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浅谈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前言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时期。结合前面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历年来获得工学门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于怎样提高工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问题,以下三方面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基于西安交通大学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

史田野,汪宏,周荣莲

[摘要]工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国家整体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所属学科、论文作者、指导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1999年至2010年获得的21篇工学门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对西安交通大学近3年授予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发表科研论文情况的统计,针对如何提高工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相应观点:学科建设、学生激励与博导队伍建设是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每年进行一次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1]。作为学位授予单位,应以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做强博士生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贡献[2]

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主体的学科门类之一的工科起步于1935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工科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学科门类,从某种程度上说,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论文水平是反映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3]。西安交通大学1999年至2010年共获得了21篇工学门类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如表1所示。

二、西安交通大学历年来入选工学门类全国“百优”论文分析

1.学科分布

西安交通大学所获得的21篇工学门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归属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西安交通大学历年来获得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科归属情况(工学门类)

在图1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获得了7篇全国“百优”论文,数量最多;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分别获得了4篇,而在电子科学与技术所获得的4篇论文中,2篇属于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另2篇属于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电气工程与力学各获得2篇,其中力学所获2篇论文中,1篇属于固体力学二级学科,1篇属于工程力学二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分别获得了1篇全国“百优”论文。

表1 西安交通大学历年来获得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工学门类)

除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与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外,获得“百优”论文的各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述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两轮学科评估中也取得了好的成绩,具体见表2。

表2 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全国“百优”(工学门类)论文所属学科评估排名

由表2可见,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最新学科评估排名中,上述各学科均排名在前25%,而获得“百优”论文较多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学科的排名都在前5%。

2.论文作者分布

西安交通大学21位获得工学门类全国“百优”论文的作者中,男性17人,女性4人;入选时平均年龄为34.9岁,40岁以下17人,40岁以上仅4人,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27岁。

从生源情况来看,“百优”论文的21位作者中,本科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的有14人,就读于清华大学1人,6人就读于其他学校;硕士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的有15人,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3人,3人就读于其他学校。具体情况见图2。

图2 获得工学门类全国“百优”论文作者的生源分布

获得工学门类全国“百优”论文的作者平均攻读博士学位时间为4.27年,时间在3年以下的仅1人(时间为2.75年),其余作者读博时间均在3年以上,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获得工学门类全国“百优”论文的作者攻读博士学习时间分布

发表论文是衡量工科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西安交通大学2003—2010年入选工学门类全国“百优”论文的15位作者中,在攻博期间及获得博士学位后一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平均发表文章在15篇以上,其中SCI平均在6篇以上。

此外,21位作者中,仅少数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有过公派留学、国外访学的经历,大多数全国“百优”论文作者均是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习与科研。

3.指导教师分布

西安交通大学21名获得工学门类全国“百优”论文作者中,6人的指导教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有一部分作者的导师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高水平的指导教师。严谨求实的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和献身科学的使命感是这些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共同特征,他们均承担过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发表过多篇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科研论文。

三、关于如何提高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探讨

科研、学术水平是判断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正如前文所述,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工科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西安交通大学近3年获学位的工科博士生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见表3。

表3 西安交通大学近3年获学位的工科博士生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显然,西安交通大学近3年获学位的工科博士生在攻博期间所发表文章的情况,与前面所述的历年来获得工学门类全国“百优”论文作者的发表学术文章情况相比,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结合前面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历年来获得工学门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于怎样提高工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问题,以下三方面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只有建设高水平的学科,该学科的工科博士研究生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所获得的21篇工学门类全国“百优”论文,基本上均来自于在全国范围内领先的学科。高水平的学科,意味着高水平的实验室与研究条件、重大科研项目与基金的支持、较多的国际交流合作机会、在国内外学术界较强的影响力、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等等。无疑,这些都是培养一个优秀的工科博士研究生的先决条件。

第二,名师出高徒,高质量的指导教师是培养高质量工科博士生的重要前提。

作为工科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其责任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是引导、带领出深具创新能力与解决尖端工科技术问题能力、勇攀科学高峰、在工科领域有所建树的博士生。西安交通大学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工学门类全国“百优”论文,绝非偶然。建设起一支身正学高、科研领先、诲人不倦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才能有效提高和保证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是对工科博士生进行高质量培养的关键。

从西安交通大学历年来入选的工科全国“百优”论文作者来看,大多数人为男性,其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绝大多数人攻读博士学位时间都在3—5年之间,在发表学术论文方面也有着很好的成果。虽然大部分作者本科、硕士阶段在西安交通大学就读,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攻博之前来自于其他的学校与培养单位。另外,相当一部分人在读博期间是没有过与国外联合培养、国外访学等经历的。

因此,刻苦钻研的精神、长期踏实潜心地从事学习研究、最终取得优秀并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才是培养高质量工科博士生的关键。宏观上来讲,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导向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对在读的工科博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研究品质、学术目标方面的有效激励与激发,营造创优争先、你追我赶、埋头钻研的科研氛围,必然会有力地推动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第二条、第四条

[2]《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教研〔2010〕3号文件

[3]丁红瑞,张振华.如何处理好工科研究生“产”与“学”的关系[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7,3(1)

[作者简介]

史田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硕士,西安:710049

汪宏,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西安:710049

周荣莲,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副教授,西安:7100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