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注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医科大学已成为我国培养医药卫生博士生的重要基地之一,初步形成了规模办学的格局,为21世纪立足国内培养博士生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给博士生培养亦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博士生教育工作的重心,处理好影响培养质量的几个重要关系。

注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一、我校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简单回顾

上海医科大学自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博士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成绩,实现了多方面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初步形成了学科比较齐全的博士生教育基地,博士生教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我校现有3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有13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4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4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生年招生人数达150名,目前在校博士生385名,招生和在校博士生人数分别是1981年的19倍和48倍。上海医科大学已成为我国培养医药卫生博士生的重要基地之一,初步形成了规模办学的格局,为21世纪立足国内培养博士生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博士生教育改革有了良好的开端,逐步转变了博士生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发展,我校博士生教育实现了多方面的转变:

开辟生源途径,实现了由单渠道(统一考试录取)向多渠道(统一考试录取、免试攻博、硕—博连读、优秀住院医生插班攻博等)招收博士生的转变;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博士生培养类型由单纯的科研型培养模式向科研型、应用型两种模式转变;

博士生导师遴选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到学校自行审批,形成学校自我控制质量的机制,正逐步实现博士生导师由固定层次向工作岗位的转变;

推行博士生培养的导师小组制,各扬其长,逐步实现博士生由单学科培养向多学科联合培养的转变;

建立了博士生中期考核制度,规范博士生课程考试要求,组织博士生参加社会实践,聘用党员博士生担任管理工作助理,实现了对博士生的培养只注重论文水平向论文、课程、能力、德育全面要求的转变。

在这些改革过程中,我们也积极探讨研究生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转变,建立与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保证改革的有序进行。

3.加强培养基地建设,博士生培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建设好培养基地,是保证持续、稳定地培养博士生的基础。近几年来,学校始终将学科建设、梯队培养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近3年来,通过多种途径争取到学科建设基金,1994年至1996年8个临床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领先专业,基础、公卫和药学中有4个博士点申请到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总投入2 000多万元,亦争取到卫生部临床学科的建设项目。此外,还从校长掌握的CMB经费中对比较困难的基础学科博士点给予项目资助。最近,我们又组织向上海市教委申请研究生教材基金及基地建设基金等。同时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给博士生培养亦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学科建设已成为研究生院的重要工作,我们还适时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学科建设管理条例,在学科建设中贯彻“突重、扬优、扶新、改老、带动全面”的原则,使全校博士点整体培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4.坚持将博士生培养质量放于首位,依靠学校、学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质量把关

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各个环节抓培养质量,我校培养的博士生总体质量是好的。1995年全国33所研究生院评估,我校优选的博士生论文获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我校毕业的博士生无论是从事博士后研究还是分配到工作单位,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欢迎和承认。这也是同研究生院紧紧依靠学校和学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质量把关密切有关。

但是,我们的博士生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个博士点招生人数发展不平衡,受生源、宿舍等条件的制约,整体办学效益还不高;

(2)博士生导师队伍面临着新老交替,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博士生导师的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3)基础和传统学科博士点发展困难,如何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带动全校博士点的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4)博士生知识面宽广不够,论文创新不够,全面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任务艰巨。

二、对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要注意的几个关系和具体措施

“九五”计划是20世纪最后一个五年计划,今后5年将是学位工作与研究生教育面向21世纪进行改革和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5年。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博士生教育工作的重心,处理好影响培养质量的几个重要关系。

1.坚持质量第一,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却在办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国情和很大的矛盾。我校已进入“211”工程,又是卫生部与上海市的共建单位之一,这给学校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校在宿舍、教室、实验室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因此我们在规划研究生发展规模时,对硕士生应基本稳定现有规模,对博士生则按每年8%递增,争取到2000年的硕、博比例达到1暶1。招生人数的分配一定要克服平均分配的倾向,应采取措施,根据培养质量、学科建设需要和科研攻关任务需要,对招生名额分配进行调控。同时要坚持将工作重心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对不能保证培养质量的学科点和导师要有一定的制约措施。

2.处理好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将博士生培养作为两者的结合点

当前在学科建设中,往往将博士生的培养数量作为建设规划和考核指标,而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求较多,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质量提高还不够得力。今后,学校在重点实验室验收时,应该将实验室对博士生开放的程度、有无优惠政策作为考核指标和进一步给予支持的依据之一;要吸收博士生参加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及早让留校的毕业博士生参加博士生指导小组,促进学科梯队建设,给青年人创造成才的机会。

