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保守学派_和谐史观阐释历史

新保守学派_和谐史观阐释历史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步主义史学主张以冲突史观来解释美国的历史。这批史学家被称为新保守学派或和谐学派,他们取代进步主义学派统治美国史坛达十几年之久。新保守学派的历史观是“和谐史学”,或者叫做“一致论”。现在我们以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和丹尼尔·布尔斯廷为例来看看新保守学派的史学思想。理查德·霍夫斯塔特是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越南战争期间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是新保守学派史学代表之一,专注于美国政治文化史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对整个西方的史学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整个人类世界来说是一次大的灾难,但美国却在战争期间大发横财,在战后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时期,它的政治经济实力空前壮大起来。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与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世界产生严重的对抗,反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弥漫于美国社会。为了保住他们的富裕的生活,对付共产主义的“威胁”,他们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局面。因此保守主义思潮成为战后50年代的主导思潮,人们把它称为“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鼓吹美国社会的协调与一致,反对变革。这种思潮也侵入美国史学界。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美国史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特纳、比尔德和帕林顿为代表的进步主义史学。进步主义史学主张以冲突史观来解释美国的历史。这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遭到了一批史学家的批判。这批史学家被称为新保守学派(Neoconservative School)或和谐学派(Consensus School),他们取代进步主义学派统治美国史坛达十几年之久。该学派名称中之所以有个“新”字,旨在区别于进步史学派以前的老保守学派。新保守学派的历史观是“和谐史学”(consensus),或者叫做“一致论”。这种历史观认为,美国社会从一开始就和欧洲不同,美国历史上的各种斗争都是在美国人共同的价值基础上、在美国宪法的框架内进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美国历史的本质特质。因此,在和谐史家的笔下,美国历史中不再存在进步主义史学家所描述的那种冲突和变革,而变成了一部和谐与连续的历史。新保守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路易·哈茨、丹尼尔·布尔斯廷、理查德·霍夫斯塔特等。现在我们以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和丹尼尔·布尔斯廷为例来看看新保守学派的史学思想。

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1916—1970年)是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越南战争期间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是新保守学派史学代表之一,专注于美国政治文化史研究。霍夫斯塔特是犹太人后裔。1896年霍夫斯塔特祖父带领一家人从波兰来到美国,主要为躲避俄国对波兰犹太人的屠杀和种族歧视等。霍夫斯塔特生于1916年,幼年丧母。1934年,霍夫斯塔特进入布法罗大学哲学系,1937年,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的半日制研究生。1942年霍夫斯塔特获得博士学位,同时接受了马里兰大学的邀请,成为该校历史系的老师,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59年,霍夫斯塔特被授予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最高学术荣誉的德威特·克林顿讲座教授头衔(DeWitt Clinton Professorship of American History and Institution)。他的主要著作有《美国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1944年)、《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1948年)、《改革时代》(1955年)、《从革命到内战期间美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1765—1865》(1958年)、《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1962年)等。

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的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中认为,以前的美国历史学家总是喜欢强调美国历史上的冲突和突变性,这就掩盖了它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流。他通过对包括杰克逊、林肯、西奥多·罗斯福、威尔逊、富兰克林·罗斯福等在内的十几位总统生涯及其他方面的分析来说明美国的政治传统。他认为,美国历史上,各个政党、各种运动、各类社会势力之间不管在个别问题上有着多么尖锐的分歧,但在注重财产权、主张经济个人主义哲学、竞争的价值观念等政治传统方面是一致的。他认为美国的文明就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之上,即文化与政治传统的统一体之上,它超越了各种暂时的、局部的冲突。

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Boorstin,1914—)是新保守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研究的主要领域在思想文化领域。他于1914年生于佐治亚州,在哈佛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以“罗兹学者”(Rhodes Scholar)的身份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回国后在芝加哥大学任历史学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美国政治的精髓》(1953年)、《美国人:殖民地历程》(1958年)、《美国人:建国历程》(1965年)、《美国人:民主历程》(1973年),后三部分别获得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与普利策奖。

布尔斯廷的“和谐”思想至少包括了两大主题:一个是美国文明的生成模式,另一个是美国文明的发展模式。和谐论出现之前的美国史学在美国文明的生成模式上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看法。乔治·班克罗夫特认为,“天意”是美国文明发端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的历史进程是按照上帝的既定安排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的。以特纳为代表的边疆史学派则认为,美国文明诞生于西部的丛林之中。这种学说忽视了欧洲文化根源在美国文明中根深蒂固的影响。以比尔德夫妇为代表的进步主义史学家坚持二元对立论,认为美国文明产生于不同经济利益的竞争与妥协之中。他们的理论解释不了美国社会巨大凝聚力的根源所在。布尔斯廷在关于美国文明的生产模式方面则更为全面合理。他认为,美国文明发端于欧洲,而非美国本身。这既是欧洲人移民美洲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也是美国主流群体的共同历史根源。他在其著作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欧洲留在移民者身上的文化痕迹,例如清教徒的正统信仰、贵格教徒的殉教精神以及弗吉尼亚殖民者在北美形成英国式的贵族阶层,这些都是英国国内社会与文化发展的产物。布尔斯廷认为美国文明地理模糊性是美国文明生成模式的第二大因素。这种模糊性不但表现在“地理范围”与“发展方式”方面,而且还涉及各类人群在北美大陆的相互关系,布尔斯廷认为,美国文明出现所必须具备的第三大前提条件是该文明内部的各个群体形成共同的文化特征,而这个特征就是美国人民特有的好奇心、务实精神和开拓精神。布尔斯廷认为,美国革命是一场保守的革命,是为了确定英国的制度与传统,是为了维护已有的权利,这场革命对形成新的民族文化中的团体意识、民族认同关系重大。

布尔斯廷提出了一个“既定性”概念来说明美国的文明延续模式。他认为,最早的定居者或立国之父为当今的信仰理论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胚胎。他认为立国之父们制定的政治理论、价值体系以及治国方略被体现和应用于美利坚民族的一切经历中,美国历史具有惊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北美最早定居者带来的是欧洲主要是英国的文化价值观,立国之父所制定的原则是欧洲文化根源与新大陆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说来,布尔斯廷的美国文明延续模式有三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在美国社会中维护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文化传统的主导地位。布尔斯廷通过研究认为,美国的非欧洲裔群体在现代以前的美国历史中对美国文化核心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第二大特点是美国社区观念的最初形成。布尔斯廷认为,美国革命使一个以共同政治概念为支撑、以美国疆界为范围的“更大的社区”建立起来了,并随着美国疆域的拓展而不断扩大。他的这种社区模式跳出了以特纳等为代表的以个人主义为主线解释美国历史文化的范式,并且把受到忽视的美国西部纳入了美国文明的延续模式之中。第三大特点是美国历史中的调和精神。布尔斯廷认为美国历史中存在着几种冲突,因此以调节的精神进行解决。北美殖民者的理想与现实生存条件之间的冲突,东部地区对西部的渗透所产生的冲突,南北之间所产生的分歧等,这些都以协调的精神加以解决了。

20世纪50年代末至整个60年代,是美国社会矛盾急剧恶化的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爆发、学生运动爆发、妇女要求平等权利运动和反对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等,这些矛盾和斗争交织在一起,使美国社会激烈动荡。当时,美国的一些激进人物组织了一些社会团体进行游行示威等活动来抗议美国社会的现状,这就是新左派运动。美国历史学中的新左派不过是这一运动在美国历史学领域中的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