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亚洲工业设计的发展

亚洲工业设计的发展

时间:2022-10-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后,欧洲多个国家的工业设计发展态势较好,都具有本国特色并被世界认可,欧洲工业设计的发展与美国基本持平,但欧洲工业设计职业化的模式和美国并不完全相同,两者在发展模式和对设计的态度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同。皮克曾是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主要从事工业设计及宣传工作,代表作品是对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整体设计。米兰还有一个常设的展览机构—国际工业设计展览。

第五章 二战后各地工业设计的发展

20世纪前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人们认识了机器工业的力量,战争结束后,各国纷纷大力发展工业,欧美发达国家工业的迅速恢复并高速发展,这也进一步地促进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工业设计的发展对专业设计师的需求量开始大增,工业设计师的专业技能也在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两者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特别是美国,其次是欧亚国家,在战后依靠工业设计大大增强了本国的工业实力,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一节 欧洲工业设计的发展

二战后,欧洲多个国家的工业设计发展态势较好,都具有本国特色并被世界认可,欧洲工业设计的发展与美国基本持平,但欧洲工业设计职业化的模式和美国并不完全相同,两者在发展模式和对设计的态度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同。

一、英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被美国赶超。英国——这个现代设计运动发源地之一的国家因国力衰退导致设计水平下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其设计水平落后于国际水平。战争导致英国元气大伤,英国的制造业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也不断衰退,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工业萧条直接影响了其工业设计的发展。但英国人深知工业设计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此英国政府不懈努力,积极挽回,力争恢复之前的辉煌,英国政府在二战结束后成立了英国设计协会(British Design Council),旨在促进英国的设计水平。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执政期间大力推崇各类设计活动,她致力于振兴英国的工业设计,曾多次邀请设计界人士在首相官邸探讨如何提高英国的设计水平,并将设计教育纳入了中小学生的教育体系中。撒切尔夫人在为英国《设计》杂志所撰写的专稿中这样说道:“说到设计,我的意思不只是说外观,我说的是全部的工程和工业设计,它从构思到生产的每个阶段都在研究每一件产品,它对保证产品生产是那么重要,以至于它就是保障,就是价值。简单地说,正是好的设计使人们愿意购买产品,并给予良好的声誉。设计是我们工业前途的根本。”

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它虽然与美国有很多共同点,但是传统的英国和移民化的美国在生活消费上却不相同。美国人喜好消费,但品味一般,而英国人天生节俭、具有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讲究生活品味,重视设计,所以英国的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和广告行业比较发达。英国比较有影响的室内设计公司是康兰设计集团,专注于商业室内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优秀的家具设计是英国工业设计的代表,很多英国的工业设计师都设计过家具,家具设计的代表人物有贾斯帕·莫里森、罗德·阿拉德、马修·希尔顿等人。

英国广告业的发达源于英国人促销的传统手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排名世界第一和第二的广告公司都是英国公司,它们分别是广告公司WPP和萨奇公司,英国的广告设计水平始终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在世界10大广告公司中有8家都将伦敦作为其大本营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大师弗兰克·皮克(Frank Pick,1878年—1941年)对英国工业设计做出很大贡献。皮克曾是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主要从事工业设计及宣传工作,代表作品是对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整体设计。19世纪90年代初伦敦就有了电力机车,分属不同的公司,这些公司后来被合并,采用标准化的车箱。1933年伦敦公共运输局成立,公共汽车和地铁服务被统一管理,皮克被任命为局长。皮克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公共交通系统的建筑、标志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一种现代化的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如地铁车箱和公共汽车的外观、车箱色彩,等等。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英国设计中心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了一系列新的评选程序,始终以“优良设计”的标准来建立新的技术体系。这一时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产品设计,如英国兰斯·波士公司生产的侧向叉车,该设计获得了1970年投资类产品设计奖,英国海德罗凡空压机公司因为取得了良好的设计上的成就而获得了英国设计协会的1988年欧洲设计奖荣誉提名。

