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由民主模式的转轨

自由民主模式的转轨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由民主模式的转轨一、自由民主模式的转轨在剧变的过程中,东欧各国都废弃了共产党一党统治下的议行合一的政治模式,改行多党议会民主制。然而,由于国情不同,尤其是民族分离主义影响的强弱不同,东欧各国出现了两种不同模式的政治转轨。在自由民主模式转轨的东欧国家中,政治发展的主要标志就是政党政治的形成,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自由民主模式的转轨

一、自由民主模式的转轨

在剧变的过程中,东欧各国都废弃了共产党一党统治下的议行合一的政治模式,改行多党议会民主制。然而,由于国情不同,尤其是民族分离主义影响的强弱不同,东欧各国出现了两种不同模式的政治转轨。[21]一种是自由民主模式,活跃在政坛上的政治力量主要是利益集团而不是民族主义者,它们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的区别和政治经济转轨的策略来赢得选民。属于这类的国家有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前南地区的斯洛文尼亚。另一种是民族分离模式,各种政治力量主要通过煽动本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或种族主义情绪来获得政权。属于这类的国家主要是前南地区的南联盟、克罗地亚、波黑和马其顿。它们的政治转轨过程比较曲折,时常伴随着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战争。

在自由民主模式转轨的东欧国家中,政治发展的主要标志就是政党政治的形成,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1989—1992年为第一阶段,其特点是右翼政党执掌政权,政党分化普遍,不同类型政党对峙严重。

剧变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在除罗马尼亚之外的其他东欧国家,以反共产党和反社会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右翼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纷纷上台执政,参见表23。

表23 剧变后东欧各国右翼政党执政时间

img110

资料来源:http://www.ipc.umich.edu/index.php(2008.07.12);http://www.electionworld.org(2008.07.23);http://www.europeanforum.net/(2007.08.06)。

共产党和与社会主义有联系的左翼政党,则要么被禁止活动,要么成立时间不长便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政坛上影响有限。

然而,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政党都并不稳定,政党的分裂和重组是普遍现象。右翼政党多半由原反对派演变或组合而成,意识形态各异,纲领主张也有很大区别,只是在反共的旗帜下聚合在一起。“各种派别集结在反共的旗帜下,容易表现出统一、和解和团结。一旦共同的敌人消失了,离心的倾向就再次出现了。”[22]波兰的团结工会就是典型的例子。

团结工会上台后,内部的分歧便愈演愈烈。瓦文萨批评马佐维耶茨基政府是“精英”政权,政府所实施的休克疗法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此后不久,双方更是在私有化以及雇用前政府官员等问题上争吵不休。1990年4月,瓦文萨在一次演讲中提出:由于波兰统一工人党的瓦解,圆桌会议的协议已经成为时代的错误,应当提前举行总统大选,“我不想当总统,但我必须成为总统”[23]。马佐维耶茨基反对提前进行总统选举,主张遵守圆桌会议的决议,更反对瓦文萨出任新的总统。为了阻止瓦文萨当选总统,马佐维耶茨基决定参加总统的角逐。这样一来,在团结工会内部形成了支持瓦文萨和支持马佐维耶茨基两派。1990年5月,瓦文萨的拥护者成立了“中派协议会”,成员主要来自团结工会议员、地方公民委员会代表、工会组织和小党派,主席是卡欣斯基(Lech Kaczyński,1949— )。“中派协议会”主张修改宪法,要求把议会和总统选举提前到1991年举行,推荐瓦文萨为总统候选人,反对马佐维耶茨基的“政治垄断”,认为唯有瓦文萨“能为波兰的民主革新提供可靠的保障”。7月16日,马佐维那茨基的支持者宣布成立“公民运动—民主行动会”,主要成员是团结工会的知识分子,布雅克(Zbigniew Bujak)和弗拉塞纽克(Wladyslaw Frasyniuk,1954— )被选为该党两主席。“公民运动—民主行动会”指责瓦文萨有野心,专横跋扈,破坏马佐维耶茨基政府的稳定。[24]在这之后,团结工会又分裂成十几个立场各异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其中,主要的有自由联盟、中派联合党、农民联盟、团结工会、劳动联盟、基督教民主党、保守党和无党派改革阵营。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东欧国家。在捷克斯洛伐克,1990年3月,恢复活动的社会民主党首先从公民论坛分裂出去;11月底,“复兴俱乐部”和“左派选择”被公民论坛开除。1991年4月,公民论坛再次分裂为公民民主党和公民运动。在匈牙利,民主论坛分裂为民主论坛和真理与生命党。在阿尔巴尼亚,民主党也分裂出民主联盟党和新民主党。

