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要抓住教材这个“纲”,充分发挥教材语言、概念、例题等基础资源的优势,挖掘隐藏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恰当地把握教材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增减关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地意义。

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王巧玲

数学教材作为实现教学大纲意图的工具,是数学基础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源泉。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要抓住教材这个“纲”,充分发挥教材语言、概念、例题等基础资源的优势,挖掘隐藏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恰当地把握教材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增减关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地意义。

一、重视教材语言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有效阅读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用最科学、最简练的语言来说明教学内容的载体,它的语言、词汇和叙述格式具有数学的独特性。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材语言的运用,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使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特点和书写规范,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1.重视教材语言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重视教材语言对知识说明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能够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对教材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含义,并通过提问使学生读出概念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教材中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教材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强化课堂效率,还可以降低学困生接受新内容的困难,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教材语言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力

学生对新知识消化和巩固,需要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课堂教学如果能够重视教材语言资源的开发运用,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为学生课外学习和复习创造了条件。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某些结论的叙述和概括,学生不是一听课就记住了,一学习就理解了。但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回忆教师的课堂讲解,不仅能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灵活运用打好基础,而且能够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对所学知识加以描述,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二、重视教材的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例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是课堂所学知识的直接应用。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例题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枯燥抽象的科学理论与多彩的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增加学习兴趣,推动学习进程。同时,搞好教材的例题教学,不仅能加深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因此,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教材例题资源的功能。

1.教案备写要明确教材例题的目的性

教材中的例题都是经过精选,能够具体地反映数学内容和学生应掌握程度的数学题目。剖析教材例题的知识性和目的性是教师对例题教学的基本要求,分析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的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等等,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同样,每道例题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有的是为了直接运用一个公式或者法则;有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一个概念的理解程度;有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种解题技巧;有的则用来渗透某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备写教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深入钻研例题,既不能简单地将例题作为一般的数学题目来解,也不能盲目地对例题的所有要求“齐抓共讲”,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的不同要求,凸现例题的中心目的。

2.教法选择要重视对教材例题教学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是例题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来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探究的欲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题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关键是:教师的启发应当与学生的思维保持同步,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摸清其原有的知识背景,不能置学生的心理、思维状态于不顾,强制学生按教师提出的方法、途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只注重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从而失去了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良机。而是要通过启发将方法的“传授过程”变为“发现过程”,根据例题的求解思路和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点拨,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启发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成功。这样既能将教材例题中所包含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例题教学要剖析教材例题的多解性和可变性

学生在教材例题教学中,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模式,他们会机械地按照这固定的模式去解题,特别是课后习题,对此,若不予以重视,就很可能形成某种思维定势,造成思维的呆板和僵化,就会出现“上课听懂了,作业做对了,考试不会了”的怪现象。因此坚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基本原则,重视对教材例题多解性和可变性的研究和应用,使学生重视对课本例题的学习与思考,对形成知识网络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例题教学中,当学生获得某种基本解法之后,可通过改变原题的条件、结论、情境或方法,来加强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变通,以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教材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强化了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还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做法的积极意义已经被大部分教师所认同并经常使用。

对教材例题的变通方法除了一题多解外,还可以一题多变,对例题进行纵向拓宽,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例题所阐述的概念、规律、数量关系或解题方法的基础上,极大地开拓思维途径和思维空间。通过这样的纵向拓展,使问题变成了探索型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与激情,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品尝到发现后的喜悦。

当然对教材例题的纵向拓宽是一项十分严谨、细致而周密的工作,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因此,教师在对教材例题进行纵向拓宽时,就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工夫。

三、重视教材隐含知识和规律的挖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从挖掘教材隐含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中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和规律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他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像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从挖掘教材隐含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最具有应用上的一般性,它能够揭示数学知识与解题的思维规律,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自如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数学题目。而这些规律通常隐藏在教材很长的篇幅中,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提炼,并将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渗透、归纳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总结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简单重复和罗列,而是一种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一种知识概括。它是通过对众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归纳比较、挖掘而得出的一般性、规律性的东西,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总结。

总之,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数学教师和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提高对教材这一资源的重新认识,合理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努力实现与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有机结合,对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高化,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