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报道汉英翻译的特点

电视新闻报道汉英翻译的特点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较少使用定语从句是电视英语新闻文体的最大特点,无论是限制性还是非限制性,这是因为定语从句的语法特点决定了受众在听完从句之后必须“原路返回”找到那个先行词,才能获得成功的理解,而电视英语新闻传播形式的“一过性”特点决定了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3.2.2 电视新闻报道汉英翻译的特点

上文提到,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在新闻要素和结构形式等方面大同小异,但是,电视新闻毕竟是通过与报纸和广播完全不同的传播媒介来进行传播的,因此,电视新闻还是有一些明显的不同,而以往的翻译教材对新闻英语特点的探讨大多关注的是报纸新闻。以下结合电视英语新闻报道进行具体论述。

与报刊英语新闻通过视觉器官传递信息相比,电视英语新闻在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之余,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新闻内容的“一过性”,即信息发出之后立即消失,受众无法获得即时重现(the audience cannot read or hear the material again,Mencher,2003:219);第二就是其信息传递途径是受众的听觉器官,而听觉器官捕捉和获得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显然是无法与视觉器官相提并论的,因此,电视英语新闻对于语言文字形式的要求与报刊英语新闻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其句子结构更加简单,简单句使用十分频繁。尤其是较少使用定语从句是电视英语新闻文体的最大特点,无论是限制性还是非限制性,这是因为定语从句的语法特点决定了受众在听完从句之后必须“原路返回”找到那个先行词,才能获得成功的理解,而电视英语新闻传播形式的“一过性”特点决定了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报刊新闻英语使用定语从句的情况下,同样的新闻内容,电视英语新闻的处理方法通常是拆解分化为两个简单句,而大量使用简单句本身就是新闻英语的文体特点之一。

例:China's late Premier Zhou Enlai's special plane will be put on display in Hefei,capital of east China's Anhui Province.The plane was formerly parked in Lianyung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since it was bought by an enterprise there in 1997.

上述句式就是电视英语新闻的典型表达形式,而如果是在报刊英语新闻中,上述句式中的第二句就很有可能被处理成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否则就会被认为表达不够简洁。再者,在使用了定语从句之后,整个句式也更加符合英语语言的主次架构鲜明的显性语言特征或者所谓的树状结构。

China's late Premier Zhou Enlai's special plane,which was formerly parked in Lianyung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since it was bought by an enterprise there in 1997,will be put on display in Hefei,capital of east China's Anhui Province.

电视英语新闻虽然较少使用定语从句,但是却照样使用各种短语形式的后置定语,而且十分普遍。在上述同一篇新闻中,对“周恩来总理座机‘50050三叉戟’”的报道就是使用了一个过去分词短语作为后置定语:

The Trident 50050 Plane,used by Zhou Enlai and a host of other leaders,will be parked at 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base in Hefei.

又如:十运会网络视频会议的基础是江苏电信提供的“新视通”技术。

译文:The new technology,provided by Jiangsu Telecom,is called New Vision or Visual Online.

第二,电视英语新闻对于词汇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电视英语新闻的瞬时性和不可重复性,要求受众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同时,由于英语新闻语篇结构有它的特殊性,如词汇丰富,信息量大,句法近乎于书面语却通过口语的形式表达,这些都给受众对电视英语新闻的理解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此外,同样是由于其传播形式“一过性”以及依赖听觉器官获得信息的特点,电视英语新闻的语言更加口语化,而且不能像报刊英语新闻一样过分追求用词求新、标新立异,其用词必须符合简洁、通俗、常用等特点,也就是英语中常说的plain words。报刊英语新闻为了加强新闻宣传效果而倾向于使用夸张词、典故词、比喻词、生僻词、俚俗词、连缀词和外来词,这些在电视英语新闻中都较少使用甚至应该回避使用。如庞新华(2007:71)就分析指出,电视新闻兼有新闻和电视两个特点。新闻报道的特点是时效性强,越快越好。要提高新闻传播速度,就必须使用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词汇,避免冗长的词汇。电视的特点是,它不仅有画面,而且有解说和字幕。字幕或者是新闻标题,或者是新闻要点,应该有高度的概括性,也应该新颖独特,能抓住观众的眼球。这是最需要编辑记者们斟酌的地方。而且荧屏上空间有限,字幕长了必须移行,观众不得不转头才能看见。为了节省空间,让观众能一目了然,字幕中经常使用短小的词汇,以代替长的同义词。当然,在报道各类比较专门性的题材时,使用一定数量的不太常用的专门用语也是可能的。对于这一现象,以往的翻译教材中重视不够,甚至基本未有提及,这是因为那些翻译教材中对新闻英语的讨论实际上就是以报刊英语新闻为对象的。

