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英翻译中的连接成分转换情况考察

汉英翻译中的连接成分转换情况考察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4.1 汉英翻译中的连接成分转换情况考察根据前文判断语言形式化程度的标准,相对而言汉语比英语的形式化程度要低,以下从文学和非文学文本两种文体类型来考察汉英翻译中的连接成分,分别考察表示条件、转折和因果关系的连接成分。但对汉英翻译过程中显化的具体表现仅从数量上尚不能作出定论,还需从连接成分的转换类型入手进一步考察。

4.4.1 汉英翻译中的连接成分转换情况考察

根据前文判断语言形式化程度的标准,相对而言汉语比英语的形式化程度要低,以下从文学和非文学文本两种文体类型来考察汉英翻译中的连接成分,分别考察表示条件、转折和因果关系的连接成分。所选汉译英汉语原文语料约60万字,其中文学文本约36万字,包括《围城》(钱锺书著,Jeanne Kelly & Na-than K.Mao译)、《骆驼祥子》(老舍著,施晓菁译)和《春蚕》(茅盾著,Sidney Shapiro译);非文学文本约23万字,包括《毛泽东选集》第3卷(约8万字)、《邓小平文选》第3卷(约7万字)、《十六大报告》、《政府白皮书2》(约4万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

4.4.1.1 汉语原文与其对应英语译文中连接成分使用情况的比较

如上文所述,在构句层面上汉语对于显性连接成分的依赖程度要低于英语,以下首先从数量方面考察一下汉语原文文本与英语译文文本中的显性连接成分,主要考察所使用连接成分的总数及每千字/词中出现的频次。

4.4.1.1.1 数据统计

借助“北外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自带检索工具(concord-ancer)的检索功能和词频统计功能,本书对所选各汉译英文本中的各类连接成分在汉语原文与其对应英语译文中的使用情况统计如下(见表4.9—表4.11,详细数据见附录1:1.1):

表4.9 汉语原文与其英语译文中的条件连接成分使用情况的统计

img25

根据表4.9,约36万字的汉语文学文本中所使用的主要显性条件连接成分约347次,出现频次为0.96‰。译成英语后,对同类显性连接成分的使用为922次,出现频次为3.39‰;非文学文本汉译英时,原文中的显性条件连接成分为308次,出现频次为1.31‰。其对应英语译文中显性条件连接成分的数量为427次,出现频次为2.61‰。可以看出,汉英对应语料中,就显性条件连接成分而言,汉语的使用频次低于英语。

表4.10 汉语原文与其英语译文中的转折连接成分使用情况的统计

img26

根据表4.10,汉英翻译中,文学文本中显性转折连接成分在汉语原文及对应英语译文中的数量分别为990次和2 066次,出现频次分别为2.75‰和7.61‰;非文学文本中分别为421次和610次,出现频次分别为1.79‰和3.74‰。因此,显性转折连接成分从数量上看,汉语原文中的使用频次低于其对应英语译文。

表4.11 汉语原文与其英语译文中的因果显性连接成分使用情况的统计

img27

根据表4.11,表示原因的显性连接成分在汉语文学文本中的使用为474次,出现频次为1.32‰,对应英语译文中对同类成分的使用为1 124次,出现频次为4.12‰;非文学文本汉语原文中的原因连接成分为234次,出现频次为1.00‰,在对应英语译文中的使用为439次,出现频次2.69‰。可以看出,汉英对应语料中,原因连接成分在汉语原文中的使用频次低于对应英语译文。

4.4.1.1.2 分析与讨论

根据统计,对于某一具体汉语文本的英译而言,汉语原文中的显性连接成分数量大都少于其相应的英语译文(9)。总体上,汉语原文对各类连接成分的使用均少于其对应英语译文的同类成分(如图4.1所示):

img28

4.1 汉英翻译中汉语原文与对应英语译文中连接成分数量的比较

以每千字/词中所出现的显性连接成分看,三类连接成分在汉语原文中的使用频次均低于其对应英语译文,其中文学文本的增幅相对较大,以转折连接成分最大,增幅达4.86‰;非文学文本增幅相对较小,条件连接成分增幅最小,为1.30‰。无论文学文本还是非文学文本,汉语原文中连接成分与对应英语译文相比数量要少,频次要低。总体而言,条件、转折和因果三类连接成分在汉语原文中的数量均低于其英语译文中的数量。也就是说,同样数量的连接关系类型,在汉语原文中对显性连接成分的依赖程度要低一些,而在英语译文中要高一些。

