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匈牙利的抵抗运动

匈牙利的抵抗运动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匈五、匈、保、罗三国的抵抗运动东欧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不仅出现在被占领的国家中,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追随希特勒的国家也有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这些决议提出,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是匈牙利劳动人民的主要威胁。匈共根据国内政治形势的严酷性和政治力量的复杂性,采取把合法和非法结合起来的斗争方式,特别注意扩大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政治基础。随着苏军攻入匈牙利,匈共领导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匈、保、罗三国的抵抗运动

东欧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不仅出现在被占领的国家中,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追随希特勒的国家也有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比起来,这三个国家的抵抗运动有两个特点:第一,由于当政者是站在德意法西斯一边,因此,没有国内抵抗力量与流亡政府以及在这背后苏联与西方盟国的复杂关系。第二,抵抗运动参与者虽然十分广泛,斗争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共产党是主要的领导者,武装斗争是主要抵抗形式。当然,由于具体国情以及与德国关系亲疏的不同,三国抵抗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

匈牙利的法西斯政权建立最早,跟德国跟得最紧,共产党的境遇也最险恶。匈牙利社会党在1919年革命失败后很快就陷入分裂,许多共产党人流亡国外。1924年,匈牙利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重新组建了共产党,于次年8月在维也纳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奋斗目标。1930年2月,匈牙利共产党在莫斯科近郊阿普里洛夫卡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匈牙利无产阶级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获得胜利。在霍尔蒂的法西斯统治下,匈共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斗争目标很难实现,许多共产党员遭到逮捕和被害。1936年5月,共产国际借口没有积极地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宣布解散匈共中央委员会。党的主要领导人贝拉·库恩同时还被免去了共产国际中担任的职务,1937年被苏联安全部门逮捕,1939年死在苏联的监狱之中。在二战初期,匈共处境困难,组织乏力,在抵抗法西斯运动中也难起什么作用。苏德战争爆发后,匈共先后在6月28日和9月1日两次通过决议。这些决议提出,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是匈牙利劳动人民的主要威胁。匈牙利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迅速地结束反苏战争,而最主要的任务是从德国法西斯的压迫下解放匈牙利,国内的一切政党和政治力量应当团结起来为匈牙利的独立而斗争。

随着匈牙利卷入战争的程度加深,遭受的损失日益增大,国内的反战情绪也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投身于反战运动。在这种形势下,匈共的反战活动也更加积极起来。1941年下半年,匈共中央国外局在国外设立“科苏特电台”,利用它号召匈牙利人民开展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要求匈牙利人民“发动整村、整个街区或整个城市的抵制法西斯的征兵活动”,提出匈牙利农民的土地、自由和面包的要求只有在驱逐德国侵略者之后才能得到满足。1942年2月初,匈共国内组织创办了秘密刊物《自由人民报》,将它作为领导人民进行抵抗运动的喉舌。匈共根据国内政治形势的严酷性和政治力量的复杂性,采取把合法和非法结合起来的斗争方式,特别注意扩大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政治基础。比如,通过合法的“历史要事纪念委员会”将爱国的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联合起来,以纪念裴多菲的名义举行以推翻法西斯统治和建立独立、自由和民主的匈牙利为主题的集会。为了建立起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匈共1943年4月发出了建立民族阵线为争取匈牙利独立而斗争的号召,“各进步民主政党必须为达到共同目标而找到共同语言:恢复匈牙利独立,与战争政策决裂,建立民主的匈牙利”[90]。1943年6月,匈共宣布自行解散,建立“和平党”并以这个党名继续开展活动,以便与各种反法西斯的民主力量结成联盟。