例1:展示周的主题定为“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来自长江流域11个省、市的民间艺术家将就长江流域戏剧艺术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交流探讨,27支地方民族民间文艺表演团队还将举行街头巡游表演活动。

译文:The weeklong festival will focus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China's longest and the world's third longest river.Folk artists from the 1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will conduct discussions and exchanges on the excavation,protection,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atrical arts.27 art troupes will give folk art performances and street tours during the festival.

例2:截至昨天上午,镇江城区天然气用户突破十万户。镇江天然气利用工程从去年五月份开工建设,现在已经建成了完备的配套系统,管网覆盖整个市区,并延伸到镇江新区和丹徒新区。镇江在十月底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天然气置换6万户的任务。到春节前,全市市区12万户天然气用户可置换完毕。

译文:Natural gas users in South Jiangsu's Zhenjiang City hit 100,000 on Monday.Since the project of switching from liquefied gas to natural gas started in May 2004,the pollution-free energy has been available in the city proper as well as its New District and Dantu District.60 thousand households were accessible to natural gas by the end of October,two months ahead of schedule.The city is expected to see 120 thousand households of natural gas users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分析:上述译文中所使用的词汇显然都属于常用词,而且都非常简洁,又通俗易懂。由于在句子结构上也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英语新闻的特点进行了梳理与调整,因此整个译文就显得比较流畅,不但准确无误地传递了原文的信息,而且也体现了电视英语新闻的文体特点。

第三,电视英语新闻对导语的要求更高。新闻导语只有抓住受众心理,才能吸引受众的收视兴趣,而电视新闻由于其特殊性尤其如此。与报纸、广播等大众媒体相比,电视受众具有其独有的心理行为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随意性心理强、选择性心理强、逆反心理强等,比如说,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普遍有一个习惯,即不是十分专注,面对电视里播出的新闻,他们也是有意无意地在收看,而如何促使他们从无意转为有意,导语就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一个好的导语可以通过导语暗示的内容吸引观众去看、去听,把观众对导语的注意进一步引向新闻本身,激起他了解新闻的兴趣。因此,电视新闻导语的创新就是弥补这些不足的最佳手段之一,电视新闻导语尤其要特别重视提供最新信息,突出观众关注点,揭示新闻主题。此外,电视传播媒介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不仅依靠画面,还依赖语言即声音来传播。因此,电视新闻导语尤其需要考虑听觉因素,为耳朵而写是电视新闻导语的一个特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化。口语化不等于不加区分地使用日常用语。口语化写作仍然要讲求语言艺术和技巧。

2.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字眼。力求用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观点、复杂的事件及重要的问题。

3.朴实自然。观众用耳朵接收信息,往往不那么全神贯注。如果拐弯抹角,卖弄文字游戏,观众就会感到费解。朴实无华、自然顺畅听起来才能使观众易于理解。

4.简短明晰。要在三言两语之间感染和吸引读者,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

5.形象生动。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如同样表示“多于”,使用more than比使用over要来得好一些,因为后者的音节感不如前者,万一遇到个别播音员发音不过关,over更是容易被错发成类似owa这样的音。

