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英翻译就是重写

汉英翻译就是重写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8.8 汉英翻译就是重写根据上文的分析,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汉英句子翻译的关键就是重构,即改变句子结构。可以这么说,汉英翻译是在尊重原文主要事实与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改变原文句法结构,再通过遵循目的语的语言规律,用目的语进行的再写作。

3.8.8 汉英翻译就是重写

根据上文的分析,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汉英句子翻译的关键就是重构,即改变句子结构(restructuring)。可以这么说,汉英翻译是在尊重原文主要事实与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改变原文句法结构,再通过遵循目的语的语言规律,用目的语进行的再写作。在这方面,古罗马修辞学家西塞罗早就有过精辟论述,认为翻译不应以原文为中心,依样画葫芦,而应当是一种创作,不仅要与原作相媲美,而且要尽可能在表达的艺术性方面超过原作。因此,在他看来,翻译的主要目的不是“译释”(interpretation),也不是“模仿(imitation),而是与原文“竞争”(emulation)(郑海凌,1999:97-99)。西塞罗是西方文学翻译理论的开山祖师,他所提出的翻译是创作的观点一直被后人袭用,如著名翻译家奈达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To preserve the content of the message the form must be changed.If all languages differin form(and this is the essense of their being different languages),then quite naturally the forms must be altered if one is to preserve the content.(Nida&Taber,1982:5)。释意学派对于翻译必须进行重构也有如下明确阐述:Translation is an art of re-expression based on writing techniques and a knowledge of two languages(Delisle,1980:3).台湾著名翻译家张振玉(1992:272)在论述翻译理论时也有着如下精辟的论述:“至于翻译,似宜信实为本,传真为贵,不宜有所删略。实则此系皮相之词,想象之论。盖由甲国文字译为乙国文字,由于两国语言习惯不同,适于甲国之表现法,未必适于乙国,此当予删略者一也。如以文字描写说明具有特殊性之事物,在本国人读之,已非人人尽解,译为外国文字,尤非外国人所能解,亦非外国人所乐读,此当予删略者二也。事有轻重,物有本末,如原文之表现确有枝蔓芜杂,琐碎失当之处,译者自宜撷取精华,删除糟粕,此又可删略者三也。”

总而言之,中外许多翻译家都主张,译文要像原创作品一样流畅,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要使译文读起来像原创作品一样,在语言上就必须进行重写。同时,由于文化不同、文体风格不同、读者对象不同等原因,译文也必须重写。除了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之外,两者在段落结构和句子衔接手段上也不尽相同。此外,汉英两种语言段落中的信息点分布有不同的次序,翻译过程中需要按照两者信息点分布的特点,对整个段落进行重组(reorganization)(郭建中,2006:21)。《中式英语之鉴》一书的作者平卡姆(Joan Pinkham)女士认为,“翻译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手艺”。既然翻译是一门“手艺”,那么就一定得多“动手”。既然翻译是一门“手艺”,自然包含着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翻译活动本身就是对原文的一种再创作。释意学派认为:The translator's goal is to construct a second text that performs the sam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s the original text(Delisle,1980:68).李长栓(2004: 174)也认为,翻译和写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参照物有所不同。欧盟出版的写作手册就是由欧盟的专职译员编写的,同时用于指导写作和翻译。在我国,思果是以最明确的语言提出“翻译不是翻译而是重写”的一位翻译家,他指出:我们一向以为翻译就是翻译,不是写作。这个观念很害事,可能是学翻译的人走不通的胡同。翻译不是翻译,是重写(思果,2001b:3)。对于不遵从翻译需要重写的原则而硬译造就的文字,思果(2001a:1)从英汉翻译的角度做了大量的例证分析。在《翻译研究》一书的引言中,思果写道:“谁也不能否认,目前的翻译已经成了另一种文字,虽然勉强可以懂,但绝对不是中文。译者照英文的字眼硬译,久而久之成了一体,已经注了册,好像一个人霸占别人的妻子,时间已久,反而成了‘本夫’,那个见不到妻子面的可怜本夫,却无权回家了……本书的态度,却是要翻译像中文。凡是中国已有的表达意思的方法、字眼、句法,尽量采用,没有的再想办法。”请看以下实例:

