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美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

中美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金融学高等教育与研究水平先进,而且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比较分析中美金融学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差异,会对我国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带来很多有益启示。第四部分比较分析中美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美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

黄晓薇 黄吉吉(1)

摘 要: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此为目的研究中美八所高校金融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比较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的差异,着重分析其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机制与方法,以期能够对我国金融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有所借鉴,并结合国内实践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科研能力 培养体系 金融学研究生

一、引言

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站在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前沿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将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任,在能力培养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各项能力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则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学术发展水平,是衡量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比国外金融人才培养方式,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差距和不足,怎样构建顺应本学科国际发展趋势又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培养体系,全方位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开展课程建设,探讨切实可行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成为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顺应现代金融业对专业人才的细化需求,为了给市场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目前我国金融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借鉴国外经验,已经有部分学校将金融学硕士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型硕士学位和专业型硕士学位两种。和专业型硕士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有所不同,学术型硕士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并能进行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所以,学术型硕士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结构方面,学术型硕士注重基础知识和前沿科学的深入研究;在能力培养方面,学术型硕士注重创造性学术思维的开发和个性特征的培养;在学术研究方面,学术型硕士注重基础性研究和对纵向科学研究的参与。从硕士研究生培养角度来看,学术型硕士更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本文从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着重分析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学的地位日益重要,金融学高等教育的完善与改革也备受关注。美国金融学高等教育与研究水平先进,而且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比较分析中美金融学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差异,会对我国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带来很多有益启示。

我们选择在金融学教学与研究中处于国内外前列的八所大学(2)为研究对象,基本可以反映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情况以及世界金融学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以期对我国高等金融学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结构为:第二部分分析中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讨课程设置特点和教学方法手段。第三部分着重比较分析中美八所高校金融学研究生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到,我国高校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中的课程设置仍存在诸多问题。第四部分比较分析中美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言,在综合前文对中美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与方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中美金融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在包含着课程设置的价值观,是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原则性框架,指导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先分析中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讨其课程设置的特点。

美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需要,强调能力培养。不同大学的培养目标极具多样性,特色十分鲜明。如密歇根大学瑞克汉姆研究生院金融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出在现今国际金融领域成功的毕业生。在快速增长并且复杂变化的国际金融环境下,要教会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专业金融知识,提高他们理解、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不但帮助学生了解不断变化的金融世界以使其能更好地应用模型和专业技术,还培养其在未来工作中能提升自己的各种内在技能”。不难看出,美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实用性,同时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在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与金融相关的各个岗位上的“高级专门人才”。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相关职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与美国大学相比,“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定位并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培养目标对于课程设置的指导价值,而且使得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原因,这样的培养目标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协调金融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产生理论型人才理论功底不足、应用型人才缺乏实际锻炼等一系列问题。

三、中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一)美国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

美国金融学硕士课程设置具有丰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金融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其课程设置比较规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课程体系,有的学校还将课程进行了编号,开课的课程都有明确的授课目的和明确的教学计划,如授课的专题和大纲、教材、参考书目等。其课程体系一般由Pre-program Prerequisite Courses、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顶峰体验课程组成。

1.Pre-program Prerequisite Courses

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美国金融硕士必须拥有Pre-program Prerequisite Courses的背景,以保证在修学专业课程之前已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数学、计算机、统计等金融学基本分析技能与工具。各校具体设置并不完全一致,但大多包括Computer Programming、High-level Math and Statistics、Finance Studies、Language Skills、Statistical and Econometric Applications、Mathematical Tools等方面。

2.专业课程

美国各校的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集中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即必修课;二是范围较广的选修课程,充分体现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特点。

(1)专业核心课程的数量较少,具体课程如表1所示。一般情况下,美国金融学硕士核心课程比例不超过所有课程的1/3,并且核心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最典型的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仅规定了三门专业核心课。较少的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不必局限于有限的几门专业课程学习,而是给他们更多的专业学习空间,成长为大学科下有专业特色的人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硕士专业不仅设置了统一必修的核心课,还为学生的专业深度发展设立了高级核心扩展课程(Master in Finance Course Tracks)。

表1 美国核心必修课程设置情况

img3

资料来源:互联网美国四所样本学校研究生主页

(2)美国金融学专业的选修课程范围较广,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选修课程是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和本校自身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特长开设的、具有实用性、学科前沿性且国际化色彩浓厚的课程,学生有足够的自由从宽泛的选修课程中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宽广度和平衡性。设置大量选修课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大部分样本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在1/4以上。

