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价值概念的提出,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概念的提出,新闻价值的定义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新闻价值概念一、新闻价值概念的由来1.新闻价值概念的提出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化报纸蓬勃兴起时期提出来的,最早形成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日本的一些新闻学者,把选择新闻事实的标准统一到新闻价值这一概念上,形成了鲜明的新闻价值观念。将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是徐宝璜和邵飘萍。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中,设新闻价值专章予以论述。

第一节 新闻价值概念

一、新闻价值概念的由来

1.新闻价值概念的提出

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化报纸蓬勃兴起时期提出来的,最早形成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以前,在欧美国家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政党报纸。政党报纸是政党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着重宣传党派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维护党派的利益,特别重视言论。它在经济上依靠党派或其他政治团体的资助和补贴,全年订阅,不直接面向市民,毋须考虑市场与销路。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大众化报刊即商业性报刊兴起,办这种报刊如同办工厂和其他企业一样,报刊为私人所有,目的在于赢利。这种报刊强调自己的独立性,面向普通人,追求趣味性,价格低廉,因而逐渐取代政党报纸,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报刊的主流,并迅速形成激烈的竞争。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是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它在创刊6个月时间内,销量就达8000份左右,几乎两倍于其最接近的竞争者的发行量。此外,美国的《巴尔的摩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时报》和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法国的《世界报》、《费加罗报》等,也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大众化报纸。在激烈的竞争中,各报社老板和主编为扩大报纸发行量,获得更多的利润,使报纸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十分重视对新闻事实的选择,由此提出了新闻价值概念。如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要求记者采访“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戏剧性的、浪漫的、动人心魄的、独一无二的、奇妙的、幽默的、别出心裁的新闻”[1],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事实,便是有价值的新闻。20世纪初,美国、日本的一些新闻学者,把选择新闻事实的标准统一到新闻价值这一概念上,形成了鲜明的新闻价值观念。如美国1903年出版的休曼《实用新闻学》提出,“新闻必是调动社会全体之兴趣者,当注意新闻价值。”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新闻学著作对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已有较完整的论述。李普曼《舆论学》认为,新闻价值指的是事变、惊奇、地理上的接近性、个人的影响和冲突,等等。

将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是徐宝璜和邵飘萍。他们1918年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担任导师时,各自讲述了新闻价值问题。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中,设新闻价值专章予以论述。他介绍说,“据美人某君言,纽约各大报每日弃置废字篓中之新闻,常三四倍于其实际登出者。夫同为新闻,一则被弃置,一则见报载,是何故欤?曰:“因其新闻之价值不同耳。”并明确标出“价值较高之新闻”与“价值较低之新闻”的名目及其分界。此外,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刘元钊《新闻学讲话》、田玉振《新闻学新论》、梁士纯《实用新闻学》等都对新闻价值问题作了论述。从30年代起,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在中国新闻界得到普遍的应用。新中国建立后,1957年,新闻价值概念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理论而被弃置不用。1978年以来,新闻界和新闻理论界重新讨论了新闻价值问题,并确认,按新闻价值标准选择新闻事实、衡量新闻作品,是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之一。

2.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理论自问世以来,得到普遍承认。但西方学者一直没有给出一个很恰当的定义。有的西方学者甚至认为,新闻价值“难得清晰了然,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2]

我国新闻界自1978年以来对新闻价值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对于新闻价值是什么,提出了种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新闻价值是指一个事实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或各种素质的总和”(陈韶昭)。“新闻价值指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陈祖声、张宗厚)。

另一种意见认为:“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的标准”(郑兴东),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构成新闻的标准”。(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

又一种意见认为,“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影响读者并通过读者影响社会的功能”(甘惜分)。或者说,是在新闻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客体的新闻信息对使用主体的效用程度,是一则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这些意见可以归纳为“素质说”、“标准说”、“功能说”。它们显然都有其道理,分歧也很明显。

