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新阅读时代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基于新阅读时代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基于网络阅读生态的解析,提出面向新一代读者群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技术环境构建策略,探讨了在网络阅读背景下,图书馆对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自从互联网诞生并实现商业化以来,以此为基础的网络及电子文本相继出现,并深刻改变了公众阅读方式,引发了公众阅读根本性的变革,这无疑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信息环境和信息素质教育内涵提出了新的课题。

基于新阅读时代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李春海 宋天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哈尔滨150090)

摘 要:作为同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读者群,网络一代的信息发现和获取方式甚至行为特征,正在深刻影响着大学图书馆内涵建设和信息服务价值取向。本文基于网络阅读生态的解析,提出面向新一代读者群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技术环境构建策略,探讨了在网络阅读背景下,图书馆对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

关键词:网络阅读 用户研究 图书馆 读者服务

作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阅读随着语言载体及阅读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这种变化由于新媒体的风行和网络一代阅读群体的形成而尤其显著。自从互联网诞生并实现商业化以来,以此为基础的网络及电子文本相继出现,并深刻改变了公众阅读方式,引发了公众阅读根本性的变革,这无疑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信息环境和信息素质教育内涵提出了新的课题。

1 新阅读时代的阅读生态解析

网络及电子文本对于当代阅读方式的嬗变和塑造,可以通过阅读的动机、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文本、阅读的心态来具体分析和表征。

1.1 娱乐至上的阅读动机

随着网络文化和电子文本的膨胀,当下社会尤其是网络一代读者群中,出现了一种追求感官愉悦的消费主义意识的倾向,人们的阅读动机也悄然改变,消遣娱乐性逐渐成为大众阅读的主流价值取向。在传统的阅读过程中,阅读体验是一个从概念的领悟到情景意境的想象循序渐进的心灵感受过程,因此阅读与理性和反思有必然的联系。面对文字文本,阅读期待是准备着开始一次自主的创造性的领会、思考和发挥想象并从中获得乐趣的心路历程。网络及电子文本的风行彻底颠覆了自文字诞生以来的阅读生态,而使阅读进入感官享乐时代。电子文本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使人可以体验另一种更为轻松的阅读,直接获得感官上的愉悦。阅读动机的消遣娱乐化既消解了阅读的神圣感,也弱化了读者的心灵体验和思考力度。

1.2 多维互动的阅读方式

传统的阅读基本上是一种基于作者所规定的领域进行的单向度的信息接收和理解。网络及电子文本作为信息和文化载体,则具有鲜明的交互性特点,阅读的信息传递由单向转为双向或多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线被模糊化。读者不仅可以阅读网络上的信息,还可以谈论自己的感受、发布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源等,这些内容又成为他人阅读的对象,如此循环不止,使得网络的内容精彩纷呈,层出不穷。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阅读过程表现为从定向转为无定向,而且从静态转为动态,从有序转为无序。多向的、无序的互动使每个参与互动的阅读者都能成为阅读的主宰,读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获取信息,他们的相互作用决定着阅读生态的建构。

1.3 语境变幻的阅读文本

在网络时代,电子文本使阅读不再因循作者--文本--读者的线性阅读模式,多元化的文本符号使线性阅读和非线性阅读的变换成为一种合乎逻辑的选择。人们在不同的媒体和不同的文本形态中自由穿行,从一种语境跨入另一种语境,阅读活动随着阅读者的兴趣和意愿而展开、延续、跳转,从而消解了读者心中既定的中心,并在各种可能的信息遭遇中改变阅读的初衷和方向。变幻的语境割裂了阅读的主题性和完整性,而获得的往往是一些意义的碎片和知识的拼图。

