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后重建数学系(应用数学系)时期(1978~1995)

改革开放后重建数学系(应用数学系)时期(1978~1995)

时间:2022-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后重建数学系时期1.重建的准备随着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发展,要求有理工结合的应用理科类的专业,以支持工程学科专业的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系1981年即获批准为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点。

改革开放后重建数学系(应用数学系)时期 (1978~1995)

1.重建的准备

随着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发展,要求有理工结合的应用理科类的专业,以支持工程学科专业的进一步提高。

1976年起,在重建数学系前后的两年期间,数学教师程极泰、杨翠莲率领张克邦、何焕熹、景继良、童品苗等为校内外院校工程学科教师和研究人员先后作关于“数学规划”、“时间序列分析”、“卡尔曼滤波”、“最优化设计”以及“可靠性”等内容的应用数学系列学术讲座。

由于数学教研室这些教师的不懈努力,推广应用数学的贡献,学校推荐在上海市科学大会上表彰的先进科技工作者13人中,有程极泰。

在这一阶段中,学校为加强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践水平,1977年全校新建的14个实验室中,包括有应用数学实验室。数学教研室即安排金增锋兼职任主任,带领范援朝、胡芬兰等开始筹建。于1982年起由何焕熹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学校于1978年5月17日,邀请我国著名数学家杨乐、张广厚来校做学术报告,活跃并提高学术氛围。1978年5月25日学校又组织了数学竞赛。赛前,党委书记邓旭初向参赛学生讲话,强调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特别是学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勉励学生要学好数学。参赛学生175人。前四名优胜同学是:郁培、杨浩宁、陈关龙、章建明。学校向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2.设立应用数学系

img32

上海交大成立应用数学系时苏步青教授题词(1978年)

1978年9月,学校基于“以工养理、以理促工”的理念,率先在国内设立应用数学系,并任命孙增光教授任系主任。重新设立的应用数学系,继承发扬老交大数学系培养人才的传统特色,在加强为全校工程学科基础数学教学的同时,设置了理工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应用数学专业。1978年9月即招收第一届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并招收第一届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2名:糜解和刘昆,第二届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有19名(有张伟江、顾圣士、沈灏、马晓云、丁鸿民、杜子华、丁立峰等)。

关于第一届招收录取的一名研究生糜解(初试成绩为:数学96分+20(附加分),外语94分,其他各科考分平均在80分以上。复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全优,体检合格)。1978年10月2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在今年招收研究生中,录取了一个出身反动家庭社会关系复杂,而本人政治表现较好、考试成绩优秀的研究生糜解。”并附了短评,紧接着《人民日报》(以“重在政治表现、坚持择英举贤”为题报道)、《光明日报》、《文汇报》以及各地报刊,纷纷发表社论、评论、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

img33

应用数学系研究生糜解(右)向程极泰副教授(左)汇报学习情况

这一届研究生班学生在导师程极泰和班主任何焕熹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在获得专业培养提高的同时,也开创性地进行了开课实践,他们上教学第一线锻炼,增强了学好专业的信心。他们从1980年新学期起,为全校开设了《泛函分析》、《数理统计》、《数学分析讲座》、《数学规划(最优化理论)及其应用》、《模糊数学及其应用初步》等五门选修课及《专业英语》课。

img34

应用数学系1981届研究生毕业合影

研究生班19名同学,每人都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既是教学实践,又能把数学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做到既有数学严谨性,又有工程数学的特色,强调它的应用性,受到学校工科专业本科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好评。

应用数学系1981年即获批准为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点。在此期间中国科学院陈翰馥、林群、韩京清等来校访问讲学。

1978年9月,程极泰作为“上海交大教授赴美访问团”成员赴美访问。交大赴美访问团的报告中,关于理工结合部分介绍了几所大学的情况:

(1)麻省理工学院分设工学院与数学、物理、化工系,在工学院中也包括数、理、化的学科。

(2)哈佛大学专门设立工程和应用科学院,包括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和化学。

(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理科学科在工学院内,如机械系内,有应用力学与控制数学的著名教授。

img35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五位院士

左起:科学院院士林群、万哲先、吴文俊,工程院院士许国志,科学院院士陈翰馥(1996年6月)。

img36

中科院林群院士来校讲学

以上介绍的美国几所大学,在总结理工结合的必要性时,指出:①工科没有理科作后盾,就无法发展和提高。教师搞科研,研究生的培养都求助于理学院。②尖端技术,新兴学科的发展,需要理工科共同努力。