德国占领了匈牙利之后,和平党多次呼吁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在1944年5月同社会民主党、小农党组建了“匈牙利阵线”,同时还建立了游击队,进行抵抗斗争。该阵线号召工人怠工、农民拒绝供应农产品、士兵离开部队,以各种方式开展反法西斯占领者的斗争。为了更好地组织和领导人民反对德国占领者和国内法西斯政权的斗争,1944年9月,匈共宣布重建,原来和平党的成员都转为匈共党员。匈共11月30日在塞格德(Szeged)颁布《在民主基础上重建和发展匈牙利》的纲领,12月3日又同小农党、社会民主党、民族农民党、资产阶级民主党以及自由工会举行会议,这次会议根据共产党人的建议通过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发展的纲领,组建了“匈牙利民族独立阵线”。根据该阵线建议成立的临时政府于12月28日对德宣战。随着苏军攻入匈牙利,匈共领导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匈共的推动下,“匈牙利阵线”在各地建立起地方委员会。在它们的领导下,匈牙利出现了许多反法西斯的游击队。苏联军队在游击队的配合下,在匈牙利进展顺利,1945年2月解放了布达佩斯,4月初解放了整个匈牙利。

保加利亚共产党1923年九月起义失败后转入地下,1927年2月又建立了一个合法的工人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但在1934年5月,这个工人党也被王国政府宣布为非法。为了更好地领导保加利亚人民的革命运动和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保共1935年1月召开扩大中央全会,确立了加强同群众联系和组织人民阵线的方针;接着又在1938年与同处于地下状态的工人党合并,改称保加利亚工人党。二战爆发后,特别保加利亚成为德国的“保护国”之后,保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保加利亚组织和广泛开展反对德国占领者及其走狗王国政府的斗争,1941年组建了特别军事委员会,1942成立了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的祖国阵线。与此同时,在保工人党的宣传鼓动下,游击队也在各地出现,成为保加利亚抵抗法西斯的主力。

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和国内抵抗运动的发展,保工人党中央1943年5月发布了准备起义、开展游击战争和动员群众参加游击队的指示,同时决定将特别军事委员会改组为人民解放总司令部。1943年10月,保工人党对军队发出呼吁:“我们诚恳号召保加利亚军队从第一位将军到最后一名士兵立即投入勇敢坚决的斗争以拯救我们可爱的祖国。”[91]1943年底至1944年初,保加利亚的游击战争席卷全国,游击队频繁地袭击德军的后方。另外,苏联军队此时也逼近罗马尼亚国境。保工人党开始着手准备发动全国范围的武装起义,建立人民政权。到1944年夏天,随着苏联军队在罗马尼亚境内的推进,保加利亚二十多万游击队对德国军队和法西斯政权不断地发动袭击,在各地建立起670个祖国阵线委员会,人民解放军已有四万多人,保加利亚军队中的革命倾向也日益明显。在这种形势下,保工人党中央于8月26日通过决议,呼吁一切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打击法西斯集团。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和军队立即采取行动推翻法西斯傀儡政权,驱逐德国法西斯,建立祖国阵线政府。9月5日,也就是苏联对穆拉维耶夫政府宣战的当天,保工人党中央制定了人民解放军9月8日进入索非亚的最后起义计划。次日,保工人党中央和保卫祖国阵线全国委员会又共同发表宣言,号召人民立即采取行动推翻穆拉维耶夫政府,建立祖国阵线政府,全国各地的民众则以大规模的罢工和游行示威来响应。9月8日,就在苏联军队推进到保加利亚境内的当天晚上,事先进入索非亚的游击队和当地居民、转向人民一边的卫戍部队响应根据人民解放总司令部的命令举行了武装起义,很快占领了政府的一切要害部门,逮捕了政府和摄政会议的成员。9月9日清晨,基蒙·格奥尔基耶夫(Kimon Georgiev,1882—1969年)为首的祖国阵线政府成立,它宣布将尽一切人力物力迅速将德国法西斯驱逐出保加利亚。“‘九·九’起义胜利后,保加利亚武装力量迅速投入反希特勒德国的战争,参加战斗的有339 760人,直接上前线的有195 932人。巴尔干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祖国阵线派出10万军队,参加最后歼灭德军的战斗。”[92]