此外,英国的建筑设计异常出色,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出现了好几位重量级的设计大师,他们的作品影响广泛,其中包括高科技风格设计师理查·罗杰斯(Richard Rogers)设计的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诺尔曼·费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以及后现代主义大师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设计的德国斯图加特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这些优秀的大师大多在国外从事设计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图5—1)

图5-1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二、意大利工业设计的发展

二战后,每个国家的境遇各不相同,有的从中获利,有的损失惨重,战后的意大利变成了一片废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意大利犹如凤凰涅槃 般成为世界设计界一颗耀眼的明珠“,意大利设计”被视为杰出设计的代名词,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称为“现代文艺复兴”。

战后的意大利得到了美国的经济援助,得以重建,在意大利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说设计在意大利国家实现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担任了主要角色。意大利现代设计的明确目标就是:为增加产品出口服务。意大利的设计思路具有非常明朗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势,意大利的设计重视传统,具有非常强的民族特征,并且坚持原创,致力于发展意大利自己的设计风格,意大利的设计文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融会于产品、服装、汽车、办公用品、家具等诸多的设计领域之中。

20世纪初,意大利现代设计开始发展,期间设计思潮经历过比较大的两极转变,从理性主义转向反理性主义,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特征的转变。二战时期工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设计的发展,意大利的工业设计不仅水平较高,涉及的领域也很广,包括汽车、家具、电器等,意大利的设计中心集中在北方的米兰和都灵,这两个城市也是意大利的制造业中心。

米兰拥有一个开明的实业阶层,他们对设计的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米兰还汇聚了一大批的建筑师和设计师,良好的城市环境促进了以建筑为基础的设计文化的发展。米兰还有一个常设的展览机构—国际工业设计展览。最早是在1923年始于蒙扎的双年展,1933年迁到米兰并改为三年一度的展览。1947年举办了战后第一次展览,规模较小。1951年展览恢复到战前的规模。三年展在展出范围和风格上都是很广泛的,既有简洁朴素的功能主义设计,也有装饰和表现性的手工艺品,以及展示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主义作品。米兰三年展影响很大,不仅汇集了世界各国的设计精华,也有助于传播意大利的设计文化。

在意大利的汽车城都灵,菲亚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了一系列优美的小汽车,产品风格秉承了意大利的艺术传统与工业时代的精神。20世纪40年代末,意大利已发展出了一种以新流线型为特色的风格。摩托车在战后很长时间内是意大利城市生活的一大特色,因为它们能穿越狭窄而弯曲的街道,灵活自如,适应这个国家地理环境的特点,并满足战后对于廉价机动交通的需求。1946年意大利设计师阿斯卡尼奥(Coradino D Asecanio)设计了“维斯柏”小型摩托车,该车结合了先进的航空技术、意大利人的趣味和美国的流线型,销量一路领先,连续生产了30年之久。1948年兰布列轻型车摩托车问世。(图5—2)

图5-2 阿斯卡尼奥设计的小型摩托车

1948年设计师尼佐里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了“拉克西康80”型打字机,造型采用了流线型的雕塑形式,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功。1950年尼佐里又推出了“拉特拉22”型手提打字机,设计师从造型、材料和人机工程等各方面考虑,结合之前的优良元素,设计出了这种机身扁平、键盘清晰、外形优美的打字机。(图5—3)

图5-3 拉特拉打字机

意大利的设计师也具有和电影明星般的明星效应,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设计发展不同的是意大利的工业设计堪称“世界最好的设计”,但是他们的设计师几乎都是学建筑出身,他们是在市场的需求之下而转行从事工业设计的,许多设计师与厂家结合,实现了艺术与工业的一脉相承。1956年尼佐里为尼奇缝纫机公司设计了“米里拉”牌缝纫机,机身线条光滑、形态优美,被誉为战后意大利重建时期典型的工业设计产品。1953年庞蒂为意大利理想标准公司设计了一系列陶瓷卫浴用具,“这些产品形式并不新奇,但真实”,这些卫浴用品的造型真实反映了功能要求,但自身又有美学价值。(图5—4)