在右翼发生分裂的同时,左翼政党也开始发生分裂,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90年5月,伊利埃斯库当选为总统,救国阵线领导委员会主席由总理罗曼接任,此后救国阵线内部便分裂出支持伊利埃斯库的保守派和支持罗曼的改革派。前者主张经济转轨应分步骤地进行,要理性地对待历史问题,对罗共历史不能全盘否定。后者则要求推行“休克疗法”,快速实现大规模私有化,坚决反对共产主义。1991年3月,救国阵线二大通过了一个体现了罗曼派观点的党章和党纲,伊利埃斯库派指责罗曼派专权,党章关于设立全国领袖的规定容易产生个人独裁和个人崇拜。此后,罗曼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多次发表讲话影射伊利埃斯库是前罗共上层分子,是共产主义怀旧势力和保守派的总后台,而他及其领导的救国阵线坚决同这些人划清界限,不允许同共产主义历史有牵连的人参加总统竞选。伊利埃斯库则指责罗曼,尽管打着革新民主和经济改革的旗帜,却背离了救国阵线最初的政治纲领,接过了右派惯用的口号,进入了右派阵营。在1992年3月召开的救国阵线三大上,罗曼派占据了上风,不仅使会议通过他们提交的党纲草案,而且提出伊利埃斯库如果要成为救国阵线的总统候选人,就必须宣布承认救国阵线的纲领。[25]支持伊利埃斯库的一派强烈不满,300多名代表退席。4月27日,伊利埃斯库成立“12月22日救国阵线”,并通过了新的党纲和党章。此后,“12月22日救国阵线”几经演变,成为活跃在罗马尼亚的社会民主党。罗曼派演变成了现在的罗马尼亚民主党。

其他国家的一些左翼政党也遭遇了类似的经历。比如,匈牙利社会党在1990年发生分裂,波日高伊脱离社会党,另行组国家民主联盟。再如,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后来进一步分裂为捷摩共、左翼—民主左派党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人党三个党。

由于政治观点对立比较严重,在这一阶段,不同类型各政党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张。

在反共浪潮高涨的剧变初期,共产党的后继党无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还是改弦更张的社会民主党,处境都非常艰难。反对派上台后,共产党成为非法政党而被禁止活动,其领导人被捕入狱,党产全被没收。社会党虽然获得了合法地位,但是同样不能继承原来共产党的党产,党的活动经费极度短缺。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多次发生了火烧共产党、社会党总部大楼的恶性事件。在竞选过程中,反对派也总是抓住后继党的历史问题不放,借反共来降低后继党在民众中的支持率。更为严重的是,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张。社会党为了摆脱历史的包袱,不愿意与共产党合作,甚至在选举中也打出反共的旗号。因而,在大部分国家的政坛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同为社会主义政党的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之间的距离要比社会民主党与右翼政党之间距离更大。社会党在选举中可以和中右翼的自由民主党联合,却不和共产党结盟。比如,捷克社会民主党在党纲中声称不与捷摩共结成选举联盟,更不能共同执政。[26]

右翼政党之间的合作也并不愉快。由于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的不同,各党之间的争吵也时有发生。在匈牙利,组成联合政府后,民主论坛、独立小农党和基督教民主人民党之间的分歧便因争权夺利而加深。1991年,独立小农党提出要将前政权没收的财产,尤其是要把土地归还原所有者,民主论坛则主张将土地和其他财产区别对待。最终,独立小农党在1992年2月退出联合政府。在保加利亚,民主力量联盟与土耳其少数民主党“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结成执政联盟后不久,“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多次指责民主力量联盟损害了土耳其人的利益,民主力量联盟则指责“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加入了“逆民主化的潮流”,组成民主力量联盟的各党派也开始退出民盟。[27]

1993—1998年为第二阶段,其特点是逐渐形成左、中左、中右、右阵线分明的政党格局。

剧变之初,许多东欧人们认为废除了一党专政和实行了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就能快速发展,赶上西欧。然而,这样的梦想并未成为现实,随之而来的却是通货膨胀,社会动荡和混乱,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在痛苦的现实面前,人们对政府评判的标准开始从感情上的好恶转向看重经济上的成绩。面对着自己寄以民族复兴希望的“民主派”治国无术、发展经济乏力的事实,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各国社会民主党抓了这个机遇,逐步明确自己民主社会主义的并有别于自由主义政党政策主张,日益赢得民众的支持。它们注意消除和避免前共产党的不良影响,强调意识形态、经济形式和政治制度的多元性、民主性和宽容性。它们赞成社会主义,但不当传统社会主义的卫道士;主张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制,但不做照搬西方社会的倡导者。最终,各国的社会民主党从1993年开始相继执掌政权,一些学者将其称之为“左翼的回归”[28]

