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智力的支柱。狄德罗的这种思维品质就是思维的深刻性。上述各种思维品质互相联系,很难分离。教师对各个科目的教学,通过有目的地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阅读、写作中,在注意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品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第三节 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智力的支柱。什么是思维品质呢?人的思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我们通常叫思维品质。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是弱智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维,而且都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思考着问题。

思维品质的优劣,一般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独立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六个方面来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很有见解,当有人向他请教问题时,他马上会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十几种办法。可见,丘吉尔善于抓住问题的全部因素,善于应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丘吉尔的这种思维品质就是思维的广阔性。

法国大革命前夕,很多人信仰上帝。教会认为,上帝是全智全能的,而且充满仁慈之心。当时,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认识到,上帝的存在与现实不符。于是,就对教会理论进行了反驳。他说,如果上帝全智全能,那他将有能力消除世界上的丑恶、残暴、伪善等现象;如果上帝充满仁慈之心,那他将会消除丑恶、残暴、伪善等现象。可是,世界上存在丑恶、残暴、伪善现象,这要么是上帝没有能力消除丑恶、没有能力消灭残暴,要么是上帝不愿意消除丑恶和残暴。不论哪一个结论,都证明全智全能且充满仁慈的上帝是不存在的。狄德罗的这种思维品质就是思维的深刻性。

大家知道,使用圆珠笔很方便。但是,刚发明圆珠笔的时候,笔芯较长,装的笔墨多,写到一定程度,笔尖上的滚珠会自行脱落,流出笔油。又黑又粘的笔油玷污了人们的衣服和纸张,因而,谁也不愿意使用圆珠笔。没有人再买圆珠笔,制造圆珠笔的工厂面临倒闭。老板请来了许多专家,帮助解决滚珠脱落的问题。专家们进行了各种试验,希望找到一种不怕磨损的特制金属,但结果均告失败。有个日本青年别出心裁,他没有按照其他人的思路去寻找金属材料,而是把装笔油的管芯截短,不等滚珠脱落,笔油已经用完。这样人们再也不会因为笔油弄脏纸张和衣服而嫌弃圆珠笔了。从此,圆珠笔畅销全世界,老板生意兴隆。

这个日本青年不是盲从他人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而是独立思考,独辟蹊径。这种思维品质就是思维的独立性。

古时候,有个先生教了两个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先生想考一考这两个学生,便给他们每人一两银子,看谁先买到一种能装满一间房子的东西。他们接过银子,都积极地思考。一个学生想,能装满一间房子的东西肯定体积又大又便宜。于是,他立即赶到集市上,买了几大车稻草回来。银子用完了,可稻草还不够装满一间房子。另一个学生思考片刻,便眼睛一亮,想出了好主意。他只用半两银子买回几根蜡烛,在一间房子的各个角落都点起蜡烛,烛光充满了整个房间。

无疑这个用蜡烛照亮整个房间的学生很聪明,他的思维灵活、敏捷。思维灵活性高的人,善于随机应变,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应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思维敏捷性强的人,思考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应用有关知识出色地解决问题。

上述各种思维品质互相联系,很难分离。这些思维品质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各种思维活动中培养的。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方法是:开拓知识视野,积累丰富的经验,掌握各种思维方法,不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对各个科目的教学,通过有目的地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下面结合语文教学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指思考者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固定模式或他人的见解,不盲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能对事物质疑,具有自觉探索、除旧布新的特征。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怀疑发现

善于怀疑,察微审思,可以锤炼思维的精细深刻。阅读《杨树》一文,有学生提出“房前钻天柳(箭干杨),房后鬼拍手”中的箭干的“干”应改为“杆”。教师肯定其发现和读书的认真,鼓励大家再去发现课文语言上的疏漏之处或值得推敲的地方。例如:①“云杉长成20厘米直径以上的木材”改为“云杉长成直径20厘米以上的木材”更好。②把“河南中牟县大关庄发现的大关杨(小叶杨与钻天杨的天然杂交种),生长快,尤其适于纤维用材”,改为“河南中牟县大关庄发现的大关杨是小叶杨与钻天杨的天然杂交种,它生长快,尤其适于纤维用材”,在语气上更自然顺畅。

