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与完善

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与完善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与完善章添香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模式,根据中国实际,从教育目标、招生制度、课程设置、学科设置、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等方面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措施。目前,美国研究生招生采用资格考试,即GRE考试,由教育测试中心ETS负责,每年举行5次,成绩5年内有效。根据对其他国家研究生教育课程的研究得知,美国尤其强调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基础性,基础理论的学习较多。

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与完善

章添香(1)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模式,根据中国实际,从教育目标、招生制度、课程设置、学科设置、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等方面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招生制度 教育模式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人才便是竞争的主体。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2003年7月举行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陈至立国务委员强调“要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有针对性地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教育模式,才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

一、研究生教育目标应体现其适应性

研究生教育模式是指通过教育过程使研究生在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它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规格要求。在美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培养从事严谨学术研究的高层次研究者和高新知识技术的传播者,培养在社会中能够多方面发挥作用的高水准专门职业人才;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创造性学术性活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英国研究生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学院校一直决定着研究生教育发展。德国博士生培养强调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开创精神,培养科学的研究者或培养工程或技术研究人员。我国硕博士培养目标为: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根据对美、英、德、中等主要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目标进行比较,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应更加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加以区别制定:对硕士研究生,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专业化的技术性人才;为社会教育、科研、技术开发研究培养备选人才。对博士研究生,目标是为社会再教育、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

二、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制度应体现其灵活性

招生制度决定了录取的研究生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目前,美国研究生招生采用资格考试,即GRE考试,由教育测试中心ETS负责,每年举行5次,成绩5年内有效。同时提交有关申请材料(包括大学本科或硕士生阶段学习成绩证明,两位教授的推荐信以及研究计划书等),初审合格后转交相关院系的招生委员会,经评定和“面试”后即可注册入学。招生计划由各个学院自行确定,招生名额通常没有限制,一般根据申请者的情况和研究生导师申请的课题和科研经费来确定。欧洲研究生招生一般没有入学考试要求,申请者事先选择指导教师,并提交读研期间拟从事的研究内容计划书,经导师与申请人面谈,如指导教师同意接收,并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认可,即可注册入学。

我国硕士研究生采取“全国统考+面试”的招生制度,在通过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后,由国家划定录取分数线,再经过院校组织的面试,最终确定是否被录取。为配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目标,招生制度应该体现灵活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将硕士研究生招生分为学习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学习型硕士适当考虑其在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及所获得奖励,并考虑专家推荐意见;学术型硕士和博士,在录取时考虑其在本科阶段或硕士阶段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参与的科研项目等。另一方面,面试形式需灵活些,可借鉴企业招聘的办法,采取面试者和应试者之间或者应试者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来进行,以决定其录取与否。

三、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其基础性和交叉性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在学习课程中所能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我国研究生所学课程中,一般都包括两项必修课程,即政治课程和外语课程(非英语专业主要是英语),其他课程都是围绕本专业应掌握的知识而设定的专业课程,容易造成所培养的学生只懂得本专业知识,而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和招生制度,我国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其基础性和交叉性。首先,避免重复开设课程。充分考虑所招收研究生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即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习的课程,避免选课上的重复。其次,对学习型硕士应强调其应用性;对于学术型硕士应强调其学术性;对于博士研究生,则需要更高层次要求,要求其能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再次,强调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和交叉性。根据对其他国家研究生教育课程的研究得知,美国尤其强调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基础性,基础理论的学习较多。交叉性主要是指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仅限于本学科、本专业,同样可以涉及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学科。因此,研究生课程可设置更多的选修课程,特别是一些边缘课程,并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校选课。