图5-4 米里拉缝纫机

当然家具设计也是意大利设计中当仁不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意大利设计就掌握了先进的塑料成型技术,并创造出了一种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风格。大量低成本的塑料家具、灯具及其他消费品以其轻巧、透明和艳丽的色彩展示了新的风格,完全打破了传统材料所体现的设计特点和与其相联系的绝对的永恒的价值。设计师柯伦波(Joe Colombo)就十分擅长塑料家具的设计,在这方面有所成就,他特别注意室内的空间弹性因素,他认为空间应是弹性与有机的,不能由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使之变得死板而凝固。家具作为室内设计的一个部分,要与环境空间浑然一体。他所设计的可拆卸牌桌就体现了他的设计思想。柯伦波去世后,他的遗作—一套整体塑料家具,在1972年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新的家庭面貌”大型工业设计展览上展出,这个产品得到了各方好评。这套塑料家具共有四组,包括厨房、卧室、卫生间等。这些产品都是由可折叠、组合的单元组成的,对不同的房间有很大的灵活性。(图5—5)

图5-5 柯伦波设计的家具

在意大利的工业设计发展史上,汽车设计是意大利工业设计的一大亮点。意大利人骨子里有较强的民族情结,并且认为设计是为上层人士做服务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的汽车工业走的就是豪华的高价汽车的路线,到五六十年代,意大利公路建设的发展刺激了国内市场上汽车的需求数量,出现了很多小型汽车,但是阿尔法·罗密欧(Alfa Romeo)和米希亚(Lancia)这两家汽车公司依然坚持生产豪华汽车,延续小批量生产方式,耗时、费力,保持意大利传统手工艺作坊的生产方式,采用意大利传统马车制作方法,专门为中产阶级服务。意大利的优秀设计师庞蒂、博托尼、尼佐理、阿尔别多·别多利、维多列奥·瓦列塔等组成了一支杰出的设计团队,意大利的汽车设计团队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豪华汽车设计集团之一。(图5—6)

图5-6 西西塔利亚汽车

图5-7 乔治阿罗设计的缝纫机

工业设计师乔治阿罗(GiorgioGiugiaro)是意大利工业设计的领军人物,他与朋友、工程师门托凡尼(Aldo Mantovani)合作创办了意大利设计公司。乔治阿罗曾在都灵美术学院学习,17岁进入菲亚特汽车公司工作。意大利设计公司成立于1968年,基本的经营方针是将设计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为汽车生产厂家提供可行性研究、外观设计、工程设计,具有从模型到样车制作的全套流程服务。目前意大利设计公司已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设计中心,乔治阿罗设计了许多成功的产品,如大众“高尔夫”、菲亚特、奥迪80、阿尔法罗密欧、沙巴9000、BMW-MI等闻名世界的汽车。1986年,他设计了造型既像摩托车又似汽车的“麦奇摩托”。他不仅在汽车设计方面造诣很高,其他技术性产品的设计同样具有一定的水准,1982年他为尼奇公司设计的新型“逻辑”缝纫机,为日本尼康公司设计了尼康F3照相机,等等。(图5—7)

图5-8 布劳恩公司生产的打火机

意大利的设计师不仅在本国大放异彩,也积极与国外公司进行合作,意大利设计也在慢慢走向世界,并开始引导潮流。如果说日本设计的发展是在借鉴别国的基础上取得成功,意大利的设计可以说是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康庄大道,现在,意大利俨然是一个时尚之地,成了不少时尚名流的聚集之地。

三、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无条件投降,战争让德国变成一片废墟,整个国民经济基本被摧毁,德国面临着全面重建的局面。德国在二战后被分为西德和东德,本节所说的德国的工业设计主要是指西德。众所周知,德国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之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影响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在世界设计舞台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政府强行关闭,标志着德国现代设计的中止。这也导致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离开德国,逃亡国外,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194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重新成立,1951年工业设计理事会成立,这个理事会积极宣扬简洁的形式,并为“优良产品”设计制定了一套功能主义的标准,强调产品在整体上不应有与功能无关的表现性特征。