6.导语中不要包含全部细节,更不要罗列数字,因为电视新闻是靠听的,而且又是“一过性”的,要在那么短暂的瞬间记住那么多枯燥乏味的数字,显然是不可能的。

7.句子短小精悍,这是因为电视新闻报道是靠播音员和配音人员读出来的,而任何人说话的持续时间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电视新闻报道稿件中的句子必须确保播音员和配音人员能够获得喘气的机会,这个看似很平常的道理,对于电视新闻写作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说,在西方畅销不衰的新闻写作专著《新闻写作与报道》(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一书的作者梅尔文·孟切在讲到句子短小的时候十分通俗地表示,句子长短是否适度,关键是要看播音员在读到句子末尾的时候是否能够获得喘气的机会。

例:宜兴特产的100多件陶瓷紫砂工艺品通过了北京2008奥组委的审批,正式成为2008奥运会的特许产品。昨天,全国各地的奥运特许礼品商纷纷云集陶都,争抢经销权。

译文1:Franchised dealers of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Merchandise scrambled to compete for the agencyship of the purple sand ceramic crafts on Wednesday.The Beijing Organizing Committee for the Olympic Games or BOCOG recently awarded the Olympic Merchandise title to some one hundred pieces of ceramic wares produced in Yixing,a city known as capital of ceramics.

译文2:After the one-hundred pieces of purple sand handicrafts produced in Yixing being granted the status of franchised products of the 2008 Olympics games,a large number of franchisees flocked Wednesday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the Pottery Metropolis,acquiring for a franchise.

分析:相比之下,译文2显然要逊色不少,既没有突出新闻重点,也不具有趣味性,从而不能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事实上,译文2是在没有对原文进行译前处理,没有根据中、英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以及中文新闻与英语新闻之间的差异,简单地进行了对应翻译的结果,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也十分明显。这个例证很好地说明了要做好新闻文体的翻译就必须首先了解新闻文体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电视英语新闻与报刊英语新闻有所不同的文体特点。

第四,电视新闻与报刊新闻传播媒介的不同决定了电视新闻播音文字稿的组成板块与报刊新闻稿不同。这一点是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之间的最大不同。新闻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新闻文体的这一特征在报刊新闻中可谓一应俱全,报刊新闻通常就是按照这种程序模式编排的。但是,电视新闻却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不同,其文字播音稿组成部分通常是标题、口导(lead-in/lead)、播音/配音(voiceover/voice)、同期(interview)这几个要素组成的,有些新闻稿件内容较多,配音和同期可能会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因此,电视新闻报道的文字稿在连贯性和统一性方面显得要弱一些,整个稿件看起来也有零散的感觉。请看以下实例:

上半年主导产业按时序推进  引领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前行

【口导】记者近日在跟随省政府督查组督查时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千方百计化解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全省工业经济在“又好又快”发展征程上取得了新的成效。

【配音】在南通中远川崎2号船坞,一艘巨轮雄姿初显,这艘31.5万吨矿砂船的卖点不仅在于它的大,更在于它是公司首艘自己设计、自主研发的巨轮,不久还将有4艘同样的船在这个船坞诞生。

【同期】南通中远川崎总经理××

“过去都是日本设计好了我们制造,今年我们在自主产权上取得了突破。在钢材涨价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25亿,同比增长30%。”

【配音】面对原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等各种不利因素,今年以来,占了全省工业60%以上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也带来了利润的大幅度增长。船舶制造今年利润增长174%,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一个亮点;在输变电、电力保护装置领域,我省自主产权特色鲜明,许多产品在国际、国内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农业机械、汽车、机床利润分别增长了126%、72%和51%。

【同期】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原料价格上涨对我们也有影响,但我们做的是高端机床装备,上半年销售增长了29.8%,订单接到了2009年。”

【配音】电子信息产业继去年成为全省第一个突破万亿的产业后,今年在这个家族中不仅手机、显示器、计算机、集成电路风采依旧,作为新增长点的光伏产业也迅速成长,今年有望突破2 000亿,比去年翻番。今年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重大外资投资额30亿,海力士—恒忆半导体新增投资15亿美元,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最终将形成6万片8英寸晶圆生产能力;我省同时重点扶持了昆山、龙腾等16个总投资26亿的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同期】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今年我们直接到日本建立研发中心,招募一流的电子信息人才,每年为公司创造两三个新产品。”

