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秉承我校研究生教育“精品化、国际化”的一贯宗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我校研究生部坚持每两年组织各学院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针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制定并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将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我校研究生部还制定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并将其列入《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与文件汇编》及《研究生手册》中,供广大师生查阅。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

李卫群 王 煜(1)

摘 要: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面对日益扩大的研究生教学规模,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优化培养方案、规范化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激励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通过加强教学管理,逐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 教学管理 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教育逐步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教育主体,其培养质量已成为研究型大学证实学术水平和确立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受多方面影响的,而教学管理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施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内涵在不断变化,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结合本校实际特点,注意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思路。本文仅从优化培养方案、规范化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适时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地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前提,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我校逐步优化培养方案,克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局限性、滞后性和重复性,按二级学科构建课程体系,以形成多样性与专门性、灵活性与规范性、广度与深度、个人兴趣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一)科学定位培养目标,适时修订培养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外经贸模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培养能适应这种变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外经贸人才,根据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优势与特色,我校适时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即硕士研究生教育重点培养学术与应用结合型人才,博士研究生教育重点培养高级研究与决策型人才。

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依据,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秉承我校研究生教育“精品化、国际化”的一贯宗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我校研究生部坚持每两年组织各学院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科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增加反映学科最新成果的内容,调整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术视野,提高综合能力,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让教学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夯实教学基础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关键,是调整研究生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我校始终强调研究生课程设置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教学内容要紧密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充分重视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通过每学期的校内师生座谈及广泛的校外调研,学校充分认识到研究生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内容重复、研究生课程本科化、课程体系设置存在局限性和随意性等。

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工作:对于长期不活跃的课程及已不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内容陈旧的课程,及时予以清理;将内容重复、交叉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科学设置专业方向,统一二级学科目录下各研究方向的必修课;增设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的前沿性课程。经过几轮的评估与修正,现有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体现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区别,硕士生阶段的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博士生阶段的课程设置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现有的培养方案在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基础上,教学内容更加突出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强调系统性、前瞻性、创新性。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等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与国际接轨;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翻译硕士等应用性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践,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凸现其应用学科的特点。

二、不断规范研究生日常教学管理

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各个环节是做好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根据在校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校在研究生教学管理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规范日常管理,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是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保障。针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制定并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2005年起,学校根据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有关文件的规定和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具体情况,组织对原有的学籍管理、学分制管理等各项规定进行了几轮修订,并制定了一些新的管理条例。如针对博士生培养问题,学校于2006年、2010年两次对《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进行修订,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术要求、教学实践及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和高标准的要求。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为研究生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为将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我校研究生部还制定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并将其列入《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与文件汇编》及《研究生手册》中,供广大师生查阅。现有的管理工作流程将具体事宜的办理过程进行分解,明确了每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研究生的日常教学与学习。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开放式的管理对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也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开展培养工作评估,加强基础文档建设

为引导各学院逐步完善各项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研究生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制订了《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由研究生部组织每年开展一次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全面考查各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状况。2009年,研究生部调整了评估指标体系,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运行、教学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内容,针对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一一评分,克服了以往评估指标偏宏观的问题,并起到了督促各院系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

基础文档建设情况能从侧面反映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因此,除了专门的教学状态评估指标外,培养文档建设情况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中。研究生部编制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档归档情况自查表》,要求各学院按文件管理、教师管理、研究生管理、教材与大纲、考试与成绩、教学研究等部分将教学管理材料归档,并列出了二级目录内容。在二级检查内容上,研究生部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各学院应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模板,明确教学进度安排;期末论文试卷、论文应放入统一的研究生考试试卷袋,并按要求填写试卷袋封面、封底后,存档两年。通过学院自查及教学秘书的相互观摩学习,有利于各学院在工作中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

(三)依托网络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在信息化时代,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有效、科学的管理是社会的共识。传统的手工输入成绩、学籍等信息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研究生教学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为研究生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体现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学计划、教学监控、学籍管理等环节方便快捷的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提高工作质量。

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网络优化研究生教学管理已成为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为此,近年来我校研究生部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如全面实行网上提交成绩,规范成绩登录制度,将教师成绩录入与学生成绩查询环节合二为一;借助Blackboard教学辅助平台,要求授课教师及时向学生发布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进行多次校内外调研,逐步引进研究生综合教务系统,规范培养计划管理、选课管理及学籍管理。

三、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构建科学的有特色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研究生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管理,是保证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的有效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加强培养质量控制。

(一)校级层面

校级层面主要由研究生部组织实施。研究生部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部门,起组织、协调的作用。研究生部除了按照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规定从研究生教学的任课资格、基本要求、课程安排与调课、教学大纲、教材、课堂管理、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课程考核管理、课程成绩登录等方面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监控以外,还通过加强每学期期初、期中的教学检查及不定期的教学秩序抽查工作,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加强研究生课堂管理,解决检查力度不足的问题,近两年研究生部聘请了专门的教学督查员,与研究生部工作人员一起参与到教学检查中,使得研究生教师私自调停课情况及学生迟到、旷课等现象有明显改善。另外,研究生部还建立课程评估制度,每学期组织对研究生学位课程和影响面较大的必修课程抽查评估,全面地了解相关课程的教学队伍和教学状况,通过专家与院系领导、任课教师面对面地直接交流获得建设性的建议,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二)学院层面

各学院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执行部门,起分析、反馈作用。这一级监控包括:院系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要求院系领导每学期听课2-3门,了解课程教学状况,加强与授课教师的沟通,有针对性地解决本单位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进行教学秩序自查,督促教师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并按规定提交教学大纲、登录成绩等;由学院召集教师及学生代表,召开师生座谈会,及时了解研究生对课堂教学、教材选用、授课教师等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每学期各学院要把在领导听课、教学检查、师生座谈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本学院研究生教学质量的相关措施,反馈至研究生部。

