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雅引领社会文化

高雅引领社会文化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赵立云 张倬闻8月26日,第十届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在安徽合肥落幕。为了达到这一高度,舞蹈系师生走了近十年。《浮生》改编及首次公演成功为高校艺术专业服务、引领社会文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打造艺术精品、“高雅”引领社会文化的实践中,东师人的道路越走越宽。(本文载于《东北师大

赵立云 张倬闻

8月26日,第十届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在安徽合肥落幕。我校音乐学院舞蹈系参赛作品当代舞蹈《羚羊的外套》获得群舞组表演一等奖、原创教学剧目二等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花屐棘》获得群舞组表演三等奖。返回长春后不久,舞蹈系的师生们就投入到原创舞蹈诗剧《浮生》的再次改编排练中。

“精品”源于高校

今年5月,首次改编的《浮生》在长春首次公演,观众反响热烈,社会影响广泛。这部舞蹈诗剧以中国近代历史上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宏大而又最为悲壮的一次人口大迁徙——闯关东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一家孤儿寡母悲欢离合的故事。与许多高成本、大制作、炫技术、重感官的文艺创作不同,《浮生》的改编创作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而且编排演全部由我校音乐学院舞蹈系师生承担,是不折不扣的由高校推向社会的艺术精品。

在60余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学科发展与教育传统悠久。近几年,学校不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特别是在打造文化精品,引领、辐射地方先进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受到省市有关部门及广大市民的好评与欢迎。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意义凸显,全国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高潮。吉林省设立的扶持优秀文艺作品专项资金也在积极地寻找立足本土、创造地域文明及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文化底蕴深、艺术学科强的我校自然是吉林省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音乐学院舞蹈系为建系十周年而创作的舞蹈诗剧《浮生》,正是此时走进了相关领导、专家的视野。

2011年底,经学校党委宣传部的积极协调与推荐,音乐学院申报的原创舞蹈诗剧《浮生》成为我校第一个吉林省扶持优秀文艺作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其目标就是打造在全省乃至在全国都有影响的文化艺术精品。

“品牌”源于实力

“《浮生》最大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悲情中的浪漫’,在悲剧中体现一种人性深处的感动。在《浮生》中,表达这种感动的艺术手法不是一再的痛苦跌爬,而是表现为一种浪漫,让人们在落泪的同时体味到源于心灵形于外的浪漫之美。这种浪漫给人以寄托与希望。”音乐学院刘炼教授这样概括《浮生》的艺术高度。为了达到这一高度,舞蹈系师生走了近十年。

2000年,“破土而出”不久的东师舞蹈,在经历了数次失败后,师生的原创作品《千红》斩获第七届文化部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群舞表演三等奖,并由此开始了东师舞蹈摘金夺银的辉煌历程。短短几年内,东师舞蹈先后收获了文化部全国舞蹈大赛、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的金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也赢得了业内及社会的高度赞扬。2007年,全国人民、海外华侨华人通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东师舞蹈《进城》,记住了东北师大、记住了东师舞蹈。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东师舞蹈”成为舞蹈艺术专家热议的话题,各种大赛中的常胜将军,靠的就是“实力”。熟悉东师舞蹈的人都知道东师人精于叙事,善于以情感人,长于通过设计短短几分钟的动作来打动观众,并逐渐形成了“探究题材、突破创新”的创作理念,“注重历史、关注现实”的创作思想,“以情制舞,注重叙事”的创作风格。“东师舞蹈的编排演均出自本校师生,这种集创作、教学、表演于一体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培育体制是东师舞蹈实力强大的支撑,也是最大的特色。”《浮生》编导谢飞老师说。

“突破”源于探索

《浮生》被确定为吉林省扶持优秀文艺作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后,舞蹈系师生就按照打造文化精品的目标对原来的创作进行了再创作。首次改编后的《浮生》无论在内容、形式及演出效果上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2011年12月,在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创作人员、相关专家召开的一次作品研讨会上,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周刚处长在会上发言指出,《浮生》的成功有三个启示:一是探索了一条高效率、高回报、高附加值的文艺作品扶持之路;二是探索了一条出精品、出人才、出市场的文艺创作形成之路;三是探索了一条高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之路。他表示,省里将继续关注和扶持《浮生》,并希望学校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将其打造成吉林省艺术精品、全国艺术精品。

为社会文化繁荣发展服务,高校艺术专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浮生》改编及首次公演成功为高校艺术专业服务、引领社会文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党委副书记马尚认为:“高校艺术专业走向社会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艺术学科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是大学精神传播、辐射到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上各类艺术团体和文化演出渐成泛滥之势,在这种情形下,高校的艺术专业创作何以能“一枝独秀”?刘炼教授以东师舞蹈为例给出了他的答案:东师的舞蹈更“专业”,因为学校的教育要求更为严格、持久,这让学生可通过系统的学习对舞蹈产生动力;以学生实践为目的的东师舞蹈没有经济压力,避免了演出繁多、质量不高与缺乏创新的弊端;大学多学科共存、教演互动转换的特点,让师生的艺术创作空间更大、时间更持久。

我校艺术作品创作的经验,也是我校“高雅”引领社会文化的经验。我们承办了第六届亚冬会开幕式文体表演整体创作与演出,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大学的文化风采;我们的自然博物馆免费向全省中小学生开放,引导青少年探究自然奥妙,从小培育科学精神;我们的体育馆也成为长春市民观看CBA的最佳场馆;即将建成开放的东北民族民俗馆也将把关东文化、民族文化带到百姓身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东师的舞蹈、音乐、体育、传媒、文学等渐渐融入百姓生活,并通过高雅的形式与审美影响着大众的生活行为与文化品位。

8月30日,第三届中国长春·东北亚文化艺术周正式开幕。我校承办了其中的国际钢琴音乐会和大学生合唱专场音乐会两项子活动。这两项活动也继《浮生》后成为吉林省扶持优秀文艺作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在打造艺术精品、“高雅”引领社会文化的实践中,东师人的道路越走越宽。

(本文载于《东北师大校报》1218期,获得2012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2012年度吉林省校报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学生记者张倬闻为文学院2009级本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