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蓄电池集群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特色产业。2008年长兴蓄电池集群全年实现总产值100.1亿元,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40%,从业人员达到13000余人,拥有“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之乡”之称,培育了天能、超威、振龙、昌盛等一批行业内龙头企业,以及包括生产塑壳、硫酸、电池生产设备制造、隔板纸、包装等配套协作企业百余家。
长兴蓄电池集群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重大风险。第一次是出现在2004年,长兴蓄电池主要是以铅酸蓄电池为主。由于早期对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生产企业、工人和政府对铅污染的防治不够重视,诱发了血铅风波。在血铅事件中长兴被列为蓄电池重点监控区,大量媒体舆论的报道对集群造成了负面影响。危机直接导致集群内企业大量关停或外迁,企业数由最高峰的175家减少到58家。然而危机的爆发并没有使得长兴蓄电池集群从此消沉,相反经过天能、超威等企业在改进生产工艺上的创业行为:如天能扩大产能、改进生产工艺;超能添置环保设备;众成职工岗位培训等;改变原有投资模式,通过在外创立企业等的创业行为:如2005年始,长兴蓄电池中天能、超威等企业积极对外投资,据统计,当时在外投资的企业数超过50家,总投资超过了20亿元。这些创业行为有效促进了这些焦点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集群升级。第二次是出现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环境的恶化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集群产值、利税同比大幅下降,长兴蓄电池企业普遍受到影响。在这期间,天能、超威通过与奇瑞、吉利、东风等30多家电动生产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实现了产品领域上的战略更新;通过研发并突破储能电池、车载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技术的持续更新;同时,天能、兴海能源开始通过发展轻巧、时尚、耐用为主的镍氢电池、锂电池,继而生产锂电动车实现了产品的持续更新。正是这些焦点企业的成功创业行为最终实现了集群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