【配音】今年前五月,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销售同比增长30%和28%。装备制造业增长32.1%,预计两大支柱产业均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回升、效益增长的主要力量。石油化工行业克服国际原油大幅上涨困难,产值增长25%的同时,力保国内成品油供应,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上面这则新闻是一篇十分典型的要素齐全的电视新闻报道文字播音稿,除了标题和口导外出现了四个配音和三个同期。在电视新闻中,配音可以理解为新闻的主体、背景和结尾,笼统地说就是新闻的正文。在翻译正文时,只要按照一般新闻文体翻译策略,灵活运用编译原则,突出新闻主体内容,反映电视新闻特点即可。

第五,电视新闻同期声翻译颇为讲究。

与报刊新闻对新闻人物的采访只能依赖直接引语、在传播手段上无法很好地体现现场效果不同,由于拥有传播媒介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电视新闻特别强调新闻现场,而反映新闻现场的手段就是现场语言。电视是在广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优势是把具有一定情节的连续动作的图像,连同声音、文字等一起传给受众,使人如同亲临其境。正是由于电视具有听觉形象、视觉形象合一的特殊属性,无论观众还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都不满足于画面配解说这一较为普遍的传播方式。而更多追求的是把事件发生、发展同步直接播出的现场采访,即电视同期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小电视台,都在迅速进行着一场传播手段的革命:走向同期声,增加现场感,与观众贴近再贴近。

根据黄匡宇(2000:67;113-119)的分析,现场语言的成功运用可以形成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观众对于新闻传播的参与积极性,最终达到很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在电视业界,现场语言被通称为同期声。所谓同期声,通常是指在拍摄电视画面的时候,同时记录与画面有关的人物或环境的声音,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新闻人物的讲话和现场的各种实况音响,通俗地理解就是指记者在现场对当事人进行的采访。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因其现场感和真实感成为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同期声的使用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因为记者和编辑在对新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处理形成播音文字稿的过程中难免掺入主观色彩,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信息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的分量越多,新闻的可信程度也就越小,而同期声就是由于减少了记者编辑的转述环节,把图像符号和声音符号原封不动地传递到受众面前,利用“面对面的传播”引导观众参与和介入,使新闻更为直观和自然,因此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新闻传播的效果。可以这么说,同期声的成功运用与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新闻报道效果的好坏。

在汉英电视新闻翻译时,对翻译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同期声。从国内电视新闻媒体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目前对于电视同期声的翻译,只要技术条件能够保障,各电视台都是力求让当事人直接发出声音,因为光靠记者的转述和电视画面来反映现场的气氛、描绘特定的情景和感情是远远不够的。在英语新闻节目中,新闻绝大多数翻译自中文新闻,因此如何处理同期声也是不容回避的。根据国内电视英语新闻媒体近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对同期声的翻译有着不同的做法。CCTV-9采取的做法之一是把同期声的语言翻译成英语,然后由英语新闻栏目的播音员或者栏目的英语翻译将其进行播音,盖住同期原声,转换成英语同期声。另一种做法就是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期声语言,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和可信度,同期声语言被翻译成英语之后以字幕形式出现在电视屏幕下方。无论采用哪种做法,同期声都是需要被翻译成英语的,而在翻译过程中只要遵循电视新闻翻译的一般策略即可。请看以下实例:

“洋镇长”召开办公会破解古镇保护难题

【口导】昨天下午,吴江同里镇召开镇长办公会议,“洋镇长”佩雷斯先生走马上任,捧出同里走向世界的三个点子。

【配音】佩雷斯先生在威尼斯主管旅游业,他首先介绍了威尼斯开发旅游业的做法。

【同期】佩雷斯先生

第一个,在威尼斯,政府要求在那个老城区开店的人,都必须住在店里面,这些开店的人都是非常有钱的,因为他们开店有很多收益。第二个,就是在年轻人结婚的时候,帮助年轻人装修,他们年轻人不太喜欢旧式的居住房间的话,政府可以帮助他们装修,政府可以提供最多达70%的补助。

【配音】新官捧出新点子,佩雷斯先生提出派代表团参加国际旅游博览会、与国外旅游城市加强沟通、登录国外重要旅游组织的推荐名录等点子。

Italian mayor solicited on river town tourism development

[lead in]Armondo Peres,honorary mayor of the ancient river town—Tongli,offered his opinions on boosting tourism at a meeting held on Thursday.