表2 美国选修课程设置情况

img4

续表

img5

资料来源:互联网美国四所样本学校研究生主页

通过表2我们发现美国金融学研究生的选课自由度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在时间上,选修课分布在各个学期,但研究生后半段时期的选修课更为集中。②在空间上,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择,甚至可以跨校选课,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也比较小,为研究生灵活选修课程提供了组织保障。③每类课程均可进行选修,如密歇根大学瑞克汉姆研究生院的选修课程有三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大约有7-18门课程不等,而学生只需在每个课程模块下修读一门。这种开放、自由的课程设置理念充分保证了学生课程体系的个性化。④在所选课程的难度、水平、方向、修习时间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管理,以保证研究生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达到专业学术标准的要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对广大学生开设众多金融类选修课程时,学生进行选课前一般均设有选择该课程的规定选修前提(Prerequisite),这既能保证每门课的授课质量和教学要求的严格贯彻,又能指导学生在种类繁多的课程中客观地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对课程进行选择,让学生们了解该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正确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或有兴趣学习该门课程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货币、银行与信用的课程前,一般都要求学生修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学习公司理财课程之前,学生一般都要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管理类的课程修学完毕;否则,不允许学生选择这些课程。因为只有当学生具备应有的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学懂该课程的内容,并将其转换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3)顶峰体验(the Capstone Experience)课程的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美国绝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专门设有十几门甚至数十门金融学专业顶峰体验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2-3门进行研修。这进一步培养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与交流技能,也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知识的机会。尽管这些课程涉及不同学科领域,但其共同之处在于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参与课程讨论以及撰写论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和汇报各自的学习情况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促进,使学生从知识运用、技能训练、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诸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师主要是参与学生的集体讨论,启发思想和引导争议,而不是灌输知识。

另外,各校金融学硕士专业的顶峰体验课程持续时间略有差异,从一学期到三学期不等。如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哈斯商学院的顶峰体验课程贯穿整个四个学期,而密歇根大学瑞克汉姆研究生院的顶峰体验课程只开设一学期。

表3 国外顶峰体验课程设置情况

img6

资料来源:互联网美国四所样本学校研究生主页

(二)我国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过去长期将金融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从事金融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在制定的培养体系中,我国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具有鲜明的特点。我国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体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1.必修课

必修课体系是我国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我国研究生的必修课包含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研究生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注重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1)公共必修课一般包括政治理论类、外语类等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中特有的课程,其目的是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2)专业必修课一般是按学科专业进行划分,反映本学科专业脉搏的核心课程。金融学硕士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指所有金融学专业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课程,通常由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等10-16门必修课程组成,基本涵盖了主要金融学科的分支领域。我国金融学硕士的专业必修课设置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我国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情况

img7

续表

img8

数据来源:互联网我国四所样本学校研究生主页

2.选修课

选修课则是用于扩大研究生知识结构的相关课程,它反映了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相关知识。我国金融学研究生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我们选修课的特点是选修课要求占总学分的比重较低且可选课程的范围较小。

(三)两者的比较分析

总体上,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丰富与科学的金融学硕士专业课程体系,但从数据资料可以看出,在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我国高校金融学硕士的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和美国高校相比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美国大学的学分制选修课体系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而在我国,必修课体系则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如表5所示,我国金融学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所占的学分比例往往要比美国高校高得多,每学年大约有十几门专业必修课程,必修课设置过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发展。

第二,由于我国金融学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所占的学分比例往往要比美国高校高得多,因此和美国高校相比,我们选修课的比重就较低且可选课程的范围较小,即便是同一高校内部,不同院系的课程也无法做到有效开放(如表5所示)。为进一步构建个性化的金融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我国高校还应不断丰富选修课程,并采取更加灵活的选课方式。

表5 中美金融学硕士课程设置情况的比较

img9

续表

img10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美八所样本高校研究生主页

第三,在扣除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中特有的政治理论课和外语课这两门比重较大的因素后,样本中国内高校金融学硕士专业的总学分基本都在40分左右,这比美国高校金融学硕士专业的总学分普遍要高。学分要求偏高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再加上目前各校均存在外语和实习的压力,学生们课后进行思考的时间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

第四,从我国目前所开设的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来看,在多样化方面也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各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共性很大,个性不足。国内各大学的金融学专业硕士课程,包括选修课在内,多集中于宏观理论、定性分析等课程,而美国大学即便是国家统一规定的核心课程,也会融入自己学校的特点,选修课程更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目前,我国的一些综合性院校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探索,但仍需要将适合我国高校金融学硕士实际情况的课程设置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

四、中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

在美国金融学研究生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个发挥想象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系统和学生的学习系统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所创造的教学情境能鼓励或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课堂上教师如果作为一个刺激者、调解人、资源提供者、导师或教练,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以更多的决策空间和自由,这种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美国金融学研究生目前通常使用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实战性”的特点,教授在学生上课前几天将要讨论的案例及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必须对其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和分析,并归纳出自己的观点,案例没有标准答案,教授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见解、深度等作为计分考核的依据。案例教学强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中的角色,通过发现和分析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并作出决策,掌握有关的理论、观点和技能,所以学生不能只从材料的表面谈感想,必须身临其境地去寻求解决之道,通过查阅图书馆、网络的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运用决策模型或博弈理论来作出归纳总结。案例教学法的分析讨论重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归纳推理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Seminar教学法

