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乾隆被织进法国挂毯

当乾隆被织进法国挂毯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乾隆被织进法国挂毯撰文、摄影/潘博成在乾隆六次南巡中,从行前准备、官员进献书画到饮水饮食安排,处处彰显皇室权威。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挂毯的法国画家对中国一无所知。正值掌管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柏汀被路易十五选派,制作送给中国乾隆皇帝的礼物。乾隆十分欣赏这些挂毯,并将其展示于圆明园的一处欧式庭园中。关于乾隆对这批挂毯的更多看法,并没有更多史料可查。
当乾隆被织进法国挂毯_世界遗产地理第3


当乾隆被织进法国挂毯

撰文、摄影/潘博成

在乾隆六次南巡中,从行前准备、官员进献书画到饮水饮食安排,处处彰显皇室权威。乾隆在南巡中看尽江南美景,殊不知他与整个清代宫廷也同样是西方人眼中的风景。在同时期的法国画家笔下,乾隆与清代宫廷是怎样的?在刚刚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落幕的“乾隆意象:路易十五的中国皇帝挂毯与北京宫廷战图铜版画”特展中,有不少细节,可供分享。

上图:《中国庭园》中的侍女被描绘成西方雕塑中的圣女形象。

下图:《中国宴会》中的乾隆完全不似南巡中的那般威严凛凛,而是多了一些平和,甚至夹杂着一丝倦怠。尽管乾隆端居于挂毯的视觉中心,但坐姿却显得随意以至于不羁,松垮的衣裳更强化了这种仪态。

哈佛大学历史学家欧立德在《乾隆帝》中,曾以“天之骄子,世之凡人”评价乾隆。若说乾隆六次南巡中,处处体现了“天之骄子”的威严。那么,在此次“乾隆意象:路易十五的中国皇帝挂毯与北京宫廷战图铜版画”特展中,体现乾隆“十大武功”的铜版画同样起到了如此作用,而且更进一步以“以图证史”的方式,用铜版画把天之骄子的威严固化起来。但令我更感兴趣的是,与铜版画展场一墙之隔的四幅巨幅挂毯(《中国舞蹈》《中国市集》《中国庭园》和《中国宴会》)。它们展现了同时期(路易十五时代)的法国人对乾隆“世之凡人”一面的大胆猜想,从中也可看出,法国对东方帝国的理解与想象。

古怪的“中国风

当我第一次看到展出的路易十五送给乾隆的四幅巨型挂毯时,很难将其直接视为“中国风”或“东方意蕴”。

纵使我看到了挂毯上远处的宝塔与近处的凉亭,又或是大量蟠龙纹饰或陶瓷——它们似乎足以清楚地彰显出“这里是中国”的场景感。但有意思的是,自然景观却满布着诸如棕榈树、芭蕉树或椰子树等或许可称为“南方中国”特色的景观,而这并不太符合我们的历史想象——身居京城的乾隆帝,如何摇身一变,与一众大臣游戏于亚热带树林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挂毯的法国画家对中国一无所知。四幅巨型挂毯,均产自于当时闻名的法国博韦皇家织造厂,是法国画家法兰索瓦·布歇基于1758至1760年间创作的一系列“中国风”画作设计、制作。虽然布歇从未来过中国,但当时法国的“中国热”正盛:法国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地运回中国瓷器、茶叶和丝织品;商人和使团写下航海图志与游记;传教士讲述清政府中的种种见闻。布歇从关于中国的外销品、彩绘书籍和瓷器等中国器物中寻找灵感,设计了这些他心中“中国风情调”的画作。

正值掌管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柏汀被路易十五选派,制作送给中国乾隆皇帝的礼物。恰逢由中国远赴欧洲求学的杨德望、高类思请求乘坐法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回国,柏汀便基于自己对这个遥远东方古国的理解,请布歇根据自己的系列画作,制作了这些巨幅挂毯。这其中,也藏着柏汀的一个商业企图——希望可以通过此次馈赠,鼓励乾隆和清朝官员多多购买法国手工艺术品

了解这些,再细观挂毯,想必不难理解为何第一眼看去会觉得这些“中国风”有些古怪,看来法国人也确实动了心思。在《中国庭园》里,一位带着西人样貌的“中国女子”,正在与身旁的男子观赏与评断着一只瓷瓶。那位男子还怀抱着一个瓷罐。画者在此似乎想利用此一对人物的神情与动作,反映出中国文化中陶瓷这一重要意象。在《中国宴会》中,同样能找寻到香炉、茶具等具象化的中国文化元素,又或是《中国市集》中的花鸟娱乐也颇具中国特色

两个“乾隆”一墙之隔

除了这些细节,我们更关心法国人心中的乾隆的形象。若细心观察,乾隆的位置并不难找——或端坐在挂毯的中央位置,或居高临下地观赏着舞者抑或大腹便便地把玩着花鸟。但挂毯中的乾隆,完全不似南巡中的乾隆,那般威严凛凛,甚至不太像中国人。对比之下,法国人织造的“乾隆”,更像是一位充满着戏剧色彩的舞台演员。他不再目光如炬,而是多了一些平和,甚至夹杂着一丝倦怠。尽管乾隆端居于挂毯的视觉中心,但坐姿却显得随意以至于不羁,松垮的衣裳更强化了这种仪态。而他身边的群臣也并不是俯首帖耳,而是目光四散于画面而自娱自乐,这显然不同于我们理解的“君臣同乐”,而混杂了游戏的情节。与这些挂毯仅一墙之隔是清廷准确授意的北京宫廷战图铜版画,如《乾隆平定西域得胜图》,两种乾隆形象,一面是世之凡人,一面是天之骄子,对比鲜明,着实有趣。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这些挂毯呈予清朝皇帝乾隆,展开了18世纪清朝与欧洲关于知识、书籍及视觉材料方面的一次有趣交流。乾隆十分欣赏这些挂毯,并将其展示于圆明园的一处欧式庭园中。

关于乾隆对这批挂毯的更多看法,并没有更多史料可查。令人感到好奇的是,乾隆皇帝是否真的将这些描绘自己与清代宫廷生活的天马行空的场景看作同中国相关。除了仙气飘飘的楼阁殿宇和对于欧洲观众来说等同于中国意趣的蓝白色调之外,场景中到处可见金发人物、非洲奴仆、棕榈树和骆驼,而这些种种又同欧洲田园主题杂烩到一起。设计者和馈赠者的选择表明法国精英阶层将清朝的精英阶层想象得跟自己相差无几:他们也一样稀罕对理想化的宫廷户外娱乐的描绘,同时也中意价格不菲、技艺高超娴熟的奢侈艺术品,如挂毯。将具有“中国意趣”的挂毯和瓷器送往北京的举动,可以看作是一个尝试依照幻想中的大同趣味进行交流的努力,这份努力跨越了横贯在中法两国之间的千山万水,也同样跨越了两国文化上的重重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