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宣电视新闻导语的翻译策略

外宣电视新闻导语的翻译策略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3.2 外宣电视新闻导语的翻译策略5.3.2.1 调整句式顺序,在英语新闻导语中把时间要素后置张健指出:用英文向国外报道新闻内容不同于单纯的中译英文字翻译……上述论点也完全适用于汉语电视新闻导语的英译。在翻译外宣电视新闻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文新闻与英语新闻之间的多种语言与新闻要素差异。

5.3.2 外宣电视新闻导语的翻译策略

5.3.2.1 调整句式顺序,在英语新闻导语中把时间要素后置

张健(2003:163)指出:用英文向国外报道新闻内容不同于单纯的中译英文字翻译……对外报道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传播效果……若要达到预期的对外宣传效果,英译前必须对汉语新闻稿的语言进行一番“译前处理”,或重组,或增删,或编辑,或加工。上述论点也完全适用于汉语电视新闻导语的英译。在翻译外宣电视新闻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文新闻与英语新闻之间的多种语言与新闻要素差异。中文新闻导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新闻的时间要素开头,而英语新闻却强调突出动作或行为执行者或承受者为导语的句首成分,强调导语的开门见山,切入正题。因此,在英语新闻中,时间要素几乎从来不会置于句首,除非需要特别强调,这一点从本书所援引的多个美联社英语新闻报道的导语即可得到证明。因此,在翻译中文新闻时就需要对时间要素作出处理,将其位置后移。例如:

实例一

昨天下午,长江太仓段7号浮标附近发现一条特大中华鲟,但已经死亡

译文:A Chinese sturgeon was found dead Saturday afternoon in the Yangtze River of Taicang,a small city in East China's Jiangsu Province.

分析:上述英语新闻导语中,句子排列组合明显完全不同。中文新闻中开头的时间要素在英语新闻中被置于主谓结构之后。从整个英语新闻的句子来看,其结构组合是按照主语+谓语+时间+地点来组合的,中文新闻导语中的时间要素在英语新闻中被置于句子后半部。这是中文新闻与英语新闻的一大差异,而这一差异看似细微但实际上十分重要。

实例二

今天上午,由省台办主办的“2006台商子女锦绣江苏夏令营”在南京中山陵开营,海峡两岸500多名青少年参加开营仪式。

译文:Jiangsu Taiwan Affairs Bureau launched a across-the-Strait summer camp in Dr.Sun Yat-sen's Mausoleum of Nanjing City on Wednesday.More than 500 teenagers across the Strait participated in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summer camp.

分析:上述英语新闻也将中文新闻导语中的时间要素放在了句子的后半部。而且,考虑到目前的《扬子新闻》以对北美播出为主,因此,时间也从“昨天”和“今天”改成了星期六和星期三,这是因为美国的新闻报道中的时间要素通常以星期来表现,而非“昨天”和“今天”这样的模糊概念,其原因是读者或者听众可能不是在第一时间看到或者听到这条新闻。而且,电视新闻播出有时候会出现因为画面技术问题而推迟播出的情况,如果推迟一天播出后依然采用“昨天”或“今天”,那就已经文不对题了。

5.3.2.2 大量运用解释性翻译

汉语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术语和专有名词以及牵涉到一定文化背景知识的固定用语,中国人在阅读时可启动其背景知识来帮助理解,但外国读者或听众可能缺乏这种背景知识,所以在首译或译文中首次提到时应该对这类词语进行补充说明。吴自选(2005:24)指出,一般英语受众对中国及其文化的了解相当有限,甚至一无所知。张健(2003:166)也指出,背景解释是加强英语对外报道可读性的关键之一,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需要通过交代背景加以解释,此所谓“解释性报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解释性翻译就是把源语中读者所不知道的知识,尽量不在注释中说明而直接融入译文中,所谓“化隐为显”。在外宣电视新闻翻译中,这也是运用得最多的技巧之一,最常见的补充解释对象是地名和人名。其另一原因也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新闻报道中,凡是提到地名就必定告知其方位,而凡是提到人名,就必定告知其身份,这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惯例。但是,这些地名和人名在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思维定式之下基本上是不需要进行解释的。例如:

实例一

连接我省启东和上海崇明的崇启长江过江通道设计项目昨天通过了交通部评审。崇启长江过江通道是建设中的上海至西安国家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目前通道设计为桥梁方案,路线全长51.2公里,总投资73.64亿元。计划年底开工,2009年底与上海长江隧桥同步建成。

译文:A new bridge is to be built at the estuary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link up North Jiangsu with Chongming,China's third largest island.The construction plan passed the approval of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on Saturday.Being part of the Shanghai-Xi'an highway,the bridge connects North Jiangsu's Qidong City with Chongming County of Shanghai.With a total investment of some 7.4 billion yuan,the 51.2 kilometer-long bridge is expected to start construction at the end of the year and complete in 2009.

