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网上之路

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网上之路

时间:2022-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网上之路高作志赵均20世纪末互联网的诞生,促使人类生活产生了又一次深刻的革命。继续丰富“红旗”、“北广在线”网站的内容,进一步扩大它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将是我们今后更努力的方向。

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网上之路

高作志 赵 均

20世纪末互联网的诞生,促使人类生活产生了又一次深刻的革命。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将不断增加。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特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之重要性

据调查显示,北京市本科生上网率达93.9%,大部分重点高校学生上网率都超过90%。网络对大学校园的辐射力极强,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将产生重要影响,从而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便也凸现出来。

网络的资源共享性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平台和发挥空间,促进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和实现自主教育,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工作方式的转变,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更具活力和生命力;网络资源共享性使从网上了解人们的真实思想动态成为可能,有针对性地在网上发布正确的思想信息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网络化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政工作社会化,思政工作网络可与社会各方面相连,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这使全社会大学生同时接受教育成为可能,这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做不到的。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削弱了人的外在约束功能,同时也弱化了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这种高度隐蔽性可以使人们在网上充分暴露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需要的欲望,这种情况就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必然导致一些年轻人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后果。网络也为极端个人化的信息、封建迷信信息、色情淫秽暴力反动信息获取了空前的滋生土壤。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关键时期,因此不健康的东西就十分容易破坏青年学生固有的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由于在网络中,信息传播速度、规模、范围和隐匿性都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媒体,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和迷信、邪教反动组织利用来对我们进行宣传、渗透;大学生在网上发表过激言论、散布政治谣言、发表不健康文章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有的大学生甚至附和网上境外民运分子和西方反动势力的反动宣传,这都造成高校的不稳定因素,并对社会造成危害。

信息网络时代开放性特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和紧迫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将有助于确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中心地位,改善其建设环境,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乃至思想。

二、我校在网络思政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

1.我校党委非常重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网络宣传教育工作的特点成立了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负责领导任组长,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网络中心、学生处、保卫处、团委参加的网络教育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的职责与权力。党委宣传部负责网络宣传教育内容的总体协调,网络中心负责网络宣传教育的技术工作,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网上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2.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防范互联网消极影响的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党委宣传部从理论、内容、形式等方面做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在2000年9月创办了“红旗”网站。具体内容包括马列主义光辉经典、毛泽东思想著作、邓小平文选、江泽民讲话、党的基本知识、名师风采、革命歌曲等。2003年7月创建了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网站“北广在线”开办了文件精神、理论导航、形势政策、德育天地、精神文明、四五普法等栏目。我校“红旗”、“北广在线”网站从学习真理、交互时空、寓教于乐、舆论引导、心灵沟通、党团建设、释疑解惑等方面,展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魅力,具体示范了思政工作网络化过程。在网络的建设与管理方面,“红旗”、“北广在线”网站将可看性、服务性与指导性有机结合起来,使读者感到可信、可亲、可用。自建站以来,点击率一直很高。许多入党积极分子反映,在他们提高个人认识、加强党的理论修养过程中,“红旗”网站起到了过去传统形式无法达到的功效,可以随时学习,随时查阅。继续丰富“红旗”、“北广在线”网站的内容,进一步扩大它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将是我们今后更努力的方向。

3.我们也建立了一个广大师生互相交流的网络平台——BBS传媒先锋站,在这里有共同爱好的网友可以进行学术研讨,还能够找到自己所属的院系版面,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流思想。大学生活是立体的,除了学习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大学生们通过BBS可以了解同龄人的心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

三、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校园网已成为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时代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运作观念、手段、方式都日新月异。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加强。

1.正确认识和估计网络的德育价值

网络为学校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要正确认识网络的特点和功能,进而挖掘其德育潜力,发挥其技术优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积极运用网络手段,提高德育工作的信息技术含量和教育效益,特别要注意弥补网络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落差。

2.加强网络研究、探索传播规律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有着与其他媒体不同的特点,利用网络开展的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另一方面,还要符合网络特点,把宣传规律与网络传播的特点结合起来,切忌将传统的宣传方式照搬上网。在认真研究网络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的结合点,按照网络传播的规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调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开展工作的原则和思路。

3.主动出击,加强主流网络阵地的建设

在网络上建立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超信息量、立体化、交互性强及方便快捷等特点,有组织地输入大量有影响力的文章,占领网络阵地,凸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声、光、画等多种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文风,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这一做法已被国内广大院校普遍采用,我校也应该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4.发挥人才优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

我们的政工队伍是一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队伍,但是在学历、知识结构方面还不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所以提高政工队伍的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特别要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队伍即网络评论员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让他们认识网络、了解网络、最后做到操作网络,控制网络,利用网络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政工队伍的网络认识和使用水平,应该制定一个培训规划和学习制度,将掌握网络知识作为考核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条件。要把重点放在青年干部身上。青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所以要培养政治上过得硬、网络技术精湛的青年政工干部,努力建设年轻化、知识化的政工队伍。

