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层次构建

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层次构建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技术措施主要针对水土资源与农业的关系,这是宁夏农业的主要矛盾,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适应气候变化主流化的重点,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技术加强资源配置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水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艺技术。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经在许多项目区采用了这些技术。在宁夏干旱地区,农民还采取集水补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水利工程措施主要有:调水引水工程、库坝工程、地下水取水工程。

第二节 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层次构建

气候变化影响所达的层次总是从低到高,即从土地承载力上升到生产、经济与生活系统以至于社会政治经济系统。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全球变化的幅度越大,其影响的层次也越高,这就要求适应措施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能够顾及各个影响层次。从技术、经济、工程、管理、资源、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结合宁夏农业综合开发与气候变化,与农业(农业技术推广)、林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管理干部、专家座谈,讨论适应技术措施;结合课题组农户调查提出的“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克服农业灾害的有效办法有哪些”,“需要政府解决的主要问题”,“你家今后发展农业的主要努力方向”等问题,确立了下列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措施。

一、主要措施

(一)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主要针对水土资源与农业的关系,这是宁夏农业的主要矛盾,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适应气候变化主流化的重点,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技术加强资源配置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水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艺技术。

1.水利技术

宁夏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和耕地亩均水资源最少的省区,不但发展农业受水资源制约,人民生计也受制于水资源。解决水资源问题无非是引水、保水、节水三条途径,在目前资源格局和经济技术条件下,最可靠的解决途径就是保水技术与措施。其次是有限度、分时间、分地方地开发一部分地下水。这是一条立足本地、积极可靠的途径。既为节水,就必须首先有水可节。宁夏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集水工程,目前效果明显。在年降水量250mm的GEF项目区——同心县五里墩村,集水窖的作用受到当地农户的普遍接受和青睐。

水利技术主要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水资源勘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提升水平,适应干旱区以及气候变化的需要;二是在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上提供新技术;三是在多种水资源(通常所谓的“三水”、“四水”转化与联用)的统筹利用、灌溉水的保证程度、水资源与水利信息化上提高技术水平,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

目前,最为重要的水利技术就是保水技术(含集雨技术)和节水技术。保水技术是通过对水分过程的改变,将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潜流、地下水等水资源保存在既定的空间,便于农业利用。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经在许多项目区采用了这些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围绕作物的生理,特别是水分生理,采用滴灌、喷灌、农田小畦灌溉和水稻控灌技术等。在宁夏干旱地区,农民还采取集水补灌等节水灌溉措施。

2.生物技术

选育抗逆品种,采用稳产增产技术,以增强农作物抗旱、耐碱、抗病虫害能力。要加强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生物技术、抗御逆境、设施农业(如温室大棚)和精确农业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力求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以强化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能力。主要包括引种繁育技术,培育抗旱抗病虫害等抗逆性和光合生产率高的新品种,改进作物品种布局,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宁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一些抗性较强的野生植物,或是农作物的近源种,具有培养抗逆性较强作物的材料基础,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农作物品种改良工作时不我待。

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农作物优新品种引育展示,重点是引种试验、品种改良、组培快繁、优良品种展示、工厂化育苗等;二是种子加工,包括厂房设施、种子生产加工线及相关辅助设施和设备;三是现代化种子储备库,包括普通库、低温库、晒场、控制室、设备间、缓冲间及投资制冷设备和辅助设施;四是原种扩繁所需的扩繁基地田间工程、挂藏晾晒设施、新育成品种的提纯设施等。

3.农艺技术

广大农民和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总结了适应气候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艺技术,值得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提升和推广。

(1)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技术:通过秋起垄全覆膜保水,为来年积聚土壤水分。翌年春种时在沟部位的集水洞处下种,能够保证作物发芽、生长的水分。在近几年的马铃薯、玉米种植中效果很好。

(2)立体复合种植技术: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种玉米复种苏子,小麦套种蔬菜等。

(3)土壤改良综合技术: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秋施肥、机深翻等。

(4)多树种混交的高标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

(5)优质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栽培技术:农肥、磷肥秋施技术、农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蔬菜小拱棚种植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标准化栽培技术等。