1.4 浅尝辄止的阅读状态

网络及电子文本的异彩纷呈极大地压缩了读者思考的时间,阅读失去了厚重的人文体验而变成了漂浮的感官刺激。阅读不再是理解和学习过程,而变成了漫游和淘宝之旅。蜻蜓点水似的阅读心态直接催生了所谓“读图时代”、“文化快餐”、“浅阅读”等大众文化特征,而大众快餐文化又反过来使当代大众的阅读心态更加浮躁。被阅读的文本因不会被反复阅读而成为“一次性文本”,它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视界,也使阅读呈现碎片化的倾向。这意味着网络文化将难以产生“经典”。浅阅读现象的实质是人们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之下的一种应激反应,由此带来的大众,尤其是网络一代,独立思考能力降低,个性化风格和创造力丧失等问题值得深思[1]

2 基于网络一代读者群的馆藏发展和信息环境构建

2.1 资源建设:与需求合拍

在新阅读时代,图书阅读率的下降、网上阅读率的增长同时发生未必是人们所担忧的“阅读危机”的征兆,但却明白无误地指示了阅读的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转变:以图书为代表的印刷读物正让位于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文本,其惊人的速度和可预测的趋势显示了新媒体的凶猛来势具有革命性的力量。由于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馆藏正在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一是馆藏内涵的扩展,由以印刷性载体文献为主导向多载体文献并行,以实体馆藏为主,虚拟馆藏为辅的协调发展;二是馆藏发展目标的重新定位,从根据用户潜在需求采购书刊转变为根据用户现实需求提供信息,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信息资源库;三是馆藏评价标准的调整,从一馆封闭式建设转变为信息资源共享的图书馆联盟。馆藏评价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信息存取质量,它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基于上述变化,图书馆必须调整自己的资源观以适应和满足变化中用户群的信息需求。一是要对各种载体形态的文献要兼收并蓄,尤其要关注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的采集和收藏;二是要从网络图书馆的理念着手,构建不同信息格式和信息类型的资源系统。

2.2 信息环境:与时代同步

网络阅读具有阅读手段的多样性和阅读模式的先进性,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共享性和开放性,阅读成本的低廉性及获取信息的便捷性,阅读过程的适时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社区化阅读等新特征。网络一代读者群的出现及其对网络阅读的痴迷,使网络服务方式逐渐成为图书馆面向读者服务的主要平台。图书馆门户网站是向用户推广和介绍图书馆的重要窗口,是图书馆信息技术环境的主体,门户网站制作非常重要。

在网页内容上,对于大多数图书馆网站来说,它们的作用在于可跨越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而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因此每个图书馆网站实际上都是其图书馆功能和服务的自然和可信赖的延伸。图书馆的网站就像一个中转站,搭起了自愿服务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不仅为读者节省了时间,尤其起到了筛选、组织有用信息,防止读者接触信息垃圾的作用。所以要精选主题,突出特色,宁缺毋滥[2]

在界面风格上,按照当下用户的阅读习惯设计门户网站,增添趣味性、人情味,力求独树一帜。注意方便进入,快捷导航,适当使用动态脚本、图形及视觉效果的手段,利用最新技术,提供自助服务项目,使用户能注册登录、自由设置,按自己的爱好、需求调整页面及功能。更多地考虑个性,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提高网页的可读性、准确性、可靠性,即有用性,确保互动性、实用性、适用性及便捷性。界面风格设计力求美观大方,布局合理,结构清晰,风格统一,方便阅览。此外还应该有一定的创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足够的素材[3]

在新技术应用上,网站成功与否与它的技术应用及管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在网络如此发达,用户如此熟悉和依赖网络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就显得越发重要。应把包括网络2.0等最新的网络技术以及Blog、RSS、Wiki、IM、SNS、Tagging/Folksonomy、Greasemonkey等工具合理移植和有机地融入网站的建设规划中。

3 应对阅读变迁的信息素质教育

在网络一代阅读群体深受电子文本影响的当下,要有效消解信息文化消费过程中娱乐化、肤浅化、随意性带来的流弊,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和服务品质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