从1979年5月起,应用数学系先后接待了丁汝教授(美国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朱家鲲教授(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谭才德教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曾开明教授(美国里海大学)、严棣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蒋庆琅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王平意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来校访问讲学,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了应用数学系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1979年,应用数学系曹敏谦老师由于教学上的需要,多年来陆续试解了(苏)吉米多维奇著“数学分析习题集”中的全部问题(其中部分难题由范伟民老师协助解答)。又在范伟民、孙薇荣、谢如彪、裘义端、吴登益等老师分别校阅后,由交大印刷厂分成13分册出版,供校内外数学教学工作者参考。

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副主任李重华老师于1978年8月~1980年5月参加了支援西藏教学工作(上海各高校教师一行33人,其中交大有5名教师)。他在西藏师范学院任数学教研组组长。不仅给学生上数学课程,还为该院青年教师讲课,为拉萨的中学数学教师举办数学函授班。他和藏族师生两年的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支援西藏的教育建设做出了贡献。张福康老师于1987年2月~1989年1月支援山西(太原)经济管理学院数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工作。此外在1986年,张克邦、朱慈幼、冯卫国等老师也曾支援新疆大学的教学任务。

img37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蒋庆琅教授(左7)来校讲学

1985年12月,中国数学会在隆重纪念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作出两个表彰决定。在《关于表彰老一辈数学家的决定》中,对“我国许多老一辈数学家已在数学教育和数学研究的岗位上度过了五十个春秋,中国数学会决定向他们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们为我国数学事业建立的卓著功勋。”

在上述受表彰的83位数学家中,有交大数学系的孙增光和唐济楫。

3.初期研究方向和设立学科组

1981年3月,应用数学系根据学校当时学科建设需要,确定了几项研究方向:控制理论、摄动方法与应用、概率论及其应用等。

在这一时期,应用数学系引进了一批数学教师:陶宗英、向隆万、陆少华、桂祖华、李世栋、何关钰、陈茵、吴肇曼等。1984年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引进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从事于多复变函数研究的陈志华。从中国科技大学引进了何琛。这些数学教师充实和加强了数学学科的师资力量。

1986年11月,应用数学系又设置了以下学科组:代数学组、分析数学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运筹学组、计算数学组、微分方程与控制论组。为保证工科院系的“高等数学”和“工科数学”的教学组织安排,仍设置有高等数学教研室。

当时各学科组的师资队伍如下:

代数学组:曹敏谦、沈黛云、吕华、杨绮玉、陈大新、卢霞玲、桂祖华、陆少华、张建元、沈灏、王国祥。

分析数学组:程极泰、陈志华、何琛、朱有清、顾振达、张福康、章仰文、杨敏之、夏道祥、钱尚公、贺才兴、张忆、邵国年、王承国、邓思恩、吴素明、陈志强、许航、唐俊杰、翁心龙。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陶宗英、范伟民、吴登益、颜钰芬、李重华、徐明钧、许重光、陈迎秋、王素芳、郑麒海、冯卫国、黄伟华、汪静、汪浩、欧阳荣华、陈明辉、陈华、张建强。

运筹学组:胡毓达、章学仁、张克邦、陆心杰、景继良、耿秀芬、许兵、朱慈幼、王纪林、肖柳青、李铮、章定、王晓敏、马刚。

计算数学组:徐桂芳、沐定夷、胡鸿钊、谢如彪、武霞敏、吴忠英、钱芝蓁、倪宏杰、姜培庆、吴紫电、许洪良、王健、周放。

img38

屠规彰老师

微分方程与控制论组:屠规彰、袁公英、向隆万、李世栋、吴肇曼、陈茵、顾圣士、乐经良、穆穆、何关钰、韩牧、吴星、马文秀、郑惠恒。

高等数学教研组:唐济楫、王嘉善、张益杰、孙薇荣、范荣良、裘义端、金增锋、童品苗。

应用数学实验室:何焕熹、范援朝、胡芬兰、邹强、孙纲。

年老教师未编组(包括离、退休,病休):孙增光、颜家驹、刘景德、谢衡中、胡召循、黄国峰。

4.“教书育人

1978年建立应用数学系后,经过不断发展,共有80余名教师在教学第一线。每年承担的全校数学教学任务的覆盖面达5 000余学生。以非数学专业的本科生计算,每位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有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要接触数学课程。这就促进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分重视“教书育人”的工作,把“教书育人”工作作为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在承担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挑起思想工作的重担。

