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友谊和爱情是人生历程中的必然产物。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是造就道德美的重要内容。当青年男女强烈相爱时,他们内心深处都作了为爱情而承受必要的牺牲的准备,爱情的无私表现是给予、奉献,而不是索取,如果只顾自己的“幸福”,而对对方抱着索取之念,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爱情不仅存在于婚前的恋爱期间,更贯穿于婚后长久的幸福生活之中。

友谊和爱情是人生历程中的必然产物。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是造就道德美的重要内容。人生的意义蕴含丰富。真挚的友谊和美好爱情,可以奏出人生之美的动人旋律。

一、友谊的涵义和价值

(一)友谊的涵义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美好而又亲密的情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激励人前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或者说,友谊是以个人之间的情感上的互相依恋为前提,建立在思想、志趣、爱好、利益等一致的基础上的个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形式,是人的一种永恒的需要。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真挚的友谊。古希腊作家西塞罗说:“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古希腊作家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确是财富。”这些至理名言说明了人类具有一种共同的需要——友谊。交往产生友谊,友谊加深交往。真挚的友谊源于人的情感生活。真正的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的情谊,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有的人常常不易接受别人的批评,却能接受朋友的规劝,正是由于知道友谊的体现者——朋友,是爱护他尊重他的。

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赐予,它能沟通心灵、美化生活、稳定和巩固社会。友谊可以成为鼓励人们前进的力量,使人从情感上把自己与他人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相互之间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一起分享喜悦,一起分担不幸。

友谊还是心灵的默契。人间美好纯洁的情感的缔结是彼此真诚的袒露,需要平等、互尊互助、互爱的心灵默契。真正的友谊是不掺杂任何杂质。朋友需要的时候不请自来,朋友有难的时候奋不顾身。真正的友谊要经得住考验。友谊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只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将心比心,你就会得到真正友情的回报。你把真诚赠给朋友,你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个世界。这就是友谊给你的空间。

(二)友谊的价值和基础

1.友谊的价值。千百年来,人们对友谊的内涵就非常重视。对它有深刻的认识。歌颂友谊的诗句感染着人们,演绎着动人的篇章。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真挚的友谊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既具有青年期情感依恋和人际交往的一般意义,又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具有特殊意义。同学的友谊不但会促使大学生发现自我理解他人,从而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且会促进大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速社会化的实现。除此之外,大学生友谊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人生中极其独特珍贵的一份精神财富,它比中学时代的友谊要深沉、理智,又比毕业后进入社会阶段复杂的交情单纯、真挚。有了友谊,就有了朋友,就有了关心自己的人,生活就有了意义。所以友谊对于人生,犹如“黄金加倍”“黑铁成金”的价值;一个人的智力有限,所考虑的问题免不了有所缺欠,朋友的忠告使你少走了一条弯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掌握人间所有的知识,不同专业的朋友将帮你扩大知识面;一个人不可能遍游天下明山秀水,但诸多朋友可以谈起世间美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使你大开眼界。

2.真挚友谊的基础。第一,真挚友谊的基础就是信任。没有信任的友谊是沙上建楼,不会多久就会倒塌。朋友之间没有信任,轻会分手,重则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第二,共同的兴趣、爱好是联结友谊的纽带。兴趣是个体对客体的有意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就表现为爱好。在集体生活中,一部分兴趣广泛的同学比较容易结交朋友,就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友谊的建立和发展。促使他们互相接近、有更多共鸣、有良好的沟通。第三,真挚友谊的基础是志同道合。即朋友之间要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追求。第四,真挚的友谊经得起时间和风雨的考验。人生在世,美丽的青春年华都会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唯有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不会枯萎,可以天长地久。

二、爱情美的涵义和基本特点

(一)爱情的涵义

所谓的爱情,就是男女之间真挚诚实、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深沉、稳定、专一的高尚感情。同时,恋爱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状态下,两性间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平等的互爱和自愿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前提,以渴求结为终身伴侣为目的,按一定道德标准自主地结成的一种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的社会关系。爱情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爱情的产生有一个过程,一般是在异性间自由交往的基础上发展为友谊,进而发展到爱情的,这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片面到全面、由认识浅到认识深,进而相互肯定、相互融合的过程。李大钊说过: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应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和崇高。

(二)爱情的基本特点

真正的爱情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爱情的互爱性。爱情以互爱为前提,男女双方必须出于自愿和自主,不受外来因素和势力的干预和强迫,既是爱者,又是被爱者,才能构成爱情关系。

