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机制与质量保障的探讨

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机制与质量保障的探讨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机制与质量保障的探讨邵海林,夏志高,刘好全,时玥[摘要]军校工科研究生教育在我军科技强军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和调研,对军校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基本要求。目前,军队院校培养的工科研究生分配到作战部队和其他基层单位的比例逐年升高,分配到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比例逐年下降。

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机制与质量保障的探讨

海林,夏志高,刘好全,时玥

[摘要]军校工科研究生教育在我军科技强军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军校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要求,分析了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对军校工科研究生教育要充分认识作用地位、完善培养机制、建强导师队伍和提高生源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军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

2004年,军委提出了军校研究生改革“要突出提高质量效益”。确保质量是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也是研究生教育永恒的主题。军校工科研究生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均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然而,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及新时期军队高级人才需求的变化,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教育质量问题日渐突出。所涉及的生源质量、导师质量、教材质量和管理质量已成为各级领导和专家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和调研,对军校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质量保障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多环节多因素的综合效应。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1.军人素质高

军校工科研究生最本质的特征是军校工科研究生是军人。从入学开始,就要基于培养成为服务军队的高级人才,所以必须把对其军人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使之能成为高素质的合格军人。

军人素质是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等综合性的多方面的体现。首先是政治素质要过硬,能够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自觉献身国防事业的意识。其次,要有优秀的科技素质,没有过硬的科技本领,就不能够胜任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再次,就是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有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能够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战争的突发性、剧烈性和残酷性。

2.知识结构全

较为完整的扎实的工科知识结构是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必须实现的目标。完整工科知识的建立是需要在学校培养建立的。这是军校工科研究生将来成为军队高级专业人才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研究生毕业后才能较快地适应部队相应的工作,才能结合到部队后的工作实践并不断总结提高,也才能不断成长为本专业的领军人才。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有新的突破,真正能够把知识转变成战斗力,能够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3.创新能力强

军校工科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虽然军队高级人才需求有多样化和全面性,如要培养“指技合一”的人才,但重点应当培养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工科知识和工科技能,使之能成为工科技术方面的高级人才。有了完整扎实的工科知识结构,才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新时期,我军要加快现代化建设,科技强军是必走之路。军校要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不断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导师队伍等进行全面筹划。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重要位置,为推进我军科技强军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二、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军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全军各院校逐步健全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生教育质量已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政策和培养机制上的种种原因,军校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仍然是制约军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培养机制不完善

军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缺乏面向基层部队的培养机制,军队院校大多延用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科研究生适合在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目前,军队院校培养的工科研究生分配到作战部队和其他基层单位的比例逐年升高,分配到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比例逐年下降。军队院校培养的工科研究生虽然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很好的发展潜力,但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军事技能的培训,应用性技能培训很少,在迅速满足基层部队的实际需求方面有较大欠缺。特别是部分工科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偏重某一方面,且没有经过较好的装备使用及维护方面的培训,不能迅速发挥技术支持和保障的作用。

2.毕业后学用脱节

军校工科研究生毕业后分到部队存在学用脱节现象。在装备较为落后的部队,工科研究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工作信心受打击,而且会丧失继续从事专业学习的兴趣。有些部队单位在使用工科研究生时没能考虑到他们的专业特长,从而导致这些人用非所学。另外有些部队单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在这里工作的工科研究生没有在单位继续学习的条件,从而影响他们知识更新和能力的提高。工科研究生如果不能在工作单位继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会因跟不上部队发展的需要而被淘汰,这必将加重部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缺乏。

3.生源质量不够高

由于军校研究生招生政策上的种种原因,大量优秀的地方院校和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无法成为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这就决定了在部队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是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生源。但实际上,很多在部队工作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在学习功底较好时,由于单位工作的需要不能报考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而等到这些人有条件报考时,他们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又荒废了很多。另外在当前部队的用人体制下,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学历对很多军官的个人进步和发展作用有限,这也极大地抑制了很多优秀本科生军官报考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的热情。

三、质量保障改进措施

加快军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推动军校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尽快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1.充分提高认识

在科技强军的大背景下,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工科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倡创新精神,可明显提高学生的素质。军队院校培养的工科研究生大多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及厚实的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功底,接受新技术、新装备知识快,适应不同工作岗位能力强。随着我军装备更新速度的加快,综合素质优良的工科研究生将会受到更多的欢迎。相对于地方院校培养的工科研究生而言,军队院校培养的工科研究生政治思想、军事素养等方面更具优势,而且在专业技能等其他方面也并不逊色。在工科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军队院校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绝不是地方院校能代替的。由于大多数军官不可能一辈子在部队服役,因而提高军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工科专业素质,是解决大量军官退役安置问题的重要举措。总之,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是提高现役军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大量军官服役的安心工程。

2.完善培养机制

要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兼顾军事指挥能力和岗位任职能力的训练。在运用专业技术和装备进行作战训练时,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指挥员往往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也是培养优秀指挥人才的重要途径。正确设置军事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使得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成为部队优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适合我军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在进行军事指挥能力和岗位任职能力培训方面,军队院校离不开部队的大力协作,要建立院校和部队“联训”机制,这就要求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在改革培养模式时应与部队密切配合。

3.建强导师队伍

要提高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及授课教员队伍是关键。当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发生变革时,研究生导师及授课教员队伍建设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采用“T1+T2”模式(T1阶段主要培养工科专业素质和能力,T2阶段则重点进行军事指挥能力和岗位任职能力培训),则应建立研究生导师团队合作培养研究生,以发挥导师不同的学科优势、学术特长和施陪专长。T1阶段可选用科研学术型研究生导师,而T2阶段则应选用军事指挥型研究生导师,T2阶段的研究生导师应有丰富的部队任职经历,或经常到部队代职。

4.提高生源质量

军队院校学历教育的规模偏小严重制约了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军队院校学历教育规模受限的情况下,部队本科学历军官就成了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生源。为保证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应鼓励部队本科学历军官加强学习并报考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工科研究生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和英语功底,因而条件具备时还可由军队院校和部队联合对部队报考工科研究生的人员进行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专业知识的再培训。而部队也应改革人才使用机制,为部队院校工科研究生学历军官提供更宽阔的舞台,从而以实际行动激励本科学历军官报考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现代战争要求军人具备多种专业技能,因而在培养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时应鼓励跨学科、跨专业招生。

虽然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但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中央军委“要坚持培养以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军事人才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厚的科学文化素质、精湛的军事专业素质”的要求,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应充分发挥军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建立与部队联合培养的机制,使军校研究生学员具备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使其更加适应我军信息化建设和未来作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尔林,马桂敏.新形势下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1)

[2]卓丽.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育教育现状浅析[J].法制与社会,2007,(3)

[3]李利华.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提升研究生教育内涵[J].黑龙江教育,2010,(1)

[作者简介]

邵海林,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本科,南京:210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