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记剧及改编剧的审美精神及其类型特征

传记剧及改编剧的审美精神及其类型特征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这种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的雏形,最早,可以说,在电视剧直播时期就已出现。现在看来,最初创作的这三部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是有贡献的,它们初步揭示了这一类电视剧的艺术文本的分类学的美学特征,也开始探索了这一类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创作的道路。

第三节 传记剧及改编剧的审美精神及其类型特征

先说传记剧,即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

在我国,这种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的雏形,最早,可以说,在电视剧直播时期就已出现。即使当时的作品还不具有严格的“传记”色彩,但是,它们已经就一个真实而又有某种名气的人物做电视戏剧的叙事了。你看,光是中央电视台(前身为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就有,1958年的《党救活了他(邱康财)》,1960年的《刘文学》,1961年的《韩梅梅》,1963年的《江姐》,1965年的《小英雄雨来》,1966年的《焦裕禄》, 1979年的《永不凋谢的红花(张志新)》。不过,那都是单本电视剧,叙事重点有的,比如《党救活了他(邱康财)》还偏重于事;有的,倒是偏重在人,却以报告文学式的模样儿问世,而少有“剧”的“戏”味儿。到1981年湖北电视台录制的单本剧《洁白的手帕》,向前推进了一步。我在前面提到过,那部戏讲述的是宋庆龄在抗战胜利后由重庆返回上海途中营救两个小孤儿的故事。不过,它依然是雏形。之所以说是雏形,就因为它还只是一个故事的艺术演绎,还不足以在时间上构成一段人生的经历,但是,它开启了名人、伟人的生活事迹在电视剧里作艺术叙事的先河,为日后真正意义上的人物传记叙事摸索了道路,也功不可没。随后,在1982年由河南电视台录制的《周总理的一天》,把周恩来这样一位伟人一天里的故事串连在一起,讲他一天之中怎样给理发师的老板送新药,怎样去人民大会堂参加某服务员的婚礼,到某化工厂解决污染问题,到幼儿园看孩子们,直到接见外宾,参加国务会议,等等,这就构成一个横断面的人生经历,把人物传记叙事更向前推进一步了(24)。1983年中央台、武汉部队、空政话剧团联合录制的《朱伯儒的故事》也属于这样的作品。

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作品正式登场,是浙江电视台1982—1983年录制的4集电视连续剧《鲁迅》,1983年录制的6集电视连续剧《华罗庚》,还有吉林电视台1984年录制的5集电视连续剧《少帅传奇》。《鲁迅》的主创是,编剧,童汀苗、史践凡;导演,史践凡;摄像,周凯光;美术,闵宗泗;主演,王宏海(饰少年鲁迅)、王若荔(饰鲁母)、瞿翟(饰周伯宜)、李冰(饰周介孚)。这部戏从在北京做翰林的鲁迅的祖父周介孚说起,讲述周家鼎盛时期的诸多亲友是如何以各种不同的“爱”给鲁迅以影响,以及儿时的鲁迅又是怎样朦胧地认识这些“爱”的。接下来,就讲到鲁迅13岁的时候,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被光绪皇帝亲自批复处以“斩监候,秋后处决”,获罪入狱,父亲周伯宜也被革去秀才功名,一病不起。为营救祖父,医治父亲的重病,周家卖尽田产,逐渐堕入困境,年幼的鲁迅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也饱尝了世态炎凉,看透了人世真相。全剧再现的就是这鲁迅少年时代人生经历。《华罗庚》的主创是,编剧,陆天明、徐宏、顾迈南;导演,王梨;摄像,王殿臣;主演,陈炳灿(饰少年华罗庚)、王树德(饰青年华罗庚)、佟瑞敏(饰王维尧)。这部戏展示的是华罗庚初中和中专那个阶段的经历,塑造的是一个倔强内向、聪明深沉、迷书若愚、不屈不挠的小华罗庚的形象,还围绕着他生动地刻画了一群不同人物的各具特征的性格,比如,华罗庚的父亲、母亲、妻子、姐姐,韩校长、王老师、俞局长、杨会长,华罗庚的同学郑景堂、杨显州,以及信教的少女和老图书管理员,等等。在这些人之间充分演绎彼此的丰富而又复杂的感情。《少帅传奇》的主创是,编剧,李政、赵云声;导演,姚秀兰、丁一民;摄像,赵勤、王连富;主演,寇振海(饰张学良)。这部戏从“皇姑屯炸车案”发生之后说起,讲述东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擦亮眼睛,看清时局,分清是非,认清敌我,力排众议,挺身而出,坚决维护民族尊严和走上爱国统一道路的一段历史。现在看来,最初创作的这三部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是有贡献的,它们初步揭示了这一类电视剧的艺术文本的分类学的美学特征,也开始探索了这一类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创作的道路。