It is a curious fact,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natural scenery are strongest and most widely diffused precisely in those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worst climate and where the search for the picturesque involves the greatest discomfort.(Aldous Huxley,The Country)

如果按我们一般对“翻译”的理解的话,也许会有下面这样的译文:

“这是我不能想出解释的事,就是正好那些天气最坏和寻找风景如画的地方最带有困难的欧洲国家对乡村生活具有的热情和对自然景色具有的爱心最强烈和最普遍的。”

思果先生按原文的意思,进行了重写,得到如下的译文:

“欧洲有些国家天气极坏,在那里,人们好不容易才能找到风景如画的地方。但奇怪的是,他们恰恰最喜欢乡村生活,也最爱欣赏自然风光,而且,偏偏大家都有这种爱好。对此现象,我怎么也想不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以上例证援引自blog.sina.com.cn/s/blog_4981930801000983.html 32K 2008-5-27)

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郭建中(2006:19)也专门从汉英翻译角度举例说明了翻译即是重写:

原文:天目山林深人少,古树掩映,清泉石上流,雾生半山腰,如仙境一般。

译文:Mt.Tianmu,densely forested and scarcely populated,is like a fairyland where heavy fogs envelop halfway up the mountain and clear streams flow along the valleys.

此句汉语原文是典型的“流水句”句式,其结构为并列的子句,一个接一个,层层推进,而译文的主句只有一个主系表结构Mt.Tianmu is like a fairyland,原文中的其余部分“林深人少,古树掩映,清泉石上流,雾生半山腰”均放在从属结构中,是典型的trunk主干+branches枝杈+leaves树叶句式。

如果说“翻译”与“重写”有什么区别的话,上面的两个实例足以说明一切。

显而易见,上述论点和例证都强调了一个基本概念,即翻译必须进行重组,无论是句法结构、段落结构还是篇章结构。至于重组立足于句、段还是篇,这实际上牵涉到翻译中的翻译单位问题,也是翻译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许多人主张以句为翻译单位,但逐句翻译就难以照顾句子之间的连接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在翻译过程中,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连接,不仅仅是连接词的使用问题,还需要考虑到前后句子之间的互相呼应问题。袁晓宁(2005:75)认为,由于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及思维方式,他们的审美观、语言逻辑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汉译英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对逻辑松散、语义重复、意义不够连贯、段落结构成分不同的地方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译语受众明确无误地摄取我们所要传递的信息,掌握意义要旨,而要实现这样的调整,以句子为单位往往是做不到的,译者应尽量用大一点的翻译单位去翻译,而自然段是语篇意义相对完整独立的单位,在实际汉英翻译操作实践中,以自然段为翻译操作单位可行的,也是翻译出语篇逻辑连贯的英语译文所需要的。郭建中(2006:20)指出,以段落为翻译单位,可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组句子,或分译,或合译。按照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观,翻译要使译文与原语在意义和功能上保持一致只能从语篇层次去把握,这样既能保持原语的风味又不会有牵强生硬之感。电视传播方式的独特性决定了外宣电视新闻翻译就必须以语篇意义相对独立完整的段落为单位进行,因此,语言结构与句式的调整不但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在结束本章之前,特引用我国著名汉英翻译研究学者丁衡祈教授多年的感悟和总结。在其发表于《中国翻译》2005年第5期的《汉英翻译实践是再创作的过程》一文中,丁教授指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汉英翻译人员,我们必须具有高屋建瓴的视角,必须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汉英翻译水平。具体来说,一名合格的汉英翻译人员,要有对英语的语感和悟性;要有对英语的判断能力和鉴赏能力;要有对英语的洞察能力和剖析能力;要有对英语细微特征的反应能力;要有对社会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要有对英语和汉语之间差别的意识;要有对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要有对英语“洋为中用”的意识;要有对英语“学以致用”的意识;要有对翻译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思维习惯。汉英翻译的出发点是准确、全面、深入地传达原文,其落脚点是让外国读者能通过英语译文来准确理解、体会、欣赏原文。翻译过程中要贯穿一种双向立体思维模式。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对号入座”过程,这里涉及先调整、梳理、归纳、提炼、调研,然后再传译的复杂加工过程。这种翻译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种复杂的再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