罗马尼亚的抵抗运动与保加利亚有些相似。

1924年4月被当局宣布为非法之后,罗马尼亚共产党转入地下,继续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反对法西斯,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斗争。1931年12月,罗共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制定了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二战爆发后,罗共与其他进步党派和人士一样受到安东内斯库独裁政权的迫害。然而,即使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中,罗共也没放弃斗争。在1940年9月10日发表的文告《我们的观点》和1941年1月发表的民族阵线纲领《为罗马尼亚人民的和平、民族独立而斗争》中,罗共提出:推翻安东内斯库法西斯独裁政权,把罗马尼亚从德国统治下解放出来,把各种爱国力量结成反战、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争取建立一个保障各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民主国家。

安东内斯库政权追随德国进攻苏联之后,罗共于1941年7月8日向全国人民发表了呼吁书,后又于9月6日发表了《罗马尼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反法西斯爱国阵线纲领。在前一个文件中,罗共号召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阵线,开展反法西斯斗争。在后一个文件中,罗共提出了具体的行动纲领,内容包括停止进攻苏联,停止对德国的物资上的支持,推翻安东内斯库独裁统治,停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迫害。“罗马尼亚共产党建议:一切政党、派别、政治活动家以及所有罗马尼亚爱国者为建立反希特勒占领军及其走狗——卖国贼的民族统一阵线,为实现纲领中的各项要求而共同奋斗。”[93]不仅如此,罗共还利用报纸、传单和地下电台等方式在罗马尼亚军队中进行反战宣传工作。1942年1月在一篇文告中,罗共呼吁道:“罗马尼亚士兵们,加入到爱国斗争的行列中来,你们应当掉转枪口去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奴役者,为罗马尼亚人民的自由和民族独立而斗争!”[94]

罗马尼亚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到沉重打击之后,国内的反战情绪越来越浓,出现了许多反法西斯的政治团体。1943年6月,罗共作出了《关于建立反希特勒爱国阵线的决定》,与爱国者同盟、农民阵线、马扎尔民主联盟等爱国党派团体组建了反法西斯的爱国统一阵线。罗共还提出爱国阵线的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立即退出轴心国集团,加入反法西斯同盟,把德国侵略者从罗马尼亚国土上驱逐出去;推翻安东内斯库独裁政权,建立真正的国民政府;解散各种法西斯主义团体,恢复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和自由;释放爱国人士,惩办战争罪犯,停止任何形式的民族迫害等等。[95]随着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发展,罗共于1943年8月提出了积蓄力量,准备进行武装起义,使罗马尼亚退出法西斯战争,在国内确立民主制度的方针。为了实施这个方针,罗共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又如,它把各地有觉悟的工人组建成武装队伍,开展反德国占领军和安东内斯库独裁政权的斗争。比如,为了加强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1944年它与社会民主党达成了两党在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中统一行动的协议。再比如,为了最大限度地孤立安东内斯库独裁政权,它同反法西斯的资产阶级政党组建立了“民族民主同盟”,甚至还与保皇党和王宫外围团体建立了联系。正是在罗共的努力下,罗马尼亚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反对德国法西斯、反对安东内斯库独裁统治的统一战线。

在建立起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之后,罗共于1944年6月13日同爱国军官举行会谈,决定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发动起义并且讨论具体行动计划和步骤,同时还成立了由罗共领导人和爱国军官组成的军事委员会。8月,苏联军队推进到罗马尼亚境内之后,罗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人民立即在全国举行武装起义。在米哈伊国王下令逮捕了安东内斯库等人的当天晚上,爱国的起义者迅速占领了布加勒斯特的各个重要目标,解除德军武装,组成了罗马尼亚新政府。继布加勒斯特起义之后,罗马尼亚其他地方也陆续爆发了武装起义,起义者与罗马尼亚军队为了把德国占领者赶走而进行最后的战斗。

【注释】

[1]思慕:《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及其国际意义》,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17页。

[2]关于共产国际这次斗争策略的转变,参见[苏]莱布索恩和希里尼亚合著的《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求实出版社1983年版。

[3]参见[法]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著:《外交史》(上册),李仓人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254—258页。