4.4.1.1.3 结论

从汉英翻译汉语原文与对应英语译文中连接成分的数量和频次可以初步推断:①同样数量的连接类型,汉语原文中对显性连接成分的依赖程度低于对应英语译文;②汉语原文中一些依靠语序或上下文等形式手段来表现的隐性意义关系(implicit meaning relationships)在英语译文中以显性连接成分加以表现,即呈现显化的趋势。但对汉英翻译过程中显化的具体表现仅从数量上尚不能作出定论,还需从连接成分的转换类型入手进一步考察。

4.4.1.2 汉译英文学文本中的连接成分转换情况考察

下面分别以汉英对应语料中英语译文中的各类显性连接成分为检测项,借助语料库检索工具采取反向检索来考察汉译英翻译方向上文学文本中连接成分的三种转换类型:①汉英对应,②译文明示和③译文添加分别所占的比例。

4.4.1.2.1 数据统计(10)

以下分别对《围城》、《骆驼祥子》和《春蚕》三个文本中的条件、转折和因果连接成分在汉英翻译中的转换类型进行统计(见表4.12—表4.14,详细数据见附录1:1.2)。

表4.12 汉译英文学文本条件连接成分转换类型情况统计

img29

根据表4.12可以看出,以上三个文学文本在翻译转换中条件连接成分的语际显化(包括明示和添加)分别占总考察句数的64.19%、61.41%和87.5%。总体而言,文学文本汉译英过程中,条件连接成分的显化占总考察句数的63.49%,高于汉英翻译中的条件连接成分对应关系数量。

表4.13 汉译英文学文本转折连接成分转换类型情况统计

img30

根据表4.13可以看出,以上三个文学文本在翻译转换中转折连接成分的语际显化分别占总考察句数的56.25%、50.52%和27.02%。其中《春蚕》英译中,转折连接成分的汉英对应占72.92%,高于显化的比例,显化趋势不明显。但总体上转折连接成分在汉英翻译中的语际显化占总考察句数的52.62%,依然呈显化趋势。

表4.14 汉译英文学文本因果连接成分转换类型情况统计

img31

根据表4.14可以看出,以上三个文学文本在翻译转换中因果连接成分的语际显化分别占总考察句数的68.70%、75.40%和33.33%。其中《春蚕》英译中,因果连接成分的汉英对应占66.67%,高于显化的比例,显化趋势不明显。但总体上语际显化占总考察句数的71.08%,呈显化趋势。

4.4.1.2.2 分析与讨论

以上三个汉译英文学文本中,各类连接成分的转换类型根据对应与显化的比例如图4.2所示:

img32

图4.2 汉英文学翻译中的连接成分转换情况统计

根据以上统计,三个汉语文本的英语译文中,除《春蚕》中的转折与因果连接成分对应关系高于明示与添加之和外,其余连接形式的显化现象均高于对应关系。总体上看,条件、转折和因果三类连接的显化比例均高于对应关系,分别为63.94%∶36.51%、52.56%∶47.43%和71.35%∶28.81%,语际显化表现突出。另一方面,对汉英文学翻译中显性连接成分的语际隐化可作如下统计(见表4.15):

img33

表4.15 汉英文学翻译中连接成分的语际隐化情况统计

三类显性连接成分在汉语原文中出现的次数分别为347、990和474次,各类连接成分在汉英转换中的对应关系分别为337、980和325次。各显性连接成分在汉英转换中语际隐化的次数为10、10和149次,分别占总数的2.88%、1.01%和31.43%。因此,语际隐化并不明显。

4.4.1.2.3 结论

根据以上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汉译英文学文本中,①就单个文本而言,汉英翻译转换中大都表现连接成分语际显化的趋势。尽管个别文本中某一连接成分(如《春蚕》英译转换中的转折和因果成分)的显化的趋势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文本中有关连接成分在数量上偏小(《春蚕》汉语原文中显性转折连接成分和因果连接成分出现的次数分别为74和6)。②从总体上讲,在所考察的条件、转折和因果三类连接成分转换类型中,汉译英文学文本的显化从使用数量与频次上均高于对应关系,分别高出27.43%、5.13%和42.54%。③同语际显化相比,三类显性连接成分的语际隐化并不明显。

这里,从数量、频次和转换类型三个方面均可以看出,汉英文学文本翻译中连接成分语际显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但此结果还须在汉英非文学文本的翻译中加以考察。

4.4.1.3 汉译英非文学文本中的连接成分转换情况考察

以下同样采取反向检索的方式来考察汉译英方向上非文学文本中各类连接成分的三种转换类型,所用文本节选自“北外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翻译文本库中的汉英非文学部分,包括《毛泽东选集》第3卷、《邓小平文选》第3卷、《十六大报告》、《政府白皮书2》和《中国宪法》。

