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优势,积极开拓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发挥优势,积极开拓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挥优势积极开拓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谢安邦[1]徐钧涛胡文华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改进和规范博士生培养工作,全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是我们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心。除每年从应考生中选拔之外,文学院为保证能持续不断地招收高质量博士生,通过各种渠道提前物色并培养今后有志报考者。

发挥优势 积极开拓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谢安邦[1] 徐钧涛 胡文华

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改进和规范博士生培养工作,全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是我们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心。

华东师范大学是我国建立学位制度以来,最早招收博士生、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单位之一。经过15年来的建设发展,博士生教育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博士学位授予点(32个)、博士生导师人数和博士生招生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博士生数量、规模的扩大,如何提高培养质量就成为迫切的问题。为了向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优秀的高级人才,我校各系、所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研究,采取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措施。

一、精选良种,争取优秀生源

生源问题是培养质量的关键,而且博士生质量高低与生源质量好坏的相关性比任何教育层次的相关性都更为显著。为保证从优中选拔更优者,我校文学院在选拔生源时,除国家规定的政治考查及各种考试之外,还特别重视考生的学术素质,其具体要求为:

(1)有献身学术研究的志向。考察考生在耐于寂寞、安于清贫方面是否已下定决心,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与坚韧的毅力。

(2)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审查考生提交的论文时,既注意到各考生成果的多少及其水准的高低,又十分重视这些论文所反映出的学风倾向。

(3)重视学术上的“悟性”与“灵气”。要求对审读论文、阅卷与面试作综合性的考核,而不是仅凭已发表论文的多寡论优劣。

(4)注意招收学科交叉型的人才。对来自文学领域中的相邻专业或人文科学的其他领域,甚至是自然科学的考生,也大胆选拔。

除每年从应考生中选拔之外,文学院为保证能持续不断地招收高质量博士生,通过各种渠道提前物色并培养今后有志报考者。

(1)对在读硕士生实行“硕博连续”与“提前攻博”制度。在对硕士生的学术倾向、治学能力的严格考核基础上,对特别优秀者实行硕博连读。我校数学系已在此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2)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在职攻博”。根据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实际表现与潜在能力的考察,结合学科建设,确立“在职攻博”的人选。

(3)注意培养兄弟院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对于以访问学者、骨干教师培训等形式来校学习的外单位教师,对适于深造者以委培方式为兄弟院校培养博士。

(4)通过文科基地班的建设,从本科阶段开始就有计划地物色与培养攻博人选。我校教科所开设的博士预科班,也是出于同一种目的。这为保证生源建立了一座良好的博士生预备库。

二、因材施教,重视学术个性,制订培养计划

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主攻研究方向不同,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学术个性设计有效的培养方案,这是一个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我校教育科学技术学院各博士点都很重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设计培养计划。既根据3个不同(不同来源、不同学术个性、不同毕业志向),又在抓好共同的基础性训练后,各有侧重地设计培养的方案。

由于实行因材施教,在博士生培养上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1)培养工作有了针对性。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有利于博士生扬长避短,在达到博士生培养总的要求前提下,使每个人的特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2)优秀的学生重点培养,有利于形成学科的特色,使学科发展多彩纷呈。

(3)不同学生的个体特色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沟通,对提高博士点的全面质量有很大促进作用。

(4)设计不同方案,需要不同课程支持,对开设新课程提出了要求,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并开拓了新学科。

三、课程设置的规范化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使博士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课程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总体上讲,博士生课程设置要体现综合性、先进性和开拓性,既要容纳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包含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与学术动态。

1.开设必读的通设课程

为了加强博士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我校文学院规定不同专业的博士生必须学习3门通设课程,即:国学概要、当代学术讲座、各学科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方法等。数学系对博士生前阶段的基础知识培养十分重视。从1986年起,就强化硕士生阶段基础课程的教学,规定每个硕士生必须选学3门覆盖基础数学几个主要研究方向的课程,如抽象代数基础、微分几何基础等。

2.重视原著的解读功底与各学科的交叉沟通

文学院规定各专业都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原著为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要通晓从古至今各家对原典的注释,并领会这一传统的意义。同时,又重视学科的交叉与沟通,规定必读书目中包含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内容,以开拓博士生的研究视野。如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还将中国思想史列为必修课程。

3.严格教学制度与尊重博士生的学术个性

文学院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都有明确计划,博士生必须根据进度安排学习,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但在具体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采用等方面,导师并不作强制性的规定,而是让博士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通过平时的上课,根据各名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学术倾向,提出指点性的研究要求。

4.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讨论,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老一套教学模式。文学院盛行的是坚持研讨班的学习交流形式,由博士生们在各自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向导师与同学汇报一个阶段以来自己的研究心得或对某些问题的思索。导师只是适时地归纳与点拨,起校正方向的作用。此外,文学院还举办诸如学术沙龙等活动,为博士生之间以及博士生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讨论提供了条件。教育科学技术学院也通过学术讨论会促进博士生学术水平的提高,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如雨后春笋遍布该院各个系、所。如教育系叶澜教授组织的“月末学术沙龙”、金林祥教授组织的“教育史学Seminar”、教科所薛天祥教授组织的“高教论坛”、比较所钟启泉教授提倡以不断推出选修课为特色民主型教学风格的“自由讨论、共同切磋”。特别是教育系瞿葆奎教授组织的“学术星期六”最有影响,至今已举办了91期,《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曾作过专门报道。这些讨论会交流了信息,活跃了博士生的思想,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层次固然必不可少,但研究生的课堂不应只局限于书本上,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对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也十分重要。

1.结合科研、生产任务,在实践中提高博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不能只是进行理论的演绎,同时还应接触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地学口各博士点长期坚持实践第一、实践出真知的教学原则,重视野外考察和生产实践,以此作为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保证。许多博士生结合实际问题,撰写了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教科院提倡博士生参加导师的课题,使博士生很快接触到本学科前沿的领域,并积极鼓励博士生从事教育实验或实践,提高科研水平。

2.结合实际需要,开拓博士生培养新方向

随着社会进步,按传统的学科分类设置的培养方向,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开拓新的培养方向。如我校区域地理专业,原有中国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理两大方向。近年来,针对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求,开拓了国际经贸与投资环境、行政区域经济两个新的培养方向。数学系也是选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活跃,联系面最广泛、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方向作为研究方向,在著名代数学家曹锡华教授带领下,我校基础数学博士点成为目前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社会实践不仅培养了人才,而且推动了学科本身的发展。

3.推广博士生的“三助”工作

这既锻炼了博士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推动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学、科研人员结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开展合作培养博士生的新路子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已是现代博士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我校教育学科在联合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他们的合作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校内系所之间的合作

教育学科各博士点在加强本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开展校内系(所)与系之间的合作。如让博士生到哲学系听取一定数量的课程,从而拓展了博士生的哲学基础,为博士生今后的教育科研有后劲提供了保证。

2.校际之间的合作

实践中有两种做法:一是聘请本学科知名的专家教授为博士点的兼职教授,指导本专业的博士点。二是交换培养,即与其他高校在同一学科之间进行合作。博士生入学后先在对方高校学习1~2年,再回各自单位进行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工作。教育系就与南京师大进行过此类形式的合作培养。

3.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

除了部分专业招收培养境外博士生外,还积极探索将在读博士生送到国外学习进修一段时间、回国做博士论文的路子。经过合作培养的这些博士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已发挥了骨干作用。

(刊于1997年第1期)

【注释】

[1]谢安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