战后德国成立了著名的乌尔姆设计学院,这是一所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高等学府,对战后德国工业和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瑞士籍画家、建筑师、设计师比尔(Max Bill)担任了第一任院长。比尔曾就读于包豪斯,他的办学理念也秉承了包豪斯的传统,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统一。“乌尔姆造型学院的创建者们坚信艺术是生活的最高体现,因此,他们的目标就是将生活本身转变成艺术品。”1957年,阿根廷画家马尔多纳多(Tomas Maldonado)担任第二任院长。马尔多纳多调整了学校的课程,用数学、工程科学和逻辑分析等课程取代从包豪斯继承下来的美术训练课程,产生了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模式,培养在各个生产领域内熟练掌握研究、技术、加工、市场销售以及美学技能的全面人才是这一时期的教学主导思想。马尔多纳多认为:“一个典型的产品设计师能在现代工业文明中的各个要害部门里工作。”1968年,乌尔姆造型学院解散。但是乌尔姆造型学院与德国布劳恩股份公司的合作是设计直接服务于工业的典范。这种合作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使布劳恩的设计至今仍被看成优良产品造型的代表和德国文化的成就之一,是世界上生产家用电器的重要厂家之一。1955年的杜塞尔多夫广播器材展览会上,布劳恩公司展出了一系列收音机、电唱机等产品,这些产品外形简洁、色彩素雅,是布劳恩公司与乌尔姆造型学院合作的首批成果。1956年拉姆斯与古戈洛特共同设计了一种收音机和电唱机的组合装置,该产品有—个全封闭白色金属外壳,加上一个有机玻璃的盖子,被称为“白雪公主之匣”。(图5—8至图5—10)

图5-9 西门子电话

图5-10 “白雪公主之匣”

20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的工业设计逐渐恢复。不难看出,战后很多国家的复兴都离不开设计的作用,德国也不例外,战后的德国面临着很多复杂的形势:如何与工业结合生产,振兴制造业;如何通过设计促进工业发展,提升国民经济水平;如何打造具有德国特色的工业设计风格。德国的工业设计概括来说有两大特点—游走在艺术性和技术性之间,工业设计造型受到建筑设计影响较大。此外,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专门的设计学院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战前的包豪斯学校的成立开启了世界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大门,战后德国又成立了著名的乌尔姆设计学院,这所学院对德国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战后德国现代设计思想提供了理论武器。克尔斯汀(WalterM.Kersting)是德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先驱之一。他曾说道:“设计师应创造简单而价廉的物品,而不应夸张,使这些产品能随处买到,能成批在手工艺工场和大量性生产的工厂中制造。”还有设计师华根菲尔德(Wilhem Wagenfeld),他曾就学于包豪斯并留校任教,他设计的镀铬钢管台灯迄今仍在生产。华根菲尔德认为工业中的设计是一种协作的活动,与艺术家的工作毫无共同之处。战后德国工业设计的重要人物还有汉斯·沙隆(Hans Scharoun),他设计了著名的柏林爱乐大厅和卡塞尔大剧院,受到一致好评。

对于强调设计的艺术性还是技术性这个问题,德国从包豪斯开始就在研究,这一点从包豪斯的与众不同的导师制就可以看出。包豪斯的教员分为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导师,德国设计界基于这样的背景,所以导致德国的工业设计产生了两种风格:一是理性的、冷漠的、机械化的产品,另一个则是富有人情味的、有机形态的产品。德国设计联盟曾提出“好的形式”,究竟什么是好的形式?这也是德国设计界长期以来争辩不休的一个话题。设计从来就面临着许多难题,却没有解题的公式,也许最完美的方法就是接受新时代的产物,毕竟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德国人对新兴工业采取了积极接纳的态度,他们乐于使用这些新时代的产物—新型材料、金属、水泥、塑料,等等。“态度决定一切”,20世纪50年代,德国工业迅速发展的态势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句话。