4.4.1.3.1 数据统计

根据上文(4.4.1.1)的统计数据,汉英非文学文本翻译中,汉语原文中的连接成分在使用数量与频次上均低于相应的英语译文,但这一结果仍需进一步的验证,即对汉英非文学文本翻译中连接成分转换类型使用情况加以考察(见表4.16—表4.18,详细数据见附录1:1.3);另一方面,汉英文学文本翻译中表现出明显的显化趋势。那么,在非文学文本的翻译中是否存在同样的趋势呢?以下就此作进一步实证分析。

表4.16 汉译英非文学文本条件连接成分转换类型的情况统计

img34

根据表4.16可以看出,就单个文本而言,五个非文学汉语文本在英译过程中,除《毛选》中条件连接成分语际显化比例(23.95%)低于对应关系(76.05%)外,其他均表现出显化的趋势,语际显化分别占总考察句数的53.95%、71.43%、95.18%和100%。整体而言,条件连接成分语际显化占总考察句数的44.96%,低于汉英对应(55.04%),因此,条件连接成分显化不明显。

表4.17 汉译英非文学文本转折连接成分转换类型的情况统计

img35

根据表4.17可以看出,除《十六大》中转折连接成分语际显化比例(83.33%)高于对应关系(16.67%)外,其他文本中的转折连接成分在翻译转换中均以对应关系表现突出,分别为68.49%、57.25%、70%和75%,显化均不突出。并且在整体上,转折连接成分在非文学文本翻译转换的对应关系(63.11%)高于显化(36.88%)。

根据表4.18可以看出,因果连接成分在单个文本翻译转换中,除《毛选》(对应关系占61.14%)外均表现出显化的趋势,分别占所考察句数的57.68%、100%、86.67%和100%。从总体上看,因果连接成分在汉英非文学文本翻译转换中,显化的频次(54.01%)高于对应频次(46.01%)。

表4.18 汉译英非文学文本因果连接成分转换类型的情况统计

img36

4.4.1.3.2 分析与讨论

根据以上统计可以发现,就单个文本而言,汉英非文学文本翻译中连接成分显化与否并不明显,有的完全表现出显化的特征(如《十六大》中的条件和因果连接成分),有的则以对应关系为主(如《毛选》中的条件、转折和因果连接成分),不易做出结论。但从整体上,条件、转折和因果三类连接成分转换中,前两者中的显化比例均小于对应关系,分别为44.96%∶55.04%和36.88%∶63.11%,而因果连接成分显化比例则大于对应关系,为53.99%∶46.01%,这一对比关系如图4.3所示:

img37

图4.3 汉译英非文学文本中的连接成分转换情况统计

因此,在汉英非文学文本翻译中,连接成分转换以对应关系为主,尽管因果连接成分转换表现出显化的特点,但仅比对应转换关系高出11.39%。本书作者认为,汉英非文学文本翻译中,连接成分转换对应关系表现突出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于政治经典的敬畏造成译文对原文的遵从。另外,汉英非文学文本翻译中语际隐化表现如表4.19所示:

表4.19 汉英非文学翻译中连接成分的语际隐化的情况统计

img38

各类连接成分的语际隐化分别占汉语原文中显性连接成分总量的23.70%、8.55%和13.68%,语际隐化并不突出。

4.4.1.3.3 结论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以发现:①在汉英非文学文本翻译中,各类连接成分的转换并不完全遵循文学文本翻译所表现出的规律;②从单个文本看,若排除对政治经典的敬畏因素,显化的特点较突出;③总体而言,汉英非文学翻译中连接成分的转换以对应关系为主,即显化特征不明显;④语际隐化也不大明显。

4.4.1.4 小结

就汉英翻译中句子层面的条件、转折和因果三类连接形式而言,从数量上看,汉语原文中对各类连接成分的使用均少于其对应英语译文的同类成分;从频次上看,各类连接成分在汉语原文中的使用频次均低于对应英语译文中同类连接成分的使用频次。这说明,对于特定量的汉译英文本中意义关系的表达来说,汉语原文对显性连接成分的依赖程度低于对应的英语译文。换句话说,即英语译文在表达某一连接关系时对显性连接成分的使用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从某一类型连接成分在汉英翻译中的转换类型看,文学文本中各类连接成分语际显化表现突出,而非文学文本中,连接形式的显化总体上略低于汉英对应关系,语际显化不大明显。根据原语文本中各类连接成分在汉英翻译中的转换类型统计可以看出,无论文学或非文学文本语际隐化并不突出。本书作者指出,汉英非文学文本翻译中,语际显化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所选文本主要为政治类经典著作,因此在翻译转换中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造成译文在连接成分方面对原文的模仿。语际隐化并非译语文本的强制性要求,再加上从认知规律看,翻译中的隐化策略尽管是必要的,但译者往往倾向于将不清楚的东西讲明白,而不是相反的做法。然而,汉英翻译中,连接成分转换所表现出的特征还需要从英译汉方向上加以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