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西方艺术展览的发展与现状

东西方艺术展览的发展与现状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欧美艺术展览的发展与现状西方早期的艺术展览多存在于艺术家的艺术作坊,为艺术家炫耀技艺、招揽生意所用。其中,视觉艺术是整个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承办美术展览的经营性画廊、画厅等机构也相继出现。

一、欧美艺术展览的发展与现状

西方早期的艺术展览多存在于艺术家的艺术作坊,为艺术家炫耀技艺、招揽生意所用。所以,这一时期,艺术展览大多以个体的形式存在。

19世纪末,艺术展览的重要地位已经确立。文化活动的举办形式多是官方展览和文化沙龙,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与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此后,新的艺术流派在展览中崭露头角。

当代艺术展览则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地域及风格的国际化、综合化,并且在城市设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官方大型艺术场馆为展区的超级大展,形成了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三大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巴西圣保罗双年展(Sao Paulo Art Biennial)和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

(一)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双年展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展,拥有百年历史。由威尼斯市长里卡多·塞瓦提可(Ricardo Selatico)发起,受意大利政府的监督和支持,同时由一个非营利性的基金会主办,接受民间的资助。1895年4月30日,首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20多万名观众前往参观,盛况空前。双年展为两年一届,6月初开展,为期4-5个月。其涵盖了丰富的艺术门类,包括建筑艺术、电影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视觉艺术、戏剧艺术。其中,视觉艺术是整个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地点十分广泛,诸如威尼斯的剧场、画廊、户外场地、影院等都有不同规模的展示。

该双年展分为“国家馆展览”和“主题展”两大板块。除大奖“金狮奖”外,威尼斯双年展还设有专门的奖项,由专业委员会进行评判,以国家为单位被邀请参展,展览的定位现代艺术。

如今,威尼斯双年展面向的国家已由最初的欧洲扩展到了全世界,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始邀请中国当代艺术家和批评家前来参加,这一变化具有历史意义。此后,中国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及艺术品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的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圣保罗双年展

圣保罗双年展是由意大利籍的实业家马塔拉佐(Francisco Ciceillo Mata razzo Sobrinho)于1951年创立的,它是全球又一个历史悠久的艺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的展馆是由建筑师尼迈亚(Jeremiah)设计的,它分为“国家馆”“国际展”和“巴西艺术”,邀请本地以及外国的知名艺术家参展。

圣保罗双年展以促进国际艺术交流为目的,令巴西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并期望将圣保罗打造成国际艺术中心。圣保罗双年展一方面向世界推广巴西的艺术,另一方面又将世界范围内的多元的艺术引入巴西。该双年展是巴西极少数具有国际视野与格局的艺术展览。

在第25届圣保罗双年展上,德国策展人阿尔方斯·胡格(Alfons Hug)对双年展的构思成为一大突出的亮点。他力求清除殖民主义的遗毒,使双年展更具当代性,除了取消“历史核心”单元的展出,还引进了大批亚非地区的艺术创作,使整个展览成为丰富多彩的世界艺术万花筒,使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身份的文化体系得以相互交错。胡格的另一改革是将总策展人的权力分散给其他策展人,这一方面打破了策展人的权力垄断,另一方面也为多元的观念呈现创造了条件。不过,胡格掌握着最后的裁定权。这次双年展的改革为圣保罗双年展赢得了更大的国际艺术交流空间和更高的艺术地位,但也让人们对胡格本人策展产生了一些质疑。

1994年,我国的艺术家首次参加了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随后,在2002年的第25届双年展上,我国首次建立国家馆,这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的交流日趋频繁与成熟。在之后的各届双年展上,中国当代艺术的分量越来越重,并一度成为双年展的焦点。

(三)卡塞尔文献展

诞生于1955年德国的卡塞尔文献展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展览之一,每五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推出了13届,在三大展览中其资历排行第三。“文献展”,顾名思义,即文献资料的汇编工作,在拉丁语中,这个词还有“教导”“精神”的含义,足见举办文献展的重要意义。在卡塞尔文献展上,经常可以看到多种艺术形式云集,如极简主义、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装置艺术、摄影摄像艺术等。这些作品不仅风格多样,其背后的意义也同样深刻,创作者通过创作表达对当前社会政治等问题的看法。可见,艺术展品是思想的载体与表现媒介,具有教育发声的意义,而非肤浅又枯燥的信息。

卡塞尔文献展成为西方文化界所关注的焦点,也是西方社会的时代缩影。该展览既是国际前卫艺术的试验场,又是国际当代艺术思潮的交汇点。它之所以能成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国际大展之一,得益于主持、策划人的高水准、优质的运作以及官方的大力支持。

卡塞尔文献展是一场艺术与文化的盛宴,观看展览犹如一场奇妙的旅行。在展览期间,人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观看到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如文献厅、文化火车站、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橘园宫、宾丁啤酒厂等地。

二、中国艺术展览的发展与现状

(一)艺术展览的端倪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交流往往是私密的文人雅集,不带有任何的功利性。而清朝以来的学堂教学成果,如图画和手工的展示、书画家的个展和联展,社团、新型美术学校举办的展览,则具有近代意义。