同类作品还有1984年的《徐悲鸿》、《张露萍》,1985年的《欧阳海》、《泥人张》、《向警予》、《陈毅请客》、《体操王子李宁》、《欧阳海之歌》、《郑和下西洋》、《陈毅赔情》、《巴山女县长》、《一个叫许淑娴的人》、《郑板桥》、《少奇同志在东北》,1986年的《林则徐》、《诸葛亮》、《包公》、《孙武出山》、《范仲淹》、《寅初亭》、《李宗仁归来》、《陈毅与刺客》、《鲁迅在日本》、《孙中山羊城蒙难记》、《孙中山与宋庆龄》、《黄兴》、《少奇同志在皖东》、《朱德》,1987的《张仲景》、《林则徐在伊犁》、《柔石与鲁迅》、《少奇在安源》、《努尔哈赤》、《熊元启》、《巧会康熙》、《马本斋传奇》、《谢觉哉在兰州》、《刘连仁》、《黄敬斋》、《郑成功》、《徐特立》、《欧阳修》、《范旭东》、《朱元璋》, 1988年的《蒲松龄》、《石达开》、《曹雪芹梦断西山》、《严凤英》、《爱新觉罗·浩》、《乾隆皇帝下江南》、《俞培伦大将军》、《杨闇公》、《千里跃进大别山》、《评梅女士》、《秋白之死》、《邹韬奋》、《末代皇帝》、《传奇夫人》、《陈云出川》、《蔺相如》,1989年的《华佗出家》、《萧红》、《袁崇焕》、《吴玉章》、《刘守贞》、《嘎达梅林》、《吴三桂轶事》、《蔡和森》、《孔丘》、《赵梦桃》、《赵树理和他的乡亲们》、《廖承志在追忆着》、《李大钊》、《铁人》、《一个叫姚金兰的人》、《柳亚子》。这里边,已经有了当时可以称得上是宏篇巨制的16集的《努尔哈赤》了。

1990年以后的作品更多。光是获得“飞天奖”的,就有1990年度的《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焦裕禄》(6集新版)、《少年毛泽东》,1991年度的《大唐名相》、《孔子》、《常香玉》、《赵尚志》、《瞎子阿炳》、《朱自清》、《朱生豪》、《曹雪芹》,1992年度的《唐明皇》、《啊,王稼祥》、《帅大姐》、《张培英》、《李济深北行》,1993年度的《戈公振》、《童年周恩来》,1994年度的《大老板程长庚》、《马本斋》(8集新版)、《法官潘火中》、《周恩来在大连》、《刘胡兰》,1995年度的《孔繁森》、《邓颖超和她的妈妈》、《总督张之洞》、《郁达夫之死》、《吴贻芳》,1996年度的《弘一大师》、《林则徐》(18集新版)、《司马迁》、《毛泽东在陕北》、《吴天祥的故事》、《民警程广泉》,1997年度的《周恩来在上海》、《潘汉年》、《汉武帝》、《马寅初》、《华罗庚》(7集新版)、《刘天华》、《司马相如》,1998年度的《郭兰英》、《铁血英才刘伯坚》、《黄克诚》、《少奇同志》、《朱德上井冈》、《小萝卜头》,1999年度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李克农》、《徐海东大将》、《邓小平在1950》、《杨虎城的最后岁月》、《曹靖华和他的父亲》、《李向群》, 2000年度的《一代廉吏于成龙》、《大地之子——蔡希陶的故事》、《海瑞》、《关汉卿传奇》、《赵世炎》、《红岸——邓小平在1929》,2001年度的《孙中山》、《文成公主》、《张闻天》、《中国保尔——吴运铎》,2002年度的《张学良》、《周恩来在贵阳》、《小白玉霜》、《潘张玉良》、《李清照》,2003年度的《郭秀明》、《邓小平在重庆》,2004年度的《汉武大帝》、《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成吉思汗》。另外,还有获得其他奖项的作品,比如《罗荣桓元帅》、《彭真》、《冼星海》、《任长霞》,未到评奖年限尚未参评的作品,比如《陈赓大将》、《上将许世友》、《鉴真东渡》,等等。

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里,一些作品的主创人员就自己的创作体验写作的文章,还有一些电视剧理论工作者写的文章,实际上都对这一类题材的电视剧作品作了自己的理论界定。比如,就创作者而言,我们可以读到早年《鲁迅》一剧导演史践凡写的《传记性连续故事片初探》,《华罗庚》一剧导演王梨写的《走民族化的路——导演〈华罗庚〉的一点体会》,也可以读到《张学良》一剧编剧王朝柱写的《一个民族功臣的悲壮情怀——记电视连续剧〈张学良〉》,《罗荣桓元帅》一剧的主创张玉华写的《用元帅精神塑造元帅形象》,等等,当然,还有大量的剧评文字。

后来,人们开始规范这一类题材电视剧的理论阐释。比如,那部《电视辞典》说的是:

传记剧 描写人物事迹的电视剧。常以有一定影响的政治家、领袖、科学家、艺术家以及其他著名人物为描写对象,着重反映他们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或表现他们的一生,或截取他们生活中的某一横断面。要求尊重历史事实,也允许进行一定的合理的艺术处理。(25)

那部《电视艺术辞典》则说:

电视传记剧 是记叙人物事迹,特别是为名人和伟人立传的电视剧,故而常以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以及其他著名人物为描写对象,艺术地反映他们的生活经历、杰出贡献、思想品德和精神面貌。电视传记剧,无论是表现其一生历史,或是仅截取其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应将为之立传的主人公选准,将表现角度选好,这是前提。应处理好“传”和“剧”,“剧”和“情”的关系,并将其有机地统一起来。因为伟人和名人的生活经历和事业成就较为丰富,一般采用电视连续剧形式较为适宜。电视传记剧的创作,须遵循如下的创作原则:首先,素材选择要真实:电视传记剧,既然是人物的传记,就要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要求素材的选择要力求真实。其次,“传”、“剧”两者要统一:传记,要求记载真人真事;电视剧,要求人物有性格,故事吸引人,因此,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将“剧”编好,便成了必须追求的目标。再次,人物性格和感情要开掘:电视传记剧,不能单纯靠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吸引观众,更应将要点放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感情的开掘上,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鲁迅》、《华罗庚》、《努尔哈赤》、《秋白之死》等,都是我国电视屏幕上的著名电视传记剧。(26)

现在,我综合各种意见,对这种题材的电视剧的分类学的审美特征,或者说,它的文体特征,阐释如下:

关于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的传主,除了像《任长霞》这样取材于当下现实生活中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电视剧带有某种人物传记色彩之外,其余的,几乎全都在历史题材电视剧或者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范围之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