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效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效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高新科技示范项目、部门项目、外资项目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宁夏农业发展的后劲。国家农发办在验收考评宁夏第六期农发项目时,认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形成和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投入机制,特别是财政资金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一节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效

宁夏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高新科技示范项目、部门项目、外资项目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涉及全区5市、22个县(市、区)及农垦局、监狱局的15个国营农场。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宁夏农业发展的后劲。

一、显著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园田化,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在项目区,通过对沟、渠、田、林、路进行综合配套、连片治理,提升了土地产出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全区粮食产量2008年达到329万t,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起到了积极支撑作用。据自治区农调队对2004~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区效益情况监测,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134.3万kg,亩均增产60kg左右,新增种植业产值10824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50元以上。

二、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紧紧围绕自治区确定的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大力支持优势种养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发展。扶持了盐池县荣宝清真牛羊肉加工、同心县天启薯业批发市场、中宁县早康枸杞加工、贺兰县厚生记乡螺菜加工、宁夏北方乳业奶牛养殖园区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有力带动了清真牛羊肉、枸杞、马铃薯、牛奶、瓜菜等产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科技推广力度大

通过项目的执行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培训农民,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措施,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先后在沿贺兰山东麓农垦系统各农场、中部干旱带一些县(区)建立现代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近8万亩,引进安装大型移动式喷灌机98台(套),比传统地面灌溉节水50%~60%,提高耕地利用率10%~15%,成为自治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在农发项目区全面推广应用“U”型板砌护渠道技术、工厂化预制装配式建筑物构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田暗管排水技术,积极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区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与中科院地理所、宁夏农科院、宁夏大学、山东乐义公司等区内、外科研院校所合作,在金沙湾及一些县区开展膜下滴灌试点、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栽培等科技示范推广,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支撑水平。

四、建立了稳定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

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投入逐年增加。主要体现在:

一是中央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从2004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13亿元,年均增长22.2%,充分发挥了国拨资金的主渠道作用,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施。

二是地方财政积极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特别是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从2005年开始连续超配,极大地激发了项目单位的工作热情,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以农发项目为平台,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拓宽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调动了项目区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自身投入的积极性,放大了农发资金整体效益。国家农发办在验收考评宁夏第六期农发项目时,认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形成和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投入机制,特别是财政资金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五、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实效

(一)积极探索实行部分财政资金区级提款报账制

立足宁夏实行直管县体制的实际,针对农业综合开发涉及的一些跨市县水利骨干工程、暗管排水工程和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季节性强、技术含量和施工要求高、一次性投入多,项目市(县)组织实施难度大等问题,借鉴外资项目资金管理方式,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统一组织实施,有关市县配合。第六期农发项目先后组织实施了2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4个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和3万亩暗管排水工程,对其中涉及引进大型机械设备和大宗工程物资的,均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牵头,面向社会统一招标采购,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使用。

(二)开展了全区农发项目建设大会战

2005年,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引黄灌区百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意见》,在秋季基本农田建设之际,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牵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区农发项目建设大会战。这次大会战,集中人力物力,大兵团作战,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效果好。

(三)突出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仅2004~2008年,共安排科技推广资金9000多万元,项目区农业科技覆盖率达100%。尤其是在盐碱地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等方面攻破了数十项技术难题,取得自治区科技成果5项(次)。

(四)利用“3S”信息技术和手段

研发了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区耕地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大大提高了农发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这套管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期规划、年度项目审查、验收和动态监测等,并逐步推广到全区农业各系统,做到资源共享,科学管理。

六、发挥了部门行业技术优势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项目厅局,争取农发部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共同抓好项目实施。2004~ 2008年,通过水利部门争取实施农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落实中央财政农发资金2400万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约30万亩,为已经改造或待安排改造的农发项目区提供了可靠的灌排骨干工程条件;争取实施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项目(二期),涉及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5个县,落实中央财政农发资金38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万亩,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通过农业部门组织实施的良种繁育项目、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落实中央财政农发资金1750万元,特别是2008年争取实施西部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增强了自治区马铃薯良种脱毒种薯扩繁能力。通过林业部门组织实施的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防沙治沙重点示范项目以及通过国土部门实施的土地复垦项目,对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煤矿和采砂塌陷区土地复垦起到了示范作用。

七、拓展了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空间

(一)实施了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宁夏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7.09亿元人民币,其中日元贷款折合人民币约5.29亿元,占总投资的75%。项目涉及自治区中北部地区13个市县和农垦系统5个农场。到2008年年底,共完成投资6.82亿元,实际使用日元贷款约5亿元人民币,治理沙地5.8万公顷,占计划任务的100.8%。在项目实施中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财政归口管理,行业专家支持,社会群众参与,自我约束严格,报账支付简洁,检查监督有力”的项目管理模式,得到了财政部、日本协力银行的高度评价。2007年9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审计署关于日元贷款宁夏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审计报告上批示:“要宣传和推广宁夏的经验。”2008年10月,日本协力银行考察组实地考察了宁夏日元贷款项目,对项目实施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宁夏的项目进度快、质量高、效果好。

