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在知识体系方面,各类专业课程在内容上的关联性、课程开设的合理顺序、对思维训练的互补作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尚需进一步论证。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专业课程要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围绕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理解、分析、判断、综合等思维活动,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其次,技能训练也是必要的。研究生阶段应区别于本科阶段,将语言技能的提高融会于对理论知识和实用性知识的实际运用当中,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共同发展。这对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改进用中文授课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一些课程的教学方法,使其真正起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思路、促进思维全方位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很多宏观上的讨论,但在教学中如何实际操作各种自主性、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如何解决有关的技术性问题,仍缺乏基于实践的系统性研究。因此,我们在积极实践自主研究性、任务合作式、案例反思性等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专题报告、内部学术研讨会等授课形式(9)的同时,也应开展对教学效果方面的实证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接受教训、调整思路、提高教学实效。另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导师对研究生的切实指导,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增加社会实践机会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助教、助研制度有利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教学和研究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师资建设

教学改革的最终实践者还是教师。师资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从根本上提高英语硕士生素质的有力保证。有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外语专业师资本身存在着总体科研水平偏低和总体外语水平不高的现象。(10)在我们对十所高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样分析中发现,逻辑推理和文字表达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在论文中相当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指导力度。英语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英语专业毕业的,从学生在思维能力上表现出的不足应该认识到教师本身也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因此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应成为研究生导师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要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学生提出要求加强导师指导、改进对教师的管理等意见说明部分教师还应加强职业责任感。

随着教育部推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导师负责制将逐步实施。导师权利的扩大和责任的强化意味着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实质性改变。(11)这就对导师个人的素质,如专业知识、学术水平、教学方法以及职业道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性,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和促进在职进修、学术交流和人才引进。

五、结语

如何才能使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我们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是否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现有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以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社会需求,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分析还有待于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注释】

(1)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智性与技能全面发展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03JB740003。

(2)王彦,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张佐成,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3)黄源深.思辨缺席.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

(4)张佐成,黄豪,王彦,李平.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智性发展研究.高教探索,2009(1):90-94.

(5)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外语学刊,2006(5):76-80.

(6)中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R/OL].2006-07-28[2008-09-10].http://www.quanze.com/EduNews/ news.aspx?id=7469.

(7)包水梅,魏玉梅.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多元化之探索.高等理科教育,2006(5):46-49.

(8)张继蓉,李素琴.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历史嬗变与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18-21.

(9)王雪梅,康淑敏.英语专业研究生创新教育思路探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129-132.

(10)“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关于高等外语专业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一).外语界,2001(5):9-15.

(11)雷世富.正确认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导师负责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66-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