[voice over]Peres,Deputy Mayor of Venice,Italy,used to be in charge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Venice.On Thursday's meeting,he briefed the participants on the practices adopted in Venice.

[interview:Mr.Peres]Venice requires that shop owners in the old city must live in their shops.Besides,the city government helps newly weds furnish their house when they get married.The government subsidize 70%of the furnishing expense.

[voice over]Mr Peres also suggested that Tongli send delegations to atte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expositions while enhancing the exchanges with foreign tourism cities at the same time.

但是,翻译与制作电视新闻同期声毕竟是需要技术保障和人员投入的,一些地方电视台在这方面条件有限,这时候同期声就有可能不会进行对接转换,也就是说不再以同期声出现,而是用转述的方式将其翻译成正文内容的一部分。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就是把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而且,在把同期声转换成正文内容的一部分来进行翻译的时候,确实需要遵循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的语法规则。比如说把人称改过来,也就是说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此外,在交代同期声中被采访对象的身份时候,一个简单而可行的方法就是使用短语介词according to+当事人姓名,后接其身份头衔,然后才是同期声的语言。以上面那则新闻中的第一个同期为例:

【同期】南通中远川崎总经理××

“过去都是日本设计好了我们制造,今年我们在自主产权上取得了突破。在钢材涨价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25亿,同比增长30%。”

译文:According to××,General Manager of NACKS,the company has achieved major breakthroughs in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Despite considerable steel price hikes,NACKS reported a production value of 2.5 billion yuan in the first half this year,up 30 percent year on year.

分析:上述译文无论是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很好地实现了同期声语言转换成新闻正文内容,而且,无论从句式还是词汇的使用来看,也非常符合新闻文体的风格,比如说“增长”用了英语新闻报道喜欢使用的hikes而不是increase,“同比增长……百分点”翻译成了最常用的对应表达up...percent year on year,谓语动词“完成”并非字面对应翻译为achieve,而是使用了英语新闻的对应说法report。

同期声翻译的这种处理方式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也是可以接受的。如黄匡宇(2000:119)就指出,同期声不是一种点缀,并非所有同期声都是必需的。如果是领导人大段介绍本地政策或本地区、本部门所取得的成绩,最后表决心的同期声则应该毫不吝啬地删除,取而代之以几句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此外,有些同期声中讲话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语气词使用较多,造成同期声并无多少实质内容,这种同期声如果照用不误,反而会影响新闻报道的效果,因此也需要进行技术处理。因此,在电视新闻翻译的过程中,对一些同期声进行转述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在有的时候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第六,记者出镜语言的处理

