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家庭、个人与职业选择

社会、家庭、个人与职业选择

时间:2022-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5月25日,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我国的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838个职业。每个人都与特定的职业相联系,但又都不固定于某一职业,职业的变动是绝对的,是社会环境、社会发展、个人心理变化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种现象:一方面,很多职业、用人单位苦于找不到理想的从业者;另一方面,很多求职者又苦于找不到理想的职业或单位。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求职者自身素质的差异和择业观念的问题是主要的原因。用人单位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业者,而求职者往往只凭“一厢情愿”对那些效益好、工资高或劳动强度低的单位“单相思”,既不考虑社会需求,又不考虑自身素质和个人兴趣、特长,自然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要正确选择职业,必须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正确认识自身的条件,正确认识社会职业对从业者的影响,这样才能正确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职业分类

职业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决定于社会分工并要求工作者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劳动活动,是人们为获得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工作的类别。

根据职业的特征、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和国内都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类型。

1.国际的职业分类

国际的职业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就业者主要付出的劳力的性质分类

按就业者主要付出的劳力的性质分类,可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大类。美国把工作人员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这里的白领工作人员就是指脑力劳动者,蓝领工作人员就是指体力劳动者。

(2)按职业活动的不同重点分类

按职业活动的不同重点可分为服务型、商业型、组织型、技术型、户外型、科学型、一般文化型、艺术型和娱乐型等。

(3)按心理个性差异分类

按心理个性差异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①现实型:主要指熟练的手工业和技术工作。这些工作通常要运用手工工具和机器进行工作,即被称为“蓝领”的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如产业工人、运输工人等。

②调研型:主要指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构成与发展变化进行调查研究,如各类科研人员等。

③艺术型:指艺术创造工作。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用语言、音响、动作、色彩等创造艺术作品。属于这类的人有作家、音乐家、歌舞演员、摄影师、书画家等各类文艺工作者。

④社会型:是指为人办事、服务即教育人、帮助人、服务人的工作。属于这类的人有教师、医生、服务员、社团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等。

⑤企业型:指那些劝说、指派他人去做事的工作。属于这类的人如国家机关及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党团干部、经理、厂长、律师、推销员、零售商贩等。

⑥常规型:通常指办公室工作即与组织机构、文件档案和活动安排表之类的东西打交道的工作。属于这类的人如办公室办事人员、图书管理员、统计员、银行出纳员、邮电工作员等。

除此之外,还有的国家是按职业的主要职责来分类的。

1958年,为了给不同国家职业分类提供一个系列化的基础标准,国际劳工组织颁发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该书把职业划分为10个大类。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又对分类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把职业划分为9个大类,它们分别是:立法者、高级官员和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服务人员和商店与市场销售人员;农业和水产业技术工作者;手(工)艺人和有行业的工人;设备与机械的操作工和装配工;简单劳动职业者;军人。

2.我国的职业分类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社会性质,我国也制定出了多种有关职业分类的标准和政策,其中包括按人口普查的职业标准分类、按国民经济行业标准分类、按职业工种标准分类、按产业结构标准分类等几种。按产业结构标准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基本的生活消费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矿业等。第三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性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文教卫生业、科研事业、其他公共事业,以及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

1999年5月25日,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我国的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838个职业。这是对我国社会职业的第一次科学地规范地划分和归类,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职业结构,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领域的空白。

职业的分类,为我们选择职业提供了参考。每个人都与特定的职业相联系,但又都不固定于某一职业,职业的变动是绝对的,是社会环境、社会发展、个人心理变化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二)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在众多的职业中,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从业者具备的素质都有其特殊的要求。作为择业者,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但真正想要从事并胜任你喜欢的职业,就必须具备该职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现将几种常见职业所需的从业者必备的素质特征简单介绍如下:

1.领导者的职业素质

领导者是一个部门、单位或组织的负责人,他掌握上级给予的决策权和领导权,对本单位的工作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更高。要求领导者必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形势,勇于创新;必须具备一定的哲学、经济学、人才学、教育学、法学、运筹学现代管理学及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好的记忆能力、洞察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团结人的能力和社交能力;还必须具有勇敢、机智、沉着、顽强的性格

2.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工作是代表国家或企业进行行政或技术的管理,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又有所不同。

①一般管理者: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和市场经济下的用人观念;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既是本行生产的技术内行,又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果断的处事能力、较好的抑制能力、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捕捉及沟通信息的能力和较好的谈判社交能力;处事能灵活机动,随机应变。

