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康家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现条件研究

小康家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现条件研究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小康家庭的特殊条件,揭示其特殊规律,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云南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要实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课题组参考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主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应实施“社会发展优先”的战略。

小康家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现条件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方面要使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为全体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体现在社会绝大多数家庭通过自己的劳动,建成一个个小康家庭,过上小康生活。因此,研究什么是小康家庭,如何建设小康家庭,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其特点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小康家庭的特殊条件,揭示其特殊规律,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小康家庭建设的意义、内涵和标准的理论探讨

小康家庭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在于:小康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每个家庭(或大多数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建成小康家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建设小康家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使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与国家建设统一起来,启动了民生动力,把广大人民群众自下而上的努力与政府自上而下的领导和服务结合起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措施时,要确立家庭视角,有关民生的政策需要落实到家庭。

课题把全面小康目标下小康家庭的内涵定义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物质生活充裕、文化生活丰富、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安居乐业、和谐文明的家庭。

小康家庭的标准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微观载体,一些社会指标应该在家庭中得到体现,但以家庭为载体的“小康”指标,所关注的并非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程度、平均每个医生负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测量,而是一个涵盖家庭成员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的获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等多侧面、主客观指标有机合成的多元评估体系。本课题使用的方法是参考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制定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为政府各个部门和专家、学者所认同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分析出小康家庭应该具备的标准,并对一些小康家庭必须具备但又难以量化的标准提出质的要求。从家庭视角看,小康家庭标准应包括家庭收入、社会保障、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五个方面共15项指标。具体指标和至2020年的发展目标如下:(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 000元以上。(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00元以上。(3)社会保障覆盖率应达到100%。(4)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10年。(5)恩格尔系数。城市居民家庭降到30%以下,农村居民家庭降到40%以下。(6)居住质量。城市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0平方米。(7)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城市居民家庭10%以上,农村居民家庭为7%以上。(8)生活信息化程度。至2020年,城市小康家庭彩色电视、电话和计算机应得到普及,农村小康家庭彩色电视、电话应得到普及。(9)男女平等,夫妻互敬互爱,共同承担家庭责任。(10)尊老爱幼,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家政民主,温馨和睦。(11)热爱劳动,勤俭持家,树立科学、合理、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12)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邻里团结。(13)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14)家庭暴力为零。(15)家庭成员犯罪率为零。

2.云南省小康社会和小康家庭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课题组对云南省昆明市、临沧市、大理州、红河州、怒江州、昭通市、玉溪市,以及宾川、柯街、陆良华侨农场等地区城乡小康家庭建设情况作了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各市(州)、县、乡农村小康家庭的建设情况,并结合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肯定了云南省“十五”期间和“十一五”以来小康社会和小康家庭建设取得的成就,但还面临以下主要问题和困难:(1)云南一些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云南省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3)农民增收难。(4)城镇高低收入家庭差距呈扩大趋势。(5)省内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省内地区间差距较大。(7)文化教育和人口素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社会保障事业仍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9)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尽合理。(10)在创造和睦的家庭关系和树立良好的家庭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西部欠发达地区(以云南为例)小康家庭实现条件分析

课题以云南的特殊性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条件:(1)国民经济发展条件。云南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要实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云南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只要切实从云南省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确立符合云南实际和特色的发展路子,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有可能的。(2)增加居民收入条件。在云南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小康家庭更加紧迫,难度也更大,需要创造一些特殊条件。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3)社会事业发展条件。比起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云南在社会发展水平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更大,而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因此,加快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在云南这样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其地位、路径选择和保障措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性。课题组参考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主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应实施“社会发展优先”的战略。社会发展优先并不是要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而是相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投资方向而言的。这涉及要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改进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方式,大大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必须明确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责任。着力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快公共财政的转型,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4)社会和谐稳定条件。对于云南这样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突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各民族共同繁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禁毒斗争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央和省政府必须对生态功能区加大生态补偿和支持力度,着力改变不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5)家庭发展动力、发展能力和家庭关系和谐条件。该课题把家庭自身的条件概括为家庭发展动力、发展能力和家庭关系和谐三个方面。家庭发展动力一方面受制于社会制度、政策和传统习惯,另一方面来自家庭成员自身的观念更新。在云南,要深化各项改革,为城乡居民创造更为宽松的创业条件。鼓励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眼界,大胆创业,勤劳致富,激发家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家庭发展能力取决于家庭成员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以及家庭理财能力和经营能力等。云南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落后和人口素质低下。只有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貌。家庭关系和谐是建设小康家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有几个重要环节: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基础;教育好子女是家庭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孝敬和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在云南构建和谐家庭关系要注重的是以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为重点,实现男女平等,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4.云南省小康家庭建设的对策建议

小康家庭建设中存在着政府(社会)与家庭的互动关系。课题就小康家庭建设中政府(社会)和家庭这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政府(社会)的职责或应创造的条件是:(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以带动广大农户,把发展乡镇企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县域经济、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要继续坚持整村推进和整乡推进的开发式扶贫为主导,力争把扶贫与项目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劳动力培训转移、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结合起来。要注重智力扶贫,使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他们有谋生手段和致富本领。丧失生存条件的地方,坚决实行易地搬迁扶贫。(3)加快发展农村教育。2009年底云南省已实现了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教育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中央财政、省财政应当继续给予专项支持,继续帮助2009年底实现“普九”的三个县,巩固和提高我省已实现的“普九”成果。(4)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着力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实施符合云南实际的城镇化战略。(5)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6)加快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还比较薄弱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保障水平。(7)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8)政府对边疆地区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建议国家建立“国家每年给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民一定的补偿费”的政策。(9)加快发展各项文化事业,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各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广大城乡居民所享用。(10)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促进良好的家庭道德、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形成。(11)加快和完善服务型社区建设。既可以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完善的物质、文化、医疗、卫生、安全、家政、居家养老等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又可以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家庭的职责或应创造的条件是:(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激发家庭发展动力。(2)勤奋劳动,增加收入。(3)勤俭持家,改善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确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4)自觉贯彻义务教育法,保证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5)提高家长素质,重视家庭教育。(6)树立家庭美德,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7)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优生优育,改变一些贫困地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8)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处理好与邻里、与社会的关系。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该课题的完成,是以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省为例,特别是云南省农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按照课题预期研究计划,完成了6项对云南省部分地区农村小康家庭建设调查报告、2项专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是:①《云南省昆明市小康家庭建设调查报告》、②《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农村小康家庭建设调查报告》、③《云南省临沧市农村小康家庭建设调查报告》、④《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村小康家庭建设调查报告》、⑤《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小康家庭建设调查报告》、⑥《云南省丽江市小康家庭建设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是:①《小康家庭的内涵和标准的理论研究》、②《欠发达地区城市、农村小康家庭建设研究》。

1.该课题成果的学术价值

在国内主流学界对家庭研究关注度下降,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亟须加强家庭研究的形势下,课题选择了小康家庭研究的题目,在小康家庭的内涵,小康家庭的标准,小康家庭的实现条件特别是在云南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现条件和特殊性等方面有创新;丰富和深化了对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理解,拓展了这一问题的研究空间。

2.该课题成果的应用价值

可以作为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借鉴参考;也可以作为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群众建设小康家庭、争取幸福生活的宣传材料。

课题名称:小康家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现条件研究

课题负责人:陈继延

所在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主要参加人:欧炯明 李普者 陈德顺 夏 卿 欧莹莹

      徐 岚 潘 军 由黎黎 苗 科 潘 凤

      李 青

结项时间:2010年5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