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眸与憧憬

回眸与憧憬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汪先生向农大校委提出书面报告,吴先生向清华汇报,经两校同意并报教育部批准。总之,他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中国特色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在学科教育中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不完全的统计,全国已有76所高校设置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135所院校及科研院所设立了风景园林及相关的硕士学位点、18所高校具有相关的博

回眸与憧憬——浅谈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教育

我是1952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造园专业招收的首届一年级学生。我上面还有三个班从园艺转到造园,四年级和三年级分别到清华大学上课,二年级和我们在农大上课。我有幸聆听汪菊渊先生的课,也谈起成立专业的情况。后来我又从吴良镛、朱自煊先生得知有关情况,仅就所知,谈一谈认识。

一、学科的创始阶段(1951—1956年)——造园专业阶段

学科教育始于1951年到1956年,学科从北京农业大学调整到北京林学院,亦即学科名为造园专业这段时间可划为建立学科和初始阶段。

汪先生和吴先生1951年在北京市公园管理委员会期间就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进行磋商时,二人产生了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合办造园专业的设想,后又得到梁思成先生赞同。由汪先生向农大校委提出书面报告,吴先生向清华汇报,经两校同意并报教育部批准。1951年9月选派农大园艺系三年级十名学生到清华上课,第一届学生毕业证书上有两所学校的印章。后来又由三年级学生去清华上课。1952年首次以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造园专业招生。原计划招新生后,前两年在农大、后两年上清华。我们全班七名学生,在农大上课,有关建筑学的一些课程如美术、画法几何、园林建筑、营造学等由清华大学的教师到农大开课。二年级也在农大上课,有些课程两个年级合上。1956年我毕业后被分配留校,并根据专业调整随迁到北京林学院,造园专业名称不复再用,是为成立学科和初始阶段的简要史实。由此应得出什么认知呢?

1)这是建立学科的里程碑,宣告中国成立了造园专业。历史背景是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除了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外需要培养综合这两学科的新型规划与设计人才。据当时的认识定名造园专业。

2)这反映专业创始人吸取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观念和经验,并结合中国城市建设实践而产生了新学科。创新性在于将园艺学和建筑学原有各自不全面的边缘学科整合为综合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在创始阶段的雏形。这是在中国史无前例的创新,反映了学科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反映了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较之原来分工更细致了。迄后事实证明此举适应了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现在该专业成为热门,报考的学生多、招生的数量增大和基本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都印证了这一点,当然还有新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机遇和挑战并行。

3)创始人汪菊渊先生和吴良镛先生以及辅助学科教育的农大园艺系的陈有民先生和清华营建学系的朱自煊先生,还有开科授课的全体教师、农大花圃的花师傅、社会上为我们开课程或专题报告的程世抚先生、李嘉乐先生、程绪珂先生等为创始阶段的学科教育创造了崭新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课程设置,包括当时的教材建设——油印讲义。当时我国学习苏联,借鉴苏联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和专门化教学体系的经验。万事开头难,汪先生作为学科行政负责人在开设课程和建立全面、综合的师资队伍方面做了尽可能美满、呕心沥血、循循善诱的第一线的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建立了学科教育初始阶段的辉煌。这充分表现在综合师资雄厚方面,当时四年级学哥学姐已学习了三年园艺,第四年学了一整年建筑学方面的课程,都是清华开的课。1952年以后老师到农大来给大家上课。主要专业基础课有美术(涵素描、水彩)、画法几何、制图等。专业课有城市规划、营造学、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和公园花园设计等。农大则发挥了生物科学的优势开设了土壤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昆虫学、果树学和测量学等。观赏园艺方面有陈有民先生开的观赏树木学,余静淑先生的花卉学和苗圃学。汪先生开的课有花卉园艺学、中外园林史、造园艺术、城市及居民区绿化和现场教学及参观实习等。汪先生原学英文,根据教学需要突击俄文。经常翻译写成中文讲稿,有时通宵达旦,眼睛布满血丝,仍准时为我们上课。他为了筹齐全面而高质量的师资而投入主要精力请专家归队。对孙筱祥先生是先借后调,借用期间就开课。孙先生深谙中国文学和绘画,曾得到徐悲鸿先生指教,在观赏园艺学方面具有深厚、扎实的基础,并进行了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再学习。他到南京工学院在刘敦桢先生指教下学习建筑设计,为我们开设了园林艺术和公园花园设计两门主要专业课。他在20世纪50年代就主持设计了杭州的花港观鱼公园。他推崇中国园林传统文化,以能诗善画的基础汲取西方现代科学艺术成就来充实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把汪先生在园林史中提出发扬独特、优秀的中国风景园林艺术开创性地落实到课程教育,为继承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传统建立了创始性的根基。他提倡利用等高线设计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地形环境中安置园林建筑,利用工程技术设计园林驳岸等,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适当用草坪和宿根花卉布置花境。他的科学研究论文诠释了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深远思想。孙先生在植物园设计方面经验丰富。总之,他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中国特色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在学科教育中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金承藻先生也是先到农大开课,后从清华调到北京林学院任教,对画法几何学和园林建筑学课程设置贡献了心力。他以广博深厚的学识和幽默的口才给学生在手绘能力方面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二、学科发展阶段(1956—2010年)

——从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到不稳定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阶段

1956年3月22日高教部发文,决定将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调整至北京林学院,并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我将此时起至2010年划为学科发展的现在阶段。只有长话短说了,其发展表现在以下几点。

1)学科由附设在园艺系或林业系发展到建立学科专门的系、院行政组织。1957年11月,林业部批复同意建立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是为本学科在全国最早建立系的行政组织,这反映了当时对苏联经验的学习。1988年3月成立了风景园林系,1992年与园林系合并成立园林学院至今。