②厂长、经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应付不断扩大的业务负担和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富有思想,有创造精神,能适应竞争,会处理人际关系;通晓企业全部业务、善于综合管理;眼界开阔、富有才能、能洞察市场形势,具有开发高、精、尖技术的知识。

3.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才,责任重大,有很高的素质要求,包括: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尊重和爱护学生,善于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把全部心血献给学生;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积累;有创新精神。

4.科研人员的职业素质

科研人员要善于发现规律、检验规律,通过协作去应用规律,在探索和创新方面走在前面。他们的素质有突出的特色:坚持真理,为科学献身;有强烈的好奇心,肯于钻研,善于创新;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较强的抽象能力;有丰富的知识;既能够独立思考又善于团结协作。

5.记者的职业素质

政治热情和理论水平高,能及时、全面、深刻地理解各种方针政策,事业心强,为人正直,实事求是;新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记忆好,思维敏捷,观察敏锐,体质强健,精力充沛;善交际,写作水平高。

6.话务员的业务素质

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保密观;态度热情,服从安排;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好;记忆力强,反应灵敏;善听、善辩,记录能力强;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7.打字员的职业素质

有较强的责任心,保守机密;服从安排,工作主动;专业知识扎实,语文、外语水平都较高;反应灵敏、动作标准,记忆力强;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能熟练准确地操作打字设备、排除设备故障,妥善地保养设备,勤俭节约。

8.现代企业的技术工人

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不断掌握新技术,有创新精神;敢于负责,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与同事团结协作:有适应发展变化的能力;有一定的交往能力;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

人的意愿不仅仅取决于个人本身,而且还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其个人需要,社会作为无数个人的集合体也有其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中的社会生产需要是重要的因素,其反映在具体劳动岗位上就是社会需要;社会职业结构及其所提供的职业岗位受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个人对职业的选择不可能脱离社会需要。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职业岗位的性质的规模不同,需要从业者的素质和数量也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宏观调控、综合平衡,也要求择业者将从大局出发、服从国家需要作为职业选择的第一原则。然而,据调查显示,现今的青年人包括高中刚毕业的学生,其选择职业的第一原则大都是收入高、前途好、符合自己志趣,他们考虑的是个人需要。而社会并非总为每个人都无差别地提供如意的工作和职业。因此,我们在择业时要以报效祖国、改造社会为己任,不怕艰难困苦,着眼于“老、少、边、穷”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职业和成功机遇。马克思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负重所压倒,因为它是为全人类做牺牲。”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他做的正是这样的选择。一个具有崇高生活目标的人,会喜欢所有的职业,只要这种职业能使他获得应有的人生价值,他便会感到一切职业都是神圣的,他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发生兴趣,从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寻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其实,人的一生,本身就是在探索之中,许多职业在刚从事它的时候,可能对其并无多大兴趣,但随着从业时间的延长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加之对职业意义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在其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时,职业兴趣就会大大增强。

(四)选择符合特长的能胜任的职业

特长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才能。一个人的特长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资本,也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提,它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发挥特长是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的有效途径。有的人适合做技术工作,有的人善于与人打交道,有的人适合搞经营,有的人适合搞管理。选择我们最能发挥特长的职业岗位,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同时,在职业选择中,还应考虑自己的能力,包括学识水平、职业技能、身体素质以及个性特征等是否符合职业要求,不能盲目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能力,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能力特点,在把握职业要求的情况下,必须考虑自己是否能胜任该项工作。如果在选择职业时不考虑自身条件,就可能造成期望过高,从而很难获得职业。

(五)自主择业

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有很多的长辈和朋友给我们以帮助和指点,特别是父母对我们更不放心,总是期望为自己的子女找个他们认为美好的职业。大量调查显示,在青年人职业期望和选择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父母的帮助和指点,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有可以借鉴的一面。但是,有的家长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和他们个人价值观的差异,其意见和建议不一定符合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不一定符合自己的成长道路,很多家长对于子女的择业和志向教育特别重视物质利益和功名,不考虑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对父母的话是言听计从,还是我行我素、置之不理呢?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自主择业。

自主择业既不是言听计从,也不是我行我素,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而应该是根据社会需要、自身条件、自己的兴趣、特长来综合参考。既要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体贴、关怀和爱护,尊重父母的社会常识和人生经验,又要对父母的不符合新时代择业观的思想做好解释工作,逐渐改变父母的不正确认识。

(六)选择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作贡献的唯一途径。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职业适合性、对口性,单位领导是否重视人才,是否能够提供发展的机会、条件等,不能仅仅以工资、福利、待遇条件为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