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次开课的成败影响到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必须充分重视。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直接指导这项工作,多次听取评审组汇报。并鼓励青年教师无论获奖与否,均可多次参赛。根据参赛课程组建相应的“评审组”。“评审组”成员由教学经验丰富、在校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威望的老教师担任;“评选委员会”则由主管教学校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1]

教务处 校教学督导组 钱梅珍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处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正如当年李鹏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不仅要有真才实学,以有用的知识来教育学生,而且他们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治学精神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有一支治学严谨、知识渊博、道德高尚、具有开拓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

然而,目前青年教师的现状使人担忧。

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群体的“年龄断层”问题至今仍十分严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新、老更替,至今十多年来,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大多数已经或即将退休。而近几年进校的年轻教师数量又不足,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致使教学第一线教师紧缺。由此,使得刚跨出学校大门的青年教师仓促上阵,甚至于过早地上大班课。这些青年教师在政策导向与个人利益的驱使下,普遍存在着对教学重视不够的倾向。部分教师虽然接受了教学任务,但严谨治学不够,对学生要求也不严格。因此,亟须帮助这些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拥有一批严谨治学、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他们已退休或即将退休,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继承他们教学上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十分必要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经过多年实践,我校探索了一套系统的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措施,包括入校教育、首次开课培训、授课竞赛、选拔骨干教师等。

一、入校教育

对凡通过毕业分配途径到我校工作的所有教职工,学校规定必须参加由人事处统一组织的入校教育,目的在于加强我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建设和师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入校教育历时20天,内容有校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讲话,通过听讲座、看录像、参观等形式进行校史教育和师德教育。青年教师还必须学习“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并进行考试,通过者颁发两门课程的结业证书,并以此作为今后开课和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

二、青年教师首次开课培训

首次开课的成败影响到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必须充分重视。要力争每位青年教师首次开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基于这一点,我校较早就开展了对首次开课青年教师的培训。这一工作开始于1989年,至今已有230多名青年教师受到这种培训。本学期又有27位教师正在培训。

为了使首次开课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化,教务处对首次开课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教学活动过程以及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提出了全面要求,除了各系指派老教师指导、进行试讲外,还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青年教师首次开课培训。由聘请的老教授们组成“培训小组”,拟定一个学期的“培训计划”。通过教学讲座、座谈会、理论学习、观摩听课及交流经验等方式,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能力诸方面对首次开课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首要的,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务处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思想的文章,组织校内知名的老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言传身教,座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得、体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搞好教学工作的信念,在工作中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其次,如何对首次开课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提高上给予具体的指导也很重要。我们组织了讲座,如“如何开好一门课”和“教学的艺术”等,并分发《教师手册》,使首次开课教师了解作为一个教师应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和规范。另发《教学艺术》一书。该书集中了我校部分教学名师的治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既起到了引导入门的作用,又使首次开课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上明确了方向,学有榜样。“培训小组”成员还给每位首次开课青年教师作具体指导,他们随机听课考察,及时现场交流,肯定教学中成功的一面,又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改进,具体体现“传、帮、带”的作用。学期末,教务处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首次开课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方面,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院、系及本人。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和考察,“培训小组”根据其听课情况、学生的反映,给首次开课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继续考评等,并给首次开课合格以上的教师发放“首次开课纪念册”。

每学期开学初,请上一期首次开课优良的教师给即将开课的青年教师介绍心得体会。由于他们处于相同情况,现身说法,使首次开课青年教师听起来感到亲切,容易接受,也更切合实际。

三、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经过首次开课培训的青年教师,无论其考核结果如何,都存在一个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问题。为此,我校从1993年开始举办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在教学上引进竞争机制,以把青年教师的精力吸引到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教书育人等方面来,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可以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参与、提高的机会。

学校各级领导对组织授课竞赛在思想上认识是统一的,充分认识到举办授课竞赛是建设青年师资队伍的有力措施,所以在人力和财力上保证了一定的投入。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直接指导这项工作,多次听取评审组汇报。具体实施由教务处和人事处联合组织。

组织授课竞赛能起到如下作用:

1.稳定当前教学线的师资队伍,调动青年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

2.建设新一代的教学骨干力量,发掘优秀教学人才,培养出一流水平的授课教师。

3.继承学校优良教学传统,创造青年、老年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契机,不断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竞赛规定:凡担任课程主讲,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良好,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教师均可报名参加。并鼓励青年教师无论获奖与否,均可多次参赛。目的在于以竞赛促建设、促提高。

授课竞赛每年举办一届,分两个学期组织,安排在正常教学期间进行。

授课竞赛评比内容有如下五个方面:

1.授课组织 指课堂纪律、礼仪、秩序以及临讲课前有条不紊的准备工作等。

2.授课内容 指对授课内容的熟练程度,体系、纲目、主次的清晰度,教师知识面的宽广度,讲课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等。