为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以及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美国研究生非常重视研讨会(Seminar),这也是美国培养研究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开创性研究或深入学习某一课程,教授定期与他们讨论研究报告和研究中的各种发现。学生与教师、知名教授一起探讨并畅所欲言金融相关领域的任何主题,师生这种围绕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交互式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可以和同伴进行辩论的论坛,鼓励并发展学生的分析技能且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也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严谨且活跃、自由的学术科研氛围。

(三)实践教学法

科学的理想和信念、科学的态度和精神,这些必备的科研创新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实践中的个体摸索才能获得。美国高校还开设了许多开放性课程,课程内容与国际金融实践同步,鼓励学生对金融发展进行积极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目的是使研究生对理论掌握得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彻,对理论与实践问题认识得更深刻。例如哈佛的实践课程和学生的实习项目联系在一起,集体讨论实习的成效及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将理论和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与我国传统的课堂相比,以上三种教学法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这几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亲临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或探究问题背后隐含的概念和原理,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2)实践性。教师都是处于辅助性地位,只作为一个调解人、资源提供者,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亲临问题的情境,来探究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3)互动性。以上三种教学法打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宽松的课堂环境,通常只是旁敲侧击地点拨学生,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交流,避免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脱节,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富有主动性。(4)民主性。以上三种教学模式都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开放、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空间,学生不必拘泥于师尊和权威,在和教师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中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对教师提出质疑。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是科研能力的核心,学生在不断质疑教师的观点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在学生的不断质疑中容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我国金融学研究生的课程多,教师授课也多。这有助于研究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新的科研成果,但也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性和科研能力的障碍。学校开设大量的课程,但研究型课程不足。授课方式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课程教学缺乏启发、引导及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自学和讨论的时间太少,使有限的学习讨论流于形式。当课程内容陈旧,研究性及前沿性不足时,就很难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思考,从而对研究生知识结构广度、深度的扩展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形成很大困难。另外,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参加的科研活动不多,大多为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实际锻炼方面,缺乏经常性的规范训练。

五、美国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体系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以上对美国金融学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同时可以发现我国金融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先进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改进我们的培养工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一)调整转变培养目标,加强综合素质和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金融学专业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从社会经济需求、金融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充分考虑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转变到以培养综合素质以及能够适应各种金融实践的金融学通才为目标。当然,一个国家或高校也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金融学科的科研资源、文化传统,在注重保持原有传统和特色的同时,再强调培养能促进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的金融学通才。

(二)完善金融学硕士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金融学研究生在积累各种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这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金融学科的资源和各教学带头人的专业知识背景将设置的课程进行论证与优化,整合内容相近课程,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金融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同时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合理性。每门学科开起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实际上课程与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如果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安排不当,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完整系统的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课程,不仅为金融学研究生今后的学习研究积累坚实知识,也为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打下牢固基础。

(三)更新金融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内容,提供最新的知识基础,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源泉

课程设置要体现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向。能够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课程体系要突出现代、反映前沿和热点问题,新世纪的课程不应作为面向过去知识的集合体,而应更多地体现面向未来的过程,建立一种开放更新的课程体系。我国高校应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特别是研究生授课教师既要注重宏观金融理论的教学,又要结合未来金融发展趋势,适当加强微观金融的比例,并及时把握金融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导研究生在最新金融知识领域从事学习与探究,这将对研究生科研学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设置灵活的金融学研究生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为科研能力培养提供更适宜的环境

设置灵活的研究生课程,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学研究生个性化课程体系,培养“创造型”、“发现型”的人才,是我国目前提高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我国目前金融学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选修课程比重较低且可选课程不多的特点,我们应积极调整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强研究生选课自由度和可选范围,体现两种课程的平衡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不同的领域,拓展视野,增大知识面,从而全方位提升科研能力。当然,借鉴时必须根据我国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加以消化和吸收,注重借鉴吸收西方先进经验和从中国金融学研究生教育实际出发的辩证统一,保持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全面性、彻底性与渐进性的辩证统一。

(五)建立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兴趣度,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内在保证

案例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这些以互动为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成功所在。优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应能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启发、引导、激励的方式为研究生提供一种自由的学习空间,在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性思维,尊重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度和对权威的质疑。我国应努力实现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积极借鉴西方国家高校在金融学教学中常用的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同时针对金融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条件,多使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

总之,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美国高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有很多值得借鉴与探讨之处。我国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断缩小差距,在合理建构金融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同时,切实加强金融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加之严谨、开放、自由和互动的教学机制必能为我国优质的金融学研究生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黄晓薇,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黄喆,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2)(1)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2)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3)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哈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Haas School of Business);(4)密歇根大学瑞克汉姆研究生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Rackham Graduate School);(5)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Peking University,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6)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Peking University,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7)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Economic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