1982年9月起,应用数学系在党总支书记毛杏云主持下,由党、政、工方面干部组成“教书育人”领导小组,制订计划,进一步具体开展这项活动。在经过实践基础上,于1984年发动全系教师制定了“教书育人”守则(试行稿),汇集出版了本系“教书育人”经验体会文章20篇的专集。校党委书记邓旭初题词:“为培养思想活跃,富有创造精神的建设人才而努力。”校长翁史烈题词:“言教身教,为人师表。”封面由党委副书记刘克题写书名。

img39

校党委书记邓旭初题词

img40

校长翁史烈题词

img41

《教书育人守则》

1984年9月起,对新分配来系任教的青年教师进行关于“教书育人”的“师德教育”,形成制度。使青年教师接好中老年教师的班,使“教书育人”工作届届相传,不断发扬光大。1985年经修订后正式制订了《教书育人守则》专册。

应用数学系“教书育人守则”:

(1)严谨治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2)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考核。

(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发扬拼搏精神。

(4)结合业务教学,进行热爱专业,学好专业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5)实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6)虚心听取意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7)班主任、导师要严格履行职责,做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人。

(8)实验室、资料室和组室人员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服务育人。

(9)本守则的执行情况每学年结合工作考核进行全面交流,发扬先进,总结提高,不断完善。

5.“教书育人”形成传统特色

1982年9月开始的教书育人活动,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使这项工作逐步完善与提高,教书育人在全系蔚然成风,并出现了一批“教书育人”堪称表率的先进教师。他们成为学生学习上、精神上、生活上的挚友。他们寓育人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风、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

img42

上海市高等教育局为交大应用数学系颁发锦旗(1987年)

王嘉善在讲授高等数学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方法论的教育,促使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70131班班主任章仰文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成长,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全班18位学生全部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并有3人光荣入党。

从1985年起,很多教师获得了表彰:

1985年9月:章仰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1987年9月:“上海高校教书育人成果发布会”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荣获集体一等奖。王嘉善荣获个人一等奖,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1987年12月: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召开全市普通高校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应用数学系被表彰为“1986年度先进集体”、“文明单位”,颁发了奖状和奖牌。

1987年12月:孙薇荣、王嘉善、张益杰总结的“教书育人,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被评为上海市教学优秀成果奖。

1991年8月:陆志勤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沐定夷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3年9月:沈灏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奖状与奖章。

1993年:周钢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应用数学系被学校表彰为1991~1992年度和1993~1994年度的文明单位。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提高,应用数学系进一步形成了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传统特色。

6.扎实发展

1988~1995年,这一时期,应用数学系进一步扎实发展。

1988年,学校聘任陈志华为应用数学系系主任。1990年6月,陈志华被评为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9年9月起,应用数学系根据学校发展规划部署建制在闵行校区。学校在闵行校区建造了数学楼,用于数学教学、科研和实验室以及教学行政管理工作。

应用数学系在为全校基础数学的教学工作方面,对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教学进行了不间断的改革和建设。教学上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实行统一考试,每年举行数学竞赛等。1987年,在原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本校使用的统一教材《高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习题集》。1989年,起编写了一套《工程数学丛书》。1990年7月,高等数学课程被学校评定为校一类课程。

由于几年的改革和建设,继承和发扬老交大的教学传统,取得了成果。1991年12月,在上海市首届重点大学高等数学竞赛中,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获奖占九成,全市一等奖6名、二等奖14名,全为本校学生获得。

