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板桥画竹

郑板桥画竹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板桥青年时代就勤奋读书,善于思考,刻苦好学,废寝忘食,在二十多岁就成了当地有名的秀才,四十岁时考上举人,四十四岁又考中进士,从而踏上仕途。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期间,连年灾荒,百姓饥饿交加,郑板桥目睹现状,痛心异常,决定开仓济民,救活了上万人的生命。1753年,郑板桥罢官归家,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直到告别人世。郑板桥画竹,千变万化,各尽其妙,给人以富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感觉。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同时,也是有名的清官和穷官。

郑板桥青年时代就勤奋读书,善于思考,刻苦好学,废寝忘食,在二十多岁就成了当地有名的秀才,四十岁时考上举人,四十四岁又考中进士,从而踏上仕途。他在山东任过多年知县,任职期间,办事公道,关心民众,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好事。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期间,连年灾荒,百姓饥饿交加,郑板桥目睹现状,痛心异常,决定开仓济民,救活了上万人的生命。1753年,郑板桥罢官归家,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直到告别人世。

他把竹子当作自己的同伴和知己,把竹子的品格和自己的品格相比,说:“竹子就是我,我就是竹子。”他画竹、种竹、爱竹成癖,朝夕与竹相伴,所以民间曾有“板桥无竹不入居”的传说。他所画的竹子,无论是新老之竹、风雨之竹、水乡之竹、山野之竹都有独特的性格和生命。

郑板桥画竹,千变万化,各尽其妙,给人以富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感觉。他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诗穿插其中,与画面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的郑板桥,走过了崎岖曲折的生活道路,凭着他的真实感受,创作出了来自生活、描绘现实、寓意深远的作品,给后世留下极为丰富而珍贵的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