分析:在这个电视新闻导语的英译文中,多处地方出现了解释性翻译,包括根据文化背景和思维定式与译文理解的关系把连接启东和崇明的大桥所处具体位置补充了出来,即at the estuary of the Yangtze River。崇明则补充了它是我国第三大岛这一背景(China's third largest island),启东的解释性补充则是Jiangsu's Qidong City,不但告知了大概方位(North Jiangsu),而且也说明了它是一座城市(县级市),而崇明则是上海的一个县(Chongming County of Shanghai)。

实例二

昨天上午,周恩来与邓颖超生平事迹图片展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拉开帷幕。

译文:A photo exhibition on the life of Zhou Enlai and his wife Deng Yinchao kicked off Friday in Nanjing Meiyuan Xincun Memorial.Zhou became China's premier in 1949 and held the post until his death in 1976.

分析:这段英译文就根据外宣电视新闻翻译要求以及英语新闻的特点,运用解释性翻译,对周恩来的身份作出了重要补充,同时文中也适时补充解释了邓颖超的身份,而这些信息在源语中是没有的,也是不需要出现的,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周恩来与邓颖超的身份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再做补充解释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

5.3.2.3 打乱源语句式结构进行重组和改写

对外报道的翻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而是用外文进行“再创造”(张健:173)。从汉英语言对比角度来看,英语句子的句法具有构架主次分明,逻辑层级严谨的特征。在英语句子中,除了主动词之外的任何次要动作都必须以明确的显性手段加以标记,或作定语,或作状语,或作其他成分,以避免表达上的逻辑紊乱和语义不清。而汉语句法则与英语有着显著的不同,汉语句子在形式上没有严格的形态成分的约束,汉语的组句往往是以意组句,句中通过各成分的内在的逻辑关系贯穿在一起。也就是说,汉语的句子并没有英语句子那样严格、整齐的空间架构。因此,在将空间架构模糊的汉语连贯句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译者必须首先将汉语中无主次的并列结构转换成主次分明的空间立体架构,如果需要的话还要对汉语句子的成分进行打破和重组。

根据功能翻译论,作为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有其不同的目的和功能。作者通过源语文本传达信息,译者则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以及交际需要”(Nord,2001)来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地传递给目的语的接受者,甚至可以酌情改写。另外,从新闻角度来看,新闻报道借助于翻译来传递的信息是有一定的选择性的:概括性的或部分的传递。所以译者要选取“一些认为重要的信息的段落或内容作为翻译对象进行翻译”(俞建树,2001)。因此,新闻翻译的工作可以看成是一个编译改写的过程,只有对新闻报道进行变通翻译,才能达到准确、适当地报道该新闻内容的目的。此外,丁衡祁(2005:25-29)也指出,汉英翻译,尤其是对外宣传翻译,绝对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而是要根据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对译文进行改写、重写、调整、梳理、深加工或精加工甚至再创作,从而才能使译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取得预期的宣传效果。根据上述翻译理据,本书结合一些实例来进行分析。

实例一

在今年4月举行的首届两岸经贸论坛上,国台办宣布了“促进两岸交流、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向台湾同胞开放报关员考试,日前记者在昆山海关了解到,在昆山共有25名台胞报考了祖国大陆报关员,报考人数居全国县级市第一。

译文一:In the cross-Straits economic and trade forum held in April,the mainland released a new package of beneficial policies,including the opening of the mainland customs broker qualifications exam to Taiwan compatriots.According to sources,25 Taiwan compatriots in South Jiangsu's Kunshan City have applied for the customs broker qualifications exam this year.

译文二:25 Taiwan compatriots in South Jiangsu's Kunshan City have signed up for the mainland customs broker qualifications exam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thanks to the favorable policies the Chinese Taiwan Affairs Office announced to be effective as of last April.

