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播连续剧的特点及创作特征

广播连续剧的特点及创作特征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广播连续剧一、概说广播连续剧,是一种分集连续播出的多部集广播剧形式。广播连续剧集集相续、环环相扣,类似我国的古典章回小说和长篇评书。广播连续剧之“连续”,就要求它采用开放型的情节结构。

第一节广播连续剧

一、概说

广播连续剧,是一种分集连续播出的多部集广播剧形式。它一般在三集以上,内容较为丰富复杂,主要人物和情节贯穿全剧,每集构成整个故事的一部分,又是独立的整体,只是在结尾时留下悬念,以待下集人物和情节再继续发展。广播连续剧集集相续、环环相扣,类似我国的古典章回小说和长篇评书。

二、广播连续剧的艺术特点

连续剧属于长篇叙事作品,在艺术上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

(一)较大的时空框架,统筹的时间安排

从全剧来看,一部连续剧,有着较大的时空框架,编剧者一定要有一个总体构想。事件的设置、人物的安排、几条情节线的铺展,都需事先心中有数,否则,就要乱套了。要考虑好全剧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然后才好确定每一集的具体任务。

(二)叙事与写人

事件和人物的连续性是连续剧的主要特征。广播连续剧既可以展开一个复杂事件曲折发展的过程,又可以细腻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性格成长经历。在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两方面都有充分的艺术表现力。

有的广播剧以叙事为主,以事件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主因,在曲折的情节发展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广播剧《高三三班纪事》,就是通过高三三班在临近高考时发生的许多故事,来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性格的。

还有的作品以写人为主,主要描写人物的人生经历、人物性格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从人带事,事件是由于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随人物的发展而出现的。如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5集广播连续剧《瓦氏夫人》,该剧全景式地叙述明朝名将瓦氏夫人率领壮族俍兵远赴江浙抗击倭寇的过程。瓦氏夫人在57岁时代替孙儿出征,率领广西俍兵奔赴江浙地区,英勇抗击倭寇,建立不朽功勋。瓦氏夫人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性格是随着她的人生经历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不断发生的各个事件则又是由瓦氏夫人这个人物带出来的。瓦氏夫人在田州应召出征,英勇善战、浴血沙场、杀敌无数,同时又严于律己、爱护百姓、秋毫无犯、最终取得胜利,受到奖赏……人物不断增加,事件随之出现,但这些都是为了塑造瓦氏夫人才存在的。

在大多数的广播连续剧中,叙事和写人往往互为主导,复杂交错。人物、事件互相引导、交织。事件表现和塑造了人物性格,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又引出新的冲突、新的事件。外部事件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一起推动剧情的发展。

(三)宽广的生活场景与丰富的思想内涵

广播连续剧较之单本剧具有较为宽广的时空框架、较大的艺术容量和自由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从一部优秀的广播连续剧中,我们往往能看到一幅千姿百态的时代风俗画卷,了解到社会历史在某一时期的发展变化。如从《瓦氏夫人》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瓦氏夫人等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了解明朝社会的风云变幻和壮族的民族风情。壮族的音乐、山歌,喝香糯酒、吃槟榔、绣绣球和生祭等民俗风情,以及鸳鸯阵、七人为伍等独特的军事文化,无不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气息,给听众创造了享受民族诗篇的新奇感觉。武戏文唱,抒情表意,民族生活,风情万千,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广播连续剧在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上的优势也来自于它的艺术容量。思想内容的表现并不是直露的宣传,而应该是从社会历史的变迁,从丰富可信的人物形象中自然流露的。如瓦氏夫人抗倭的这段历史,表现了中华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不屈不挠,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光荣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主题思想,更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本质,获得了更持久的艺术魅力。

三、广播连续剧的创作特征

(一)选材

广播连续剧的创作中,应当选取那些适合连续剧艺术特点的生活材料。但是它与电视连续剧是不同的。电视连续剧可以容纳复杂的矛盾冲突、众多的人物形象和纷繁错杂的社会情况,而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广播剧作者只能依靠人物对话、解说员的解说、音乐和音响效果这些有限的声音因素。倘若一部广播剧中的人物过多,听众难免会张冠李戴,引起混乱,所以即使在广播连续剧中,人物设置也不能过多,多重矛盾、多线结构、众多人物的素材都不适合广播剧的艺术本质特征。

选材中既不能片面求“大”,但也不能太“小”。单薄的人物,狭小的生活场景,缺乏变化的人物性格,都不适合于连续剧的创作。目前广播剧的专业编剧为数极少,专业剧作家涉足广播剧的也为数不多,有相当一部分广播剧是从小说、戏剧、影视等文学作品或文学脚本改编过来的。对广播剧创作而言,原小说、话剧文本都是创作的素材,在尊重原作基础上,需要在一个新的立意和明确的思路之下,对原作所提供的素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和提炼。