3.处理好导师个人负责与交叉学科培养的关系,强调导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

导师的素质和水平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系极大,为了提高导师的水平,我校除严格掌握遴选条件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制订招生计划,招生的博士生导师必须有科研经费、有在研的科研项目;②对新遴选的博士生导师进行上岗培训,由研究生院组织他们学习《导师手册》,宣讲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有关理论与知识、导师的职责、我校关于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环节及改革措施等,以增强导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同时,提倡新遴选的博士生导师与老的导师共同培养一届博士生,以便做好传、帮、带;③导师津贴的发放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挂钩;④由于导师的自身原因,如3年内未招收博士生,则不再保留博士生导师的资格。

但是在现在的形势下,仅靠导师一个人是不行的,我校早就有博士生指导小组制度,今年学校又规定,博士生导师小组中必须有交叉学科的1~2位专家参加。通过跨学科组织导师小组这一措施,一方面可促进交叉学科的生长,另一方面可促进博士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博士生创新素质。导师应在发挥导师小组作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4.处理好博士生的广博与精深的关系,将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作为核心

在目前关于博士生教育的讨论中,热门话题是博士生知识面宽广不够。科研论文创新不够。诚然这是客观事实,但在博士生教育中必须注意处理好广博与精深的关系,对博士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追求精深,培养创新能力,在追求精深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宽和打好基础。

为此,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学术氛围,创造良好的博士生培养环境。

发展校内外、国内外的学术合作与交流,这是博士生培养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校现在博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出国短期合作或接受培训、与研究所联合培养或校内交叉学科联合培养,我们都给予大力支持,今后还要及时总结这些经验,进一步推进这些工作的开展。

我校还规定,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自己主讲6次学术报告,并记入学分,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前必须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这既是为了扩大博士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和综合、表达能力,同时也将促进各学科形成浓厚的学术气氛。

(2)为博士生开设适当的课程和系列讲座。我们首先要求基础医学院的所有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为博士生开设高水平、前沿性、启发式的学术讲座,重点介绍各学科的进展和技术发展方向,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技术方向。这项工作取得经验后将进一步推进到全校各博士点。

(3)把握好博士生的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

要求博士生中期考核时在二级学科(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药学院要求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博士生开题报告,考核小组严格审核。最近,我们又组织了博士生论文工作的顾问小组,由刚从行政岗位上退下的学术造诣深、学术思想活跃、办事公正的博士生导师组成,对博士生论文的选题、开题、预答辩进行检查和咨询,协助研究生院把好论文质量关,引导博士生从事创新的科学研究。

(4)规定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国外杂志或国内重要杂志上。这一要求自1994级博士生中实行,实践说明对学生和导师都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对培养能力、抓紧论文工作、注意论文的创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鼓励学生在国外发表文章,学校规定博士生论文如在国外杂志上发表,可向国际交流处申请一定的出版资助。

5.处理好严格管理与调动师生积极性的关系,重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保证和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部门和管理干部要严格管理,但所有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都离不开导师和研究生的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向导师和研究生交底,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才能取得成效。

6.处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系,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博士生一般年龄比较大,政治上相对比较成熟,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思想教育的难度更大。目前,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处理好完成任务与育人的关系,要克服导师为完成课题而招收研究生、研究生带着“口袋”和“脑袋”来装知识的状况。姚泰校长提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今后我们将专门就导师育人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从抓精神文明的高度达成共识,认真落实,将“爱国、奉献、拼搏、创新”作为博士生导师育人的重点。

7.处理好学校自主办学与自我约束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博士生教育质量控制机制

人才质量如何,要更重视社会评估。质量的监控,一是国家对学校的宏观控制;二是学校对各个博士点的质量监控,两者缺一不可。作为成立研究生院的单位,在招生、导师遴选、培养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如何用好自主权,必须有自我约束机制。为此,第一要依靠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第二要建立必要的自我评估,自1994年起我们对毕业博士生的论文随机抽查,请国内同行专家评估,从中反馈博士生的论文质量以不断改进工作。我们还将进一步考虑对学科点及课程教学的评估;第三,要进一步强化二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权威作用,依靠专家和行政共同把关。

(刊于1997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