2)招生人数大幅度扩大,除本科生外,自1979年至1991年培养了46名硕士研究生。1993年授予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博士点,培养了大量的博士生,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培养博士后一名。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逐渐往增加研究生方向发展。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不完全的统计,全国已有76所高校设置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135所院校及科研院所设立了风景园林及相关的硕士学位点、18所高校具有相关的博士点。中国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办学规模不仅超过美国,也是居世界首位的。学科教学质量纵观55年,基本满足了我国城乡建设的需要,有些城市在风景园林方面变化很大、成绩显赫,如北京、上海、杭州等。而从事本学科工作的骨干都是学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当然也有不足,关键在于教学质量如何与时俱进。目前,学科教育不存在危机、无须转型,大有契机而又要迫切地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需要。

3)学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20世纪80年代曾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社会调查,逐步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从其他学科转变为本学科的课程。如园林工程原是清华大学开设的市政工程,自本学科毕业留校教师梁永基、陈兆玲两位先生任教后开始加入植物种植工程。余树勋先生任教时又加入大树移植工程,黄庆喜、毛培琳、梁伊任和我等人执教时已逐步完善为具有土方工程(含竖向设计)、给排水工程、园路铺地工程、假山工程、大树移植工程和电力机械等而且是从市政工程转化为园林工程,适应了学科工作需要。这阶段系行政领导提出以生物学为中心,对学科综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取消毕业班56级的设计课程。

4)开展学科教育国际交流活动。创始阶段已开始与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盟接触。由汪菊渊、程绪珂、李嘉乐、余森文四位先生组成中国园林代表团,带着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园林建设成就的图纸和图片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在伦敦举行的IFLA大会并作发言和交流。到现在我们中国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已被正式批准接纳为IFLA成员。自1985年在日本京都大会后,我们学科的学生介入IFLA和联合国教科文共同组织的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并屡获大奖。1990年刘晓明成为第一位国际大奖的获得者,为祖国争光,继而,周曦、朱育帆(获IFLA大奖及IFLA亚太区大奖)都获得国际大奖,李永红(女)还获得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大奖。当时作为三名学生获国际大奖的指导教师,学校给我颁发了特别奖状和奖金。2004年清华朱育帆老师指导学生又获大奖,2006年北京林业大学的王向荣、刘晓明、李雄等教师指导学生也获大奖。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学科排在世界本学科目录中中国之首位,这也从国际学坛的层面反映了学科55年来的教育质量。就大学生设计竞赛而言,我们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2006年5月20日日本造园学会向留日博士沈悦先生颁发了日本造园学会大奖。沈悦说这次获奖与在国内接受的良好专业教育为自己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功底不可分。改革开放后,中外考察、进修、本科或研究生培养、学术交流比较广泛和持久地开展,交流各方均受益。

5)在“文化大革命”中,学科教育也受到冲击。林业部1965年3月22日及4月20日正式下达文件决定停办园林专业。1971年10月恢复园林系建制。迄后曾设立城市园林专业,按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专门化培养。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专门化的基础上设置了工科类风景园林专业。1997年国家对学科目录进行调整,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并入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中一个研究方向,不再以独立专业招生。2005年教育部通知风景园林专业将作为北京林业大学新增专业获批,自2006年开始招生,学制4年,授予工科学位,学科才从教育方面获得稳定。中国工程院接纳了汪菊渊先生和我为代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院士。该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组通过了定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为二级学科的决议。

三、对学科教育的憧憬

——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专业

要总结、统一认识,继续深化学科教育改革,从十二五起算,积极投入准备。

1)学科的名称和培养目标:既显示中华民族独特、优秀的传统,又能与时俱进地发展传统满足现代社会需要,追求最大限度发挥学科的综合功能,学科以设计为中心,证明中国工程院、教育部、大百科全书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认知和决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英译名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业人员通过注册称为风景园林设计师。中国民族文化传统是宝库而不是包袱,以小农经济批判计成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古式何裁,时宜得致”是具有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正确观点。传统不是固定的,而是应随社会发展而相应发展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科学艺术,学科无国界但有民族性。以崇洋媚外之偏见不可能振动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统文化深厚之根基。我们要培养以规划设计为手段,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对自然环境和人造自然环境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综合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功能,为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长寿服务的。本科要打下全面、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硕士学位要在此基础上具有独立从事设计和研究的水平;博士学位在硕士基础上有博大精深的修养和有所创造的设计和研究能力,而且要求具有文才、画才与口才。学科的侧重因校制宜,但绝不能改变学科的综合方向而回到观赏园艺或建筑庭园学的老路上去。

2)在“传统园林、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三个层次的基础上,研讨和试行扩展学科专业。

3)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传统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研究、汲取国外经验,化为己用并落实到开设融中国文学、绘画的园林艺术课和外国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补充有关法制的课程。

4)建立具有资质设计院和苗圃、花圃作为教学基地。

5)以延老携青的可行方式加强师资建设,建立综合性的雄厚师资队伍。设计课教师具有设计师和教师的双重性。

6)改革园林史、园林艺术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在中国化、与时俱进的融合现代化和以基本理论和技能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路,由浅及深地掌握现场分析据以设计的能力。

7)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北林大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应建立相应的教学行政组织,北林大1988—1991年成立的风景园林系证明了它适应学科发展的活力。这是教学质量达到高水平的历史经验。应因校制宜地发展,北林大现在完全有条件建立学科的研究生院。

(此文原载《中国园林》2006年增刊,此书编选时略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