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性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研究

创新性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笔者将“聚徒教学”“创新研究短课”纳入本科教学过程中。“聚徒教学”“创新研究短课”强调学术性、研究性和实践性。一般的大学教育只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养的培养,但“聚徒教学”和“创新研究短课”等创新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开展研究活动的兴趣培养。“聚徒教学”“创新研究短课”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有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

牛奔 张芳芳

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

【摘要】为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笔者将“聚徒教学”“创新研究短课”纳入本科教学过程中。本文具体介绍了“聚徒教学”和“创新研究短课”教学模式,并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比较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异同,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 聚徒教学 创新研究短课

创新型、研究型本科生教育与一般大众型、适应型人才培养有明显的不同,其更加注重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属于“精英型”教育模式。给本科生提供更多的科研训练机会,使本科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接触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可以有效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有必要对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模式、方法进行探索。

为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营造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深圳大学办学特色,笔者根据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决定将“聚徒教学”“创新研究短课”纳入本科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聚徒教学”“创新研究短课”强调学术性、研究性和实践性。

“聚徒教学”原是古代私塾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形式灵活,同时也蕴含了极丰富的内涵和教学理念[1]。“聚徒教学”是指以加强学术交流、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为特点,以研究性教学为基础的,小范围、近距离的“精英式”教学模式,它是对当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而有益的补充。其目的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优化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聚徒教学”是一种小众化、个性化、师生互补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养成,从“人”的角度去进行学术性、探索性的教学[2]教师将真正热爱研究且又学有余力的少数学生聚集在一起,使其可以相互沟通学习,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在“聚徒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本,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既有系统性的教学又有个性化的指导。

对于教学对象的选择,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根据课程实际需要挑选学生,将真正热爱研究、具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生报名与筛选工作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完成,并应在所设课程申请前确定学生名单。原则上,课程负责人筛选学生时应考虑学生绩点,并通过面试或考核等方式进行筛选。

不限,由课程负责人根据学生人数及教学内容自行安排。

围绕所设课程内容及教师研究领域进行专题研究、课题指导、竞赛指导等。

“聚徒教学”属于课堂外教学,要求采用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或辩论式等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交流。笔者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行为修正模式、社会互动模式、人格发展的个人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式。

“创新研究短课”设立的目标在于培养精英学子,由一批优秀的教师授课,主要研究的是科学前沿和热点问题,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术视野和实践能力,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探索性、研究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创新研究短课”是人才培养方案很好的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研的兴趣、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研究短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好苗子,培养科研生力军。

“创新研究短课”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学校培养新创业人才的育人理念,体现了层次化教学、个性化发展的特点。同时,“创新研究短课”对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进行思想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员的选拔,“创新研究短课”可在交叉学科、协同育人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同时更加灵活地安排授课时间。

教师可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带入课堂,转化为课程教学。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把科研项目蕴涵的科学问题、研究内容,涉及的基本理论、先进技术和研究方法与手段融入课程教学中,传授学生从事研究、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学习项目选题立项、文献检索、申报论证,制订研究计划、完成研究过程和论文写作、提交成果等。

课程结束后,课程主讲教师可以挑选热爱研究且具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进入项目组,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活动。

实行“短课制”,于5月初开课、6月底前结束。共开课6次或9次,每次3学时或2学时,共18学时,计1学分,学生所获学分可折抵专业选修学分,但不计入绩点。

实行小班教学、固定时间地点集中授课的形式。主讲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自行安排授课地点,如实验室、会议室等。

在“聚徒教学”“创新研究短课”过程中,笔者开设了“仿生管理学”“仿生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等课程,通过笔者及学生团队的共同研究和讨论,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主要成果如下:

(1)提出面向复杂管理决策问题的改进的细菌觅食求解算法和蜂群求解算法。

(2)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3)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奖。

经过“聚徒教学”“创新研究短课”的尝试,笔者对这两种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针对“聚徒教学”的运行和发展问题,现根据自身实施“聚徒教学”的实际提出一些经验和建议,具体如下:

(1)可适当延长课程的周期时间,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运用过程考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3)为使“聚徒教学”得到可持续发展,应研究建立更有效的运行和激励机制。

(4)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来衡量实施效果。

(5)要经常认真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确保“聚徒教学”的效果。

(6)建立QQ、微信等交流互动平台,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针对“创新研究短课”的运行和发展问题,现根据自身实施“创新研究短课”的实际提出一些经验和建议:

(1)为使“短课”工作更好地开展,教务部门要提供管理和服务更具个性化的平台,实现规范化管理。

(2)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本要求,进行“短课”的教学设计。

(3)教学运行和考核方法可通过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定。

“聚徒教学”和“创新研究短课”作为教学改革的方法,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需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一般的大学教育只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养的培养,但“聚徒教学”和“创新研究短课”等创新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开展研究活动的兴趣培养。能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判断大学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聚徒教学”“创新研究短课”都可采用科学试验、社会调查、专题研究、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比较开放,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师生间宽松自由的民主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在“聚徒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将真正热爱研究且又学有余力的少数学生聚集在一起,做到既有系统性的教学又能有个性化的指导。“创新研究短课”则偏向于对当前科学前沿、社会热点的讲解,具有前瞻性。

“聚徒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通过专题研究、课题指导、竞赛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研究短课”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研究、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学习项目选题立项、文献检索、申报论证、制定研究计划、完成研究过程和论文写作、提交成果等,目的在于培养研究型人才。

“聚徒教学”“创新研究短课”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有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其创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将极大促进学术的进步,同时也将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构造和谐师生关系。在目前大学教育中引入“聚徒教学”“研究创新短课”方式,是大学本科教育很好的补充。教师可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特点、课程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更好的教学,培养更多的人才。

[1]王夏凯. 清代胶东地区书院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谢永鑫.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孟子勇论及其当代价值. 江汉学术,2013,32(3):113~116.

[3]王晓燕,叶大鹏. “本科教学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015年度深圳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及2015年度深圳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研究短课及聚徒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