“左翼的回归”也从波兰开始。在1991年10月举行的波兰议会大选中,以社会民主党为首的左派联盟获得了12%的选票,在众议院的460个议席中获得60席,仅次于民主同盟,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团。1992年民主同盟分裂,左派联盟实际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团。最终,左派联盟以20.4%的选票获得了171个议席,成为1993年的议会大选的赢家。执政两年后,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克瓦希涅夫斯基(Aleksander Kwasniewski)在1995年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战胜瓦文萨。波兰的左翼政党控制了议会,取得了总理和总统的职位,形成“红色三角”[29]。1994年,匈牙利社会党和保加利亚社会党分别赢得了议会大选。1997年,阿尔巴尼亚社会党战胜了民主党,获得组阁权。1998年,捷克社会民主党上台。表24显示了1993年后部分国家左翼政党的执政时间。

表24 1993年后部分国家左翼政党的执政时间

img111

资料来源:http://ipc.umich.edu/index.php(2008.07.12);http://www.electionworld.org(2008.07.23);http://www.europeanforum.net/(2007.08.06)。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也开始走出困境,在政坛中的影响逐渐扩大。1996年捷摩共作为单独的政党参加议会大选,获得了10.33%的选票,在议会中占有22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此后,捷摩共在议会大选中一直保持着10%—20%的得票率,在议会中是第三大党。捷摩共在捷克的地方政权中,也拥有雄厚的实力。捷摩共最出色的表现是在2004年6月举行的捷克欧洲议会议员的选举中,赢得了25%的议席。[30]

“左翼的回归”表明了东欧反共浪潮的消退,政党在选举中主要打的不再是反共的牌,而是侧重于改善国计民生的策略。选民在选举中投谁票也不再根据这个党与共产党有什么历史瓜葛,而主要看该党的政策主张是否迎合自身利益的需要。因而,左右阵营的关系缓和。左翼、右翼阵营内部经过几年的分化重组,阵线分野也逐渐清晰。

左翼力量的主要代表是共产党。东欧各国的共产党数量很多,如捷摩共、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保加利亚工人党、斯洛伐克共产党、罗马尼亚共产党等。在这些党中,捷摩共有党员九万人,在政坛上的影响最大。1990年3月,捷共十八大决定在保持党的名称不变的前提下,党的组织形式改为捷摩共和斯洛伐克共产党两个独立的党。1990年10月,捷摩共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为独立政党和捷共的后继党。捷摩共的纲领既不同于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苏联模式下的共产主义,因而,有的学者称之为“新共产主义”(Neocommunism)[31]。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在现阶段,捷摩共主张建立一个公民平等和自由的民主社会,一个经济和政治多元的社会,其中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社会所有权在多种所有权形式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个注重环保,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远离战争、疾病和恐怖主义的安全和和平的社会。在实现手段上,捷摩共强调是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逐渐地实现。[32]

中左翼的主要代表是社会民主党。东欧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原执政的共产党演变而来的“改建社会党”,如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匈牙利社会党、斯洛伐克民主左翼党等。第二类是二战前后的老社会党重建或恢复活动的“重建社会党”,如捷克社会民主党、波兰社会党、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匈牙利社会民主党、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党等。第三类是剧变后新建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如波兰劳动联盟等。这类政党都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再使用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等提法,以民主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声称要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走一条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也不同于原苏联东欧地区的“第三条道路”。在经济方面,它们反对片面地、急剧地搞私有化,主张各种经济形式并存,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体制;要求消除通货膨胀,增加就业机会,加强社会保障,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在政治方面,它们反对一党专制,主张实行多党的议会民主制,强调社会公正,维护公民权利,自由平等,建立一个法制的、议会民主和公民自治的社会。在对外关系方面,它们主张欧洲一体化,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这类政治政党对东欧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许多国家赢得或多次赢得了议会大选上台执政,在有些国家连续执政。波兰民主左派联盟两次执政(1993—1997年、2001—2005年),匈牙利社会党三次执政(1994—1998年、2002—2006年、2006年至今),捷克社会民主党两次执政(1998—2002年、2002—2006年),保加利亚社会党三次执政(1990—1991年、1995—1996年,2005—),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两次执政(1992—1996年、2000—2004年),阿尔巴尼亚社会党两次执政(1997—2001年、2001—2005年)。在转轨的过程中,社会民主党是各国渐进转轨策略的主要推动者。

