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的特点

广播的特点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广播的特点早在苏维埃俄国时期,列宁就把刚刚试验成功的无线电广播称作“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在广播事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了解和研究广播特点,将有助于自觉按广播特点办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更好地为听众服务。传播迅速确为广播一大优势。先声夺人,分秒必争,以快取胜,已成为各级广播电台发展广播优势的有效途径。因此,扬长避短是所有广播电台的必由之路。

一、广播的特点

早在苏维埃俄国时期,列宁就把刚刚试验成功的无线电广播(当时还没有这个名词)称作“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列宁不仅肯定了广播具有报纸的传播功能,而且也道出了广播有别于报纸的两个特点:“不要纸张”——传的是电波;“没有距离”——传播范围不受限制。列宁是最早提出广播特点的人。在广播事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了解和研究广播特点,将有助于自觉按广播特点办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更好地为听众服务。

我们先来看一看广播传播方式的基本构成因素。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金属导线传送声音的传播工具。这就是说,构成事实上的广播起码必须具备两种因素:声音(语言)——编辑部同听众交流的媒介;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手段。“声音是人类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传播媒介”。[1]无线电波则是近代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一种崭新的、应用最广泛的物质运动形式。声音(语言)与电波的结合,是广播传播方式的基本特点。由于具有这一基本特点,它在实际运用中又衍生出各种特点,进而逐步完善着自身,成为独具特色的传播工具。这些特点是:

(一)传播迅速

物理学告诉我们,无线电波传播速度达到每秒30万公里。广播以无线电波传送节目,速度之快令其他新闻媒介望尘莫及。我们不妨引用一下有趣的对比:“假如有两个人同时欣赏北京音乐厅演出的音乐节目,一个在现场听,一个则通过实况转播在广州收音机旁收听。如果说坐在音乐厅的人离演奏者只有20米,而广州那位听众则距北京音乐厅2331公里,那么究竟谁先听到音乐呢?答曰:在京为后,在穗居先。而且那位在穗听众比在京者早8倍的时间听到音乐。因为在穗者靠瞬间‘行走’30万公里的电磁波传播信息,从北京到广州(穗)只需要0.008秒钟,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20米却需要0.06秒,差不多慢了8倍”。[2]显然,广播与听众之间的时间差,听众是无法感觉出来的。而一张报纸到达读者手里,其时间差短者以时计,长者以天计。传播迅速确为广播一大优势。

再从制作、播出过程来看,广播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报纸新闻稿见诸于报纸,必须经过排版、校对、印刷等程序,一天出版一次,日报只能传播“昨日新闻”,晚报也只有少量“今日新闻”。电视传播新闻虽较报纸及时,但因录制较广播复杂,速度上也竞争不过广播。广播采用播音员直播或记者作现场报道的形式,可以传播“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现在这类时效性很强的广播新闻越来越多。先声夺人,分秒必争,以快取胜,已成为各级广播电台发展广播优势的有效途径。

(二)对象广泛

广播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听众不分年龄职业,不分文化水平高低,不分政治态度,人人皆可收听。残疾人或生理有缺陷的人,只要有一定听力,也同样可以收听,有盲人把广播比作“盲人心中的一盏灯”。广播这种特殊作用,其他新闻传播工具是无能为力的。此外,收听广播十分灵活、方便。你有一个小小的收音机,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休息的时候还是劳动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收听。

(三)覆盖面大

无线电广播是没有疆域界限的,发射功率越大,覆盖半径就越大。如中央台的中波广播,不仅覆盖国内,而且毗邻各国也可以收到。国际台的短波、超短波广播则传遍世界各地,国外听众都可以收听到我们的广播。地面电视限于发射功率,有线电视限于光缆所及有限,卫星电视限于落地入户受限,都达不到这一点。报刊即便是发行国外的报刊,其新闻时效和达到范围更无法与广播相比。就国内广播而言,每一个省、市、县广播电台,其覆盖面积也远远超出辖区范围。广播的交叉覆盖和听众的多渠道收听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四)感染力强

广播靠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表达内容。“广播和声音,如鱼水关系,似形影相随,不可分离”。[3]“人,不能离开声音”,[4]声音可以感染人。广播的声音更容易感染人。出色的播音,往往可以把稿件播“活”了(前提当然必须是好稿),如著名老播音员齐越教授在中央台播讲的《在彭总身边》,以刚柔并济、憎爱分明的播音风格,倾注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厚感情,再现了彭德怀元帅刚直不阿的性格、忠心耿耿的品德和栩栩如生的形象,感染了千百万听众。听众纷纷向中央台写信,述说自己的感受:“感人的朗读,使我们听得入神,如亲耳聆听彭总的教诲,如亲眼看到彭总的伟大形象。”“我们的泪水常常随着齐越同志的声音而流淌”。[5]这就是广播的感染力。这种效果是报纸、电视所达不到的。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原稿的作用,因为这是基础。但一经广播,它就包含着广播声情并茂的作用。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类内容、体裁(尤其是人物通讯)的报道,听广播同看报纸,所受感染程度是不同的。其奥秘就在于:声音比文字更具有真实感、生动感,而经过播音员再创作的声音,已不是原稿的翻版,它渗透着播音员的感受、理解、想象、感情等因素,因而更能打动人,更具有感染力。

如果说上述若干特点是广播的优点的话,那么选择性、保存性差就是广播的弱点了。看报,读者有充分的选择权,可以先看第一版,也可以先看第四版,可以马上看,也可以过一会儿看。听广播就没有这样的选择余地了。广播稍纵即逝,听众只能按电台编排的顺序收听,不能停顿,不能倒听,不容思考。读报处于主动状态,听广播则处于被动状态。同样由于声音稍纵即逝的原因,听众听过之后,很难把信息保存下来。录音可以从某种程度弥补这个缺陷,但事实上谁也不可能把自己听过的节目都录下来保存。因此,扬长避短是所有广播电台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