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附有园林是清朝从康熙至乾隆的在这里陆续兴建了

都附有园林是清朝从康熙至乾隆的在这里陆续兴建了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三大系统的发源地之一。这六座皇家园林是历代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的大总结,也是中国整个造园艺术的大总结,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皇家园林作为皇权的象征,不仅是庞大的艺术创作,同时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土木工程,因此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成为一个朝代盛衰和国力强弱的标志。
园林艺术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三大系统的发源地(中国、西亚和希腊)之一。从中国古代的神话小说、文学、绘画、工艺美术、建筑遗址、各种古籍中可以寻觅它们的成就所在,也可以从其他众多的古代文化门类及其发展进程中看到中国园林体系、功用、格局以及美学趣味、工艺手段等。它们的形成、变化都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总的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崇尚自然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成为东方园林的代表。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园林作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结合的载体,从文字记载看,在西周周文王时期的灵囿可算最早的园林(见《诗·大雅·灵台》),它有灵台、灵沼、灵囿,方圆七十里,百姓都可以去樵采狩猎,其景观当然是很自然的。春秋时期,营建渐侈,如吴王夫差建姑苏台、梧桐园等,开江南造园之先风。战国时期,各国更是“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史记·苏秦列传》)。秦朝在上林苑内引水筑兰池,池中设蓬莱、瀛洲二岛;汉承秦制,在建章宫内筑太液池,池中设蓬莱、瀛洲、方丈三岛(见《三辅黄图》)。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极其频繁的时期,社会的动荡,政治的混乱,迫使文人士大夫遁隐田园,忘形山水,加之当时山水田园文学、山水画兴盛,进一步推动了造园艺术,“园林”一词也在此时出现。与以前不同,这时期宫廷园林规模虽然很大,但私家园林开始大量出现,而且重要性不断提高,私家园林与追求气派、规模宏大的苑囿式花园不同,它小巧精致,风格雅朴,多为文人所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典型的说明。他们都注意使园林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一般都装饰朴素,以少胜多,以雅致胜华丽,以突出其含蓄、雅朴的风格,开自然山水园林之先河。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佛教之风在国内大盛,帝王以舍宫为寺,民间以舍室为寺,到处寺院林立。这些寺院尤其遍布江南,唐代诗人杜牧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名句。当时的寺庙一般都带有园林,所以寺庙的兴盛同时也带动了寺庙园林的兴盛,加之一般著名寺庙都建在著名景区,周围山水景色绝佳,这就更为营建花园创造了条件。

入唐以后,苑囿和私园都有很大的发展。进入两宋,园林发展更为精细,更为多样化。北宋都城汴梁有玉津园(始于后周)、宜春苑、琼林苑和金明池四个名园。南宋时期,在临安也造了些皇家园林,但毕竟是偏安局面,金瓯半缺,不敢过于豪华;又兼当地文士园传统很强,所以这些皇家园林比较朴素。相形之下,北宋的私家园林十分兴盛,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载:“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业之内,并无阒地。”

明清两代,生活富庶,文化也兴盛,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极盛时期,明代的皇家园林主要是北京皇宫的西苑,包括北海、中海和南海。北海在金代是中都北郊的离宫,元代建大都城后成为御苑的一部分。金代皇帝开发北京的西北郊风景区,在香山和玉泉山建造离宫,明代在这一带建造了大量庙宇,都附有园林。清朝从康熙至乾隆,又在这里陆续兴建了三山五园,即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今颐和园)以及圆明园和畅春园。清初另一重要的皇家园林是指热河承德的避暑山庄。它包括几座沟壑比较复杂的山和几片港汊岐山、洲渚纵横的湖。景观很自然而且曲折幽深,全园面积564公顷,是清代最大的御园。这六座皇家园林是历代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的大总结,也是中国整个造园艺术的大总结,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

明清两代私家园林的最杰出代表则是扬州、苏州和江南各地的文士园,比较典型的有上海的豫园、苏州的拙政园、沧浪亭、留园,无锡的寄畅园和扬州的瘦西湖园林群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在悠久的中国园林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数不胜数的园林建筑。这些园林,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分成不同类别。一般按照占有者身份,或者按园林隶属关系,可将其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皇家园林,它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是专供帝王游玩享乐的园林。皇家园林作为皇权的象征,不仅是庞大的艺术创作,同时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土木工程,因此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成为一个朝代盛衰和国力强弱的标志。

