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新学制中的体育课程设置

中国新学制中的体育课程设置

时间:2022-03-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新学制中的体育课程设置一 中国新学制中的体育课程设置壬寅—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新教育学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和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也开始了在学校体育中的体操课。2.高等小学堂的体操课章程规定,高等小学堂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各级各类学校在《壬寅—癸卯学制》颁行后,均开设体育课。高等学校体操课各学年为每周三小时。

中国新学制中的体育课程设置

一 中国新学制中的体育课程设置

壬寅—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新教育学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和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也开始了在学校体育中的体操课。

(一)壬寅—癸卯学制有关体操课的规定

1.初等小学堂的体操课

章程规定,小学堂的教育宗旨是:“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主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6岁入学至10岁,共学八门课程,第八门为“体操”。所规定体操宗旨是:“其要义在使儿童身体活动,发育均齐,矫正其恶习,流动其气血,鼓舞其精神,兼养成其群居不乱。”体操课各年级均为每周三小时。体操课的教材规定如下:(www.guayunfan.com)一年级——有益之运动及游戏。

二年级——有益之运动及游戏,兼普通体操。

三年级至五年级均同二年级。

体操课合数级之儿童同时教之。

2.高等小学堂的体操课

章程规定,高等小学堂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高等小学堂学制四年,学生11~14岁。课程共九门,第九门是“体操”。体操“其要注意在使身体各部均齐发育,四肢动作敏捷,精神畅快,志气勇壮,兼养成其乐群和众动尊律之习,宜以兵式体操为主”。各年级体操课三小时。体操课教材是:普通体操、有益之运动、兵式体操,各年级同。

3.中学堂的体操课

中学堂的教育宗旨是:“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事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据。”中学堂学制五年,学生15~19岁。课程共十二门,第十二门是“体操”。体操要旨规定:“中学堂体操课宜讲实用,其普通体操先教以准备法、矫正法、徒手哑铃等体操,再进则教以球竿、棍棒等体操。其兵式体操先教担任教练、柔软体操、小队教练及器械体操,再进行则更教以中队教练、枪剑术、野外演习及兵学大意。凡教体操者,务使规律肃静、体势态齐、意气充实、运动灵活;并可视地方情形,若系水乡,应使练习水泳。”“修身、读经、体操三科目,可合不同年级之学生同时教授。”

4.师范学堂的体操课

初级师范学堂体操课,除规定五年级时兼授“体操之次序法则”以外,其他完全和中学相同。简易师范的体操课、除每周教学时数为4小时外,其他与初级师范相同。优级师范的体操课,各年级每周3小时,教授有益之运动和兵士训练。

5.高等学堂体操课

第一类学科(经学科、政治科、文学科、商科):每周体操课3小时,授以普通体操及兵式体操。第二类学科(格致科、工科、农科):第一、第二学年每周体操课3小时,第三学年3小时,教授普通体操及兵式体操。第三类(医科):与第一类同。高等学校的草场规定:“宜分屋内外二式”,就是要设室内草场(10)。

各级各类学校在《壬寅—癸卯学制》颁行后,均开设体育课。当时体操课分为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两种。普通体操实际上是指美国刘易斯的“新体操”,其渊源乃是德国式、瑞典式体操的基本动作,辅以一些轻器械的操法。主要内容有:徒手操、哑铃操、木棍操、火棒操、藤圈操等。兵式体操是仿德国和瑞典的原样,主要内容有:柔软体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等。在这段时间,中国的学校体育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实际上都是兵式体操教育。但是由于师资缺乏,为满足学校需要,学校聘请了大量退伍军人担当体操教师。由于这部分人鲜有学过体操者,仅会喊几句队列练习的口令,使得体操课形同虚设,多数情况下以兵操代替体操,进而又以兵式体操中的队列、队形变化代替兵式体操,从而使体操课变成了队列练习。在学校开设兵式体操教育,在学校体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与蒙童时期儿童的身心特点不符,后多有诟病。但是在另一方面,兵式体操的口令和练习方式对于传统中国武术传授方式和方法的影响是巨大的,也为后来中国武术进入学校体育起到重要作用。

(二)壬子—癸丑学制中关于学校体操的规定

民国政府教育部成立后,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等法令。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了新学制,称为“壬子学制”。以后陆续发布了有关学校的几种法令,其中内容有与壬子学制不同之处,于是在1913年合并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1.关于小学体操的规定

《小学校令》规定:“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必需之技能为宗旨。”小学学制为初等小学四年,高等小学三年。初小设七门课程,包括体操课。一、二年级,体操课和音乐课合并,每周四小时;三、四年级体操课每周三小时,包括唱歌一小时。高等学校体操课各学年为每周三小时。“体操要旨,在使儿童身体各部位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并养成守规则、尚协同之习惯”,“初等小学宜授以适宜之游戏,涉及普通体操。高等小学宜授普通体操,切时令游戏,男生加授兵式体操。视地方情形,得在体操授课时间或时间以外,授适宜之户外运动或游戏”。

2.关于中学体操的规定

《中学校令》规定:“中等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中学学制四年,开设十三门课程,包括体操课。男生每周体操课三小时,女生每周体操课二小时,“体操要旨在使身体各部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兼养成守规则尚协同之习惯。体操分为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二种,兵式体操尤宜注意。女子中学免课兵式体操”。

