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们在了解青少年学生课外阅读总体状况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部分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又选择部分职业高中学生作了对比调查,并开展了网络调查和现场调查,充分了解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同时,访谈了李世良校长和部分老师,就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了分析,认真思考加强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而通过对职业高中学生的调查了解到,选择休闲娱乐的学生占到了41.8%。

研究者: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朱炳颖 吕奕衡 崔宇阳 卢禹良

指导教师:公维贵

【摘要】 本文以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方式,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最喜爱的图书类型、阅读载体、阅读数量和方法等进行调查,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等作了汇总分析;并通过访谈第一中学校长和部分语文老师,深入挖掘影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原因及建议。在此基础上,就推进加强高中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课外阅读;阅读方法;调查报告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语文学科,以其特有的人文色彩、民族个性和审美要求,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人格操守、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发展。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促使更好地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作者的感情,为语文学习提供更多、更好地帮助。《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1]在高中学习生活中,经常有学生因课外阅读积累不足,难以实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而造成理解力差、缺乏阅读体验等学习上的困难。

为此,我们在了解青少年学生课外阅读总体状况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部分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又选择部分职业高中学生作了对比调查,并开展了网络调查和现场调查,充分了解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同时,访谈了李世良校长和部分老师,就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了分析,认真思考加强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建议。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加强课外阅读的对策建议,着力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向着更加科学、更加务实、更加高效的目标发展。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访谈法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临沂一中、临沂三中等普通高中学生进行,并选择临沂第一职业学校的职业高中学生进行了对比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累计发放、收回问卷342份,有效问卷326份,其中普通高中204份、职业高中122份。并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委托琅琊新闻网对老师、学生家长、学生等多个层面的人群进行了调查,参与调查对象92人,其中学生家长77人,获取了更为丰富的调查资料。问卷调查设有7个项目,包括阅读的目的、最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型、课外阅读的主要载体和来源、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年的阅读量、影响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及对课外阅读的建议等方面。每个调查项目设有三个选项。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高中一至三年级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现场调查通过电话、QQ联系预约和随机选择调查对象等方式,对临沂一中30名学生进行面对面调查,主要围绕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有没有制订阅读计划、是否坚持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理解能力能否满足学习需要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高中生是否掌握并坚持科学的阅读方法。

访谈前,我们讨论设计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特点、高中生课外阅读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造成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原因、加强和推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访谈李世良校长和临沂一中、临沂第一职业学校的4名语文老师,掌握了更加权威、翔实的资料,对影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一)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特点

1.从阅读的目的看,提高作文水平是大部分高中生的首要选择

大部分高中生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部分学生把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作为阅读的主要目的,说明他们对于未来发展有着更加长远的目标追求;少部分学生把休闲娱乐作为阅读的主要目的,说明有的学生把阅读作为释放学习压力的一种方式,也不排除个别学生面对未来目标不坚定,尚处于摇摆和迷茫之中。从调查情况看,如表1所示,高中一、二、三年级学生选择提高作文水平的均超过50%,但呈递减趋势;选择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学生,则呈递增趋势,由11.8%、18.8%,增长到32%;选择休闲娱乐的学生,呈逐步递减的趋势,由29.4%、26.1%,到高三减少为16%。而通过对职业高中学生的调查了解到,选择休闲娱乐的学生占到了41.8%。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阅读的目的,与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的大小密切相关,也与个人知识能力的增长相辅相成。

表1 阅读的目的

2.从最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型看,阅读中外名著、经典是高中生阅读的“主旋律”

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阅读的自主能力增强,个人阅读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在图书类型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受传统文化熏陶和阅读考试选题的影响,阅读中外名著、经典成为大多数高中生的主流需要。从调查情况看,如表2所示,选择阅读中外名著、经典的高中生占63.7%,远超玄幻、科幻小说和言情、武侠小说两个选项。而通过对职业高中学生的调查,选择中外名著、经典的学生仅占41.8%,而选择玄幻、科幻小说的占到了38.5%。从中可以看出,作为从中考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中生,在最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型上选择更为理性,利用有限的时间优先阅读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的中外名著和经典书目。

表2 最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型

3.从课外阅读的主要载体和来源看,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方式趋向“多元化”