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两名学生提出侯嬴“为大梁夷门监者”,“夷门”,课本注为“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为何不直接写成“为大梁东门监者”呢?教师鼓励大家查工具书,学生明白了:夷门故址在今开封城内东北隅,以在夷山之上得名,后人也以夷门指开封。文章这样写不仅有地理原因,而且在表达上用借代。鼓励怀疑发现,正是训练学生“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2.提倡抗压、否定

常言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名学生对此提出疑义:“未必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她在文中写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是流传甚广的俗语,有人以此为生活信条,对什么事都是消极对待,任其发展,自己不作任何努力,遇到阻力常以‘车到山前必有路’为理由等待别人来为他创造条件,给自己的不努力寻找借口,结果往往导致失败。”“‘车到山前必有路’绝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生活信念和做事准则,其危害在于消极等待、听天由命。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原则是:奋发、进取、探索、开拓,对类似于‘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陈旧观念和处世态度应当给以重新认识、评价。”

抗压、否定不仅要有胆量,而且需要见识。教师培养学生这种思维品质,重在提倡学生掌握常规,又不为常规所束缚;了解别人的经验,同时看到经验的局限性,敢于抗压、否定,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不怕被视为“谬论”。

3.引导自变更新

自变更新,即不固执己见,能从善如流,通过再认识,主动发现个人原有认识中的不正确成分,从而加以更新,提高认识水平。

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品质之一。阅读、写作中,在注意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品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多角度发展

多角度发展是发散思维的活动形式。这是一种广辟蹊径、开阔思路、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训练。一词多义,从列举义项到选择义项;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论据,论证不同的观点等,都是发散思维的初步训练。从多种角度来认识同一材料,选择确定写作中心是训练思维灵活性的常用方法。

如写评述性议论文,选用的材料是:报载,某地一位农村女学生在1996年高考中以660分的优异成绩被名牌大学录取。可她却忧虑上学的费用。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闻知此事表示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要让这位女学生在电视上为他们做广告,说她是服了这家企业生产的健脑口服液后头脑敏捷,才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这位女学生说:“我家清贫,上中学的学杂费都是父母东拼西凑的,我从来没喝过口服液,也根本喝不起,是老师的辛勤教诲和自己的刻苦攻读,才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如果我违心地做了广告,今后在社会上还怎么做人?”作文指导时,教师启发学生列举这则材料的写作角度有以下七种:①人穷志莫短;②金钱与人品;③德高才自高;④在两次“考试”面前;⑤真话的魅力;⑥创意广告要走正道;⑦“腐蚀孩子者”诫。这七个写作角度的列举,无疑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开阔了眼界,为选择写作角度提供了条件。

2.求变中探索

将已有的知识变换一个角度认识,可以引起新的思考探索,达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目的。学习《愚公移山》时,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移山的公益性,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感人力量,教师抓住人物的年龄设问:移山是一项群众运动,参加移山的人中年龄最大的是谁?年龄最小的是谁?学生回答:年龄最大的是愚公,年纪将近90岁,理解“且”的意思;年龄最小的是遗男,年纪大约7~8岁,理解“龀”的意思。再问:这样小小年纪的孩子跟老愚公移山,他父亲肯让他去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他没有父亲,或他是孤儿,借此理解“孀妻”“遗男”的意思。这样训练学生在求变中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钻研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3.选择中创优

写作中,在有了一种思路的情况下并不满足,而是用心寻找更佳方案,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作文评讲时,一名学生介绍自己写半命题作文《……的力量》的构思过程:“开始我拟好了题目——《母爱的力量》,但觉得太常见,是一般的构思路子,随后改成了《集体的力量》,又觉得难以写出新意来。我反复思考:‘力量’的显示如果能在对比中表达,并能产生久远的力量,莫过于震撼心灵的语言了。于是我将题目改为《唇舌的力量》,以‘唇舌’形象地借代语言,试图表现由于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在社会交往、教育过程、外交场合、心理咨询、道德建设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反差,表达了美好语言的力量在人类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名学生善于在选择中创优地构思体会,给了其他学生不少启示。