随着应用数学系的发展,1989年9月,应用数学系硕士毕业生张伟江在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校任教。于1991年起任应用数学系系主任,并主持制订了本系的“八五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了“规范化,上水平,走与工程技术结合的研究之路”的办系方针。

img43

前排左起为李大潜、谷超豪、胡和生后排左起为方爱农、宋宝瑞、周青、孙薇荣、叶中行

1991年7月,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叶中行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和访问学者的工作后,回国到上海交大应用数学系任教,并于1994年起任系主任。

为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经报请学校批准于1995年1月,聘任复旦大学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为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并来校作学术报告。

1995年1月5日,由谷超豪任答辩委员会主任,胡和生、李大潜为答辩委员,对本系博士生导师方爱农指导的2名博士生主持了答辩工作。

1995年3月7日起,应用数学系为推动理工结合,沟通相互间的了解;探索共同的学术发展方向以及联合攻克复杂工程问题的途径;活跃校园学术气氛,交流科研工作经验,举办了由方爱农、叶中行、沈灏等主讲的“教授系列学术报告”。

1995年3月14日,程极泰应本校张钟俊院士任名誉班主任的自动化系博士生班的邀请作学术报告。

1995年4月7日,应用数学系在庆贺99周年校庆以及数学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成立1周年之际,在学校科技画廊介绍了研究所各研究室的组成和研究室方向,学术梯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

1995年5月18~21日,中国数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60周年学术年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方爱农、沈灏出席会议。沈灏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

img44

谷超豪教授作学术报告(1995年)

7.1994级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

应用数学系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一)

上海交通大学

img45

应用数学系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二)

上海交通大学

img46

应用数学系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三)

上海交通大学

img47

附:《上海交通大学纪事》中关于应用数学系的内容

1977年11月29日 校革命委员会向市教育局报送拟推荐在上海市科学大会上表彰的先进科技工作者13人,其中有程极泰。

1977年12月27日 校人事处向市科技协会上报有关学会人员推荐名单,其中有市数学学会刘景德等2人。

1977年12月 校新建14个实验室,其中有应用数学实验室。

1978年5月17日 我国著名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应邀前来校作学术报告。

1978年5月25日 学校举行首次数学竞赛,竞赛时间10分钟。赛前,校党委书记邓旭初向参赛学生讲话,强调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特别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勉励学生要学好数学,为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做出自己最大贡献。参赛学生175人,竞赛结果:90分以上5名,80分以上11名,70分以上14名,60分以上29名。前四名的优胜同学是郁培、杨洪宁、陈关龙、章健明。学校向他们颁发了奖状、奖品。

1978年5月27日 校务委员会成员建议名单,其中有孙增光。

1978年7月20日 校上报《关于我校系主任人选的报告》其中有基础部主任李士敏。

1978年7月30日 教育部同意,在高等学校理科及工科基础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有孙增光任工科数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1978年9月20日 市革委会教卫办《关于上海交大部、处、系干部任职的批复》:其中孙增光任应用数学系系主任。

1978年9月29日 本日起至11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赴美访问团一行12人在团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党委书记邓旭初的率领下,访问美国。访问团的成员为副校长张寿,教授金悫、张钟俊、王端骧、陈铁云,副教授李铭慰、程极泰、高忠华,外事处处长张光曜,中国对外友协理事、访问团秘书邢绛和访问团翻译王元兆。

1978年11月2日 上海交大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委员中有程极泰。

1979年1月10日 《解放日报》载文“程极泰副教授热情带教研究生糜解”。1978年上海交大代表团访美期间,美国友人和华裔学者从报刊上看到上海交大录取糜解为研究生的消息时,向访问团成员热情致意。代表团成员程极泰回国后热情带教糜解。

1979年3月15日 本校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罗祖道教授在《上海交大》上发表文章说:为加速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要加强理科。今年开始举办工程力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和应用化学4个理科研究生班。

1979年5月9日 校党委召开外事部门和各系负责人会议。会上通报:旅美校友会校友纷纷表示愿意回母校讲学和参加校庆。计划5月来访的有谭才德、丁汝、朱家鲲等。

1979年7月17日 《解放日报》载文,介绍上海交大党委1978年提出了以理促工,以工扶理,逐步实现理工结合的设想。为此,先后设置了应用物理系、应用数学系、工程力学系、应用化学系等。