在被调查高中生中,如表3所示,传统的购买图书仍然是最主要的阅读来源,占到了56.9%,其中高二学生更是占到了66.7%,说明买书、读书、藏书仍然是高中生的重要习惯之一;选择借阅图书的学生比例次之,说明图书借阅因书目丰富、范围广泛、方式灵活,已成为学生可信赖的重要阅读来源。在此方面,临沂一中历来重视图书馆建设,增加开放时间,加大新图书购买力度,为学生借阅图书提供了更多方便。同时,通过电子书或网络阅读成为高中生阅读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网络在家庭的普及和手机上网的日趋方便,为高中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渠道,随时随地阅读成为高中生的便捷选择,方便了高中生课余时间的利用。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以及学校对阅读的重视,为高中生课外阅读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载体,促进了“多元化”阅读的实现。

表3 课外阅读的主要载体和来源

4.从课外阅读的时间看,坚持每周阅读已成为高中生的自觉习惯

从课外阅读的时间看,如表4所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坚持每周阅读,其中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1~3.5小时的最多,占53.4%;而超过每周3.5小时的为26%,每周阅读时间少于1小时的仅占20.6%。为促进学生阅读,临沂一中坚持每周为学生开设阅读课,加强阅读指导,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帮助。根据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分年级调查数据,随着年级的增长,每周阅读时间少于1小时和1—3.5小时的学生占比逐步增加,而阅读时间3.5小时以上的学生逐步减少。由此可以看出,高考始终是高中生面临的首要任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是高中生必须正确面对并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表4 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

5.从每年的阅读量看,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数量不均衡

为促进学生阅读,临沂一中语文老师每学期都要向学生推荐一本书进行精读,并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带领学生阅读,组织学生交流,发挥了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主动阅读已成为大多数高中生的自觉行动,但受阅读习惯、方法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数量不均衡。在对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分年级调查中,如表5所示,随着年级增长,总体阅读量呈逐级减少的趋势,每年阅读量6~20本的学生由高一时的47.1%,逐步增加到55.1%、56%;每年阅读量21本以上的学生由高一时的18.8%,逐步减少到11.6%、8%。同时,每年阅读量1~5本的高中学生占比达30%以上,难以达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方面能力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高中生都能主动阅读,但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对阅读效率的掌控,充分体现出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表5 每年的阅读量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阅读范围偏窄,“功利性阅读”突出

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面相对比较窄,阅读类型较为单一。虽然阅读中外名著、经典的需求比较强烈,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应对考试。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般不鼓励学生进行兴趣性的阅读,大多偏重于以阅读作文选、科普知识等积累素材式的阅读,都是比较“功利性”的阅读。其中,在对高中生阅读目的的调查中,55.9%的学生选择了提高作文水平,仅有19.1%的学生选择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甚至低于选择休闲娱乐的学生比例。

2.阅读书目偏少,未确立真正的文化意识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充裕,阅读量总体偏少。通过调查,每年阅读量超过21本的学生仅占13.7%。同时,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底蕴不厚、基础不牢、积累不足,严重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根据临沂一中对学生的调查,高中学段之前通读“四大名著”的学生仅占13.6%,读过中外近现代经典的仅占31.4%。由于阅读的先天不足,高中生仍未确立真正的文化意识,直接后果就是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应试考生,更严重的后果是培养出的学生缺少人文关怀,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

3.阅读能力偏弱,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中生自身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课外阅读缺乏明确目标和计划,未养成科学阅读、高效阅读的好习惯。在对临沂一中30名学生的现场调查中发现,没有学生制订专门的阅读计划;仅有3名学生坚持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近半数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欠缺,在书面表达、口头表达、演讲等方面缺乏逻辑性,亟需提高。调查结果还显示,选择玄幻科幻、言情武侠小说作为最喜爱书籍类型的学生占36.3%,此类书籍主题空泛、质量参差不齐,反映出这部分学生未真正把阅读作为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的重要工具,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4.阅读素养偏低,未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式不科学、碎片化阅读、浅层次阅读比较多,系统性、深刻性阅读比较少。高中生由于课程、学业比较紧张,学校往往侧重于指导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像整体的兴趣性阅读、连续性阅读、“大部头”阅读的时间不充裕,学校难以提供阅读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不利于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从临沂一中教学实践看,阅读素养不足已成为尖子生突破提升的瓶颈之一,很多尖子生表示,制约学业进一步提升的因素已不是应试技巧,而是集中体现为人文素养、理解表达、见识视野、思想深度等能力的欠缺。

