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黔西南州城镇化发展现状

黔西南州城镇化发展现状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与否及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把城镇化建设摆上了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议事日程。2015年年底,黔西南州城镇化率达到37.3%。另据有关资料显示,“十二五”以来,全州小城镇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逐年加大,城镇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全面铺开;城镇接纳农村转移人口总量大幅度上升,“十二五”期间城镇提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
黔西南州城镇化发展现状_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二五”经济发展专题研究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与否及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水平普遍建立在工业化水平的基础之上。改革开放之前的1952年至1977年之间,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城镇化水平年均仅提高0.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水平以年均0.625%的速度递增,至2005年年底,全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3%。但这一结果并不容乐观,与世界整体城镇化进程相比,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依然相当滞后。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996年,全世界城镇化平均水平已达45.5%,发达国家一般都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在40%以上,而同期我国仅为29.4%。严重滞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一是导致我国城乡产业、就业、收入与消费结构态势的长期失衡,严峻的“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二是在人均消费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过早地出现了工农产品的买方市场和经济过剩,使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受到严重制约;三是严重限制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拓展和发育,导致小农经济在我国农村长期占主导地位;四是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转移,使农业内部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五是导致农业生产极低的劳动效率及农业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严重缺乏。

城镇化水平过低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愈来愈受到党和国家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2000年,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首次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和“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大政方针。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2006年3月发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与此同时,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把城镇化建设摆上了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议事日程。

2015年年底,黔西南州城镇化率达到37.3%。另据有关资料显示,“十二五”以来,全州小城镇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逐年加大,城镇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全面铺开;城镇接纳农村转移人口总量大幅度上升,“十二五”期间城镇提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全州城镇化服务功能也普遍提高,城镇居住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