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信用卡发展现状与隐忧

国内信用卡发展现状与隐忧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在信用卡发放环节中存在如下弊端:(一)跑马圈地管理混乱,重复发卡现象屡见不鲜当前,国内信用卡市场仍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阶段,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自主创新意识缺乏。短短一年半,发卡量增长40%,实现这一增长的代价是坏账率增加了将近80%。
国内信用卡发展现状与隐忧_映象·整合——北京上海新锐观与思

二、国内信用卡发展现状与隐忧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特大城市的信用卡发放超过或接近千万张,几乎实现人手一张。300万张是盈亏临界点,这几乎成为发卡银行的共识。各商业银行盲目发放信用卡,使信用卡数量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超常规发展。一人多卡现象普遍存在,有50%持卡人拥有2~3张信用卡。越来越多的问题卡、睡眠卡使坏账率不断攀升,目前已经达到3%~4%的水平,高于国内银行业认可的2%警戒线,离美国5.5%的呆账率水平不断接近。

经济景气时,持卡人违约个案极少发生,信用卡发放是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然而,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将改变这一状况,不少白领财务状况开始恶化,失业率可能上升,预计今后信用卡拖欠比率会上升,消费信贷可能因此而陷入困局。目前,我国在信用卡发放环节中存在如下弊端:

(一)跑马圈地管理混乱,重复发卡现象屡见不鲜

当前,国内信用卡市场仍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阶段,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自主创新意识缺乏。2008年3月,上海银监局对五家信用卡中心5个工作日核发的30.4万张信用卡进行调查,属多头授信的占发卡总数的34%。部分商业银行出于利益驱动,甚至向毫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滥发信用卡。一位大学生办了十几张信用卡,毕业时欠银行近十万元,类似事件正在蔓延。

为何各商业银行会那么不遗余力发展客户?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通过信用卡把客户“圈”住,短期内不考虑赢利。在信用卡数量激增的光辉背后,应收账款不良资产不断上升,风险控制的难度在增加。2007年6月,国内银行的坏账率仅1.92%;2008年6月达到2.74%;截至2008年底,这一数值可能接近3.5%[1]。短短一年半,发卡量增长40%,实现这一增长的代价是坏账率增加了将近80%。

(二)信用审核走过场,非法套现抬头

信用卡业务是高风险的小额信贷产品,需要银行严把审核关来控制潜在的风险。然而,集团性制造假资料申请、非法套现为主要手段的诈骗屡屡得逞,显示了审核的漏洞。2007年,信用卡套现金额超过2亿元,同比上升45%;已确认套现商户数量达5400多家,同比上升547%。2008年的统计数据虽未公布,但金融诈骗愈演愈烈已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一些中小企业利用信用卡审核的漏洞,大量透支信用额度来补充维持企业所急需的现金流,但最终信用链条能维持多久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信用卡成为拯救中小企业的抽水池,再多的现金也会很快被抽干,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将更加艰难。

(三)暗箱操作审核走过场,导致风险失控

办信用卡应由个人提出申请、提供收入证明和身份证件,经发卡行审核后发放。但是,一些“性急”的银行信用卡发放员莫名其妙地省略这些必须的步骤。他们从公司办事人员手中获得公司员工的资料,并拿着这些资料暗箱操作,给每一位员工办理信用卡。这样一来,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扣除给办事人员的回扣,自己也收入颇丰,可谓一举多得。

他们把方便和利益留给了自己,把风险留给了银行,使这部分卡的风险完全失控。首先,资料不全的信用卡催讨依据不足,没有签名和身份证件留底,申请人否认自己的透支行为,银行将毫无办法。其次,暗箱操作会使办卡人不知情,信用卡不消费成睡眠卡,银行不能从商家获取消费返点。最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信用卡引起的年费纠纷给银行和办卡人带来麻烦。有些银行甚至向未激活的信用卡征收年费,并因此引发个人信用危机,这不仅违反《人民银行法》,还损害银行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