1979年9月12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林家翘来校访问。

1980年12月15日 学校本学期期中教学调查,各系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其中有应用数学系调动研究生参加数学辅导。

1981年1月29日 向教育部报告的本校可以承担高等学校1981~1985教材编写任务中有线性代数。

1981年11月28日 《上海交大》发表文章“谈谈范荣良同志的讲课艺术”。文章列举了讲解微分概念及弧微分和曲率例子,生动地描述了范荣良讲授高等数学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情景。

1981年12月16日 校党委决定,建立中共七系总支委员会,黄彭龄任总支书记。

1982年2月23日 学校成立学位评委会。孙增光教授任七系评委会主任。

1982年8月30日 校党委决定毛杏云任应用数学系党总支代理书记。

1983年5月6日 学校任命张益杰为七系代理系主任。

1983年5月17日 教务处首次召开聘请和推荐任课教师协商会议。应用数学系给各系推荐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任课教师名单,并介绍了为保证数学质量拟采用的分块责任包干措施,提请各系主任审定。

1983年10月19日 学校上报第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名单,其中有张益杰。

1984年1月24日 《交大简报》第七期刊登了“讲师徐漱身患绝症拼搏不止,干部教师助人为乐情景动人”。七系高等数学教研室讲师徐漱,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教学数年如一日,深受广大教师和同学的赞扬。特别是当她身患绝症之后,仍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直到进医院后,还念念不忘教学,念念不忘学生。她住院后,系里广大教师纷纷提出要为她代课,她所在的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主动热情的到医院照料徐老师,帮她料理家务。

1984年5月10日 学校向教育部上报1978年以来外事工作统计资料:其中有授予丁汝顾问教授。

1984年5月30日 校党委决定,毛杏云任七系(应用数学系)党总支书记。

1984年6月28日 校党委转发应用数学系《教书育人守则(试行稿)》。《守则》提出:循循诱导,上好开学第一堂课;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身教言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爱护,信任,与学生交朋友;以理服人,坚持正面教育等9条。

1984年8月20日 由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校史组共同编写的《交通大学校史》(建国前部分)审稿会在上海交大召开,其中有徐桂芳参加。

1984年9月7日 《教学情况交流》刊载了应用数学系的教学改革体会。近年来为提高“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等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该系坚持改革,扎实的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培养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果。

1984年9月20日 校长做教改动员后,应用数学系群策群力,提出了8项教改措施,包括了师资队伍建设,调整体制,搞好教学试点班的教学改革等。

1984年10月9日 校改委研讨会上应用数学系负责人张益杰作了发言。

1984年12月10日 校破格录取的少年大学生胡继善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论文评为优秀。

1985年3月7日 毛杏云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张克邦的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

1985年4月2日 学校发布《关于成立学科组准备工作的情况简报》。学校于1984年下半年提出“取消教研室,成立学科组”的设想。

1985年6月10日 学校决定,张益杰任七系(应用数学系)系主任。

1985年6月30日 章仰文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1985年11月13日 校党委决定,毛杏云兼任七系(应用数学系)党总支书记。

1985年12月5日 中国数学会在上海召开庆祝该会成立50周年纪念会。会上,上海交大应用数学系孙增光教授和唐济楫教授获得荣誉证书。

1985年8月30日 学校授予1948届校友、朱家鲲博士为顾问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应用物理系系主任)。

1986年1月25日 美国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生物统计系主任、国际著名生物统计学家蒋庆琅应聘为本校顾问教授。

1986年4月30日 新调整的校务委员会成员中有孙增光。

1986年8月9日 在上海市召开的优秀宣传干部表彰会上,上海交大毛杏云被评为“优秀宣传干部”。

1986年10月13日 在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第二届全国代表会议上,上海交大应用数学系陶宗英副教授被选为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并在会上作《一类voltenrra非线性系统统计相应的最大值发布的新方法》专题报告。

1986年11月29日 在这一年上海交大学生张伟令(数学系1987届)等同学被评为“市三好学生”。

1987年3月25日 上海交大徐汇校区选出朱有清等5人为徐汇区第九届人代会代表。

1987年9月4日 上海交大应用数学系荣获“教书育人优秀集体奖”,王嘉善荣获“教书育人一等奖”,1987年度“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87年12月26日 市高教局召开“198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先进集体,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应用数学系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1988年5月13日 学校决定,陈志华任七系(应用数学系)系主任。