5.开辟交流空间,洞察学生思想脉络

众所周知,网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通过网上留言板和电子邮件或者网络会议室,让大学生就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利用网络超时空特点,创造平等、信任的情境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定期将网上的意见和建议汇总整理,向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汇报,有利于领导同志随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和执行行政措施的反馈。如:我们需要随时、及时地了解大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想法、状况或动态,传统的做法往往是发放问卷,而现在我们无须直接面对学生收发问卷,可以通过对现有的、学生乐于登陆的网站网页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让学生在网上回答问卷。

6.实现信息化管理,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工作中

网络进校园工程的实施,使学校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变为现实。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把学生切实关注和关心的信息、条例、工作程序等刊登和发布在学校的主流网站和网页上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登陆主流网站和网页,并让学生切身地感觉到主流网站和网页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是他们成长、进步的“导航器”。如,我们及时地在网上发布参评优秀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及各种奖学金的条件和步骤,刊登学校党校规定学生必读的学习材料以及校园内各种文化动态、补办学生证手续等日常工作信息,既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又方便了学生、服务了学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情感。正是通过日常工作的信息化,我们于微小处见情感,在情感交流中引导和灌输思想。因为说到底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教育与交流,也是情感的互动与共鸣。

7.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网站建设

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大多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由于大学生群体生活的特点,有的同学甚至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有接受心理咨询的愿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咨询活动的良好有序开展。专门建立面向全体师生的专业心理咨询网站,开设网络心理课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网络心理知识;进行网络心理问题大讨论,分析和解决网络心理问题,发挥网络心理咨询安全便捷、信息海量的特点,利于青年学生打开心扉,利于双向沟通,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将是我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努力方向。

8.加强BBS传媒先锋站建设管理,打造师生交流互动平台

BBS是网站开辟的一种特殊的自由论坛。校园BBS因其虚拟性、实时性、全球性、交互性、隐蔽性等内在特点赢得了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而作为新生媒体,校园BBS的管理和引导亟待加强,必须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把这一新兴媒体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从而使校园BBS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工具。针对目前校园BBS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我们希望能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我校BBS的管理和建设:

(1)德法兼治,建立健全校园BBS及其他校园网络论坛的管理法规和运行机制。法制化是BBS管理的根本途径。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致使很多人发表言论不符实际、不负责任,考虑问题大多以自我为中心,难免会出现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的不理解。针对这种现象,一方面,要从法律角度明确各项工作的合法性,并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学生遵守有关网络法规,用法律规范学生的网上言论和行为;另一方面,要从文明道德角度进行正面引导,加强学生网络文明道德素养,这样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通过“德育”和“法制”相结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用户申请注册的实名登记制度,选定BBS版主时要全面考察。

(2)“疏”“堵”并举,建立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民主意识,对于不良过激言论,最好的办法是疏导,通过网上平等对话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要及时消除不良言论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网上言论的监控;对于造成恶劣影响和后果的言论,要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理。通过严格执法、追究发贴人的责任、加大处罚力度来强化上网师生的网络法制观念,从源头上杜绝不良信息。

(3)主动出击,建立阵地,加强对校园BBS的有效利用。BBS是双刃剑。这个阵地我们不占领就会被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在校园BBS上要牢牢掌握“主流话语权”,学校宣传部门可以会同相关研究部门和专家建立网上专栏宣传正确舆论和科学发展,弘扬主旋律,使之成为社会热贴。各级各类领导可以利用BBS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学校还可在BBS上开辟校长信箱、校务特区、课程特区等版面引导同学、服务同学。

(4)建立队伍,加大培训,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根据不同职责要求,学校要着重建立三支网络宣传教育队伍。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少量精干的专职网上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培养一批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又能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的骨干力量;其次,要建设一支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兼职队伍,能够使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再次,要建设一支以学生骨干为主体的“民间”队伍,选聘政治素质高、责任意识强的学生担任论坛、BBS版主,并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学校要下大力气抓好网络宣传教育队伍的培养。学校要开展对专职队伍的培训,特别是对宣传思想、学生工作部门专门负责网络宣传教育的同志,要定期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网络技术、网络传播、网络文化等方面的培训,使其适应网络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

9.建立专有队伍,实行网络24小时监控制度

由于网络具有实时发布信息的特点,不健康的言论和信息长时间停留在网上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为了应对这一形势,有必要专门成立一支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队伍,24小时监控校园网上的言论和信息发布,既保障了网上信息交流的自由,又维护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长远来看,这样一支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高校对网络教育的重视程度。国内已经有一些院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工作单位,由专人负责网络具体安全,我校也应该向这方面积极努力。

10.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

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帮助一些德育工作者建立思想政治方面的网页,提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与热心网友进行沟通、对话、辩论、答疑、咨询活动。由个人建立的网页更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更灵活、更容易使人感到有平等性而被接受。

综上所述,依托我校已建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进一步创新、开展具有网络时代特征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意识阵地和信息交流渠道,形成网上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职能的进一步强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工作者的施教作用。这一态势是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创造条件,实施跨越性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作志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均系《现代传播》编辑部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