分析:上述中文电视新闻的事实重点是位于导语后半部分的“昆山共有25名台胞报考了祖国大陆报关员,报考人数居全国县级市第一”这一信息,但是,中文新闻的导语根据其文体特点首先做了一大堆的背景铺垫,反而把重要信息放在了最后出现,当然,这也是符合汉语句式结构尾重心特点的。但是,按照源语进行对应翻译之后,译文一就势必难以达到英语新闻所希望达到的报道效果,同时在文体上也是不符合英语新闻的结构的。其次,译文一中也把源语中的一些多余信息照译不误,从而影响了译文的简洁,不符合英文简洁明快、逻辑严谨的文风特点。因此,上述汉语原文在翻译成英语时就不能简单地翻译,而是必须作出调整,适当删除一些多余信息,从而使译文既符合功能翻译策略的目的论原则,也满足英语新闻要素的特点,实现外宣目的。

在译文二中,“昆山共有25名台胞报考了祖国大陆报关员”这一新闻主导要素被置于最突出的句首位置,“报考人数居全国县级市第一”这一次要信息则转移到了新闻正文中去进行交代,在导语中不做表达,这也符合英语新闻适时穿插交代背景信息的文体特点。而台湾同胞可以报考祖国大陆报关员这一政策形势背景则处理成了一个介词短语这一显性手段加以标记,同时它也起到了新闻来源的作用,而“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和“促进两岸交流、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以及“日前记者在……了解到”这一目前已几乎成为国内电视新闻记者的口头禅的“行话”等对于本英语新闻而言是无关紧要的信息,干脆省去不译。这样一来,译文就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构架主次分明,逻辑层级严谨的英语句子句法特征,同时也满足了英语新闻报道的对新闻要素的要求。

实例二

从这个月15号起,南京就开始实行“阶梯式”水价的收费了,您如果还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那恐怕就要多掏腰包了。

译文:Households in East China's Nanjing City will have to pay more for water consumption soon,according to an announcement released by the city authorities last week.The price rise,to be effective in September 15,is meant to call for people's enhanced awareness of water conservation while responding to the rising cost of water supply.

分析:这个中文电视新闻导语的英译,不是进行删节压缩的结果,而是通过适当补充和解释,使英语新闻的导语的要素更加全面,同时内容也更加饱满,事实上进行了编译,即运用增、减、编、述、并、改等手段,对新闻事件进行变通翻译,而编译正是我国外宣电视新闻所最常采用的翻译策略。主语Households in east China's Nanjing City和谓语will have to pay more for water consumption使得这个导语以最简要的方式概括了这则新闻的最重要事实,状语soon看起来是一个模糊时间,但实际上既交代了“即将”这一时间概念,也与下文中的September 15前后呼应。南京这个地理名称前加上了表示方位的East China。“多掏腰包”在英语中被提前到导语的主题句中。“节约用水的意识”则通过后面的一个补充句来进行释放式表达,同时根据语境补充了水费涨价的主要原因是供水成本上升这一背景,属于再创作。according to an announcement released by the city authorities last week这一介词短语则是根据英语新闻导语强调消息出处或来源的特点,再根据宣布水费涨价的应该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合情合理推测,而作出的再创作。“阶梯式”的内涵比较复杂,不宜在文风要求简洁明快的导语中出现,因此后移到新闻正文中进行交代。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这个英语新闻的导语就满足了各方面的要求。

在翻译导语的时候,译者还必须对导语的分类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不同导语类型的翻译处理方式。根据许明武(2003:323-333)的分析,导语可以根据新闻时间的远近点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导语,前者主要处理时效性强的新闻,因此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后者往往是为已经发生若干天的新闻寻找一个比较新鲜的切入点,从而以点带面铺开全文。根据选取事实、反映事实的主要特点,导语又可以分为概述型、描述型、评论型和橱窗型。其中,概述型导语为我国新闻媒体最为喜欢,因为这种导语恰好可以让记者撰稿时有充分的支配空间,可以通过记者对新闻的认识来进行概括并以此带入新闻主题。描述型导语则多用于现场报道,通过对某一人物或细节的描述来引入正文。评论型导语虽然难免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理论上来说与新闻强调客观存在的原则不符,但是适当的评论往往可以强调新闻的重要性,引发受众对新闻的关注。这种导语也为我国新闻媒体所偏爱。橱窗型导语则以详细的新闻故事为主要内容,这时候的导语其实已经不太符合新闻导语的基本特征,只是按照新闻报道的顺序步步推进,把受众带进一个新闻现场。西方国家记者运用这种导语较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