(三)原因分析

1.从教育机制看,课外阅读尚停留在“散养”阶段,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引导,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教育部门未制订科学的阅读规划,仍停留在开展“书香工程”、国学教育等专项阅读活动的层面,仅限于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至于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读多少,缺乏科学、系统的检查和指导。对学生阅读的督促检查,主要以背诵国学、古诗等作为衡量标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措施不多、方法不活。在教育评价方面,客观上仍以成绩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考试考核,相应地忽视了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同时,当前各类考试涉及的题目,仍偏重于对应试知识的考查,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还不够全面,读书往往不如做题提分多、见效快,客观上导致了“功利性阅读”的现象尤为突出。

2.从社会环境看,家长、学校和老师对阅读不重视,缺乏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是造成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

家长、学校和老师急功近利,重点关注高考考什么、哪些提分有用、哪些见效快,迫切地希望阅读能马上转化成考试的成绩。面对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老师看重的是“一本”过线数量,想当然地认为课外阅读是慢功夫,占用时间不少,但提分收益不多,存在“读了白读”的想法。家长受个人认识和文化程度的影响,片面地认为课外阅读是看“闲书”,会影响学习,对孩子阅读非但不支持,还横加干涉。为了“眼前利益”,让学生扎进作业堆、纵身“题海”,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学生家长占参与调查对象83.7%的网络调查中,有66.3%的调查对象认为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作文水平,大家的焦灼心态可见一斑。同时,由于图书出版商业气息浓厚,图书价格居高不下,内容主题哗众取宠,文字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家长不敢购买,老师慎重推荐,对高中生课外阅读也存在一定影响。

3.从课程设置看,高中生课业负担沉重,腾不出时间和精力阅读,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

在当前高考的大旗之下,高中生可自主安排的课余时间太少,疲于应对日常文化科目的学习,而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学业负担成为影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一大障碍。在被调查普通高中学生中,84.3%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是影响课外阅读的最主要困难。高中教材虽历经多次修订,更加注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最终的高考仍然要靠分数一决高下。普通高中为追求更高的升学率,只好一手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一手紧抓应试教育的“缰绳”,造就了诸如衡水中学、毛坦厂“高考工厂”等高考“神话”,成为各地中学竞相膜拜的“标杆”。据了解,在临沂市46所普通高中中,仅临沂一中正常开设阅读和音体美课,另外除个别学校每周开设1—2节体育课之外,全部满负荷开设文化课,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极大地挤压。

4.从学生自身看,在外界诱惑面前比较浮躁,未坚持科学的阅读习惯,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观原因

当下,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电脑,社会上游戏室、网吧随处可见,受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学生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声音式的东西,对阅读的兴趣和对文字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玩游戏、看通俗读物上。通过调查发现,32.5%的学生认为对阅读不感兴趣,不如看电视或上网有意思。由于家庭对阅读的启蒙教育缺失,未注重从小培养和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造成错误导向,学生片面地认为阅读并非为了领略语言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根据网络调查掌握的情况,65.2%的参与调查对象最喜爱的图书类型是玄幻、科幻小说,选择中外名著、经典的仅占22.8%,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若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一代人知识、思维和文学修养的贫乏,必须予以警醒。

(四)对策建议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担负起责任,为高中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推动他们主动阅读、快乐阅读、高效阅读。为此,要坚持从早入手,从娃娃抓起,通力协作,不断创新课外阅读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提升高中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1.加强规划引领,完善阅读促进机制

教育部门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落实青少年素质教育规划,创新高中生综合评价模式,鼓励学生阅读。重视阅读政策研究,科学编制中小学生阅读规划,引领、指导课外阅读活动,夯实课外阅读的底蕴和基础。

建立完善阅读综合评价机制,构建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班级、班级评价学生“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并通过普查、抽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督导考核。探索设立高中生阅读档案,实行学分制管理,积极呼吁并推动纳入高校招生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全天候开放图书室,优化课外阅读环境和氛围。积极改革老师考评机制,并通过开设阅读课、举办“阅读节”和阅读沙龙、开展阅读竞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方式,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加强家校沟通,引导教育家长重视、支持课外阅读。