中右翼政党的主体是自由民主党,包括民主党和带有宗教性质的保守党。民主党在意识形态上反对马列主义,崇尚自由主义;在政治上提倡民主、自由、人权,主张建立民主法治国家;经济上主张实行彻底的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外交上主张完全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属于这一类的有阿尔巴尼亚民主党,保加利亚民主力量联盟,波兰公民论坛和团结工会,捷克公民民主党,罗马尼亚民主自由党和国家自由党,匈牙利自由民主主义者联盟和民主论坛,斯洛文尼亚自由民主党和民主党等。保守党除信奉民主党的基本政治经济主张外,更强调继承欧洲基督教传统,强调伦理价值。属于这类的政党主要有波兰全国基督教运动、罗马尼亚基督教民主人民党和基督教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党新斯洛文尼亚基督教人民党,匈牙利基督教民主人民党和基督教民主党、斯洛伐克基督教民主运动和民主基督教联盟—民主党。它们在执政期间是私有化和休克疗法的主要推动者,在各国自由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右翼的主要代表是民族主义政党。由于主张保护该国少数民族的利益,这类政党因而有相对稳定的支持者。比如,保加利亚的土耳其人“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罗马尼亚的匈牙利族民主联盟、斯洛伐克的匈牙利人联盟党等。它们在各国政坛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1997年4月与其他小党联合组成救国联盟参加大选,成为议会中第三大党。在2005年6月25日的议会换届选举中,它获得34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并与社会党及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共同组阁。

至此,多党竞争为基础的政党政治在东欧国家基本成型:左、中左、中右、右并存的政党格局基本形成,中左、中右开始轮流交替执政。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政党,其竞选纲领中的感情化色彩尤其是反共色彩已大大淡化,而突出自身的执政业绩和未来执政理念。从政党关系看,由紧张到缓和,各党认识到多党政治的规则就是各党轮流交替执政,因而,已经能够比较理性地看待而不是凭借暴力冲突来反对选举结果。

然而,从2000年开始,东欧政坛出现了一种新的不稳定因素,即新民粹主义政党在政坛迅速崛起。民粹主义政党“在意识形态上是‘空心’(empty heart)的,使它可以成为进步者的、反动者的,民主主义者的,独裁者的,左派的和右派的工具”[33]。在竞选过程中,新民粹主义政党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取悦于民”,“‘民粹主义’总是和一场易懂的和声情并茂的演讲来打动民心的演讲或者‘收买’人民的政策联系在一起”[34]。自由主义政党的政策、社会民主党的政策、民族主义政党的政策,只要是能够迎合选民的口味,新民粹主义政党都可以采用,以至于“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竞选和煽动,对话和诱惑之间的界限很难分清”[35]。在波兰,自卫党获得了10.2%的选票,法律与公正党获得了9.5%的选票,波兰家庭联盟获得了7.9%的选票。在2004年的波兰欧洲议会议员选举中,波兰家庭联盟以16%的得票率占据了第2名。在2005年的议会大选中,法律与公正党以27.0%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获得组阁权。在斯洛伐克,社会民主—方向党在2006年大选中获得29.1%的选票,与同为新民粹主义政党的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人民党和民族党组阁。在保加利亚,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在2001年的议会大选中取得胜利。在2007年举行的保加利亚欧洲议会议员选举中,保加利亚公民欧洲发展党以21.69%比21.41%战胜执政社会党。在匈牙利,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在2006年的议会大选中共获得386个议席中的164席,成为议会第二大党,罗马尼亚的民主党在伯塞斯库(Traian Basescu,1951— )[36]的带领下力量不断扩大,形成了与社会民主党和国家自由党三足鼎立的局面,在2007年11月举行的罗马尼亚首次欧洲议会议员的选举中,民主党获得了最高的27.8%的选票。在民主党的强大攻势下,社会民主党和国家自由党这两个历史上水火不容的党试图在2008年大选中合作。[37]

新右翼政党的突起再次使东欧政局的左右分野不再明朗。为了抵制新民粹主义政党的冲击,中左和中右翼政党一改过去对立的立场,在某些方面出现了联合的趋势。例如,波兰的民主纲领党和民主左派联盟在反对法律与公正党政府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了在2008年大选中战胜民主党,罗马尼亚的社会民主党和国家自由党也表示两党在选举中有合作的可能。尽管如此,经过十多年转轨,多党议会民主制度的根基在东欧国家已经牢固,即便是新民粹主义政党也并不像“1930年代的民粹主义那样鼓吹独裁和禁止自由选举”[38],而是主张在选举的框架内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