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现状

浙江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现状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浙江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现状在当今技术变化速度加快、消费者需求快速转换、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的情况下,产业集群如何避免衰落、持续地保持竞争优势已成为产业集群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浙江产业集群普遍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生产和经营始终围绕特定产业领域扩展。

一、浙江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现状

在当今技术变化速度加快、消费者需求快速转换、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的情况下,产业集群如何避免衰落、持续地保持竞争优势已成为产业集群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浙江产业集群营销战略问题就是考虑和解决集群整体如何长期适应营销环境,参与产业链竞争,使集群在市场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1.浙江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即形成特定产业及相关支持产业的分工协作体系(详见表2‐1)

表2‐1 浙江部分产业集群产业链

img5

数据来源:调研整理。

浙江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因此浙江产业集群普遍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生产和经营始终围绕特定产业领域扩展。浙江产业集群选择特定产业领域时主要是由该特定产业的发展前途(市场需求潜力)、竞争激烈程度和集群当地的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如宁波依托“奉帮裁缝”的传统技艺,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绍兴借“日出华舍万丈绸”的传统经济,形成了全国闻名的轻纺集群;永康利用“百工之乡”的优势,发展成了小五金产业集群;义乌发扬“鸡毛换糖”的货郎担精神,演进成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群;温州更是利用“其货纤靡、其人善贾”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皮鞋、低压电器、打火机、眼镜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浙江还有一些特色产业集群并非依托当地的传统工业和原料基础,而是建立在大量推销员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对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引进与学习上。如嘉善木业、海宁皮革业等,被称为“零资源经济”。

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和发展成熟度的提高,它的专业跨度将向一些紧密相关的领域扩展,即整个集群从实施密集式成长战略、供产销一体化成长战略到相关多元化成长战略。起初集群内产业生产相同门类产品,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体系日趋完善,一些特定的生产工艺流程逐渐从原生产企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门从事某种工艺加工的配套企业。随着集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推动服务性工种逐渐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一批服务型企业陆续出现,专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产业集群发展所积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带动了运输、仓储、电信、餐饮、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即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也带动相关支持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2.近几年来,浙江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一直在不断延伸

如嘉善木业从原木加工、生产普通三合板到细木工板、多层板、贴面板、刨花板、建筑模板、装饰地板、集装箱用板材等系列产品80多个,近100个品种的生产,从胶合板时代到家具时代;海宁皮革业从皮毛加工到皮装、各种皮革制品制造,如皮沙发箱包等;绍兴轻纺从制丝、织造、印染到服装等。

浙江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主要存在几个问题:①一些产业集群所选择的特定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虽然在不断延伸,但产品档次及技术含量不高,特别是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大多是通过引进模仿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②相关支持产业缺乏。如绍兴纺织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织造设备无梭化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的织造设备和技术,目前70%的织机是先进的进口织机,无梭化率达到50%以上,全市目前有各类织造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542家,约占全市纺织企业的57%,年产各类织物近40亿米,占全国产量的1/6、浙江省的1/2,形成了国内最大的面料生产基地。但是,这种优势主要是建立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织造业作为纺织产业链中劳动力集聚度最高的环节,劳动力的价格、资本要素对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次,织造业的发展水平与其前后相关行业密切相关,它一方面受制于其前道工序纺织材料的技术含量与质量水平,又制约着其后道工序印染产品及最终制成品服装的价值。就纺织产业链上最前端的纤维材料的生产来看,处于较低的水平。绍兴主要以化学纤维生产为主,尽管绍兴化纤产能增长很快,但是以生产低档常规产品为主,功能差、档次低、缺乏特色产品,功能纤维(如阻燃、抗起球、水溶性、抗静电等品种)的生产基本是空白,严重制约了下游新型纺织面料的开发和最终产品质量的提高,以至于一些织造企业高档面料的原料依赖于进口纤维。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过剩,高档面料生产能力不足。据统计,绍兴高、中、低档纺织面料的比例为1∶3∶6,这种产品结构难以与省内服装业相对发达的宁波、温州的名牌服装企业相配套,也无法支持本地服装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