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气候变化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概述

气候变化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概述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连续5年大幅度增长,增长比例位居全国农发系统前列。“十一五”期间,成功举办了热烈庆祝宁夏农业综合开发20周年系列活动、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创新与实践战略研讨会暨技术合作对接会、全区黄河金岸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大会战启动仪式、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现场观摩会等大型活动。

第一节 气候变化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概述

农业综合开发活动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其技术主线就是坚持以土地治理为主要建设项目,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灌溉、排涝、机械化耕作等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农艺和管理措施综合运用,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和草原(场)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对项目区沟、渠、田、林、路进行综合配套、连片治理,提高项目区建设标准,提升了土地产出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活动,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1989年4月,宁夏作为首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地区之一,正式立项并开始在河套灌区启动实施,平均三年为一期工程,至今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20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财政厅党组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突出抓好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部门项目、外资项目和专项工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大力度,开发范围建设内容不断拓展延伸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争取各类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71027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10561万元,通过预算安排落实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78892万元(农发项目配套资金43321万元,各类专项支出35571万元,核销呆账还款中央财政有偿资金2682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连续5年大幅度增长,增长比例位居全国农发系统前列。在国家农发办加强项目县管理,实行“退一进一、总量控制”的情况下,经过积极争取和不懈努力,将西吉、隆德、海原县先后列为新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在扩面、提质、增效上实现了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2010年8月,国家农发办将宁夏确定为工作联系点和改革创新点,为今后在政策扶持、项目安排、资金争取等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坚持因地制宜,土地治理成果稳步提升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整体部署,深入推进自治区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十一五”期间,成功举办了热烈庆祝宁夏农业综合开发20周年系列活动、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创新与实践战略研讨会暨技术合作对接会、全区黄河金岸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大会战启动仪式、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现场观摩会等大型活动。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在“黄河金岸”沿线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土地治理项目;在中部干旱带大力推广喷滴灌、微灌、管灌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在南部黄土丘陵区发展生态农业,支持生态移民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十一五”期间,累计安排土地治理项目206个,完成治理面积187.37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12.0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62.84万亩,实施生态综合治理8.5万亩,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注重择优扶强,产业化经营项目运行平稳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完善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扶持方式。围绕自治区确定的13个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优质粮食、枸杞、奶产业、清真牛羊肉、优质牧草等产业。依据国家农发办有关政策,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扶持重点,“十一五”期间,累计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46个,其中重点龙头企业项目35个,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83个,贷款贴息项目28个。启动自治区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定工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有效缓解了龙头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创新管理体制,部门项目管理程序日趋规范

切实履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牵头单位的职责,重点加强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土保持、土地复垦、防沙治沙、生态示范、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等部门项目的资金投入。调动农牧、林业、水利、国土、供销社等成员单位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积极性。从规范部门项目申报、专家评审、计划编报、批复下达、资金管理、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入手,制定出台了《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实地考察、共同参与评审、联合申报项目、下达资金计划等方式,解决了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脱节的问题,在全国率先探索了部门项目管理的新路径,得到国家农发办领导的肯定。

(四)精心组织实施,外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围绕世行、亚行项目两项重点工作,改进和创新“宁夏模式”,狠抓项目管理及项目实施中的各项环节。在开展培训方面,将适应气候变化的理念、农村妇女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引入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之中,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加快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农民用水协会项目建设,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编制培训教材等方式,切实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财政厅党组的安排部署,全力抓好宁夏园艺产业园、孙家滩有机农业示范园区、西大滩生态治理示范区、贺兰洪广营沙地绿化工程及金沙湾景区等专项工程。全面完成了宁夏园艺产业园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任务,确保中国(宁夏)园艺博览会顺利召开。孙家滩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完成肉牛养殖区、农田防护林、喷灌机供水工程、农田道路、优质牧草种植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西大滩生态治理示范区完成了湖面开挖、环湖道路、配套建筑物、指针式喷灌机等配套工程建设,实现了由不毛之地的西大滩向碧波万顷的瀚泉海的华丽转身。贺兰洪广营沙地完成了造林管护、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农业生产种植、畜禽养殖、竹柳种植试验等工作,探索了宁夏风沙治理的新模式。金沙湾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黄河圣坛、金沙会所、中央大道改造等景区建设的10项工程和金沙湾园区现代农业建设等任务,得到自治区领导的肯定,园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一)强化监督检查,各类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围绕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加大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力度,积极配合国家农发办年度项目资金综合性检查,组织各市县农发办对项目资金检查验收情况和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受到了国家农发办综合检查组的好评。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接受国家审计署西安特派办对自治区农发办2008~2010年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审计。在全区农发项目综合检查中,专门成立项目验收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中建华会计事务所宁夏分所参加项目资金检查,对农发项目前期准备、计划执行、资金管理、运行进行管护。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委托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队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绩效调查评价,力促农发工作规范化、精细化。

(二)推进科技创新,农发工作水平大幅提升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农业综合开发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中,引进国内外节水先进设备,采取暗管排水、指针式喷灌、低压管灌、小管出流等工程技术措施,研究设计装配式建筑物和“U”型砼板机械化生产。加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S信息管理系统,增强项目立项决策的科学性和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开展学术研讨、技术对接等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综合开发领域的应用推广。在2010中国(宁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合作洽谈会上,分别与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上海市离退休高级专家协会负责人确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成功举办“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创新与实践战略研讨会暨技术合作对接会”,来自中国科学院的48名院士和科学家与自治区相关厅局、市县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相互开展技术对接,签订了《关于促进宁夏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葡萄新品种引进与优质、高效、绿色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作物节水高效栽培模式与盐碱地农业利用,绿色生态设施农业大棚蔬菜作物病虫害防治项目,优质抗旱耐盐碱牧草选育等院地科技合作项目。发挥人才优势聘请专家,定期举办“专家讲堂”,全面提升农发系统干部能力素质,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