三、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对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可用以下方法:

(1)加大联想跨度。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能动地、深入地认识问题,容易取得思维速度和思维功能。

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中学生喜欢议论的问题。一般人都赞成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在博的基础上确立专的目标。如何把问题论述清楚呢?有的学生展开联想:专好比是树的主干,博好比是树的根系,一棵大树要长得雄伟挺拔,不仅要有粗壮的干,而且要有发达的根系。有人还这样联想:博,如同喜马拉雅山;专,好比是珠穆朗玛峰。没有博的基础,专是“立”不起来的。显然,后者的联想跨度比前者要大,说理也更深刻,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2)提高辩证水平。科学的思维方式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辩证的性质。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作文教学可以通过诱导、生活发现、读书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辩证思维的火花。

(3)增强统摄能力。例如,学习了《甲申三百年祭》,写《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启示》的作文。有人针对起义军生活作风的腐化展开阐述,也有人针对骄傲轻敌、战略失误进行论述。但另有一部分人翻阅史料,综合课文及练习中的史实,全面深入地评述李自成起义军失败的教训,从中得到启示:针对进京后,将士贪图享乐、斗志松懈的现象,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启示;针对吴三桂策略及收复河南州县方针的失误,得出要取得斗争胜利,必须识大体、顾大局的启示;针对领导集团内部各自为政、李自成指挥失灵,得出团结才有力量的启示;针对进京后,没有组织力量全歼官军、扫除后患的错误,得出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启示。这部分学生综合运用材料,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表现出较强的思维统摄能力。

培养思维深刻性的品质,离不开对认识论的学习。语文教师有责任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在认识现象和本质、对立和统一、一般和特殊、肯定和否定等关系上提高辩证分析能力,以期达到掌握规律的目的。在培养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应忽视的。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须经过严谨、科学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期望。

教师的期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深信每个学生的大脑都有巨大的潜在能力,期望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且坚持按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始终如一追求期望的目标。这是实现期望的前提。同时,要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而在期望支配下的教师的各种活动,诸如鼓励质疑、启发联想、肯定发现、表扬创新等,无一不是赋予学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条件。

(2)教师适时引爆点火。

教师适时激疑,引爆点火,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深究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有诱发作用。例如,小说《泼留希金》中有“‘我们的渔翁又在那里捞鱼了’。一看见他在四下里寻东西,农人们常说……”的描写。教师适时引爆:“捞鱼和泼留希金的行为有何联系?作者为什么这样比?”顿时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渔翁撒出网去捞鱼,无论是鱼还是虾,也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统统捞上去;而泼留希金聚敛财物,东西不分巨细,价值不论高低全部拿回家,正像渔翁捞鱼一样。这样写,正突出了他的贪婪。显然,学生运用特征进行迁移思维,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3)教师善于揭示规律。

写作是创造性的劳动,不仅需要创造性思维,更需具备良好的写作心理。而写作心理又直接影响到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正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前提。针对学生写作急于求成、欲一蹴而就的现象,向他们揭示中学生写作的渐进性、跳跃性的规律,培养注重积累练笔、持之以恒的心理;针对学生写作草率、不愿多加修改的毛病,揭示写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有严谨作风,培养一丝不苟、刻意求新的心理;针对学生作文议题缺乏针对性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生活的点缀的规律,培养学生为时而作、有感而发的心理,这些规律的揭示和良好写作心理的培养,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会产生促进作用。

(4)教师组织信息交流。

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信息交流,如学生讲评自己的作文,介绍写作体会;班级开展佳作评选活动,进行时文选读等,不仅广泛交流了阅读、写作信息,更主要的是交流了思维信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能起到学习借鉴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