(二)现代美术展览

1910年,中国的现代美术展览诞生。五四运动以后,西洋画传入我国,而展览会则是将其带入我国的重要方式。1919年,苏州举办的“美术画赛会”和上海举办的“天马会”开创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美术展览”之先河。

1928年前后是我国美术展览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层出不穷。其中,由国民政府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规模空前,大量的绘画、书法、建筑、工艺美术、雕塑等艺术品参与展出。与此同时,承办美术展览的经营性画廊、画厅等机构也相继出现。

20世纪30年代初,对外美术展览开始出现。这一时期,中国在欧洲举办了三次较大的展览,他们分别是:1933年5月,在法国举办的由徐悲鸿主持的“中国美术展览会”;1934年,在德国柏林普鲁士美术学院举行的由刘海粟主持的“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会”;1936年,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该展览会是近现代中国在国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美术展览会。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反映抗战题材的作品和展览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美展,即“中华全国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艺术展览会”,在两个时期的转换之际拉开了序幕:此次展览可以说是对民国美术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中国在文化方面建立领导权的重大事件之一,艺术批评的话语体系也由此逐渐成熟。

(三)当代艺术展览

改革开放的头二十年,我国的艺术展览形式逐渐由单一变为多元,由主题性发展为综合性,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4年

20世纪70年代的文革后期,艺术展览的主题由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转变为平民主义与现实主义,英雄主义题材也逐步过渡为对普通人物的刻画与现实环境的描绘。大众的审美意识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艺术主题开始注重自我意识,呼唤人文觉醒。

1979年9月的“星星美展”是一次带有革命性意义的艺术事件,一批年轻人为了争取举办一场画展的权力而上街游行,并在中国美术馆外的大街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一事件在北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从展览遭遇封杀到再次复出,这一过程标志着新时期文化艺术解冻政策的号角已经吹响,并由此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展览的先河,这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星星美展”之后,中国艺术又进入一个高潮期,各种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团体层出不穷。1980年7月,名为“同代人油画展”的油画作品展共展出88幅作品,这些作品不论在风格的表现上,还是题材上都进行了新的探索,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创作模式,并重视绘画技法的研究。同年,由美院教师画院的专业画家举办的“北京油画研究展”,也是一次高水准的展览。1981年举办的“全国青年美展”上,许多青年画家涌现出来,其中一件油画作品《父亲》不仅尺寸巨大,而且呈现的是一位普通农民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艺术观念的发展与艺术表现的突破,意义重大。1984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体现了新中国成立35年以来的美术成就,也是“文化大革命”后艺术思想和艺术家个性解放的体现。绘画虽然开始注重对艺术语言和形式本身的探索表现出自由的个性、广阔的胸怀,但整体结构中仍然存在观念滞后、题材重复、大同小异等问题,展览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往的套路和模式中。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是对外来现代艺术作品的借鉴和模仿,还未形成鲜明成熟的自我意识。

第二阶段:1985年-1989年

对于中国美术史来说,这一时期的代表是以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新潮美术,新潮美术对沉寂多年的传统观念与陈旧的艺术思想造成了巨大冲击,重新确立了“人的价值和艺术创造的自由”这一鲜明的时代艺术观念。1985年5月,“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拉开了“85新潮”的序幕,这次展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青年艺术家群体的才华,也让人们看到了新的艺术思想和发展方向。此次展览所呈现的艺术思想与政治文化联系紧密,革命式的艺术潮流开始发展并延续。随后开展的“85新潮美术运动”,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性展览,又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展览。作为群体的“85新潮”主流,以“85美术思潮”为代表的艺术浪潮给人印象深刻,极具历史意义。“黄山会议”“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和“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的“枪击事件”成为1985年4月至1989年2月期间举世震惊的事件和新潮美术运动的代表。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基本上沿用旧的展览体制,使学院派、商业化的艺术得以保护,其他形态的艺术观念与潮流则被排除在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艺术从业者,如艺术家、艺术批评家、画商等都成为艺术展览的决定因素,因此,艺术赞助、艺术投资、艺术代理、艺术收藏等纷纷出现。展览以市场为运转机制,大大促进了艺术展览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就是以市场为机制,由企业家投资、批评家主持,以建立中国的艺术市场为宗旨的,它调动了国内企业集资、投资,对推动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之后,“美术批评家93年度提名展”“中国经验画展”等展览的举办让艺术批评家成为90年代美术界的新主角。从此,由批评家组织、参与、评选、推荐艺术家,由企业家投资运作的时代到来了。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艺术展览,开始注重与世界接轨。在世界大型的艺术展览上,如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上都会有中国艺术家参与。而各种类型的展览也为新的艺术思潮发展提供了契机,这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末,策展人的出现为当代艺术展览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独立策展人在新的展览方式下越来越被看好,策展人的时代已经到来。

(四)艺术展览的新气象

信息传媒的普及,为艺术展览在概念和空间上的延展提供了条件。中国的“上海双年展”“广州艺术三年展”“北京国际设计周”等许多当代艺术展览的国际影响力也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美术馆、展览馆和画廊业的发展,也使中国当代的艺术展览更加活跃。网站展览更是弥补了实体展览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缺陷,它以一种更自由、更轻松快捷的展览方式实现了更大的价值。多元化、多媒体的展示渠道,使得艺术展览向着更宽、更广的方向迅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