(三)督导层面

教学督导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运行状况,尤其是对教学活动、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指导的活动,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从2007年开始实行研究生教学督导制,督导组由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授组成,督导组每周听课2-3次,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生教学督导根据听课情况,从研究生教学秩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具体看法,并及时和任课教师、院系主管领导交流听课意见,对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进行教学质量监督、指导教学的同时,教学督导还具有信息收集、反馈的作用。教学督导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深入教学第一线的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较为全面、准确,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院系、研究生部及学校管理层,既可以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又可以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

(四)学生层面

这一层监控体系的主体是学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最终端,直接反映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为及时了解研究生对任课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我校坚持每学期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即研究生评教)工作。研究生部根据科学、全面、客观的原则,制定并多次修改了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当前使用的研究生评教指标体系包括工作热情、教学纪律、教学方法、互动交流、教学手段、能力培养、学科前沿、重点难点、专业知识、言传身教十项指标。另外,2005年研究生部引进了机读评教设备,采用机读卡填涂、电脑阅读、评教系统统计处理的流程后,评估效率与准确率明显提高。从近五年的研究生评教结果来看,研究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满意度较高,平均分维持在90分左右。研究生评教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激励作用,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四、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建设

教学改革研究是提升研究生教学水平的重要动力。为鼓励广大教师和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建设,从2002年开始,学校每年拨专项经费支持研究生教学项目研究。通过加强对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项鉴定等环节的管理,研究生部对项目进程进行严格的过程监控,以保证研究生教学研究成果的科研水平,达到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的建设目的。另外,还采用分阶段划拨项目经费的办法来督促项目负责人按期保质完成,确保专项经费能够发挥最大效益。目前,我校的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包括三大类:

(一)课程建设类

课程学习,是打好研究生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的最基本环节。研究生的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校的研究生课程建设包括教学队伍建设和教学材料建设两部分内容。为保证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质量,研究生部制定了规范的项目鉴定提交材料清单:项目总结报告,说明课程定位与项目预期目标、教学梯队状况、建设过程与创新之处等内容;项目成果主件及附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讲义、电子课件、教学参考书目、习题库、试卷库、学生作业样例、教学质量评价等内容。通过规范化建设,完善了相关课程的教学队伍及教学材料,以点带面,有力提升了研究生整体教学水平。

(二)教材建设类

研究生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目前,高校研究生教材建设的发展速度整体比较缓慢,有些课程还停留在讲义上,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针对这个普遍问题,我校对教材建设的立项范围作了明确要求:教材建设项目应由学院推荐报送,所报送教材建设应已纳入学院研究生教材总体建设规划,且申报者已讲授相应课程3轮以上。除提交项目总结报告、成果简介外,申请结项鉴定的教材建设项目成果应达到公开出版水平,由校、内外三名专家进行评审,全面衡量教材的思想、科学、教学及文图水平。已通过结项鉴定的项目中,60%以上已正式出版并列入研究生教材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研究生的普遍好评。

(三)其他培养管理类

培养管理类项目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革新、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生教育教学保障机制研究、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等。根据项目管理办法,培养管理类项目申请鉴定要求为:理论类项目应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应用类项目应有被教学管理部门采纳的方案;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应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制度建设类项目应有正式印发并付诸实施的相关制度。通过这类项目建设,有些学院进行了培养模式研究,完善了培养制度建设,规范了硕士点评估工作;有些教师对其所在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对本专业或方向课程体系建设的构建进行了探索;有些管理人员对研究生教育理论进行深度研究和探讨,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五、建立研究生教学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学校各项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激励机制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校在研究生教学管理中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开展了三项教学评优工作。

(一)评选教学质量评估前10%的研究生授课教师

为鼓励研究生授课教师积极投入研究生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从2008年下半年起,学校开始评选各学院教学质量评估排名前10%的研究生授课教师。评选工作每学期组织一次,由研究生部根据研究生评教结果和研究生教学督导评价情况,并结合学校平均分、有效问卷比、班级规模等因素,综合评选出学院排名前10%的研究生授课教师。两年来我校共评选出各学院排名前10%的研究生授课教师77人次。通过该项评优,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研究生授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促进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二)评选优秀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者

为激励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投身于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发挥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示范作用,提高研究生教学管理水平,2009年1月,学校制定《优秀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者评选和奖励办法》。根据该办法,研究生部每年组织一次优秀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者评选工作。经过专家组评审和全校公示,每年评选出优秀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者一等奖、二等奖若干人次。在逐步引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教学管理工作部分下放学院的新形势下,该项评选工作对激发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评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

为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推进我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建设,2008年12月学校制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和奖励办法》。优秀成果申报的涵盖范围包括学科点申报和建设、学位论文管理、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教材等辅助文件编写、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与管理改革、招生改革与就业指导等方面。根据该办法,研究生部每年评选出十余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及管理人员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进而带动了我校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进程。

六、结语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校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和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研究生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提高。立足我校实际,在今后的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研究生部将继续探索改革之路。例如,在培养方案上,新设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与科学学位要体现出分轨培养的差别;在管理规范上,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博士提前毕业等新问题进一步修订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监控上,扩充研究生教学督导的队伍,并加大其职能范围;在项目建设上,将重心放在重点课程的建设上,由学院统一规划并推荐,对研究生学位课程、受益面大的专业课程优先支持并加大支持力度等。

【注释】

(1)李卫群,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研究员;王煜,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培养办主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