(二)工程措施

1.水利工程

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水利工程措施主要有:调水引水工程、库坝工程、地下水取水工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引黄灌区周边发展的多处扬黄水利工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宁夏南部山区建设的190多座水库在山区农业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许多已难以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水资源都是制约宁夏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非常注重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宁夏利用水利部项目资金先后实施了惠农渠水利骨干工程,彭阳县、原州区水土保持项目。西吉县、隆德县、原州区马什好水土保持项目,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盐池县、海原县水土保持项目,吴忠扁担沟中型灌区项目,中卫市中宁县中型灌区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输(排)水干支渠(沟)系开挖疏浚;干支渠道衬砌防渗和暗渠、暗管等节水工程建设及节水设备购置;干支渠(系)建筑物完善配套和更新改造;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工程管护设施、测水量水设施、施工临时工程等建设。

2.农田工程

农田工程在宁夏主要包括平整土地或修建梯田、整修输水灌区和疏浚排水沟、发展设施农业等。在引黄灌区需要改变大平小不平的状况。在南部黄土丘陵区平整土地、修建梯田,利用库水、井水、窖水、雨水联用,适应气候变化。全区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的气候和农业特点,建立有针对性地克服不利因素的设施农业,通过高效农业稳定产业发展。

土地治理是改变土地不良性状、防止土地退化、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宁夏在项目建设期间,土地治理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以宜农荒地开垦和沙化治理为辅,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土地治理办法。

(1)宜农荒地开垦,宁夏农业综合开发从第一期工程开始在完成改造中低产田58万亩的基础上开垦宜农荒地27万亩,以后逐年增加,至第四期工程起,开垦宜农荒地不再是农发项目的主要内容。至2008年年底,全区共开垦宜农荒地89.5万亩。

(2)中低产田改造,宁夏农业综合开发自实施以来,每一期工程都将改造中低产田作为主要工作,截至2008年年底,全区农业开发项目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33.62万亩。改造措施方面,主要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的综合改造工程模式。

(3)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4)防沙治沙放上述

从2009年开始沙化治理,近年来,本区始终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治理土地沙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并摸索出防沙治沙的几种模式,主要有:①沙坡头“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②“王有德式”的国有林场模式。③大户带动多主体参与模式。④以盐池县为代表的封山禁牧模式。

(三)资源措施

宁夏农业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资源种类重点是气(候)、水、土(土壤和土地)、肥资源,面对气候变化造成的这3类资源的加速消耗,适应对策主要是开源与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鉴于开源与本研究中的工程措施有一定的重叠,这里重点围绕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展开。水、土、肥资源在宁夏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既存在量的紧缺,又存在质的低下。气候资源在宁夏存在各要素组合上的极不平衡性,如光温资源丰富,水分资源短缺。适应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就是依靠自然资源,利用自然条件。要以高效利用促节流、以循环再生促开源,实践“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全面推动水、土、肥资源节约和再生利用,重点推进资源多元供应和集约利用,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修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一批配套的节水、节地、节肥技术,既要重视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还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节地、节肥机制。要特别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如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等,充分发挥价格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鼓励农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科研人员、政府管理人员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使得相关利益者能够充分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如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各市县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

(四)环境措施

气候变化会使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一些防护性植被也面临考验,由于农业施肥量增加以及农作物病虫害增加,从而导致的农药用量增加,使农业水土和产品污染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气候变化一方面会使环境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农业更加需要环境改善带来的惠益。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适应气候变化的环境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气象灾害防治、农业污染防治。

水土保持方面包括防护林草建设和防沙治沙。防护林草建设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是耕作区农田林网建设、草原区的封育禁牧、农牧交错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它们对影响气候变化的下垫面优化具有积极作用。气象灾害预警主要是预知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条件和时间,如果能早知道灾害发生,在预防、减灾等措施上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强。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地膜、化肥、农药的用量大幅增加,采用妥善措施克服面源污染,保证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安全。