2.积极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悦读”氛围

坚持从娃娃抓起,加强阅读启蒙教育,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积极为孩子选书、读书,并借助有声读物,引导孩子看图、听书,为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夯实基础。摒弃“读闲书”的错误观念,支持孩子课外阅读,积极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为孩子当好榜样。

借鉴汉字书写大赛成功经验,积极举办以“读国学、读经典”为主题的阅读大赛,并通过喜闻乐见、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的配套竞赛活动,倡导全民阅读之风。

探索“阅读+互联网”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交互式”阅读软件[3]和国学经典、名著的配套读练教材,通过分书目、分章节设置内容提问、闯关升级、积分奖励等环节,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推进指导交流,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不只是语文老师的“独角戏”,而是各科老师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老师要认真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上狠下功夫。要改变“读了白读”的传统观念,主动减轻作业量,从有限的课时中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

要结合课程安排,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参与度高、能够触及灵魂的阅读交流、比赛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高效、科学阅读的好习惯。

要帮助学生推荐经典书目,选择优秀读本,引导开展图书借阅、转让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增强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倡导“个性化阅读”。

4.培养良好习惯,提升课外阅读效能

作为高中生,首先要提升阅读在个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把阅读作为高中时期提高成绩、开阔视野的一种途径,更应该把阅读作为毕生的一种爱好,甚至是人生进步的一架阶梯,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久久为功,坚持不懈。

要杜绝盲目阅读,明确阅读目标和重点,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充分发挥阅读的正向激励作用。坚持体验式阅读,阅读前深入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促进知识积累,增强阅读效果。

要科学制订阅读计划,结合高中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分配课余时间和精力。要坚持劳逸结合,把阅读作为一种放松方式,在娱乐休闲和积累知识之间寻找动态平衡,每天在完成各科学习任务的同时,见缝插针,自觉利用课余时间穿插阅读,务求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5.深入研究思考,掌握科学阅读方法

广泛学习借鉴。学习毛泽东、华罗庚等名人读书方法,比如学思结合法、善于“挤”“钻”法、猜想读书法、厚薄读书法等,辩证消化吸收,推进阅读方法创新,读以致用,用以促读。利用阅读课的宝贵时间,主动和老师、同学们沟通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理性选择书籍。正确把握兴趣爱好,理性选择最有意义的、最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认真听取师长意见,精心选择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课外书籍,尽量规避网络玄幻和言情武侠小说。积极寻求各科老师帮助,在每一学科中择取一些既可提高考试成绩,又能提升综合素养的书籍。

坚持融会贯通。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既做到内容宽泛“广涉猎”,又要重点突出“精钻研”,切忌只顾数量,舍本逐末。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摘抄,记好笔记,在丰富自身内涵的同时积累好词好句,不断提升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

三、结语

高中生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后备力量,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尤为重要、十分紧迫。加强高中生阅读的规划、引导、促进工作,应切实通过机制创新、氛围构建、指导交流、习惯养成、方法总结等,持续推动自主阅读、高效阅读、创新阅读,才能不断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和全社会的文化底蕴。

致谢

本调查得到了临沂一中李世良校长和临沂一中、临沂三中、临沂第一职业学校等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并得到登峰杯学术作品竞赛复赛评委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杨青松.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2012(9):55.

[2]邓梦娇,林鹏,郑会敏.李世良委员:全民阅读从小抓起 构建书香校园[OL].大众网,2016.

[3]魏海洋,郝园园,朱薪雨.技能人才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不阅读影响思想深度[N].半岛都市报,2016.

[4]李娟.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浅析[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2014(15):81.

[5]周国芳.李世良:制定《山东省中小学生十年阅读规划》[N].齐鲁晚报,2016.

[1] 摘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8.5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阅读与鉴赏

[2]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3] 交互式阅读就是通过电子设备实现互动性的阅读。让阅读不仅是单一、单调的逐页翻看文字,而是通过交互应用,将简单的文字书籍制作成动画形式,可通过听、看、玩进行阅读,还可实现人机互动、参与其中,不但能够增加阅读的愉悦性,还能够提高阅读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