20世纪60年代,西德的工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发展出现了专业的工业设计师,主要进行产品开发和提供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德国的先进工业水平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德国的产品设计包括汽车、仪器、消费产品,不仅都具有很高的品质,设计水平也堪称一流,特别是德国汽车,是高质量产品的代名词,造型上给人以理性、稳健的感觉。德国不少企业的设计与生产水平都相当的高,如西门子公司、艾科公司、克鲁博公司,等等。

战后德国的工业设计的成功源于他们善于思考、理性对待、不骄不躁的设计态度,也是欧洲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工业设计成功发展的楷模,为世界工业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正确道路。

第二节 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一、我是大赢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家大部分遭受重创,美国在这场“剧烈运动”后成了最大的赢家。二战后的美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美国的国力远超西方各国。

正如大家所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由众多的外来文化集结成了所谓的“美国文化”,美国文化犹如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的人,具有多面性和独特性。1933年,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因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几乎同时,德国包豪斯学校被纳粹势力摧毁,大批的包豪斯成员流亡到美国,将现代设计的先进思想和美国的社会文化相结合,在战后形成了红极一时的国际主义,欧洲人在发展设计上花了20年的时间,美国却是手到擒来、守株待兔般地创造了一个神话。

“工业设计”一词在美国最早出现于1919年,当时一个名叫西奈尔(JosephSinel)的设计师首次使用了这个词。从某种程度上说,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美国没有别国所谓的“悠久的历史”,但美国却有着“非常精彩的现代史”,一战以后,美国就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规模空前。虽然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衰退,但是在实行罗斯福新政后开始复兴,企业之间为了生存开始竞争,一些大型的企业如汽车制造商为了打开市场,专门成立了工业设计部门,美国的工业设计就是在这种竞争的局面下发展起来的。

二、精英汇聚

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1893年—1986年)是美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在美国早期从事工业设计的人当中,罗维是最负盛名的一位。罗维是一名法国人,他在一战后来到美国,由此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起初他从事插图和橱窗设计,他事业的第一个亮点是1929年为吉斯特纳公司重新设计的复印机,期限为5天,旧型号的机器外型上设计不合理,有很大缺陷,罗维将机器重新设计成一个外型简洁、功能良好、整体感很强的机器,这款设计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益。在这次设计之后,委托罗维设计的客户纷至沓来,1935年他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了一款电冰箱,在造型上,他将整个冰箱包容于一个白色珐琅质钢板箱之内,箱门与门框平齐,整体感觉简洁、大方,犹如一件浑然天成的艺术品,这款冰箱的年度销量从1.5万台猛增到27.5万台,开启了现代电冰箱造型的新时代。除了家用电器、办公器材,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还设计了汽车、火车和轮船等各种机器,最著名的就是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了标志和瓶体,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设计。他采用了白色字体,并将字体设计成流畅的形体,加上流线型的瓶体,给人以活力四射的感觉,充分表达了运动饮料的特色,使可口可乐得以在全球畅销。罗维在设计方面始终遵循实用主义的原则,产品必须做到既美观又实用,既经济又耐用,便于维修和保养。他赞赏流线型风格,他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的设计大多带有明显的流线型风格。1937年罗维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设计了K45/s一1型机车,车头采用流线型设计,不仅减少了阻力,而且充满了时代感。1932年罗维设计了“休普莫拜尔”小汽车,广受好评。(图5—11至图5—13)

图5-11 罗维设计的电冰箱

图5-12 罗维设计的可口可乐瓶

图5-13 罗维设计的火车效果图

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除了在美国,在英国、法国、巴西等国也设立了事务所,设计业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在五六十年代,罗维的设计事业达到顶峰。罗维的设计公司虽然有大批的设计师从事不同的设计,但是所有的设计必须冠以“罗维”的标记,这种做法难免遭人非议,说他沽名钓誉,但这只是他统一管理的一种市场运作方式,为的是提高知名度,拓宽更广泛的市场。

