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与培养

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与培养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医院最高层次的教育。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最长不超过5年。研究生作为未来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学习内容必须与上述要求相吻合。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安排教学和考试。

研究生教育是医院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以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为目标,以加强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为关键手段,注重综合素质的生成与提高。作为医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医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医院的教学变革首先要从研究生教育抓起。

(一)调整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教育使培养对象在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即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研究型医院需要高层次的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研究生培养必然要转变模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深化或拓宽培养方式,无论是硕士层次还是博士层次,都应当以多元化培养目标为出发点。首先,要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洞悉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要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研究生对信息加工处理、重新组织的能力。再次,要加强临床科研转化能力的培养,增强研究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设计新方案的能力等。

(二)修订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必须包括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位论文等内容。各项内容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医院根据设置学位的不同(专业学位或科研学位),个性化修订培养方案,突显特点,体现专长。基本原则包括:一是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结合医院的学科特色和优势,突出各专业最新进展,合理规划研究方向。二是要注重基础课程教学,加强应用型课程设置。三是要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四是要优化课程体系,注意专业性与交叉性、稳定性与前瞻性的统一。

从修业年限来说,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4年,在职博士生可酌情延长1年。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3年,在职硕士生可酌情延长1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5~3年,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酌情延长1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最长不超过5年。少数学业优秀、临床或科研工作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为5~6年,若5年内不能完成学业,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6年。

培养方案一般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在导师和教研室(科室)指导下制定完毕,经导师和所在教研室(科室)领导审核通过后实施。

(三)完善培养内容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注意专业知识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并结合当前国际前沿研究动态,及时介绍最新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在美国,研究生教育中的知识体系既包括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创性高深知识,也包括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应用性知识,更包括满足产业界新增岗位所需要的“软技能”知识等(包括职业道德、表达和写作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研究生作为未来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学习内容必须与上述要求相吻合。

1.科学设置学位课程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修满专业培养方案所要求的最低学分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安排教学和考试。

(2)外国语。按原国家教委《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外国语学习和考试的规定》执行。

(3)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应学习不少于2门的高级研究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学位课),可以采取听课或规定内容自学的方式学习,但均需通过严格的考试,也可采取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考试,考试内容应有一定的覆盖面。若采取规定内容自学的方式学习,需要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3~5名副教授以上专家小组进行考核。博士阶段的学位课程应力求与硕士阶段的学位课程分清层次,体现进一步拓宽和加深专业基础的要求。

(4)实践环节。研究生在学期间还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内容(教学实践、医疗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和学术活动(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研讨班等)等培养环节。

(5)选修课。研究生在学期间根据需要应选修部分课程,特别是跨一级学科或跨专业的课程。

2.加强科研思维训练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可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来锻炼、提高,依靠导师的传、帮、带,把学习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研究问题,进而熟悉医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步骤和相关动手能力。导师不仅要指导研究生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具体工作,更要注重研究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尽早进入课题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制定科研计划,开展各种科研工作,加强科研训练并通过科研考核。提倡和鼓励博士研究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对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苗子和课题研究在经费上给予专项资助,切实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研究型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临床学位研究生则应该在导师指导下,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难点、疑点,并将其转化为科研问题,在强化临床思维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科研思维。

3.突出临床能力训练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转科规定,也可依据培养方向,由导师依据培养目标安排训练科室,完成学习任务。以二级学科各专业范围内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为主,兼顾其他相关科室。在本专业三级学科进行临床能力训练1年(临床专业研究生2年以上),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学会门诊、急诊处理,危重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4.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评价依据。导师和教研室(科室)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组织预审或预答辩、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共同把好论文质量关。

(1)硕士学位论文。硕士生要在导师及导师小组的指导下,用至少1年时间,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基础科研课题或临床科研课题,培养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

(2)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生应集中主要精力进行学科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导师要鼓励、支持并指导博士生选择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或实际价值的研究方向及内容作为学位论文课题,并在学习期间用至少2年时间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四)改进培养方式

德国的研究型研究生培养、美国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英国的多样化研究生培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研究生教育的成果。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单一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多元化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转换培养理念 完善研究生培养整体机制就要打破过去长期存在的招生资源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资金配置上的僵化和低效率等状况,通过改革实现优化资金配置,树立全方位的、科学的研究生招生管理机制和培养管理机制,充分鼓励导师和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2.突出科研导向 研究型的教学变革,体现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就是要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兴趣、学术热情和学术钻研精神。立足自身学科专业特点,设立研究生科研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在校研究生(重点是博士研究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并针对研究生学术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创新性,分级、分层给予资助。

3.提供宽阔舞台 随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性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战略。要与全球高水平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广结对子,为研究生提供接触学科前沿和国外最新学术成果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将国内的研究与国外的学习、研究有效结合,开拓学术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维,全面提升科学研究的国际水准。

4.拓展培养模式 根据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定位于培养学术专业人才和科研技术人才,博士研究生则着重于培养教学与科研型的高级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型培养模式是比较适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模式,而学徒式培养模式则有利于保证博士研究生的高质量教育。因此,在以上主要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还应该引入其他模式作为补充。例如,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可引入协作型培养模式的一些元素,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或者未来工作意向,通过适当的安排科研课题,使得研究生在求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的相关基础理论,而且能够积累初步的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而且在职业竞争中也将具有更大优势。

(五)改革考核评价

1.课程考核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的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和第二外国语必须进行考试;选修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研究生课程的考核,可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及有利于测试研究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分别采取口试、笔试,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等不同的形式。

2.中期考核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所完成的学业,从品德思想素质、理论知识水平、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检查和考核,博士生的中期考核还确定该研究生是否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3.毕业考核 研究型医院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可采取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写作有利于培养研究型医院研究生多方面的能力: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基础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献查阅与综合概括能力、逻辑思辨与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控制论文质量,以“观点正确,理论明确,论据充分,资料翔实,论点与论据紧密结合”等为考核评价指标,杜绝没有消化理解、没有自己观点的综述性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