2.爱情的专一性。爱情是一种渴望以心相许,以身相献,献身与占有相统一的情感。这种感情决定了在爱情上的无私性与排他性、专一性的统一。只有对异性中的“特定对象”执著的追求,才称得上是纯洁的爱情。这就是说,爱情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中,既不允许第三者插入,也不允许其中任何一方同时涉足第三者。陶行知先生形容得好:“爱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酸如醋。随便喝,毒中毒。”

3.爱情的无私性。爱情关系是两性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它突出表现在爱情是无私的结晶。当青年男女强烈相爱时,他们内心深处都作了为爱情而承受必要的牺牲的准备,爱情的无私表现是给予、奉献,而不是索取,如果只顾自己的“幸福”,而对对方抱着索取之念,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无私的奉献是爱情的基石,是使爱情生活获得美满的源泉,崇高的爱情要求作出必要的牺牲来履行爱情的道德义务。

4.爱情的持久性。爱情就其性质而言具有终身性。爱情不仅存在于婚前的恋爱期间,更贯穿于婚后长久的幸福生活之中。因此,男女双方的倾慕热情和相对应的义务责任感,不论何时,都应是持久的。爱情的持久性还反映在爱情内容的更新上,爱情要善始善终倍加珍惜,使爱情内容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持久以至常青。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既是美好的归宿,又是爱情深化、充实、提高的开始,受婚姻法的保护和制约。

(三)爱情中的美德内涵

1.动机要纯洁。纯洁的爱情的动机主要表现在择偶的标准和恋爱观两个方面。

①把握正确的择偶标准。所谓的择偶标准,即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是指在一定的爱情观的指导下用什么标准和条件,挑选自己所要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职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择偶标准。概括起来可分为事业型、美貌型、贤妻良母型、金钱型、权力地位型、兴趣志向型等。大学生将作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应从政治、品德、性格、爱好多方面考虑。在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上,应注意理想志向的一致性、兴趣爱好的相近性、性格上的互补性、学习上的互助性。这不仅符合道德美的要求,也是使恋爱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

②担负起爱情的道德责任。黑格尔说:“爱情里确实有一种崇高的品质,因它不只是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示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精神与另一个人达到统一。”[4]这其实指的是爱情中的道德责任。恋爱双方必须以无比真诚和高度负责的态度保持爱情的纯洁性,互相奉献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了解、信赖、关心、帮助对方,忠贞不渝,同舟共济,对对方命运负责,甚至为此做出牺牲,这在实质上反映了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获得真正爱情的必要保证。

2.爱情的行为要端庄。首先,表达或接受爱情时要慎重。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更不能轻易地接受对方的爱情。在日常生活中,草率表爱与轻浮的受爱都会铸成许多过错和痛苦。其次,行为要掌握好“度”。人是有人格的,有荣誉感的,一个人除了生命,人格是最宝贵的了。为人处世,什么都可以舍弃或牺牲,唯独“人格”不可丢失。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是自己对他人的尊重换取的。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情深意切是很自然的,但要掌握一个“度”。马克思曾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的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具有较高修养的人,总是在热烈中有含蓄,亲密中有羞涩,情感炽热中行为端庄,从不轻举妄动,不在初恋阶段做热恋阶段的事,更不在恋爱阶段做婚后的事。恋爱阶段的粗野方式、越轨行为都是缺乏道德的表现。理智告诉我们,爱情中最重要的是责任感。

3.对爱情要忠贞专一。恋爱是涉及双方、关系终身的事情,因而当事人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恋爱关系一经确定,就一定要忠实于这种关系,爱情要专一,这是恋爱道德的基本要求。爱情的专一,要求男女双方承担一定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变化无常、轻率转移爱的对象,爱情不能同时献给两个人。

三、友谊和爱情的关系

友谊与爱情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平等互助、互相了解的前提下共同培育的一种感情。友谊是爱情的基础,但友谊又不同于爱情,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友谊是朋友、同学间的一种美好、高尚的情感交流。在一般情况下,爱情是在友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最高层次的友谊。没有男女间最亲密的、纯洁的友谊,很难有牢固的、稳定的爱情。两者有质的区别:

1.友谊的对象是广泛的,爱情是专一的。友谊存在于同性、异性、师生之中,爱情则只限于异性之中,恋爱双方有明显的排他性,男女双方总是有意无意地想两个人在一起,又总想避开熟人,寻求两人独处。而友谊并非如此。