尽管如此,却不能否认罗维是一名出色的工业设计师,这不仅表现在他设计的产品优秀,他还是工业设计的全才,也是一名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师,对他来说,设计理念、设计思想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设计能否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他曾说道:“对我来说,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

沃尔特·提革(Walter D.Teague,1883年—1960年)是美国最早的工业设计师之一,先前是一位成功的平面设计大师,经营过广告业。他爱好学习17、18世纪法国历史文化,对现代欧洲实事颇有兴趣,专门到欧洲学习柯布西耶、格罗佩斯等人的作品,也学习了法国传统装饰艺术。回国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学以致用,慢慢进入工业设计领域。提革的成功离不开世界最大的摄影器材销售公司——柯达公司。从1927年起他为柯达公司设计照相机和包装。1928年他设计的柯达大众型照相机受到“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机身采用带镀镍金属饰条的各种色彩进行装饰,时尚感极强,大受好评。1936年他设计了柯达班腾相机,设计简练,操作方便,采用压缩机件,是现代超薄相机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柯达公司成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提革担任设计部总顾问设计师。除此之外,他还为美国书籍经销商和赫尔德重型机械公司设计产品。他在设计过程中与技术人员沟通,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出外型美观、便于清洁、安全高效的产品。他的成绩使得不少企业主动上门,他也因此建立了自己的设计体系,为企业设计整体系列产品。(图5—14)

图5-14 提革的柯达相机

诺尔曼·贝·盖茨(Norman Bel Geddes)也是美国比较特别的工业设计师之一。早年曾经营过广告业和舞台设计,还是一位优秀的商店橱窗展示设计师。盖茨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不会因为顾客的需要对设计屈服,他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在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他设计了通用公司馆,这个作品大受好评,在这个作品中,他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未来主义理想。不可否认,盖茨的确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但是因为他过于理想的态度,加上他不善经营管理,导致他的设计没有为他带来很好的商业效益,他的设计公司在二战后倒闭。

1932年盖茨出版了《地平线》一书,在设计界引起很大反响。在此书中,盖茨充分表达了他的未来主义思想和设计,他希望依靠技术进步从物质上和美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地平线》中展示了他的未来主义设计,如他设计的第四号飞船。他的这些设计并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的有些设想在不久后便成了现实,这不难看出他非常超前的设计思想。盖茨也喜爱流线型风格,他不是流线型运动的发起人,但是,他的设计广泛采用了流线型设计,大大促进了流线型风格的发展。1932年盖茨为标准煤气设备公司设计的煤气灶具、1939年设计的双层公共汽车,等等,都采用了流线型风格。

图5-15 赖特的扶手椅

除了汽车,美国的家具工业也是专业设计师的聚集中心。美国的家具行业在20世纪初就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都采用大批量、机械化生产方式,家具生产企业也都有自己的设计部门。早期的设计师有拉瑟尔·赖特(RusselW right),他原是画家,后从事家具设计。1935年为美国康兰·巴尔公司设计“美国现代风格”系列家具,这套家具采用结实的漂白枫木,造型上都是简单的长方形,样式统一,只是在家具的手柄部位采用装饰元素。赖特与商人艾温·理查德(Irving Richards)合作成立了事务所,理查德是一位现代设计的商人,赖特专注于设计,他们的合作非常成功,期间,赖特为理查德的公司设计了一系列不锈钢、铝制厨房用品、后来还设计各种陶瓷餐具及铅制灯具等,他的设计被称为“美国现代风格”的产品。这种重视材料、没有过多矫饰的风格成为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风格之一。(图5—15、图5—16)