3.关于师范学校体操的规定

《师范学校规程》和《师范教育令》规定,师范学校以教授小学教员为目的。在教养学生要旨中提出“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全身,故宜使学生谨于摄生,勤于体育”。师范学校的学制是,男子师范学校预科3年,本科1年,各学年每周体操课四小时;女子师范学校前三年每周体操课3小时,本科每周2小时。体操课的要旨是:“在使身体各部位平均发育,强健体质,活泼精神,兼养成守规则尚协同之习惯,并解悟高等小学及国民体操教授法”,“体操宜授以普通体操、游戏及兵式操,并教授法。女子师范学校免课兵式体操”。

4.关于高等学校体操的规定

高等师范学校,学制预科3年,本科3年。各学年每周体操课3小时,教材为通体操课、游戏及兵式体操。大学不设体操课。(11)

壬子—癸丑学制把学堂改称为学校,学制比清末的“癸卯学制”缩短了3年,规定男女受教育机会平等,取消清末为贵族设立的贵胄学校,并取消了封建教育的忠君、尊孔宗旨和“读经讲经”课程,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的教育思想。但是,仍然保持军国民教育思想,体育方面仍沿袭清末的体操课。壬子—癸丑学制实施期间,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至此,武术被列入学校体育课程已合法化,并被列为中等以上学校的“体操课程”。从个人回忆录的资料中我们也可看到武术进入学校体育领域的记载。

李泳斋:“一九一二年,我在汝阳县第一公小三年级上学,体育教习(即教员)霍照轩,听说是豫南师范毕业,教体操和唱歌,兼管课外体育活动。另外,还有位武术老师。……我十六岁时(1918年),考入开封留美学校,该校当时开展的体育项目有足球篮球两项,均有外国人指导。但每周两节体操课,却都是军事操……”(12)

朱善斋:“一九一五年,我在本县(山西定襄县)北村第二高小上学时,有张奋武老师,太原中学毕业,教我们撑竿跳高和单杠。……1919年我入五台县川至中学读书。阎锡山把五台县中学、定襄中学合并迁到他老家河边村,改名为川至中学,有三百多学生,八十多教员。记得教体育的教员有三位:史统三,河北人,北京师大体育科毕业;胡正明,五台县人,北京民国大学体育科毕业;单不语,江苏六合县人,浙江南浔中国体操学校毕业。川至中学每周有两节体操课,还有两小时课外活动。教授田径、器械体操(双杠、单杠、木马、哑铃、高低杠、棍棒、球竿),柔软体操(八段锦、徒手操、十二路潭腿、五禽戏等),还有位武术老师,教形意拳、花拳、刀棍、棍棒等。场地有四百米跑道、足球场,器械也较全。”(13)

此外,武术开始进入各级学校运动会,1913年《教育杂志》(第5卷第5号)中记载,上海工业学校和徐家汇高等工业学校在1913年12月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上,就有刀、枪、剑、拳的表演,在竞技项目中,武术项目约占八分之一。(14)

(三)壬戌学制关于学校体育的规定

壬戌学制公布的第二年,《课程标准纲要》正式把学校的“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并扩大了它的内容,规定初中、高中分别加授卫生和生理,体操课也改称体育课。小学体育的目标是:(1)发达儿童身体内外各器官的功能,以谋全体的适当发展。(2)顺应儿童爱好活动的本性,发展其运动的能力,以养成日常生活及国防上所需的运动技能。(3)培养儿童敏捷、勇敢、耐苦、诚实、公正、快乐、牺牲、服务、守法、合作、互助、爱国的公民,以作复兴民族、御侮抗敌的准备。

纲要规定,小学体育课占总课时的10%;初中体育课为16学分(每周上课两学时为1分),其中包括生理4学分;高中体育课为10学分,其中包括健身法、卫生法。

体育课以田径、球类、游戏、体操为主要教材,完全废除了兵式体操。这些教材较适合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可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并使学习锻炼身体方法与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结合起来,使体育走向科学化方向。

在教学方法方面,开始推行“三段教学法”,就是把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活动、主运动、整理运动三个阶段,符合生理的规律,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直到现在,一般体育教学仍然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15)

总之,壬戌学制对体育作了体系的改革,比军国主义的体操有很大的进步,这也是受当时国际体育趋势的影响。体育内容的这种改革,使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一致,过去学校体育的双轨现象,也就逐渐消除了。而中国武术延续了作为中等以上学校的“体操课程”内容,大部分学校仍然保留了武术教学内容,如在清华大学提出的“体育正规课程”文件中可见一斑:

体育正规课程:

(1)本校本科学生每人必得选习各该年级体育正课一组,每周共2小时。国术、校队练习可代替正课,详各该项规程。

(2)缺体育成绩者,可以补习,但须按照其原来所缺年级之体育班次选习之。

(3)学生补习体育时,其每周体育正课,共不得超过四小时,且同一天内,不得选习2小时。

(4)学生上体育课时,必须穿着本部所规定之制服(制服:带学号之白背心,白短裤,橡皮鞋)。

(5)凡本校队员或加入国术正课者,除一年级外,准其免修正课体育。

(6)学生因病或因事不能上体育课时,须向各该管机关请假,本部无准假之权。(16)

在文件中关于“国术、校队练习可替代正课”的条例,说明清华大学在当时就开展武术运动,因为在民国期间中国武术被尊为“国术”。这也表明中国武术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有序规范,中国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