要真正认识新闻价值,得知其真谛,似乎应当先辨别以下几点。

第一,新闻价值指的是新闻事实的信息传播价值。新闻价值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其认识客体应当是新闻事实,是指具体新闻事实的传播价值。它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指发生和存在的原始事实的传播价值;出现在新闻传播中,指具体新闻作品所载新闻事实的传播价值。离开具体的新闻事实,新闻价值无从谈起,无以确认。据此可知,新闻价值并非“新闻的价值”。新闻的价值是指新闻报道的价值,它通常包括它的信息价值、宣传价值、艺术价值,等等。

第二,新闻价值归根到底是一种客观的物性而不是主观观念。新闻价值由新闻事实本身携带而具备,和新闻事实与生俱来,不可分离。好比说,新闻事实是皮,新闻价值是毛,毛依附于皮。因此,新闻价值乃新闻事实本身的一种质的规定性,是一种“物”而非“观念”。严格说来,凡属地道的新闻事实,应当都具备其新闻价值,只是这种价值有大小之异。原本新闻价值为零的事实,决不可能是新闻事实,也不可能成为新闻。新闻事实本身的新闻价值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任何人不能改变它的原始状况。记者和编辑只能发现和实现新闻价值,而不能创造新闻价值。换句话说,新闻事实是因为有了新闻价值才发表,而不是发表了才具备新闻价值。

第三,新闻价值是一种经主观认定并实现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即物的有用性,是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功能。新闻价值是这样的一种物。它能满足人们的新闻消费需要,潜存在具体的新闻事实之中。同时,新闻价值必须经过主观的认定和实现,价值与主体不可分割,两者不是属性问题,而是关系问题。所谓“有用”,是由使用它的主体来认定并实现的。离开主体的认定和实现,新闻价值永远只会是潜态的。新闻价值是怎样被认定并实现的呢?一般说来,记者和编辑把新闻事实转换成新闻,这是第一度认定和实现;受众视听并接受新闻信息,这是第二度认定和实现。任何新闻价值必经这两度认定和实现,两度认定和实现通过,新闻价值才能兑现。其中,各位记者、编辑、受众的认定和实现是个体的,记者、编辑、受众的共同认定和实现是群体的。任何新闻价值的认定和实现,必须经过个体和群体。而群体的认定和实现则是最终的认定和实现,只有经过群体特别是受众群体认定与实现的新闻价值才告成立,才是活生生的实物。显而易见,对新闻价值的主观认定和实现,必然对新闻价值的大小产生直接的影响。它可以使新闻价值保值和增值,也可以使新闻价值损值减价。

第四,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是两个概念。新闻价值观即人们对事实的新闻价值的评价尺度与标准。它直接体现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受到人们的哲学思想、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文化水平、审美趣味等等的制约,新闻价值判断的背后是利益原则和利益维护。新闻价值观属于主观的,往往因人而异,并且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不言而喻,新闻价值观不等于新闻价值,然而,两者又关系极大,不能相互离散。落实到一篇篇新闻报道去考察,没有不体现一定新闻价值观的新闻价值,也没有不涉及具体新闻价值内容的新闻价值观。所以,新闻价值虽然是客观的,但到具体的新闻事实及其新闻价值,却不一定相同。人们可能公认它的新闻价值,也可能是记者有记者的看法,编辑有编辑的看法,受众有受众的看法;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看法,外国人有外国人的看法。并且,这些看法可能相去甚远。

明白了以上各点之后,再来察看新闻价值,可知,新闻价值首先是新闻事实所具备并内涵着的生命基因。这是说,新闻价值无论何时何地都是由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给出的,永远如此。同新闻事实、新闻信息一样,客观实有性是新闻价值的铁的规则。因此,不能说新闻价值是一种什么“标准”,也不宜径直说它就是一种什么“功能”或“效用”。

