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声语言表达对电视新闻文本的能动作用

有声语言表达对电视新闻文本的能动作用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有声语言表达对电视新闻文本的能动作用从宏观的规定性和框架来说,有声语言表达必须遵从和履行文本对它的制约。有声语言表达对新闻文本的预作用,反映在词汇上就是要尽量选取通俗易懂的词汇,避免艰深、晦涩的词语;尽量避免同音异义词;多用响亮词、双音词,少用简称;词汇色彩要和表达的语言样式、格调相适应。

三、有声语言表达对电视新闻文本的能动作用

宏观的规定性和框架来说,有声语言表达必须遵从和履行文本对它的制约。但是限制有时恰恰也能够营造一个创造性的空间,在稍微观的层面,有声语言表达还是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的。

(一)有声语言表达对文本的再创造

准确地说,从拿到新闻文本的那一刻起,有声语言表达者就已经开始进入到对文本的再创造的活动中来,进入到充分发挥自主性将视觉符号(文字)转化为听觉符号(有声语言)的创作阶段。“形之于声”是有声语言表达创作活动的核心和集中体现。

“形之于声”是建立在对文本充分理解、具体感受的基础上对结构、脉络、思想感情的整体驾驭,是有声语言传播者对自己内在感知活动的整体把握,表现为有声语言表达的控纵自如。

有声语言表达创作的灵魂在于“新”。虽然电视新闻的有声语言表达具有日常性、连续性,但是真正的有声语言表达创作,它的每一次表达都不是对上一次表达的复制(何况内心感受、声音形态也是没有办法复制的),始终以一种积极、饱满的创作态度、常播常新的创作愿望体验着创作的快乐与兴奋。

运动对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运动体现着一种变化与生命活力。“在那些不动的东西中固然看不到变化,就是在那些不断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或是一直做着同一个动作的事物中,同样也见不到变化”。[2]积极饱满的创作态度、常播常新的创作愿望,驱使着声音的不断变化与运动,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达样式,推动传播目的的实现,使得有声语言创作具有丰富性和表现力。

(二)有声语言表达对文本意义的深化与提升

魏巍对齐越所播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感受是:“(他)不仅把我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而且把我想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可以作为有声语言创作对文本意义、内涵深化与提升的鲜明例证。而张颂的这句话“虽然以稿件为依据但那本文意义已经得到再造和升华,超越了本文,转变为更加容易理解、更易感知、更具有对象意义的、深入浅出的有声语言”,[3]则道出了有声语言表达对稿件深化、提升的理论依据。

某些拙劣的有声语言表达仅仅满足于对已经固定在文字材料中的思想的传递,在这种状况、心态下的表达只是文本的奴隶与附庸,是失去了自我、没有主体性机械传送。高明的有声语言表达善于在文本与表达之间找到一个有效的“感应点”,把自己的理解、感受、个性结构系统、审美理想追求,融入到有声语言中去,“这种‘感应’是以某个新的参照系骤然之间闪耀在人们对生活底蕴的理解上的方式,使感觉主体无形中得到感悟,从而悄然地完成某个精神的升华。它表现的是一种取自实在而又超越实在的感觉”。[4]

对新闻文本的提升和深化,如果仅有主观幻想和热切期待,那将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是“镜中月、水中花”。对新闻文本的提升和深化,不是“见字出声”式的表达可以自然实现的,而是有声语言创作者“内外功力兼修”并达到相当程度后的结果。所谓内部功力,就是有声语言表达创作者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具体感受;外部功力指的是有声语言表达创作者高超、精妙的语言功力以及由此而达到的整体和谐。

(三)有声语言表达对文本的预作用

在整个电视传播的环节中,有声语言表达是最后一个环节。在人们意识里,是先有文本后有表达,文本作用于表达,表达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对文本被动的转述。在这种“文本中心”的认识作用下,文本创作常常会处于一种封闭、自足的状态。有些文本看起来很好,但由于没有考虑到下一个流程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表达,也没有顾及到受众的“耳朵”,因此,传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电视传播是一个需要集体协作的全流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着全息性。如果各个环节“各自为战”,纵然分别达到最佳状态,也不意味着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只有每一流程向上承接,向下开启、延伸,形成一个开放的、贯通的系统链条,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共生互济,融会为整体才有可能达到传播的最佳状态。

我们之所以要谈有声语言表达对文本的能动作用,意在强调有声语言表达的积极主动性。任何一次成功的传播都不能忽视有声语言表达的存在。反之,有声语言表达对前面的传播流程,尤其是对新闻文本这一环节具有能动的预作用,也就是说,在构建新闻文本时,必须事先把有声语言表达的因素考虑在内,文本创作也要为声音表达着想,为受众收听服务。

有声语言表达对新闻文本的预作用,反映在词汇上就是要尽量选取通俗易懂的词汇,避免艰深、晦涩的词语;尽量避免同音异义词;多用响亮词、双音词,少用简称;词汇色彩要和表达的语言样式、格调相适应。反映在句式上就是要适合于听和说,多用符合人们思维习惯的常式句,少用或不用变式句;多用单句,少用复句;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定句;注意长短、整散结合,等等。

有声语言表达对新闻文本的预作用还体现在整体新闻的叙事风格上。新闻文本的叙事风格根据节目、根据有声语言表达主体的表现风格而定。《第7日》由《元元说话》改版而来,整个制作班底围绕元元的语言风格为其量身定做,展现元元快人快语、轻松俏皮的语言特点,在叙事上,采用轻松幽默、又不乏尖锐犀利的故事化、悬念化叙事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