[4]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上册),第704页。

[5]《20世纪档案大曝光——俄公布〈苏德秘密协定〉和“卡庭惨案”文件原本》,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9期,第40页。

[6]转引自吴伟著:《苏联与“波兰问题”(1939—1945)》,第24页。

[7]转引自吴伟著:《苏联与“波兰问题”(1939—1945)》,第30页。

[8]参见刘邦义:《论1939年9月波兰败亡的原因》,载《世界历史》1986年第9期,第50—57页。

[9]刘邦义等著:《二战中的波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10]刘祖熙著:《波兰通史》,第435—436页。

[11]吴伟著:《苏联与“波兰问题”(1939—1945)》,第70页。

[12]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上册第二分册),第479页。

[13][捷]瓦·胡萨著:《捷克斯洛伐克历史》,陈广嗣译,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235页。

[14][英]艾伦·帕尔默著:《夹缝中的六国》,第298页。

[15]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五卷,第479页。

[16][苏]安·安·葛罗米柯等主编:《苏联对外政策史》上卷,韩正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09—410页。

[17]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0页。

[18][捷]弗朗蒂舍克·卡夫卡著:《捷克斯洛伐克史纲》,第169—170页。

[19]即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希腊北部城市,塞萨洛尼基州首府,1430—1912年为土耳其人占领。

[20]转引自[南]伊万·博日奇等著:《南斯拉夫史》,第653—654页。

[21]《国际条约集(1934—1944)》,第302页。

[22]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201页。

[23][南]伊万·博日奇等著:《南斯拉夫史》(下册),第657—658页。

[24]墨索里尼的女婿,1936年6月初任命为意大利外交部长

[25][阿]克·弗拉舍里著:《阿尔巴尼亚史纲》,第349—350页。

[26][阿]克·弗拉舍里著:《阿尔巴尼亚史纲》,351页。

[27]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242—243页。

[28]马细谱等著:《阿尔巴尼亚》,第67页。

[29][匈]温盖尔·马加什等著:《匈牙利史》,第338页。

[30][匈]温盖尔·马加什等著:《匈牙利史》,第346页。

[31][匈]温盖尔·马加什等著:《匈牙利史》,第346页。

[32]转引自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131页。

[33][匈]温盖尔·马加什等著:《匈牙利史》,第347—348页。

[34][匈]温盖尔·马加什等著:《匈牙利史》,第354页。

[35]转引自[匈]温盖尔·马加什等著:《匈牙利史》,第355页。

[36]德国失败后,霍尔蒂落入盟军手中,1945年5月获释后定居在葡萄牙,1957年2月去世。

[37][匈]温盖尔·马加什等著:《匈牙利史》,第356页。

[38]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273页。

[39]周旭东著:《夹缝中的罗马尼亚》,第177页。

[40]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41]周旭东著:《夹缝中的罗马尼亚》,第182页。

[42]《国际条约集(1934—1944)》,第269页。

[43]《国际条约集(1934—1944)》,第270页。

[44]《国际条约集(1934—1944)》,第270页。

[45][罗]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等主编:《罗马尼亚通史简编》,陆象淦等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918页。

[46][英]丘吉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3卷),吴万沈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369页。

[47]《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330页。

[48]《国际条约集(1934—1944)》,第332—333页。

[49]刘祖熙著:《波兰通史》,第443页。

[50]刘邦义等著:《二战中的波兰》,第120页。

[51]刘邦义等著:《二战中的波兰》,第206页。

[52]参见《国际条约集(1934—1944)》,第416—417页。

[53][捷]克拉尔著:《捷克斯洛伐克是劳动与和平的国家》,苏东译,工人出版社1957年版,第10页。

[54][美]斯蒂芬·费希尔—盖拉蒂编:《东欧各国共产党》,张月明等译,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第85页。