(五)经济措施

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程度,或者说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不同。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要用价格措施、产业措施和生计措施三个方面来适应。价格措施就是要利用价格来调整资源消耗、资源配比、资源替代、产品需求等。例如,用水价累计进价措施调整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即按照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作物灌溉需水量,将其作为平均水价,超过部分根据额度逐步加价,也称为阶梯式水价。可以从作物选择、农艺措施、设备条件建设等方面考虑定价的级差。对于水价累计进价措施还可辅助以节水奖励措施,即对于低于灌溉定额的用水单位(乡、村、户),国家或地方拿出钱来奖励,促进节水措施的实施。原则是让农民在节约用水与传统用水之间算账,奖励所得用于节水比传统灌溉划算。已有研究表明,在需求管理中,采用既提高灌溉水价又提高工业水价的混合水价政策可能是最优的策略选择,采用农业节水技术为次优策略选择。

产业措施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和构建产业链。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各不相同,但调整的原则基本一致,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更大等。例如将原来的粮经结构调整为农经饲结构,将原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为农牧业结构。产业链构建就是要通过政府引导性的农业技术输入、示范户培育,将种植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于专业户的养殖业,将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和养殖业产生的畜粪用于菌菇栽培,将菌菇废料用作肥料再支撑种植业,形成物质循环体系和价值增值体系。总之,要构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加之放大的多级连续的生产阶段,充分发挥初级生产力的作用,就是减少水、土、肥等初级资源利用的过程。

img117

图7-14 灌溉水量分级

适应气候变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们生计的安全。生计措施主要是在适应气候变化中使农民生计多元化,不仅仅依赖于农业资源,还要依赖于其他社会资源,减轻对农业的压力。专业化经营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多元化经营可以增加稳定性。农民生计在高收益、高风险和低收益、低风险的选择上,往往倾向后者。还需要实现农户之间生计的多元化,减轻资源竞争。

(六)管理措施

管理就是以制度和组织等有序的方式提高资源的效率和效益。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资源不足、环境不利等的影响,而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管理是多层次的,有农业经营者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单元的内部管理,也有外部环境管理。适应气候变化的管理措施主要有组织保障、适应能力建设和管理成效。

组织保障就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机构的能力建设是核心,不仅仅是本机构在做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够带动其他部门也做。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财政、农业(包括其所属的农技推广部门)、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发展改革、气象等部门的协作非常重要,合力适应气候变化是赢得这场胜利的保障。

广义的适应能力建设既包括工程、技术、资源、环境、经济等,也包括管理、社会方面。由于本措施体系已经包含了这些方面,这里的适应能力是狭义的,与上述措施相配套的人员培训和适应气候变化理念的普及,以及管理体系调整,即人的适应能力。面对气候变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需要调整现存管理系统的运行,监测和管理实践要为新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创造条件。比如,管理系统有更好的灵活性来应对气候变化,能够面向生态平衡,有利于控制污染和人口增长等。管理措施也要对现有的工作流程和(水资源等的)需求以及用水户进行调整。例如,开展具有普遍社会性的雨水收集、节水、水价调整、有效管理、资源和环境立法、流域或区域规划、生态服务(补偿)基金、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消费教育和意识。

管理措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和过程,科学的设计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社会背景等相互协同,才能够有效,因此,管理措施的成效对适应气候变化非常重要,也成为措施的重要内容。

(七)社会措施

社会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或者具有一定缓冲,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利影响,这全看社会的成熟度。因此,要利用社会力量,引导社会方向,适应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措施主要有资源节约、社会保障和提高社会成熟度。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即“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不限于适应气候变化,但是对适应气候变化非常有益。它不但有利于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社会成本,还有利于减少企业成本和私人成本。“两型”社会与当下的低碳社会建设也具有相近的含义和功效,因此,可利用价值引导、经济调控、行政命令、宣传教育等手段,构建低碳社会。如果全社会都能节省或降低消费,特别是不浪费,则可减少生产和生活资源的消耗。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设立灾害保险,对重大灾害一定要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有利形势下,对农业设立灾害保险,不断扩大保险种类,不断拓展保险的覆盖面,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减少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对保障食物安全,降低被动型城市化压力也非常重要。

(八)可持续发展措施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适应气候变化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综合能力可持续等多项措施。

资源可持续的重点是水土资源的持续性,采取或建立有利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产类型和生产方式。环境可持续的重点是环境质量稳定性,即生产、生活等对环境的压力不超过环境的容量,不破坏环境的稳定机制,保证环境质量的稳定性。经济可持续的重点是经济发展能力,即具有适度的、持久的经济发展能力,在生产、分配、消费之间建立合理的产能关系,防范和减轻经济危机。社会可持续的重点是社会稳定性,即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不变。综合能力可持续的重点是相互支持程度,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支撑,或者协同机制的形成和良性运行。