图5-16 赖特设计的家具

三、走我自己的路

美国的现代设计发展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模式,政府没有对设计有过任何的支持政策,设计行业在美国是一种完全私有化的市场经济的行为模式,这些以独立形式存在而组成的工业设计阵营在美国的工业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除了私营设计公司,促进美国工业设计发展还有一个阵营,那就是大型企业建立的设计部门,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汽车外型设计。美国的汽车产业非常发达,汽车工业成为工业设计师的集结领域,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人就致力于汽车造型设计,以至于后来美国汽车在性能上被日本超越。美国汽车的市场竞争可以说是单纯的式样上的竞赛,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创造了一种汽车设计的新模式—有计划的废止制度,通过定期的式样变化使消费者产生式样老化的心理,这种制度是典型的美国产物,从美国蔓延至全世界。(图5—17)

美国的工业设计在世界也享有较高声誉,其工业设计的水平依赖于美国工业的发展,美国在航天航空工业、国防工业、通信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等方面的设计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美国的现代设计风格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导向性影响。

第三节 亚洲工业设计的发展

从19世纪开始,欧美等西方国家依靠工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二战后,不少西方国家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工业的发达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而亚洲多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工业设计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就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

图5-17 福特T型汽车

一、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1.模仿也是成名之路

日本在二战之前,工业还处于落后阶段,也没有什么设计活动。1886年,日本明治维新活动之后,日本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日本将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在了海外扩张上,日本的工业设计是在二战后开始发展起来的。日本工业设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速度和效率上却一点也不含糊,到20世纪80年代,甚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第一大国,在电子产品、日用品设计以及包装设计方面都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特别是电子产品和汽车这种复合型产业方面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不得不让人对日本这个民族的崛起刮目相看。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地理环境特殊的国家,但日本人善于学习,日本的文明发展集各国之所长,加上结合本国国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我国唐朝开始,就加强学习中国的文化乃至汉字,从德国的工程技术学习到参照英国的社会管理制度,特别是二战后借鉴美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也是如此,特别是对美国、德国等工业设计发展较好的国家的“抄袭”,然后迅速发展,一度赶超了美国,在设计上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的亚洲国家。

2.我就是大明星

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复苏、成长和壮大。1945年到1952年是日本工业的复苏阶段,由于遭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日本的国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美国对重建日本实施了援助计划,日本经济得到逐步恢复。日本开始生产汽车、电冰箱、打字机等产品。日本为加强工业设计的发展力度创办了一系列报刊,其中1948年《工艺新闻》上就着重介绍了英国工业设计协会的情况以及成就。1947年日本举办了“美国生活文化展览”,一方面介绍了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以实物和照片介绍了美国工业产品设计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在随后的几年中,各种展览一个接一个,这一时期,设计院校也相继成立,如日本东京教育大学、日本女子美术大学、日本大学艺术系,等等。1951年,日本政府亲自邀请了美国著名设计师罗维来日本讲授工业设计,为日本设计师讲解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罗维的讲学,为日本的工业设计师提供了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和进步机会。1952年,日本成立工业设计协会,举办了战后日本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工业设计展。这两件事是日本工业设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日本的工业设计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1953年至1960年是日本工业设计的成长时期,此时的日本非常重视设计教育。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与工业稳步发展,旧的技术模式已不能满足工业的发展。1953年开始,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势头非常好,各种家用电器需求量也大增。到1960年,日本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摩托车为世界第一位,市场发展的良好态势对工业设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时日本没有为本国的发展沾沾自喜,他们将眼光放到了国际市场,因为之前日本产品给人以价格低廉、质量不好的印象,加上当时欧美风格很流行,于是日本的工业设计自然就模仿欧美产品,以求打开国际市场,虽然有着模仿的嫌疑,但是这时的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却非常走俏,这一时期非常成功的企业就有著名的索尼公司和松下公司。(图5—18、图5—19)

图5-18 索尼的随身听

图5-19 索尼的便携式电视机

1960年开始,日本工业进入了发展壮大阶段,日本的工业生产和经济达到了顶峰,工业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经渐渐摆脱了模仿的窘境,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一跃迈进了世界一流设计国家行列。工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对高科技产品设计的要求,使得日本的企业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1973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日本举行了一次展览,这次展览使得日本设计师了解了工业设计要强调技术魅力的象征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汽车、摩托车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工业设计已经开始力求怎么样做得更好,因此开始注意设计的细节,日本家用电器产品的设计开始注重色彩和外观上的趣味性,以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图5—20)