2.敬慕的指向不同。友谊多表现为对对方的志趣、爱好、能力、才能的敬慕,而爱情除此之外,还有对异性本身的兴趣,存在着那种异性间性爱的吸引力。感情的强弱不同。友谊是同事、同学、同志等之间的一种平等的、诚挚的、亲密的感情,是平和的、坦诚的,而爱情是热烈的、神秘的,双方在心中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感觉亲密无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对方的事,关注对方的生活。

3.感情的时间长短、空间的范围不同。友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友谊随时可以产生,新的朋友随时有可能出现,旧的朋友也有可能因环境、观念不同而关系破裂。而爱情是持久的、专一的、稳定的。友谊的空间很大,而爱情的空间很小,爱的空间仅仅能容纳两人。

4.承担的义务不同。友谊承担社会的道德义务。而自由恋爱的目的与归宿就是两性的结合,组成家庭,爱情除了一般的社会道德义务以外,还要承担保持爱情基础的义务,缔结婚姻以后,还要承担法律义务。

严格区别爱情与友谊,是青年大学生特别应该经常加以注意的问题。如果界限划分不清,则会带来很多心理困扰,比如“单相思”,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两者关系把握得好,既能使爱情的稳定,又能使朋友间的友谊更加巩固;两者关系把握得不好,可能使爱情死亡,家庭破裂,友谊中断,并进而陷入到无边的苦恼之中。

四、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大学生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学业是主要的,它是时代赋予的任务,是未来事业的基础,也是将来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的基石,因此,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但不是唯一的。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除了爱情还有更重的事业。爱情与事业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方面。真正的爱情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成功的事业又使爱情更加牢固,爱情与事业如果处理适当,人生发展可能少很多波折;反之,则可能带来悲剧。“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诗句,充分展现了人们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期间的事业就是学业,只有把学业放在第一位,人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本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里,谁掌握的知识丰富、牢固,谁将来就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大学为广大大学生学习、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如不利用好有利条件充实自己,如果不抓住机遇,那就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爱情是美好的,但如果放弃了人生的主要目标去追求爱情,那么爱情一定不会美满,人生目标也会被耽误。因此,广大大学生应该明确树立学业第一的思想,使人生的前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延伸。

当然,并不是说大学生之间不能存在爱情,对爱的追求本身并没有什么错,然而正如我们前面讲的那样,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光辉灿烂的事业在等着他们开拓。为了事业的成功,任何一个有使命感的热血青年都应以事业为重。首先抓好学业。当然对于已经产生的爱情应该正确分析。积极、高尚的爱情会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推动作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恋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感、责任感,加速成熟;相反,庸俗的爱情则会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最终走向深渊。

要发挥爱情的正面作用,抑制其负面作用。爱情是有条件的,只有等到大学生心理发展相对成熟、人生观相对稳定、社会阅历相对丰富、经济相对独立时,才有可能使恋爱的成功率相对增大。而随着社会生活的逐步发展,社会变革的幅度增大,人的社会化过程相对延长,心理成熟时间也在后移。从这些因素上看,大学生特别是大学低年级学生是不宜谈恋爱的。

归纳起来大学生应该把握好自己,处理好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首先,要稳住心神,不急于恋爱。因为四年大学生活毕竟短暂而简单,且工作无着落,经济不独立,而毕业后可能不处一地又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为了摆脱青年人特有的孤独感而恋爱,为了害怕别人的嘲笑而恋爱,则只能带来无尽的烦恼与惆怅。莎士比亚曾说: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上的。要相信,天涯处处有芳草,不愁他日无知音。再次,如果学生对未来事业和婚姻家庭有认真的考虑,在共同学习、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爱情,并且双方能驾驭各自的感情,把爱情和学习统一起来,双方就应排除各种困难和障碍,终成眷属。因为真正的爱能够鼓舞人,能够唤醒内心沉睡着的力量。为了这一刻骨铭心的爱,付出多少代价都是值得的。最后,爱情可能是甘露,给人以幸福与快乐,也可能是苦水,给人以痛苦与烦恼。所以,爱情的建立,应有利于职业的选择和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彼此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要珍惜爱情,也要珍惜事业,歌德有句名言说得好:理想和爱情是伟大行为的双翼。因此,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追求“爱”的欢乐,搏击、进取才是大学生人生的主旋律,才是有志者的人生真谛。

【注释】

[1]《鲁迅全集》第4卷,第207页。

[2]《鲁迅全集》第4卷,第207~208页。

[3]《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58页。

[4]黑格尔《美学》第二卷,第3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