3.授课方法 指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语言、文字、情态表达的水平及风格特色,板书的整洁、合理程度等。

4.授课效果 指听课气氛,学生思维活动状态、思考问题的反应速度及深度等。

5.教书育人 指诲人不倦、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授课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对学生的激励性,言传身教的形象体现等。

竞赛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奖名额根据授课质量和参赛人数决定。学校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等奖获得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为副教授。

根据参赛课程组建相应的“评审组”。“评审组”成员由教学经验丰富、在校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威望的老教师担任;“评选委员会”则由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和人事处领导及“评审组”代表组成。

“评审组”成员到现场听课考评,并及时指点,交流经验,向学生调查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听取教师所在系领导的日常教学考评意见,最后由“评审组”评比、选拔,向“评选委员会”推荐获奖者名单。“评选委员会”再进行复议、审核并投票表决授奖等级,经校长批准后发文公布,在每年庆祝教师节大会上颁奖表彰。

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思想学习,对提高他们搞好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十分必要。教务处每学期组织参赛教师学习教育事业上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听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报告。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注重实践、追求真理,深入群众的教育思想对于青年教师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还要求他们学习“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教师,还需要充实些什么”等资料。

至今,我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已举行了三届,先后共有239人次参加。评出一等奖17名,占参赛总人数的7%;二等奖38名,占参赛总人数的16%;三等奖63名,占参赛总人数的26%。

从三年情况看,参赛人数持续增加,第三届参赛人数比首届增加了44%,今年仅上半学年就有80人参加,且有21人次的青年教师参赛两届以上,两位教师连续三届都参加,其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获奖等级也逐步上升。可见青年教师参赛积极性很高。大多数教师抱着“重在参与、重在提高”的观点参赛。因为参赛者得到评委、评审教师的指导,教学方法有了改进的方向。许多参赛教师深切地感受到老教师课后的指导使他们受益匪浅,是走上讲台以来从未遇见的良师益友。

评审标准如何定,定得是否恰当,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等奖标准不能定得过高,过高使教师觉得高不可攀,影响参赛积极性。但又不能定得过低,若形成了只要参赛就可获奖,这又使竞赛活动的权威性不高,同样会影响教师参赛积极性。因此,要坚持标准适度、宁缺毋滥的原则。经过三年实践,我们感到这种做法是适宜的。

“评审”公正与否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影响极大。公正评审会提高这项工作的信度,提高青年教师参赛的积极性。若欠公正,青年教师会觉得竞赛是搞形式,不是真正选拔教学骨干,不是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会挫伤青年教师参赛的积极性。所以,要选择公正、威信高的老教师为“评审组”成员,采取多位教师在不同时间随机听课,可避免教师因某些偶然因素造成某堂授课欠佳而影响获奖等级。教师反映评审等级比较客观,符合实际。

竞赛过程除了能提高教学质量外,还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高级职称、高学位教师参赛人员逐步增加,第三届竞赛高级职称参赛人数比第一届竞赛增加了—倍。说明了他们也开始重视教学工作,期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他们已认识到,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搞好教学是高校教师的职责。如物理系一位教授参加竞赛,荣获二等奖。外语系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这次参赛,评审教师一致公认其教学水平较高,荣获一等奖。

我校的授课竞赛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竞赛,既评出了优秀教师,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总之,只要坚持做到“领导重视,组织有力,质量把关,评比公正,政策落实”,组织授课竞赛会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四、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通过历次授课竞赛,发掘了一些优秀教学人才,也发现了一批具有教学潜力并能成为优秀教学人才的青年教师,学校便有计划地将他们选拔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是一项关系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促进我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我校自1994年开始进行省、校两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作。评选对象是直接从事教学、科研并教龄在三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教师。采取由教师本人申请、院系推荐、专家评议、学校审定的办法确定。每年评选一次,对选出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年度考核评估。采用一年一考核、两年一滚动的动态管理制度,以形成激励和竞争机制。考核内容包括政治表现、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团结协作、教书育人、教学研究及撰写论著等。若连续两年考核不及格者将取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自1994年至今,已选拔出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92名、省级28名。我校已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8名(其中两人获国家杰出人才基金),江苏省跨世纪人才3名。

各级领导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委以重任,积极扶持他们承担本学科课程的主讲任务,独立主持科研课题,在实验基地、仪器设备、出版学术著作、图书资料、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在出国进修、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方面创造条件,并优先解决住房,增加津贴。

学校鼓励青年骨干教师进修,提高学历层次,鼓励攻读在职博士学位,还分批安排他们去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单位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

通过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考核、筛选,使他们中大多数能迅速成长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成为我校21世纪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教师的素养、教学水平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抓好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教育和教学培训工作。近几年在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教务处、人事处和师资办公室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培养青年教师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应坚持做好,并不断开发新的培养模式。

【注释】

[1]本文刊于《1996年东南大学三育人论文集》,荣获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