(二)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农民用水户协会(WUA)项目

宁夏作为五个参与省份之一,项目总投资1120万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折合人民币800万元。项目涉及银川市、青铜峡市的20个乡镇和农垦局的5个农场,计划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WUA)93个,控制灌溉面积3.6万km2。截至2010年已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93个,占评估计划的100%。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灌溉管理条件,增强了农民节水意识,有效解决了过去灌溉中存在的水事纠纷不断,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浪费,水费收缴困难等问题。

(三)实施了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GEF)项目

该项目将适应气候变化的理念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中,能够为适应性措施在农业综合开发系列项目中的应用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涉及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根据项目建设标准和要求,确定同心县为项目县。项目总投资1425万元人民币,其中:项目赠款折合人民币600万元,占总投资的42%。在项目支持下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不断增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者和经营者对适应气候变化的认识,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公众特别是农民的参与意识,并形成自觉行动。该项目取得的成果本着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和不断提升的原则,由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生产实践结合,因而,成果已经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扶持了小店子粮食生产大村、孙家河节水蔬菜生产大村、五里墩枣薯间作典型村,五里墩村能够应对一般旱年的影响,各地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大幅提高。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农业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其示范和推动下,使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在宁夏的农业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提高了决策者和管理者对气候变化理念的认识并加强能力建设。

(四)实施了利用荷兰政府贷款进行银北排水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1252万美元,其中,国内配套750万美元。引进荷兰政府贷款500万美元中45%为赠款,55%为贷款,年利率为6.7%,要求贷款全部用来引进设备和技术培训,其中规定外资60%的贷款额必须在荷兰当地采购。还款从项目设备到位后的半年起开始,15年还清(含2年宽限期)。从1999年开始,利用所引进设备和国内配套资金开始在河套灌区开展暗管排水工程建设,5年共完成建设35万亩暗管排水任务。项目区涉及13个县市的26个乡镇和5个国营农场。开挖治理骨干沟1200km,开展国内外技术培训120人次,其中98%为国内培训。

(五)启动“亚行贷款宁夏生态与农业开发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6.6亿元人民币,其中借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亿美元,申请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454.5万美元,地方配套资金8.49亿元人民币,计划用6年完成,即2008~2013年。这一项目是目前宁夏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实施的规模最大的生态与农业发展项目。项目区涵盖银川市三区两县,整个项目完成后,将为银川平原增加保护性农业3500公顷,改善项目区(包括6个贫困社区)近14万农民生计,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115360公顷,保护湿地8825公顷,改善9个主要湖泊和湿地系统资源配置,使15种全球性濒危野生物种得到保护。

八、农业综合开发注重科技创新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依靠科技创新,紧紧围绕项目区实际,引进和推广农业科学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使项目区农业科技普及率达到95%以上,项目区科技贡献率达到48%,高出全自治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据平罗县农调队调查,2006年,项目区农产品优质品率由2004年的35.2%提高到2006年的66.1%。农民认识到了新技术、新品种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重要性。项目的实施得到农民群众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率先在姚伏许家桥项目区推广的水稻旱育稀植新技术,迅速在全县得到了推广。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还通过引项目、引资金、立课题等形式,积极组织区内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影响宁夏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自治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探索新路子。如在项目区推广实施的农田暗管排水工程30多万亩,在宁夏灌区周边扬水灌区特别是中部干旱带等地建立不同类型现代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15处,建设面积12万亩,截止2010年在全区调查的8个喷灌项目区共安装92台大型喷灌机,灌溉面积达4076.67hm2。宁夏中部干旱带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甘草、苜蓿、油葵等。从近几年来的种植情况看,这些作物在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利用大型喷灌机是合适的,其综合效益是非常明显的。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调整当地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开创了宁夏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的新局面;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全面推行“U”型混凝土板砌护渠道技术、建筑物装配化技术、沟道边坡生物防塌治理技术、农田小畦灌溉和水稻控灌技术等,积极引种抗“天牛”树种,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优良新品种等,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总之,20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对宁夏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改善宁夏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的重点项目,凡是田成方、树成行、沟渠路相连、配套设施齐全的农田,大都是农业开发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在宁夏的实践非常成功,项目在引黄灌区是投资最集中、效果最明显、和农民切身利益最直接、对改善农村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有效的项目。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干部和群众的首肯,起到了一个龙头作用,是自治区农业生产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和一支生力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