所谓出镜(stand-up),通俗地说就是记者在外景地出现场,这是电视新闻报道与广播新闻和报刊新闻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Merriam-Webster对stand-up给出的定义是:a television broadcast in which the reporter or narrator faces the camera with the scene of the story in the background,即记者或主持人以新闻事件事发现场为背景,面对镜头所作的报头,而这种记者就被称为出镜记者。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与此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也迫使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华晔,2007)。根据百度百科,“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在英语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为: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我国的出镜记者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现在已经越来越被新闻从业人员所采用,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目前,就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电视新闻的制作通常包括前期策划、中期采访、写稿、记者出镜、后期配音、制作等诸多环节。这些年,在我国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在报道较为大型的新闻事件时,电视媒体十分强调记者出镜。记者出镜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面对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参与者或报道者身份出现在屏幕上。林科(2006)指出,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形式,它充分发挥了电视传播的现场感和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这一最富有电视特点的报道形式,促使出镜记者的队伍在我国电视新闻界不断繁衍壮大。2002年下半年北京广播学院筹办第一期“出镜记者”班,目标直指5年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耐人寻味的是,第一批“出镜记者”尚未“出徒”,就被北京电视台“订购一空”,其迫切心情可见一斑。对于记者出镜及其作用,长期主持CCTV-9“对话”(Dialogue)节目的杨锐先生在其博客中有着如下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记者出镜有几个功能:一是强调记者在第一现场的直观性和纪实性,二是突出记者的个性和思想,三是弥补解说词中过于抽象无法用画面表达的部分,在纪录片中或调查性的报道中,记者朴实的现场出镜是一种启发和起承转合的纽带。记者的出镜根据需要可以放在开始、中间和结尾,一般出现一次即可,极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出现两次,这取决于报道本身的篇幅和内容的需要。

在中文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时使用的最为常见的句式就是:“各位观众,在我身后和脚下,你们看到的是……”、“各位观众,我现在是在……给大家做现场报道”或者“各位观众,这里是……”但是,在英语电视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出镜句式包括:一是在新闻正文中间穿插对新闻内容的介绍,二是在结尾来一句“This is记者姓名+reporting for+某电视媒体名称+in某一地方”。为此,在汉英电视新闻翻译中,记者出镜时使用的报头“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就不能直接译出。再者,由于当前的外宣电视新闻报道的稿件基本上直接选自同一电视台的内宣稿,而在做外宣电视新闻报道的时候,由于受到节目时间或者画面的限制,中文稿件中的中文记者出镜在英语新闻中很多时候是无法完全按照出镜语言来翻译的,这就意味着记者的出镜语言同样需要通过编译转换成播音(配音)来处理。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帮助读者更好了解电视新闻播音文字稿结构及其翻译,特举例如下:

“爱钱如命”的江苏作家薛冰

【口导】文人总是爱说:钱是世界上最俗气的东西。可在江苏文化界,有一位作家,竟一头扎进了“钱眼”,20多年没出来。

【配音】这位沉浸在书海里的作家叫薛冰,他的工作就是阅读、写作,写作、阅读。上世纪80年代初,几位收藏古钱的友人把重复的藏品送给他,让他对古钱币产生了兴趣。当时市面上古钱币品种颇多,价格也不高,一枚宋代的古钱不过人民币三四毛钱,陆陆续续的,薛老师购买了几千枚中国的古钱币,手中不乏一些珍品、孤品。

【同期】薛冰:“这一枚是宣和通宝,这个钱,(宣和)是北宋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一般的钱,它应该有这样大小,这一枚是比较小的。我也是偶然发现,发现以后,当时也没有太注意,回来以后发现这枚钱是很难得的一枚钱。过去的钱谱上只记录过一枚,大小字体和它完全一样,但(钱谱上)说明是金质的,这个金质的钱币我们都没有见到过,应该在博物馆里,但我手上这一枚不是金质的,是铜质的,铜质的宣和通宝从来没有记录过,所以我认为应该是一枚孤币。”

【配音】薛老师说,他当初因为要收集古钱,不得不求助于历代的钱谱,然而在收藏的过程中他不断发现古钱币实物和钱谱的不统一,这反而勾起了他的求知欲。从此他大量阅读和钱币、钱币学、钱币文化有关的书籍史料,力求以所读之书,诠释所藏之钱。慢慢地,薛冰成了研究钱币文化的专家,还出版了一本有关古钱币的专著。

在他看来,研究历代的钱币,不仅是研究经济史,也是研究文化史。中国古钱币的发展演变,就是一部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史。

【同期】薛冰:“这一枚是战国时期的布,安阳布,它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小方足布。这两个字是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篆书,和后来我们看到的小篆是不一样的。像这一枚开元通宝,它是很普通的钱,但是这个钱的书法很有名,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所写的;这两枚是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崇宁通宝被称做‘中国钱币史上最美丽的钱币’,它是宋徽宗用他创造的瘦金书写的,写得也非常好。大观通宝也是宋徽宗写的,但因为写的时间比较晚,大家认为他年龄比较大,暮气比较深沉了,字写得比较软,就没有‘崇宁通宝’这四个字漂亮。”