结合宁夏生态移民工程,扬黄灌区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特色产业开发,黄河金岸等重大生态、社会、经济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资源配置、环境整治、技术推广、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通过典型项目带动,探索积累了大量技术、工程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有力推动了项目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扬黄灌区,发展高效节水喷灌甘草—苜蓿—马铃薯产业,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跨越

在中部干旱带,发展集雨工程与高效节水补灌、特色农林复合种植工程,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跨越。

在南部山区,发展集雨工程与高效节水补灌、特色农林复合种植工程,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跨越。

在北部平原灌区,发展集雨工程与高效节水补灌、特色农林复合种植工程,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跨越。

根据以上8个类型的研究,我们按照适应气候变化不同措施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其递阶层次结构。

二、适应技术与措施的重要性评价

应用AHP法评价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的重要性。分别构建目标层、决策层、技术层判断矩阵共18个;然后按照各要素重要性比例标度的意义,在专家群体、农业管理和技术干部群体、农民群体中分别对判断矩阵进行要素重要性评判和打分;再用AHP法对每一个矩阵的一致性进行评判,如果一致性通过检验,则计算各矩阵所表达的要素的权重,作为重要性值;对每一位打分者的权重按照等权平均计算出群体权重;最后按照群体权重计算得到各个要素(技术或措施)的权重作为其重要性值。通过对不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定量分析来寻找较好的适应气候变化应对措施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开发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后,在上下层之间,以上层的某项为准则,参考有关资料,并请有经验的专家对下层的各项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优势进行两两相互比较,并加以量化。

表7-1 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决策层次结构

img118

表7-2 比例标度的意义

img119

表7-3 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20

表7-4 技术措施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21

表7-5 工程措施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22

表7-6 经济措施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23

表7-7 资源措施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24

表7-8 环境措施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25

表7-9 社会措施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26

表7-10 管理措施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27

表7-11 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28

表7-12 水利技术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29

表7-13 农艺技术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30

表7-14 水利工程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31

表7-15 农田工程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32

表7-16 价格措施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33

表7-17 产业措施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34

表7-18 利用效率和效益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35

表7-19 适应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36

表7-20 适应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img137

其中,C2、C10、C12、C13、C14、C15、C16、C17、C19、C20、C21、C22、C23、C24等措施的相关影响因素只有一个,因此不需构建判断矩阵。

(二)计算判断矩阵,并检验其一致性

本书采用yaahp0.5.2软件对以上18个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对于不符合一致性的矩阵,该软件不予计算,对于不符合一致性要求的矩阵,我们做了校正,故计算结果皆符合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1的规定。

表7-21 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48

img138

表7-22 技术措施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43

img139

表7-23 工程措施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40

表7-24 经济措施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41

表7-25 资源措施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42

表7-26 环境措施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43

表7-27 社会措施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43

img144

表7-28 管理措施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45

表7-29 可持续发展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39

img146

表7-30 水利技术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176

img147

表7-31 农艺技术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48

表7-32 水利工程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49

表7-33 农田工程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516

img150

表7-34 价格措施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51

表7-35 产业措施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52

表7-36 利用效率和效益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748

img153

表7-37 水土保持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54

表7-38 适应能力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img155

(三)适应技术和措施的重要性排序

权重是评价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与措施的依据。根据要求,课题组在三类人群中确定权重,即专家和科研人员,农业管理和技术干部,农民。课题组组织了宁夏农业、气候、生态等领域的专家和科研人员,召开专题讨论会,对技术与措施的内容进行研讨,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让专家分层进行权重比较打分,专家权重已在上文给出详细解释。还利用气候变化课题的专题培训、农民用水协会培训,分别征求农业管理和技术干部以及农民的意见。开展农户调查,让农民采用简单的顺序法,然后根据顺序和他们对顺序差距的判断,确定权重。最后将这三类人员的权重再按照50%、30%、20%的权重分配再综合出权重。