图5-20 本田汽车

日本工业设计发展的成功之处不仅是善于学习别国经验,还有就是对本国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保护与传承。日本设计一类是批量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如汽车、照相机、计算机、家电等,另一类则是具有日本传统风格的手工艺品,如漆器、木制家具、瓷器等,日本的传统设计主要是日本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眷恋情结,这类产品自然质朴,充满着浓厚的东方情调,如1956年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这个产品融合了传统手工艺和功能主义的精华,这是一只模压成型的胶合板凳。(图5—21)

图5-21 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

日本能将高科技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双轨并制,共同发展,不能不说这是日本现代设计的一个特色。日本的现代设计主要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为本国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一来提高了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二来现代设计提高了日本产品的质量,大大促进了日本出口贸易。现如今,日本的汽车、电视、照相机在国际上依然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设计也成为了优秀设计的同义词。(图5—22)

图5-22 尼康相机的标志

二、韩国的工业设计

韩国和日本一样,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加工产品,韩国的工业设计于1960年开始发展,工业设计水平的提高为韩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前期,“金星社”电子公司对所在企业生产的收音机、电扇等产品的外形进行了专门设计,但是,这一阶段的工业设计只是将应用美术运用到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韩国出台五年计划刺激经济发展,工业生产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业设计体系,不少企业认识到,工业设计水平对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韩国的金星公司、三星电子、现代汽车、KIA、“大韩”电线等企业都有很多优秀的工业设计人员。虽然和日本一样,很多企业还处在模仿外国企业的阶段,但他们已经能充分认识到工业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韩国政府也对设计活动非常支持,为提高本国的设计水平而不懈努力。

韩国在1965年成立了韩国设计中心,在1971年成立了韩国工业设计协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在工业设计和设计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80年代,工业设计教育迅速发展,一些著名的大学都开设了工业设计系,到1983年韩国已有31所大学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韩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设计教育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韩国经济发展迅速,与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并称为“亚洲四小龙”,其中韩国的工业设计可以说功不可没,不少韩国企业的工业设计都达到了世界级水平,比较著名的如LG、三星、大宇、现代等的工业设计,在国际市场上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图5—23)

图5-23 KIA汽车

三、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工业设计

20世纪60年代,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并卓有成效,但它们的工业发展主要是依靠国际市场,所以也非常重视工业设计的发展。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

台湾工业设计是在1961年开始发展的,在“台湾生产力及贸易中心”机构中设立了产品改善组,邀请优秀的工业设计师和教授等前来讲学。台湾的工业发展速度很快,竞争日益激烈,如何进行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工作的主要范畴。在这种人才紧缺的情况下,1967年12月成立了台湾工业设计协会,很多院校也纷纷成立工业设计系,大力培养设计人才。1973年5月,台湾成立工业设计及包装中心,举办了第一届产品设计竞赛。1979年在外贸协会中设立了产品设计,以此促进产品和包装设计。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产业结构出现了一次转折,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知识密集型产品转变,成为国际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台湾的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赞赏。这次转变,工业设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标志着台湾的工业设计达到了更高的水平。1995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台湾召开了第19届设计大会,进一步推动了台湾工业设计的发展。(图5—24、图5—25)

图5-24 宏基电脑

图5-25 台湾优秀标志设计

除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的工业设计也有较大发展。香港的经济发展源于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以此推动着现代设计的发展。也许是之前英国人统治香港的原因,香港政府对工业设计的发展也非常重视,香港回归中国之前,是由总督颁发一年一度的工业设计大奖,香港回归后,改为“工业总会奖”。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工业设计发展。香港不仅是购物天堂,其钟表、服装、电器、皮革制品及玩具等行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美国市场上的玩具有一半就来自香港。香港已然从一个产品加工地慢慢转变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