可以认为:新闻价值是客观事实能够满足人们新闻消费需求的种种素质的总和。这个定义充分考虑了新闻价值的产生与存在及其静态和动态。就静态而言,新闻价值同时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关系。就是说,新闻价值一方面是客观实有的,任何人不可能无中生有;另一方面,新闻价值并不是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需要经过主观认定,是主观与客观的契合,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契合。就动态而言,新闻价值是在动态过程中实现的,是变动不定的。其客观性的一方面变动不定,新闻事实或事实的新闻性总是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即便是国计民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是这样,大新闻并非永远是大新闻,其主观性的一面更是富于变化,价值的大小往往因人而异。或因媒体而异,同题竞争而有独家报道、新闻独创;或因受众而异,若干媒体若干新闻,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各喜各爱,各取所需。进入具体的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状态,处在你来我往之中,新闻价值更是变化多多,千差万别。[3]

二、新闻价值的特性

新闻价值由理论到应用,便由概念到实指。实指世界的新闻价值形形色色,叫人眼花瞭乱。概括说来,新闻价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新闻价值是一种实用价值。新闻价值作为一种使用价值,专为受众的新闻消费需求和满足受众的新闻消费需求而成立,而存在,最讲有用性,特别讲求实用,讲究适用。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人,他们接触媒介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接触媒介即“使用”媒介,通过使用媒介来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并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需求。新闻价值合乎这一理论所说。不管发生什么,新闻价值永远是受众新闻消费需求的对象化,并实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对象,其名其实皆如此。就是说,既然称新闻价值,就瞄定在受众的新闻“使用与满足”上,对应受众特定的新闻消费需求,并使之获得实益。否则,就不是这么回事。新闻价值的实用性特性是非常硬派的。新闻受众是功利目的很明显的受众,他若不要看,连拖也无用。因此,新闻传播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是由新闻价值的实用性到新闻价值的实用。因为新闻价值实用,它就被使用,其实用性得以兑现,于是新闻价值存焉。与之相反,新闻价值即为子虚乌有。所有受众调查的结果都证实了这一点。新闻价值的实用性往往表现为即用性,也就是即生即用,当即有效,这与新闻“一次性消费”的特点是吻合的。

第二,新闻价值是一种精神价值。新闻价值虽然极具实用性,却是非物质的,新闻价值本身始终是精神的,最实用的新闻价值也是这样。因新闻价值的使用与满足,而导致态度的改变、行为的发生,乃至因此而创造出物质财富,那是另外一码事,是新闻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转化,属于“精神变物质”的范畴了。新闻价值作为精神价值,是新闻信息价值及其附加值,主要是新闻信息使人“知”的价值本身,所谓“去塞求通”,“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等等。受众想要了解天下,界定环境,于是向新闻价值实体去索求,获得之后,产生自己作为“社会人”拥有社会事务知晓权的满足感和充实感,乃至心满意足,高兴不己。有新闻接受习惯的人,往往如此,乃至形成一种“新闻恋”、“新闻癖”,一天不看新闻便浑身不自在。同物质产品的享用完全不同,新闻为天下人所共享,而不为一人所独占,这也说明新闻价值的精神属性。

第三,新闻价值同时具有同一性和差异性。美学中有一条定律,叫做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与美的这一特点有些相似。一方面,新闻价值具有公共性和共同性,有共同认定的新闻价值。这在新闻传播中,可谓司空见惯,“报道同质化”现象就充分证实这一点。之所以出现报道同质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闻价值的共同性在起作用,因为共同关注,于是大家同做一条新闻。即使在意识形态完全相斥的情况下,也会有这种情形。如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当世纪之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交权给普京,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以及前面例举的阿拉法特去世、刘翔奥运夺冠,等等,全球传媒都予以报道,构成全世界新闻消费。另一方面,新闻价值又具有差异性,作为认识对象是如此,使用起来更是这样。诚如徐宝璜所说:“不仅新闻之间,价值常悬殊也,即同一新闻,其价值亦随时而异,随地而异”。[4]新闻价值因其差异性而具备多元性与多样性。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