【配音】看完了古钱币上的书法,薛老师又在他的藏品里挑了一枚东汉王莽时期的货币给我们看,因为这枚钱币在中国的度量衡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期】薛冰:“因为这个钱按照历史记载,是汉尺的2寸5分,也就是四枚这个钱,就应该相当于汉代的一尺。那么我们今天用他来量的时候,用我们今天的尺来量,它不到2寸5分,由此我们知道,汉代的一尺和今天的一尺是不同的,汉代的一尺大概只有今天一尺的七寸多。”

【配音】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登基,都会铸造新的钱币,各种钱币的重量和形状也不尽相同。但是薛老师告诉我们,有一种钱,竟然被历朝历代沿用了700多年,那就是五铢钱。

【同期】薛冰:“五铢钱是汉代的,那个时候的换算方法,一两相当于24铢,那么这个五铢,相当于1/5两。因为这个分量比较适合,这个重量也被后来的钱币所接受,到唐代的开元通宝,它就比五铢钱略轻一点,这个(五铢)钱,它就成为钱币的标准重量,一直到清代,小铜钱的重量就是这么重。而且它还生出了一个衡制的新标准,就是一钱。我们说,一两、一钱、一分,这个一钱的重量是哪里来的?就是这一枚钱的重量。”

【配音】薛老师在“钱眼”里扎了20多年,非但没染上“铜臭”,还成为一位古钱币方面的学者,也算是江苏文化界的一段佳话了。

A writer keen on ancient coin collection

(lead-in)Xue Bing,a Jiangsu writer devoted to ancient coin collection for the past twodecades,isfindinghishobbyrewardingbydeepeninghis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economy,culture and history.

(voice-over)Xue,fond of reading and writing,gradually developed a liking for coin collection in early 1980s when offered gifts of ancient coins by some of his coin-loving friends.At that time,many ancient coins were accessible in the market at relatively low price.Say collectors could buy a coin of the Song Dynasty with only 0.3-0.4 yuan RMB.Gradually,Xue expanded his collection to several thousand,including something rare.When it comes to his collections,Xue could by no means hide his excitement and pride.

(interview:Xue Bing)

(sound-track)The coin is named Xuanhetongbao,and Xuanhe is in fact the last reign title of the Hui Emperor of the North Song Dynasty.Common coins of its kind would be larger.I happened to find this smaller one.At first,I paid no attention to its unique size,but later it occured to me that the coin was so rare that it has been recorded only once in historical records.The records suggest that the coin is of the same size and inscriptions with mine,but it is made of gold,while the one I found is bronze.The gold coin is perhaps under careful preservation in museum,but bronze coins of such a size has never been found to be documented before.I think this is the only copy extant.

(voice-over)Xue used to turn to historical records a lot to further his collections.However,he came to find that there was some divergence betwee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real coins,which inspired him to go deeper.Ever since then,Xue has been digging into book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on coins and coin culture to search for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divergence.Step by step,Xue turned himself into an expert on studies concerning ancient coins and has published a book on the issue.

(voice-over)In Xue's opinion,to trace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coins is to go over China's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Careful researchers and collectors might be able to shed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calligraphy on the basis of their studies and collections.

(interview:Xue Bing)

(sound-track)This is a bu commonly us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which is a kind of ancient coin originating from a primitive farm tool.The two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inscribed in the seal character.This Kaiyuantongbao coin is not something rare,but the inscriptions,written by the renowned Tang Dynasty calligraphy Ouyang Xun,enjoy great fame.And these two are Chongningtongbao and Daguantongbao coins.The former is often dubbed as the most beautiful coin in China's history.The inscriptions were written by the Hui Emperor of the Song Dynasty.In fact,inscriptions on the latter were also from the Hui Emperor,but since the words were written later in his life,the characters look somewhat lifeless and can by no means compared with those inscribed on the former coin.