1990年12月5日 上海交大王嘉善、袁公英等被国家教委聘为第二届工科基地基础课程数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1990年12月7日~9日 上海市首届大学生数学建模邀请赛在交大举行,交大王宁、金海铭和程辉队荣获唯一的一等奖

1990年12月17日 国家教委表彰先进老专家,程极泰荣获《荣誉证书》

1991年2月28日 校党委决定张伟江任七系(应用数学系)党总支书记。

1991年4月22日 学校组成了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张伟江为校学术委员。

1991年7月11日 学校组成了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陈志华为校学位评定委员。

1991年9月20日 沐定夷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91年9月21日 陆志勤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1991年10月3日 学校决定,张伟江任七系(应用数学系)系主任。

1991年12月3日 经国家教委批准,1991年上海交大获特殊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27人中有程极泰。

1991年12月3日 在上海市高教局举办的上海市首届普通高校数学竞赛中,上海交大范岷等20位学生囊括了一等奖(6名)和二等奖(14名),三等奖29名中上海交大占了24名,学校获奖数占重点院校组全部奖的90%。

1992年4月24日 曾任本校数学系系主任的孙增光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1岁。

1992年8月7日 国家教委批准上海交大叶中行等8人获得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费共42万元。

1993年6月25日 首届全国8城市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颁奖。上海交大杨喆队、胡栋梁队分获一、二等奖。

1993年9月6日 沈灏荣获“1993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93年9月30日 学校张伟江、席裕庚等一批博士因于1990年在国内首创的“工程和应用科学研讨班”独树一帜,已成为孕育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园地。晋升为教授。

1994年2月10日 沈灏被学校遴选为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金牌选手”。

1994年2月18日 学校组织两个队参加第十届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荣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12项。获一等奖的是胡栋梁、陆伟、肃波(教练员向隆万);获二等奖的是沙烨、王肇东、杨洁(教练员:陈志鹤)。

1994年3月15日 学校决定,叶中行任应用数学系系主任。

1994年4月7日 上海交大数学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成立,方爱农教授任所长。

1994年6月27日 学校聘任向隆万为教务处处长。

1994年9月9日 学校召开第十届教师节纪念大会。会上宣布了1993年上海市教书育人奖,其中二等奖获得者有施金福。

1994年10月27日 学校聘请中科院院士、中国计算数学理事会理事长石钟慈为上海交大兼职教授。

1994年10月28日 由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本校参赛的10个队(30人)中1个队获一等奖,8个队获二等奖。

1994年10月31日 学校呈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1994年自行审批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上报备案,其中有张伟江(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叶中行(通讯及电子系统)。

1994年11月19日 首届宝钢教育基金奖在宝钢颁奖。上海交大张克邦等获得该基金奖的优秀教师奖。

1995年1月5日 学校举行仪式授予中科院院士谷超豪、胡和生(交大校友)、李大潜为上海交大兼职教授。

1995年4月15日 学校评出第二批学科首席责任教授,其中有叶中行。

1995年4月15日 党委批准应用数学系党总支换届选举结果。总支委员会由5人组成,景继良任总支书记。

1995年6月27日 校第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其中叶中行为委员。叶中行还任数学分委员会主席。

1995年7月19日 孙薇荣被上海市教委评选为“1993~1995年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作出贡献的导师”。

1995年7月25日 20位教师当选为“1995年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数学系王晓敏当选。

1995年9月8日 学校举行“庆祝第十一届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1995年获得全国和上海市各级奖励的优秀教师,其中有1995年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方爱农;1995年育才奖获得者李世栋;上海高校1995年优秀导师孙薇荣;上海高校1995年优秀青年教师王晓敏。

1995年9月25日 国家教委成立第二届(1995~2000)高等学校理科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有叶中行。

1995年10月25日 国家教委成立第三届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向隆万担任副主任委员。

1995年12月11日 调整校教师职务评聘委员会组成人员,其中方爱农为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