3.1 完善网络导读

网络及电子文本在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更大的选择负荷,尤其是当读者目标选定不太清晰的时候更是如此。为避免在对无序的、过量的信息进行摄取的过程中产生焦虑和茫然,解决在超链接阅读过程中的迷路问题,提供有效的导读,包括对信息选择的指引以及对信息的解读等,不但会成为读者的迫切需求,也是图书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所谓导读,在新阅读时代主要是辅导读者更好地使用各种电子文本以有效地检索、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读者在多样化的信息环境下,除了自身需掌握各种电子文本的使用技巧之外,将会更多地依赖于图书馆等专业人员的导读。要满足这种需求,一方面,图书馆将必须担负起培养读者信息素养的责任;另一方面,图书馆也需要加强网络导航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传统阅读过程中图书馆对读者的导读虽然不能完全应用于网络阅读,但针对网络阅读的一些特点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运用Web 2.0最新的技术和工具赋予其全新的内涵。如推介优质网站、新的数字化资源、专题导航、阅读交流等。图书馆通过采用图片、图表、文字等其他有效方式介绍图书馆动态,包括新书推介、讲座消息、文献借阅排行榜、数据库点击率和下载量等,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对信息获取的欲望;通过书目推荐、读书活动等形式来更好地介绍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电子资源,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读者对知识和阅读的关注程度;图书馆还可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工具开展信息交流、导航、推送以及其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数字参考咨询则不仅在信息服务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也有着特殊的作用。

3.2 提升信息素质教育

网络及电子文本增强了信息内容和传播模式的复杂性。信息素质的养成,对于读者更加真实地理解和把握电子文本及知识体系的全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和随之而来的浅阅读的泛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未必就是深度思考的终结。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网络阅读,能否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不但受阅读形式、内容、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阅读者本身是否具备良好的素养,包括信息素养、知识素养、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因素。读者所具备网络及电子文本阅读能力的强弱,关乎知识获取水平的高低和资源利用效果的优劣,因此,对读者进行网络阅读能力教育,是图书馆在网络阅读时代发挥职能的重要领域。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要体现网络及电子文本对阅读生态的影响,应着力提高读者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注意力的控制与分配能力。读者要根据阅读的目标,合理分配阅读时间,抑制与阅读主题无关的信息干扰,积极利用网络或文本提供的导航辅助功能,在网络中进行定位和阅读,避免毫无目标的漫游。二是阅读信息查询搜集能力。通过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和语言,能迅速地在海量信息中过滤出适用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三是网络信息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在接受信息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挑选出有用的信息,再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综合,从中提取主要观点和思想,经过合成、重组、创新,形成新的观点,得出新的结论,培养读者对信息形态的正确认知能力,以及对电子文本的分析、判断和把握能力[4]

3.3 优化服务品质

提倡更大的开放性,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互益性、社交性,是新阅读时代的典型需求特征。应该看到,博客、播客,以及Wiki、Facebook、MySpace、Folksonmies、RSS、SNS、Web 2.0技术正日益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图书馆没有理由无视这一最新的发展,应该对新技术积极跟进,并创造性地体现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从而使图书馆的服务看起来更有活力、更贴近这些读者,使他们更乐于到图书馆寻求信息服务。应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优化服务,采用iTune、iPod、iPhone等新的协同和交流工具,可以更好地为新一代读者提供服务。有效地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将使图书馆的服务跟上网络时代的节奏,从而实现从集中式的面对面咨询服务到分散的点对点的虚拟咨询,并嵌入到用户的环境之中,消除物理隔膜和情感障碍;从单一的提供印本到全方位信息推送;从坐等上门纯粹反应式的服务到走出去、主动干预的能动性的服务[5]

总之,图书馆的未来取决于自身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网络一代的信息需求。虽然阅读活动的基本过程似乎并没有改变,但是网络及电子文本已经使人们阅读活动的整体解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图书馆应该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在资源建设、技术环境和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价值取向,使读者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网络环境下进行高效优质的阅读。

参考文献

[1] 周婕.新媒体时代的大众阅读方式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

[2] 范爱红,邵敏,赵阳.大学图书馆网站设计理念的探析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3):38-42.

[3] 黄超美,孔庆杰,赵闯.我国图书馆网站建设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06,24(12):1909-1913.

[4] 王孝.网络时代图书馆阅读教育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8(8):77,79.

[5] 初景利.面向新信息环境的用户研究与服务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68-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