(voice-over)Aside from characters inscribed on coins boasting great value in terms of their artistic value,ancient coins also play a vital part in the measurement system evolution in Chinese history,according to Xue.

(interview:Xue Bing)

(sound-track)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the coin was 0.25 chi long.Chi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asurement for length.Therefore,if we put four such coins one after another,they would be 1 chi in their total length when measured with rulers made during the Han Dynasty.When measured with rulers made in modern society,the coin is shorter than 0.25 chi,which suggests that the length measurement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resent days,and one chi of the Han Dynasty is just 0.7 chi long when measured with modern rulers.

(voice-over)Whenever an emperor came into power in ancient China,he would mint new coins of various sizes and weights.However,the Five-Zhu Coin is an exception,for the weight of the coin had been in use for over seven centuries.

(interview:Xue Bing)

(sound-track)The Five-Zhu Coin was used during the Han Dynasty.At that time,a tael of silver equalized 24 zhus in cost.Therefore,the coin was in fact worth 1/5 tael of silver.The weight was later passed on for its relatively reasonable cost.During the Tang Dynasty,the Kaiyuantongbao coin was a little bit lighter than the Five-Zhu Coin,indicating that its weight had been turned into a standard unit weight for ancient coins in China.It was not until the Qing Dynasty did rulers set a new standard weight for coins.The unit of weight was called Qian which is equal to 1/10 of a tael.People nowadays are still using tael,qian and fen as measurement for weight.

(voice-over)Devoting himself to the studies of ancient coins,Xue has found it hard to break away from the world of ancient coins.

以上这则电视新闻可谓相当经典,除了标题和导语外,全文就是由五个配音和四个同期组成。这里的同期全部对接转换成了英语新闻中的同期,在播出过程中是由英语新闻翻译或者播音员进行播音。本新闻导语的翻译则充分体现了新闻报道翻译中的译前处理原则和编译手法,反映了由于汉英语言差异和中文新闻与英语新闻的写作手法不同,因此新闻翻译不是简单地进行对号入座的语言文字转换。张健(2003:162-163)指出,对外报道不同于单纯的汉译英,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用英语向国外报道新闻内容不同于单纯的中译英文字翻译。与此同时,本电视新闻的导语也通过提取新闻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这也符合电视新闻报道导语的处理原则。

在结束本小节之前,特引用在西方国家历经25年考验而仍然畅销不衰的梅尔文·孟切(Melvin Mencher)的《新闻报道与写作》(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一书中关于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相关内容来对上述依据实践经验的归纳进行总结。孟切认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是由新闻播音员读出来、让受众听到或者看到的新闻,因此,其写作规则与印刷新闻报道有很大的不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目的与报纸新闻也有所不同,前者的目的只是为了快速而准确地向公众提供基本信息。为此,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有其自身的一些套路,其关键所在就是其通俗易懂(easily understood)。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写作者必须使用日常语言(use everyday language);撰写短小简洁的句子(write short,simple sentences);一个句子限于表达一个意思(limit every sentence to one idea);大多数句子使用主谓宾结构(make most sentences conform to the S-V-O structure);一篇报道通常限于一个新闻主题(usually confine their stories to one major theme)。也就是说,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必须重视语言的经济性和节约性,用词太多导致新闻稿件容量超标,会妨碍下一条新闻的播出,而一则新闻中内容太多,听众或观众也会感到困惑(Too many words and the story may squeeze out another item.Too many ideas and the listeners or viewers may be confused.)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必须做到结构紧凑,句子短小,一句一个意思。至于句子长短是否适中,关键在于句子是否适合朗读以及新闻播音员在读到句子末尾的时候是否能够换气(whether they can be read aloud and whether the announcer finally can arrive at the end without gasping for breath)。在总结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短小简洁句子风格时,孟切还总结说,简单而直接的写作风格同样可以体现其优美(Simple,direct writing can be elegan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