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大学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形成的思想理论、科技成果和其他文化成果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的确有先导性作用。作为大学文化灵魂的创新精神,使大学文化充满活力,为社会前进提供新的文化范例,在社会文化乃至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重大变故时,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

二、大学文化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引领社会是大学的第四大职能,这种观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大学自诞生以来,聚集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中世纪大学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到近代欧洲大学对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学对整个社会文化引领的价值。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五四运动所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思想经五四运动传播,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而这些思想发源地是北京大学。大学作为社会良知的港湾,人类精神的家园,理应引领大学文化,并通过大学文化来整个社会文化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大学文化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作用于大学之外。大学创造的文化已经不局限于大学,而是坚持批判与引领社会的前进。柏林大学为德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费希特、费尔巴哈、马克思这些曾经推动了历史进步的伟大思想家,都曾在这所大学任教或读书。可以说,现代大学成了民族精神的摇篮、思想观念变革的主阵地,在发展先进文化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大学总是立足于本民族、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学形成的思想理论、科技成果和其他文化成果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的确有先导性作用。在美国就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的说法。在中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是先由北京大学等大学发起。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们创立了先进文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也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

所谓批评,是指按照某种尺度对事物或现象进行事实上或价值上的判断和评论,即对现象或事物的是非、善恶与美丑的断定。[1]大学社会批判功能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即拥有高深知识、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对人类社会必须承担批判功能,主要任务是从社会良知出发,并运用高深知识,评论各种社会问题,反思实践过程(包括教育过程)中各种无可非议的信念、不证自明的真理,以及实践者常识性的理解,从而揭示出可能阻碍实践进程,而一般人尚未考虑过的一些前提条件,最终提出实践发展应取的方向。”[2]所谓引领社会,是指大学教育要通过充分发挥其政治、经济、文化批判的功能,从更高的层次上积极参与、引导和规范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大学理应担负起引领社会的重任,成为牵引社会和时代前进的“火车头”,以创新的文化科学,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批判与引领,因为社会的发展永远是不会完美的。西方很多学者认为批评是大学的本质,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本质因素,大学总是用更高的真理来批评现行的真理。亨廷顿说过:“大学是天生的反对派,它在社会舞台上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潜在的革命作用,这种作用不会因为它所服务的对象有所改变。”[3]

大学之所以具有批判精神,首先和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有关。大学作为追求知识、探索学问的场所,追求的是真理的本来面目,追求的是事物的真正本质。因此,追求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超越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识性的东西不断被超越,不断被批判和否定。科学研究的态度是不断质疑,不断验证,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逐步接近真理。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的批评精神可以说是大学的功能所决定的;只要大学的这个功能没有改变,大学的批评精神就不会发生变化。其次,大学的批评精神和大学的知识分子群体有关。在现代大学,教师被要求既要能教学,又要进行科学研究,很多研究型大学甚至对后者的要求超过前者,教师被要求必须在本学科的前沿进行探索,然后才能用研究的成果来进行教学,因此大学中的知识分子最有社会批判的能力和权利。最近,香港大学郎咸平教授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无情批判、揭露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一批有名的上市公司包括海尔这样的大公司都在他的批判之列。通过郎咸平的分析,上市公司对于普通股民不公平的巧取豪夺暴露无遗,成为大学批评的最好例子。

大学的社会批判可以说由来已久。在西方,自中世纪大学起,批评就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到了近代和现代,这种批判功能依然表现得淋漓尽致。纽曼的《大学的理想》对于大学理想的偏失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弗莱克斯纳反对大学为名利而见风使舵。赫钦斯认为:“在本质上大学是一种独立,严肃的思想及批判中心。”[4]中国的大学同样如此,鲁迅在总结北大精神时说:“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种了很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的批评精神、战斗精神,可以说是中国大学批判精神的典范。

因此,大学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聚集了社会中大部分的思想家和文化精英。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大学的社会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面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历史重任,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社会。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指出:“大学开展研究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是无可厚非的,同样,大学教育帮助学生寻求实用和令人满意的职业也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的杰出性是无法用美元和人民币来衡量的。”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现实向导和创新源泉。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开辟时代的新文化,起着创造时代新文化,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引领和提升社会文化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具有比较齐全的学科门类,集中高级人才和宽松的学术、文化氛围,它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更是认识未知世界、发展社会文化的前沿。作为大学文化灵魂的创新精神,使大学文化充满活力,为社会前进提供新的文化范例,在社会文化乃至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重大变故时,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大学师生作为大学文化的传承者,具有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意识和习惯,是社会中最渴望文明和进步的群体,他们所追求的知识中蕴涵着崇高的人生意义和优良品质,这些知识和知识中蕴涵的思想对大学师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触动,激励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批判精神,期望把人类社会已经出现的先进文化介绍进来。他们对社会问题的产生极大关注,不仅有对社会思想的理性的系统性的归纳和概括,而且有对保守和落后思想的批判和更新。大学文化正以其新思想、新知识引导社会文化的前进。

2.有利于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

大学文化的主流是高层次的、高品位的,较社会其他的一般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更具有先进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筹备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1995年出版的《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建立“前瞻性大学”的新理念,要求大学不能只是单纯培养人才和发展知识为社会所用,而应当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大学不仅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而且是社会思想和文化的中心,其文化意识代表了社会的理性价值原则,凝聚了人类崇高的思想和精神,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地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意愿,大学教育活动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它所传播和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不仅能促进大学文化建设的进步,也能促进社会文化的改造和革新,使全校每个成员的头脑中都能逐渐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观念。对于人们的灵魂净化、人格提升具有熏陶洗礼作用,能提高道德素质,能使人追求美好的情感和境界,能使人形成追求真、善、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追求高尚和文明的自觉性,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