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与时俱进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与时俱进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力资源开发中,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和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改变这些状况,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增强竞争力,有赖于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这种提高素质的渴望。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要适应时代发展,还必须根据高等教育本身的变革,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与时俱进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应该培养具有何种素质的人才,如何培养这种人才,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就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观念更新。在我国,素质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推行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没有真正解决好教育与时代发展要求同步、与社会需求相符的难题,大学的素质教育也是如此。因此,从素质教育本身的发展来说,大学素质教育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强化了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这也说明加强和改进大学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历史使命。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要使青年学生能够担负起这一使命,为推动我国知识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就必须大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从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来讲,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也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教育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知识经济更加需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素质。人才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取决于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普通人才,还要有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中,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和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国际竞争的需要

每次经济形态更迭都伴随着国家的盛衰沉浮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国家和民族来说,经济形态更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我们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首先,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掌握知识就拥有优势。发达国家占有科技优势,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上处于主导地位。为了扩大优势,保持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处于世界分工的高端地位,发达国家力图控制和垄断智力资本,严格限制高新技术特别是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输出。可以说,在发展知识经济的竞争中,发达国家已经占领有利位置。其次,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或“智力经济”,发达国家人才优势明显。一方面他们有先进的教育体系、充足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又有人才配置机制上的优势,由于良好的人才流动和调配机制,发达国家的人才资源能更为充分的发挥效用。同时,它们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人才,处于人才输入国地位,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这更加要求我们大力提高人才素质,自主建立自己的智力优势。

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为我们在新世界格局中谋求有利地位提供了机遇。由于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总量,只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就可以后来居上,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和建立人力资源优势,造就我们的人才大军,我们就可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正是看到了人力资源开发对国势强弱的这种深刻影响,当今世界各国都制定了自己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我们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强国梦想,也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则是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

(3)大学生完善自我,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素质状况来看,存在不适应这种要求的地方。一是素质不全面。比如文科学生缺少自然科学方面的素养,理工科的学生则缺乏人文素养。据数年前一项对北京地区五十所理工农医院校的调查,在六百多份问卷中,理工科大学生对文科课程不感兴趣的占36%,感兴趣但不愿意投入精力的占24%,感兴趣又愿意投入精力的只占8%。二是素质技能与社会实践脱节,无法将所学知识恰当地运用于社会实践。许多学生擅长考试,能拿高分,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后却眼高手低。知识结构不合理,所受专业教育过窄,对关系密切的相关领域知识涉猎不够。三是心理素质较差。有调查显示,青少年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其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社会生活和大学校园里发生的许多事件,也已经一再警示人们,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重待加强。改变这些状况,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增强竞争力,有赖于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为了完善自我,增强竞争力,大学生也强烈渴望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校外充电和参加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时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这种提高素质的渴望。

2.大学生素质教育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前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要适应时代发展,还必须根据高等教育本身的变革,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就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就是要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高等教育在规模上的扩张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一步挖掘了大学的办学潜力,提高了办学效益,刺激了政府和民间向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投入,提高了国民素质,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但同时也使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更显突出,并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挑战。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学,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专业调整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弊病在扩大招生规模后被放大。另一方面,各高校在新设专业时,不管条件具备与否,纷纷新增热门专业,造成教育资源和学生在专业分配上过于集中。在生源大战中,高校普遍重视“进口”问题,但在扩招时,没有充分考虑“消化”能力,在“出口”问题上处理不好,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就业服务能力不强等。

这些问题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人们感受最深的另一个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相关。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难题。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同时也就意味着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现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中大量人员下岗,这些因素加上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当前,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教育体制、课程设置等各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素质教育在全面推进的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素质,使大学生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必须服务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大学生普遍希望素质教育能够跟日后的就业、创业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择业、就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高校素质教育要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就必须服务于大学生的这种现实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