四、研究生教育的学科设置应体现其社会性

研究生教育的学科设置主要影响到整个社会研究生的学科结构。美国教育思想的主流一直是实用主义,主要表现为硕士阶段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比重较大,博士阶段文理工科相对平衡。英国传统就“重人文,轻理工”,表现出其人文主义思想观。日本则非常强调工业的单一目的,研究生学科方面工科占较大比重。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理工类在学研究生占总研究生数目的50%左右,造成了中国应用型研究生的严重匮乏。由于社会的人才结构是根据社会需求来决定的,因此在学科设置上应充分体现其社会性。在中国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应该在总体扩招背景下,扩大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各应用型学科的招生规模。

五、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应体现其多样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应体现其多样性,即根据不同的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学制、课程教学和导师制度方面。

学制方面多样化。由于中国的国情,在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都会学习政治课程和外语课程(主要是英语),且占到整个课程较大比例。在学制方面,学习型研究生可以实行一年半至两年的学习;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和博士生,应该适当延长学制,分别为两至三年和三至四年,一方面考虑他们学习政治和英语课程,另一方面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专业课程。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课程安排,只要最后能够修满学分即可,尤其对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生,他们可以自己或根据导师的安排来支配课程学习时间。

课程教学多样化。无论是学习型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和博士,都应当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和发言机会,只是前者应强调实用性,后者强调理论和学术性。另外,他们都需要得到实习的机会,前者更多的是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进行联合培养,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后者,对于硕士生来说,更多的是进行合作研究或者单独研究的机会,即跟随博士生进行科研创造,或者到一些科研机构、研究所、企业科研部门辅助或者独立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对于博士生来说,需要更多地参与一些高级别的研讨会,学校也应该提供一定的机会。

导师多样化。首先,导师资格不应局限于教授、研究员等研究型专家,也可以是公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其次,导师可以带多个学生,而学生也可以由多个导师来带,实行导师组制度。再次,坚持双向选择制度,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对于学习型研究生,导师需要提供实习机会;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需要提供相应的科研项目或者科研机会,博士生最好由学校提供单独的科研机会。导师所带名额需根据其科研经费的多少来确定。最后,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制度保障这一交流,以保障研究生的质量。

六、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应体现其全面性

虽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迅速扩大,但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研究生教育普及率还相差甚远。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保证教育质量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严进宽出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全国联网的推荐资格制度。由于研究生招生考虑专家推荐,为保证推荐质量,需建立全国联网的推荐资格制度,即要求推荐者对被推荐者以后的学习、科研和毕业情况负责,如果在今后的学习中不能完成学业或者不能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将不再具备推荐资格。

其次是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位一体的课程学习质量保障制度。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教师在授课质量、作业、考试等方面保证教学质量,学生认真遵守。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向学校提出教学建议,更主要的是学生向教师提出建议;授课质量可由学校组织社会人士、同行专家听课加以评价,充分考虑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

再次是职称、时间和实习全方位的导师质量保证。导师是研究生学习的主要指导者,对导师的质量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基础。第一,职称保证。学习型硕士导师可以是大型企业中层以上的管理者,并具有高级经济师、工程师等相应的职称;学术型硕士导师须具有副教授以上或同等级别的职称;博士生导师需具有正高级职称。如果是导师组,必须具有一个以上相应职称者。第二,时间保障。研究生与导师要定期见面,商谈学生的学习、实习和科研情况,导师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保障与研究生进行交流。第三,实习或科研保障。学习型硕士导师要求导师提供相应的实习单位;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生需要导师具体相应的科研项目,如果没有科研项目就不能承担指导学生的任务。

最后是建立匿名评审和复审的论文质量保证制度。为保证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质量,借鉴目前部分高校对博士生采取的匿名评审制度,对所有学术型硕士和博士均采取匿名评审制度,但同时对该项制度加以完善,不由学校组织,而由专门的社会或政府机构来执行,以充分保障其匿名制。另外,建立论文复审制度,设立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与复审结果的挂钩机制,即对通过答辩的论文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抽查重审,论文评阅人和答辩人需要对复审结果负责。

七、结语

完整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不仅包括其招生制度、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也包括教育目标、学科设置、质量保证制度等。在中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才能保证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注释】

(1)章添香,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学秘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