(二)结构

广播连续剧的结构往往采用局部的开放型艺术结构与整体的封闭式结构相结合的形式。

广播连续剧之“连续”,就要求它采用开放型的情节结构。从一点细小情节或从一个主要人物生发出来,将众多的人生情状、事件冲突连接起来,不断地发展演绎下去。

如广播连续剧《深山秋叶红》。该剧讲述的是西部新线云岭铁路养护工区一群巡道工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主人公李红叶不是巡道工,她是一位因公殉职的工长冉大林的妻子,为了丈夫的遗愿,她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与生活的艰辛,其内心的痛苦是不能言语的。从丈夫牺牲的那天起,李红叶就自愿顶替了冉大林的工作,为工区敲钟,为工友做饭。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她把整个身心都扑在了这几个巡道工的身上,她“长嫂当母”,用母爱关怀着身边的每一个弟兄:为大伙缝洗衣物;想方设法养鸡种菜,改善大家的伙食;费尽心血为巡道工牵线相亲;是否回广州的矛盾;如何才能改变环境……人物不断分化,事件也一件件增多,新的冲突不断产生。

总之,连续剧如果具体到某一集,甚至某一段落,肯定是开放型的结构。只有留下伏笔、留下悬念或新的情节线索,故事才能发展下去。但从整体上看,连续剧再长也是要结束的。因此,全剧结构又往往是封闭型的,或大团圆,或主要事件结束,总是有一个明确的结束感。

(三)总体的统筹安排与“集”的观念

广播连续剧是一集一集播放的,即把全剧按时间的规定切割成一个一个的块块,形成一个一个的“集”,犹如章回小说的“章”或“回”。“集”对全剧来说是一个局部,这里就存在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全剧的完整性与局部的切割形成又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对全剧有了一个总的构思之后,就要对每一集进行具体的构思。在构思每一集的人与事时,又必须时时想到它们在全剧中的地位、作用,不能把好的“招数”都在一集中用尽,而要统筹安排。这样,才能使每一集都有光彩,合起来又构成全剧的统一的整体。而且集与集之间要环环相扣,吸引听众听下去。集也有只是起铺垫作用的,对于这样的“集”,更要用心写好,使其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每一集可以有高潮,合起来的全剧也可以有高潮。

以广播连续剧《瓦氏夫人》为例,在第一集中,瓦氏夫人向张经总督请战出征。她的思想动机是:“泱泱中华是一家,当年我们遭受交趾人侵害时,官军的汉族兄弟赶来救我们,如今江浙汉族百姓遭受倭患,我们岂能袖手旁观?”瓦氏夫人这种壮汉一家、互相救助的观念折射出的是爱国主义的光芒,为全剧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接着,作者从士兵百姓和将军官员两个层面来演绎民族团结、抗击倭寇的主题。所以,第二集写俍兵在奔赴前线的途中与洗劫村庄的倭寇猝然相遇,瓦氏夫人的侍卫女兵达兰奋勇杀敌,解救了被倭寇围攻的汉族青年鱼叉李,在下层士兵与百姓方面表现壮族救汉族的行动。而汉族官军在白喜将军的带领下,为抢头功,陷入倭寇重围。瓦氏夫人不计前嫌,率兵解救官军,又在将军官员的层面上,实践“岂能袖手旁观”的诺言。壮族俍兵的两次相救,起到了消除汉族军队和百姓误会的作用。这样才会有后来的达兰在违反军规将被处决时,鱼叉李设法相救;才会有白喜将军向瓦氏夫人致谢和表示歉意,最后亲自舍命前去救回瓦氏夫人的孙子岑大寿。汉族救壮族的情节意义在于,两个民族平等以待,互相理解,共赴国难,同心协力,消灭倭寇。于是,“救人”中生与死的矛盾所构成的戏剧冲突,演化为惊心动魄的情节,承载起全剧的主题,昭示出中华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消灭侵略者的思想内涵。

(四)悬念的设置

广播连续剧作为一个艺术整体,一般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总悬念、总危机和总冲突,而每一集,又各有既为总冲突服务又相对独立的分冲突,集与集之间以一条环环相扣的悬念链相衔接,这条悬念链由一系列小的危机构成,设在每一集的结束处,目的是吊听众胃口,吸引听众连续收听下去。

广播连续剧的每一集都要完成全剧一定的任务,解决一定的矛盾冲突,而它又不可能完成全部任务,并且远远不能解决全剧的矛盾冲突,它只是全剧情节和戏剧冲突的一个发展环节。就该集戏剧冲突来说,它是独立的,但就全剧来看,它留下的悬念,又使它必然与下集发生一定的联系,影响下集矛盾冲突的展开。

如连续剧《高三三班纪事》,整体上的悬念是钱宁老师如何带领后进班级高三三班同学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圆满结束高中生活,而在每一集快结束时,老师的原定计划或某个学生的特殊情况与现实产生矛盾冲突,突然处于危机之中,造成听众的期待。

(五)人物的命运感和人情的渲染

广播连续剧展现人物曲折命运和仔细渲染人物感情变化的特点是它深受广大听众欢迎的重要原因。因此,广播连续剧往往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人与人的关系纠葛,感情冲突上大做文章。同时又细腻、深入地反复渲染人物感情,使听众逐渐与人物产生感情和思想上的共鸣和认同,并吸引他们关注人物命运的变化和事件的发展。像瓦氏夫人的艰辛抗击倭寇之路与她的申明大义、忍辱负重(《瓦氏夫人》),像钱宁老师及高三三班全体同学的高考征程(《高三三班纪事》),以及李红叶的曲折人生(《深山秋叶红》)等,都深深打动了听众,使他们欲罢不能地与主人公一起去体验人生的悲欢与欣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