综合权重=专家权重×50%+农业管理人员权重×30%+农民权重×20%

从以上计算结果看,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的重要性排序在目标层是: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管理措施>资源措施>可持续发展>社会措施>环境措施。

在决策层的重要性排序分别是:在技术措施内,水利技术>生物技术>农艺技术在工程措施内,水利工程>农田工程;在经济措施内,价格措施>产业措施>生计措施在资源措施内,水资源>土地资源>农作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在环境措施内,水土保持>气象灾害>农业污染;在社会措施内,社会成熟度>社会保障>资源节约;在管理措施内,适应能力>成效>组织保障;可持续发展

表7-39 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技术与措施权重

img156

措施内,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综合。在此基础上,各决策层技术和措施的重要性差别也各不相同,具体见以上各表。

在以上各层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技术类别的递阶层次结构关系,重要性排在前列的技术措施有:调水引水工程、育种技术、资源循环利用、保水技术、机构能力建设等;重要性比较高的技术和措施还有:库坝工程、水价累计进价、防护林建设、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农业结构调整、生计来源、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灾害保险的设立、地下水抽取工程等。

综合重要性排序与上层的权重有关系,也与同层中技术与措施的多少有关。比如育种技术由于上层权重大,各层又是单要素结构关系,因此,重要性排序高于其实际;而农业结构调整等技术和措施由于上层权重不高,各层内的关系不单一,评分较实际小。但总体来说重要性排序还是符合宁夏实际的。

(四)宁夏不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与措施重要性评价

宁夏由南到北分为南部山区、中部干旱带、北部川区3大区域。由于三区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的重要程度排序也会不同。按照北部川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的农民和农业一线管理人员对不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打分的计算,我们对宁夏不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

三区在目标层措施的权重大小及排序差别不大,这说明在宁夏大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大的背景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活动适应气候变化的宏观措施是得到了不同区域的人们认可的。三个区域都把技术措施与工程措施放在了前两位,这说明在宏观层面上是三区农业活动适应气候变化所急需的;中部干旱带工程措施所占比重最高是因为中部干旱带严重依赖于各种工程措施,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广人稀,加强管理,提高措施落实程度也是比较重要的;北部川区资源措施所占比重较高,说明在北部川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和完善资源利用体系是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

表7-40 宁夏不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措施权重

img157

三、适应气候变化的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措施优先序评价

在明确了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活动应对措施及其重要性评估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形式对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活动应对措施实施可能性进行评估。实施可能性的评估亦分目标层、决策层和技术层措施进行打分,由专家依据现有的知识储备、科研创新水平,估计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活动应对措施实施可能性。问卷调查采取开放式答卷,每位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熟悉的区域及领域进行评估。

img158

图7-15 优先序评价原理示意

根据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活动各种应对措施的重要性程度和实施可能性,确定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的优先序。如果一个应对措施很重要且实施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则该项措施被列为第一优先序,第一优先的应对措施应是今后技术创新和扩散投入的重点;如果一个限制因素很重要,但目前条件下实施的可能性尚小,则将该因素列入第二优先序,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使之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后备力量;如果一个应对措施尽管不是非常重要,但由于这个措施容易实现,今后也应进行适度的投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将该措施列入第三优先序;如果一个应对措施相对不太重要而且实施的可能性也较小,则将其列为第四优先序。对于这些应对措施今后仍然应该增加必要的关注,但不属于投入的重点。

表7-41 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技术与措施优先序评价

img159

将专家、管理人员、农民对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技术与措施的优先排序进行综合,各类人员的权重与重要性评价相同。然后按照优先序的先后赋值,在目标层中,第一优先序赋值1,其后按照等差数列依次降低0.1进行赋值;在决策层和技术层中,第一优先序赋值1,其后按照等差数列依次降低0.2进行赋值。最后对各层的优先序按照乘数法则计算综合优先序,以分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定综合优先序位次。

综合优先序的前十位依次为:节水技术、平田整地、集水技术、耕作技术、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库坝工程、修渠挖沟、培土改土技术、水价累计进价、保水技术。集中在水土技术和工程方面。而可持续发展措施和社会措施的排序靠后。也可看出,在重要性排序前列的调水引水工程、育种技术等,因为实施的难度较大,分别排在了优先序的第20和第11位,反映出了重要性与优先序的差别,也比较符合实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