第二种是私家园林,它是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文人雅士等休闲的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文人等所私有。私家园林一般以宅院的形式存在,古籍里面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并多呈前宅后园的格局。私家园林一般都是达官显贵或文人名士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同时也是一种炫耀身份和财富的手段。

第三种是寺观园林,它是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单独建置的寺观园林类同私家园林宅园的模式,很讲究庭院绿化,多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再配以小桥流水或少许亭榭的点缀,形成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很多寺观也因此成为“园林寺观”。寺观园林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环境,追求赏心悦目,恬适宁静,是私家园林所不能比拟的。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类型外,还有一些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如陵寝园林、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等等,数量相对较少。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园林,是在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和数千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一门综合艺术,其园林风格特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与西方园林讲求几何规整原则迥然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洽,绝对禁忌违背大自然的固有逻辑,人工的地貌处理和园林建筑只是顺乎自然之势的美和艺术的加工,从而把自然美表现得更为活灵活现,进入园林,犹如进到人间仙境,使人心旷神怡。

1.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师法自然,高于自然。山、水、植物均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决非一般地利用或简单地模仿自然界的原生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裁减,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这样的创作又必须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植物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的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的协调与互相补充,从而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和谐的境界。这种自然美与建筑美的结合,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人造园的哲学、美学乃至思维方式和理念。中国古典园林虽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园林相比,体现了全然不同的审美观念。

(3)园林意境深邃高雅。中国古代园林的传统创作过程,既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又表现了很高的艺术创造精神和概括能力,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园林创作过程中,第一步要因地制宜,创造出一个自然美的境界,处处生意盎然、生机勃勃,此乃生境。第二步通过取舍、裁剪、概括、浓缩等艺术手段的加工,把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使园林如画,谓之画境。第三步就是要从“生境”和“画境”中再升华,抒发和表达造园者的意愿,创造“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的追求,进入情境交融的意境。三种境界中,“生境”为第一层次,或最浅最低层次境界;“画境”为第二层次境界,比“生境”层次高;“意境”为第三层次境界,亦即最高层次境界。上述三大特点,及其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是全世界公认的艺术瑰宝,并对西方的造园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德国的温泽在他1773年写的《中国造园艺术》一书中,把中国园林称为一切造园艺术的模范。

2.园林与儒释道文化

中国园林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以及所形成的鲜明而艺术化的特点,其原因是复杂多元的。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对中国园林生成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

三大园林类型中,皇家园林的造园思想主要来自儒家。皇家拥有天下,至高无上,选址用材不受限制,技术人力可用其极。因此,园林可以造得宏大华丽,建筑风格端庄大气,以显示唯我独尊、江山永固;景点设置移天缩地、等级森严,更纳进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以象征统御四方、天下归一。除此,皇家园林中也有一些简易朴素之所,其寓意为不忘稼穑、以农为本、与民同乐等等,借以宣扬仁爱德政之风。

私家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其造园思想本自道家。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追求个性自由。因而私家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清幽素雅,以示园主洗尽铅华、清静无欲。道家的思维方式是相对论,故园林以小为尚、小中见大;以静为尚、静中观动。道家的生活态度是审美的,因此,园林沐浴风月,如诗如画。然而,道家的审美是大美不言、大巧若拙,所以私家园林建筑很少雕梁画栋,而多是竹篱茅舍。

寺观园林更是直接来源于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佛教的寺庙园林与道教的道观园林,除各自宗教建筑及其供奉的对象不一样之外,在园林构建上大同小异。佛教讲求空静,道教讲求清静,因而寺观园林多建在远离尘嚣、环境安静的山林;但为了争取更多信徒,他们也向世俗低头,将寺观建于繁华的城镇,而“静”依然是其共同的追求。寺观园林在静中营造出肃穆、庄严、神秘的气氛,以强调宗教的感染力。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精巧玲珑的私家园林,还是庄严、肃穆的寺观园林,都以表现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为特色,集山水、建筑、植物为一体,熔精巧人工与自然天工于一炉,不仅体现出古代人民的杰出智慧,而且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深邃意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受到了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是中国古代多种艺术的荟萃,并体现出中国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