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

浙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时期,受各种因素影响,绍兴县纺织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这一时期,绍兴县纺织产业进入高速扩张期。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的产品创新能力较强。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较为突出,在全球和国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产品、企业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全球纺织行业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绍兴县顺时应势,抓住全球纺织产业发展的市场契机,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历经五次发展阶段的演变,实现了纺织产业大发展。

(一)萌芽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1760年前):手工纺织为全球纺织产业基本形态。这一时期,绍兴县兴起家庭作坊式纺织工业形态。

(二)震荡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我国改革开放前期,1760—1978年):全球机械纺织高速发展。这一时期,受各种因素影响,绍兴县纺织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三)崛起阶段(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纺织产业转移加快。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取消化纤原料的计划限制,化纤面料市场空间广阔,绍兴县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化纤面料为先导,率先实现纺织产业“大跨步”发展。纺织品产量从1978年的784万米迅猛扩张到1986年的27229万米,短短9年间产量增加34倍,绍兴县“纺织名县”这一区域品牌迅速崛起于国内。

(四)扩张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3年):全球纺织产业分工深化。全球纺织产业生产重心逐步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世界纺织产业技术、资本和劳动力格局不断调整,全球纺织产业链逐步形成了四个国际分工层级。一是拥有纺织技术领先优势和高端品牌影响力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二是拥有中高端技术和较强品牌影响力的韩国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三是兼具一定技术能力和产业后发优势的中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四是拥有劳动力比较优势、技术水平较低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这一时期,绍兴县纺织产业进入高速扩张期。通过推进乡镇企业改制,实施纺织装备的技术改造,依托中国轻纺城发展,逐步形成市场销售优势,尤其是成立于1988年10月1日的柯桥轻纺城,通过短短几年发展,成为辐射全国、亚洲最大规模的化纤面料专业市场,以市场促产业,大力发展纺织产业外向型经济。到2003年,纺织产业生产加工能力超过120亿米/年,纺织品出口到157个国家和地区,外贸交易额达60.6亿元,外销比重达到35%以上。

(五)转型阶段(2004年至今):全球纺织产业呈现集群化、高端化发展趋势。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高档品牌服装和纺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从发展方向看,国际纺织业的竞争也由“价格和质量”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绿色制造为基础”的综合能力比拼;从行业来看,纺织产业内部各行业呈现出技术高新化、品牌高端化的发展态势。

这一时期,绍兴县纺织产业发展瓶颈凸显。从纺织产业体系、技术研发能力、纺织产品结构、纺织设备和纺织市场等方面对绍兴县与全球发达国家的纺织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绍兴县在纺织设备、纺织市场和产业体系等方面具有一定发展优势,但在体现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获取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纺织产品结构、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差距较大。尤其是在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出现的背景下,传统纺织产业外部市场空间受到挤压。仅2007年,全球共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纺织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就接近80起,其中,仅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就达17起。同时,国内资源环境、人民币升值、要素价格高企等硬约束加剧。如因2005年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后人民币缓慢升值,导致纺织业出口利润空间一再被挤压,整个纺织业平均利润率不到2%。

总结起来,这一时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基本情况如下:

(1)集群产业规模情况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规模庞大,2008年完成产值1276.06亿元,销售收入1248.24亿元,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65.6%;纺织品出口59.3亿美元,实现利润37.05亿元,上缴税金33.5亿元。集群产业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重要地位,2008年,化纤聚酯产能达200万吨左右,占全国化纤聚酯产能的10%;印染布产量145.75亿米,占浙江省总产量52.68%,占全国总产量29.54%,是江苏省的2.72倍、山东省的3.20倍、广东省的3.33倍、福建省的5.17倍。

(2)集群空间结构情况

绍兴县纺织产业在空间上已形成集聚发展态势,滨海工业区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齐贤镇重点发展纺机业,杨汛桥镇重点发展经编家纺,兰亭镇和漓渚镇重点发展针织,马鞍镇重点发展化纤原料,夏履镇重点发展非针织布,钱清镇重点发展轻纺原料市场,柯桥街道重点发展专业市场和研发设计等服务机构,全县纺织产业“一个主体园区,七个特色名镇”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如附录图3-5)。

(3)集群龙头企业情况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经编、纺机等行业涌现出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尤其是自2007年实施“131”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以来,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著。2008年,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中国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前10强,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浙江赐富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化纤行业前20强,印染业拥有永通、天马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

附录图3-5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图(摘自: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规划)

附录表3-11 绍兴县“131”行业龙头企业情况(纺织业)

续表

(4)集群创新能力情况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的产品创新能力较强。截至2008年,全县纺织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9家,占全县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总数的40%;拥有市级技术(研发)中心62家,占全县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总数的47%;拥有纺织发明专利24件,占全县发明专利总数的近30%。国家纺织工业CAD咨询推广中心、国家级纺织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纺织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均在绍兴县落户(见附录表3-12)。

附录表3-12 集群创新能力指标表

(5)集群市场网络情况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市场网络发达,拥有亚洲最大的中国轻纺城市场和钱清轻纺原料市场,通过两大市场的规模带动,以与国内众多纺织品批发市场(站)密切合作为配套、设立境外公司或营销窗口等为手段,一张立足绍兴县、遍布全球的国际营销网络初步形成(见附录图3-6)。

附录图3-6 两大市场运营情况

(6)集群品牌建设情况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较为突出,在全球和国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产品、企业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创牌水平仍需提高,表现在全县1500余家出口企业中,仅有76家企业注册国际商标576件。此外,全县纺织业商标使用率不到50%(见附录表3-13)。

附录表3-13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品牌情况表

(7)集群要素利用情况

从人才资源来看,集群发展人才支撑较强。2008年年底,全县纺织行业从业人员20.06万人,其中各类纺织专业技术人员4.57万人,中、高级技术人员达1.9万人,每百人专业技术人员拥有量达23人。中国工程院7位纺织专业院士中有6位担任了绍兴县纺织技术顾问。从土地利用来看,绍兴县土地资源总量保障空间相对有限,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批复前,全县潜在可用土地供给量不足1万亩,且主要集中在北部滨海工业区,其他7个纺织特色镇成片可用土地较少。从环境保护来看,纺织产业集群中印染行业及与其配套的热电行业的节能减排形势相对严峻。

(8)集群服务平台情况

近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建有国家级纺织生产力促进中心、中纺院染整研究中心和省级纺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纺织品检测与技术公共平台,正在推进国际性纺织创意中心建设。但总体而言,平台功能发挥尚不充分,服务领域还有待拓展(见附录表3-14)。

附录表3-14 纺织产业集群部分公共服务平台情况

(9)集群发展环境情况

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全县“三横三纵”的交通网络框架日臻完善,104国道、福漓公路、柯海快速干线、杭金衢连接线等重点工程相继完成,杭甬客运专线、城际高速铁路、浙东大运河等工程进展顺利;供电、供热和管网设施齐全,拥有热电联产企业14家,年供热能力1600万吨,单体污水处理厂为国内最大,年污水处理能力90万吨。同时,绍兴县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要素支撑、计划编制等方面的服务环境建设力度较大(见附录表3-15)。

附录表3-15 政府服务环境营造情况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