[55][捷]弗郎蒂舍克·卡夫卡著:《捷克斯洛伐克史纲》,第168—169页。

[56]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112页。

[57][美]斯蒂芬·费希尔—盖拉蒂编:《东欧各国共产党》,第90页。

[58]转引自[捷]瓦·胡萨著:《捷克斯洛伐克历史》,第238—239页。

[59]《国际条约集(1934—1944)》,第412页。

[60][捷]弗郎蒂舍克·卡夫卡著:《捷克斯洛伐克史纲》,第175页。

[61]西方学者有不同的描述:“1944年8月,共产党人参加了斯洛伐克民族起义,这被认为是一个策略,其目的是使苏联人能够完全控制捷的抵抗力量。这支抵抗力量正在为解放和恢复‘慕尼黑条约’前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而进行战斗。在七万名自由战士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属于伦敦流亡政府组织的前斯洛伐克军队的作战部队。大约只有一万名抵抗战士属于亚历克塞·尼基蒂克·阿斯莫夫上校指挥下的游击队,他是苏联高级指挥部的成员。这个游击队中的大多数人自称是共产党员。这种各自指挥的局面,造成游击队和正规军之间常常发生误会和争吵,最终导致捷克斯洛伐克正规军被德意志和奥埃根亲王的最精锐的纳粹部队所击败。”([美]斯蒂芬·费希尔—盖拉蒂编:《东欧各国共产党》,第90—91页。)

[62]姜琦等著:《东欧三十五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23页。

[63]参见《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政府纲领》(节选),载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44—548页。

[64]转引自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126页。

[65]《捷克民族委员会呼吁书》(节选),载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五卷),第550页。

[66]《捷克民族委员会对法西斯军队的最后通牒》,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五卷),第550—551页。

[67]《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号召书》,载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五卷),第551页。

[68][南]弗拉吉米尔·杰吉耶尔著:《铁托传》(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147页。

[69]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214页。

[70][南]伊万·博日奇等著:《南斯拉夫史》(下册),第679页。

[71][南]米兰·巴斯塔著:《战争推迟七天结束》,达洲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中文版,第12—13页。

[72]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209页。

[73][南]伊万·博日奇等著:《南斯拉夫史》(下册),第722页。

[74]有关这些情况,可参见[英]斯蒂芬·克利索德编:《南苏关系(1939—1973)文件与评注》,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翻译组译,人民出版社1980年中文版。

[75]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220页。

[76]《共产国际关于人民解放委员会的范围的指示(1942年11月)》,载[英]斯蒂芬·克利索德编:《南苏关系(1939—1973)文件与评注》,第291—292页。

[77]《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声明》,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五卷),第516页。

[78][南]弗拉吉米尔·杰吉耶尔著:《铁托传》下册,第2—3页。

[79][英]斯蒂芬·克利索德编:《南苏关系(1939—1973)文件与评注》,第304页。

[80]《塔斯社关于苏联武装力量进入南斯拉夫的公报》(1944年9月28日),[英]斯蒂芬·克利索德编:《南苏关系(1939—1973)文件与评注》,第309页。

[81][南]杜尚·比兰吉奇著:《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史纲》,第114页。

[82][美]特里萨·拉科夫斯卡!哈姆斯能、安德鲁·捷尔吉主编:《东欧共产主义》,林穗芳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6页。

[83]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编:《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史》,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66页。

[84][阿]克·弗拉舍里著:《阿尔巴尼亚史纲》,第382页。

[85]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246页。

[86]《民族解放阵线的建立——摘自阿尔巴尼亚解放斗争纲领》,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五卷),第527—528页。

[87][阿]克·弗拉舍里著:《阿尔巴尼亚史纲》,第384—385页。

[88]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编:《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史》,第96页。

[89]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253页。

[90]《匈牙利共产党关于建立民族阵线为争取匈牙利独立而斗争的号召》,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五卷),第563页。

[91]《保加利亚工人党(共产主义者)致保加利亚军队的呼吁书》,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五卷),第541页。

[92]文暖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283页。

[93]《罗马尼亚人民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斗争》,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五卷),第532页。

[94]转引自文暧根等著:《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第263页。

[95]《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立反希特勒爱国阵线的决定》,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五卷),第533—53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